经济学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497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经济学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经济学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经济学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经济学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学习笔记.docx

《经济学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学习笔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学习笔记.docx

经济学学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第一章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1.稀缺性:

是相对人的欲望而言的,是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时状态。

一方面,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另一方面,这种资源的有用性,即可以满足人类的欲望。

2.选择:

研究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的满足人类欲望。

具体内容包括:

(1)如何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

(2)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3)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4)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些欲望来满足另一些欲望。

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人们才需要研究如何把有限的资源有效的在社会中配臵。

二、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只要资源是稀缺的,并且只要人们对于稀缺资源的使用进行选择时,就必然会产生机会成本:

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用途以后所放弃的任何其他用途所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认识机会成本的意义:

三、经济学的分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研究对象:

家庭、厂商等经济个体单位——全国经济活动+国与国之间2.基本假设:

充分就业(稀缺性)——不具有稀缺性,短期有失业现象

3.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方法

4.主要目标:

效用最大,利润最大——全国福利最大

5.重点理论: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报酬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货币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联系:

一方面,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另一方面,微观与宏观实际上是整体和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一节需求

一、需求的概念

(一)需求的定义:

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或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在各种价格下其所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二)需求的表达方式:

1.表列法:

指一个消费者在特定的时间内,对某商品在不同价格下所形成的需求量的表列。

2.需求曲线:

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3.需求函数:

(三)需求规律

二、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二)商品本身的价格(三)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四)预期

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本身的价格发生变动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即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

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其他条件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供给

一、供给的概念

(一)供给的定义:

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或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各种价格下其所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二)供给的表达方式:

1.表列法:

指一个消费者在特定的时间内,对某商品在不同价格下所形成的供给量的表列。

2.供给曲线:

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3.供给函数:

(三)供给规律

二、供给的影响因素

(一)商品本身的价格

(二)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三)生产要素的价格(四)其他商品的价格(五)预期

三、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本身的价格发生变动时,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即指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各点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

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其他条件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均衡:

指一经达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之下,将会继续维持的一种状态。

市场均衡:

指供求相等时的状态——市场出清。

第四节弹性

一、弹性的概念:

弹性:

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

因变量的相对变化/自变量的相对变化

点弹性:

弧弹性:

二、影响因素

(一)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商品价格水平的高低;2.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3.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4.商品用途的广泛性;5.商品的可替代性;6.时间的长短。

(二)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1.产品的成本状况;2.考察时间的长短;3.调整产量的难易程度;4.厂商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5.产品的生产周期。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基数效用轮一一边际效用分析

—、基本概念

效用:

在特定的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与劳务所获得满足的程度。

基数效用论:

认为能够以基础数字为计算单位来衡量消费者满足的程度,且可以

对这种满足程度来加和求总。

序数效用论:

商品的效用无法具体衡量,而只能用序数或等级来表示。

二、预算约束下的消费者均衡

在一定收入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把自己的收入用于各种物品与劳务的消费,使总效用达到最大值的状态。

条件: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中,其所支出的最后一元钱所获得的边际效用皆相等。

第二节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无差异曲线

(一)含义:

在特定的时间内,某消费者为维持一个相同的效用水平,对两种物品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轨迹。

(二)性质:

1•斜率为负;

2.任两条曲线互不相交;

3.任何一点必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4.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

5.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其满足程度越大。

(三)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法则

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在维持自己的效用水平不点的前提下,为多得到一单位的某

种物品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消费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持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

(四)违反偏好假设的几种无差异曲线

完全互不,完全替代,其中一种商品为中性品

二、预算线

预算线:

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够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三、消费者均衡

Px/Py=MRSxy=MUx/MUy

四、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指消费者为消费某种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他购买该商品实际付出的代价的差额。

边际效用递减是产生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一节生产理论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及经营目标

组织形式:

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经营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动态表示)

二、生产函数

生产:

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都是生产。

(活动是否参与了交换,

是否赚取了收入)

生产要素: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生产函数:

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技术水平逆光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短期:

指在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个生产要素无法调整的期间。

长期:

指所有生产要素皆可以变动的期间。

变动要素:

短期内可以调整或变动的要素。

固定要素:

短期内不可以调整或变动的要素。

三、短期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形式:

Q二f(L,K)二f(L)

总产量:

TP平均产量:

AP=TP/L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将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的数量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的现象。

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MP>APl,即卩AL递增的阶段;

第二阶段:

MP

第三阶段:

MP<0,TPl呈递减的阶段。

四、长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形式:

Q=f(L,K)

等产量曲线:

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所必须使用的两种投入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性质:

(1)在生产的有效率阶段,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

(2)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3)任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

(4)任一点必有一条等产量曲线通过;

(5)愈往右方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越大。

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维持相同的产量,在放弃同一单位的劳动后,所必需弥补的资本的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要素所能够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呈递减的现象。

等成本曲线:

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既定的要素价格条件下,厂商花费同样的总成本能够购买的两种要素的使用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的点的轨迹。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

(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

生产扩张曲线:

(1)要素价格不变;

(2)技术水平不变之下,厂商在长期内,为扩大规模,所可能使用的最佳要素组合所形成的轨迹。

等斜线:

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轨迹。

五、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

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按照一定的比例变动时,产量的变动情况。

第二节成本理论

一、成本函数

(1)成本的基本概念

会计成本:

厂商在生产过程中购买和使用的且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指出,其在企业的跨及帐簿会直接反映出来。

机会成本:

是指人们在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入。

显成本:

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时间货币支出。

隐成本:

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成本函数

C二RKWL

C(r1,r2,Q^r1x;(na’Q)Dxlha’Q)

C(Q)=wL(w,r,Q)rK(w,r,Q)

二、短期成本

短期总成本:

TC二wL(w,r,Q)■K

固定成本:

TFC=rK=b

变动成本:

TVC=wL(w,r,Q)=c(Q)

边际成本:

MC二dTVC

dQ

短期平均成本:

AC=TC/Q

平均固定成本:

AFC二TFC/Q

平均变动成本:

AVC二TVC/Q

三、长期成本

长期总成本:

指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够达到的最低总成本的轨迹。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规模经济:

是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导致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劳动

分工、专业化、技术因素)

范围经济:

指在相同的投入下,有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联合品比多个不同企业分别生产这些联合品中美各个单一产品的产出水平要高。

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市场结构、行业与厂商利润最大化

一、市场与市场结构

市场:

商品的交换场所。

(1)市场参与者;

(2)市场介质(客体);(3)市场关系:

商品的交换活动。

划分市场结构类型的依据:

四种类型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行业:

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厂商总称。

二、厂商的收益与利润

总收益:

TR=P*Q平均收益:

AR=TR/Q边际收益:

MR=dTR/dQ会计利润=收益一会计成本经济利润=收益一经济成本正常利润=经济成本一会计成本

利润最大化:

二(Q)=TR(Q)-TC(Q)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构特征

1•买者和卖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2•产品为同质产品。

3•市场信息完全畅通。

4.厂商可以自由的进入或退出行业。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短期均衡条件:

max二(Q)=TR(Q)-TC(Q)

一阶条件:

d二

dQ=0WMC

短期均衡的几种情况:

(1)经济利润大于零的短期均衡

(2)经济利润等于零(仅获得正常利润)的短期均衡

(3)亏损但继续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

(4)亏损并停止经营的短期均衡(停止营业点)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该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停止营业点以上(P>

AVC的那部分线段,行业内所有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即为行业的短期供给

曲线。

三、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最有生产规模的选择:

在长期,厂商会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以获得比短期所能获得的最大利润。

完全竞争厂商的进退决策与长期均衡:

(1)P>LAC,厂商进入;

(2)P

四、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条水平直线。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

第六章完全垄断市场

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的概述

一、垄断市场结构的特征:

(1)市场仅仅包含某一商品的唯一生产者,这种产品

不存在完全替代品;

(2)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市场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3)所

有的购买者和商品的生产者拥有完全的信息。

二、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

三、垄断的原因

1.市场只允许一个厂商存在;2.法律上的壁垒;3.自然垄断;4.独家厂商控制资源;5.技术和策略性壁垒;6.为共同利益,避免重复浪费;7.相互勾结,避免竞争。

第二节垄断厂商的均衡

一、短期均衡均衡的条件:

MR=MC=P*(1—1/ED)均衡的两种情况:

盈利或亏损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问题:

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的产量并不一定是合乎经济效率;垄断厂商能够控制市场的价格,其利润最大的市场价格与产量便唯一同时被决定,故不存在供给曲线。

二、长期均衡

1.MR=LMC=SMC(必要条件),同时,SAC=LAC

第三节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

厂商为争取更大利润,而在不同的市场上采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相同的消费者因购买不同的数量而采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存在条件:

(1)存在可以分割的市场;

(2)被分割的市场上需求的价格弹性不一样。

一级价格歧视:

是指完全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对买进每一个单位的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卖价的情况,即消费者实际支出的总额等于愿意支出的总额,此时,消费者剩余被完全剥夺。

二级价格歧视:

是指厂商按照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商品,但是不同的消费者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支付相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将消费者分为独立的组别,对不同的组别的消费者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产品,但同一消费者所购买的不同单位的价格是相同的。

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原理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基本概念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社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1)市场价值;

(2)所生产而不是销售;(3)最终产品价值;(4)流量;(5)一国范围;(6)市场活动导致价值。

2.最终产品:

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

在本身生产出来的一个时期内又被生产其他产品的过程中所耗费

的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联系和区别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居民在一个既定的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总值。

GDP衡量在一国边境内生产要素的收入,而不管收入由谁获得。

GNP衡量一国居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是从国内生产还是从国外生产中获得。

GNP=GDP+NFP

NFP从国外获得的净要素收入。

NFP=国内居民的国外利润+贷款收入+汇款收入—外国居民在国内的收入名义GDP用最终产品和劳务当年的价格计算的GDP实际GDP用以前某一年份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GDP二、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

(一)生产法:

在既定时期内,一国领土上最终产品的当期市场价格。

(二)支出法:

GDP=C+I+G+(X—M)

c――居民的消费支出;

I——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固定投资:

用于新厂商、新设备、新商业用户及新住宅的投资;存货投资:

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G――政府购买:

各级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X—M:

净出口

(三)收入法:

GDP=工资+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1)GDP是按照市场价格,而不是按产出当地的真实社会价值测度产出;

(2)由既定的GDF确定的经济福利水平取决于产出的市场价格;

(3)没有考虑到经济中收入的不平等程度;

(4)不能反应社会上大量的非市场化经济活动;

(5)不能说明商品和服务的比例和结构,从而无法反映社会产出的性质;

(6)无法反映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和福利状况;

(7)无法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等问题;

(8)无法反映社会产品的品种和种类;

(9)无法在世界各国之间对经济活动和水平做出准确的比较。

第二节国民经济循环流动图及收入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第三节收入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

C+I=C+S

二、两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

C+I+G=C+S+T

三、两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

C+I+G+(X—M)=C+S+T

第十二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一AlNI模型

第一节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基本假设

(1)经济活动中不考虑政府,对外贸易;

(2)假设需求量在任何水平上,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与需求相适应的供给量;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GDP=NDP=N匸PI

二、凯恩斯的消费需求理论

(一)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

MPC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所占的比重。

平均消费倾向:

APC任意一个收入水平上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二)储蓄函数:

MPS边际储蓄倾向;APS平均储蓄倾向。

(三)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1•利率一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价格水平一一货币幻觉,如果物价和货币收入以相同的比例增长,实际收入不变,但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了物价上升,误以为实际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3•收入分配

4•财富

5•通货膨胀

6•价格预期

三、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条件:

AE=NI,或I=S

Y=c+1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C=a+bY

I_s_y_C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YC

IS=—a+(1—b)*Y

均衡的国民收入:

Ye=(aI)/(Vb)

三、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乘数原理

Ki=1/(1—b)=1/(1—MPC)=1/MPS

第二节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ClG=CST厂二IG=ST

C二ab*Y

(I)T二To

丫引=(aI。

G°-bTx。

bTr°)心-b)

(II)T-Tot*Y

Yel=(aI。

Go-bTxobTri)心-bbt)

投资乘数:

KI=1心-bbt)

政府支出乘数:

Kg=1心—b•bt)

政府税收乘数:

Kt--b/(1-b•bt)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Tr=b/(1-b-bt)

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到一系列的条件限制:

(1)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2)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

(3)货币供应量能够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4)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

第十三章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

IS曲线

一、投资的决定

(一)影响投资的两个重要因素:

利率和资本的边际收益(厂商投资的预期收益率)

(2)投资函数:

I=1(r)=1°-hr(h0)

二、IS曲线

(一)IS曲线的含义:

IS曲线是描绘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形,它表

示与任一给定的利率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

蓄,由于利率下降意味着一个较高的投资水平,从而意味着一个较高的储蓄和收入水平,因此,IS曲线的斜率是负值。

IS曲线是从:

(1)投资与利率的关系;

(2)储蓄与收入的关系;(3)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

(二)市场均衡条件以及IS曲线的推导:

两部门IS曲线及三部门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

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三)IS曲线的斜率及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

部门:

ae-dr

1・

y

1--

1--t)dy

(四)IS曲线的移动

1•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上,如果投资乘数增加了,或者政府支出增加了,IS曲线

就会向上方移动,其移动量等于投资需求曲线移动的数量乘以乘数。

2•假定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了,或者人们更节俭了,IS曲线会向左移动。

3•政府增加一笔税收时IS曲线向下方移动。

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货币需求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需求动机:

(1)交易动机:

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2)谨慎动机或

预防性动机:

(3)投机动机:

为了抓住有利的时机购买有价证券。

2.货币需求函数:

L=L|L2二L1(y)L2(r)二k*y「h*r

3•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保持在手中的情况。

4.货币需求曲线

二、货币的供给

(一)货币层次的划分

1.MM1

2.M2=M1定期存款

3.M3=M2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

(二)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三)银行的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量

1.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

部分准备金与非现金结算制度

2.法定存款准备金:

按法定准备金率留存的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

3.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和超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

B=法定存款准备金(RR)+超额准备金(ER)+通货(CU

4.货币创造乘数:

D+CU1+CU/D1+c

m-

RRERCURR/DER/DCU/Drac

D——存款;c=CU/D通货存款率;r=RR/D法定准备金率;a-ER/D超额准备金率

(四)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量的关系:

m二M/P

三、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均衡利率的决定

四、LM曲线

(一)LM曲线的含义:

表示与货币市场均衡相一致的利息与收入的一系列组合,LM曲线表示,在这条曲线上任何以点所代表的利息与所对应的国民收入都会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LM曲线是:

(1)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2)货币的交易需求与收入的关系;

(3)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推导出来的。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及其LM曲线的推导

(三)LM曲线的移动

货币投资需求的变动:

使LM曲线发生相反方向的移动。

货币交易需求的变动:

时LM曲线发生相同方向的移动。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的变动。

(四)LM曲线之外的点:

货币市场的失衡

将IS-LM方程式联立求解得均衡利率与收入

二、非均衡利率与收入的调整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三、均衡利率与收入的变动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的概述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