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导游词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485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导游词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导游词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导游词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导游词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导游词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导游词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

《江西导游词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导游词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导游词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

江西导游词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支持修改!

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

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一: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誉称的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省内最大、最长的河流--赣江,自南而北纵贯全省,故而江西简称为赣。

《禹贡》把江西划归为“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分属吴、楚。

秦统一中国,江西大部分属九江郡。

汉设豫章郡,三国时,江西大部属扬州,南朝齐属江州,唐代属江南西道,"江西"之名也由此而来。

两宋时期,江西的大部属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中书省,所辖包括今江西、广东两省的大部地区。

明设江西布政司,辖区相当今日江西省,清置江西省,沿袭至今。

现全省面积为16.69平方公里。

江西既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又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和刘少奇曾在萍乡安源组织发动我国最早的工人运动,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昌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八一"起义,井冈山是毛泽东同志创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瑞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所在地,素有"红色之都"的美誉,震憾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而迈出了第一步。

江西东有怀玉山、武夷山,与浙江和福建接壤,南有大庚岭、九连山和广东毗邻,西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等与湖南相倚,形成了一个东、南、西三面山地丘陵环绕,向北开口的不闭合盆地,所承雨水,由赣、抚、信、修、昌五大水系汇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后,经湖口流入长江,北部以长江为界与湖南、安徽两省相邻。

江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0℃,大体为南高北低,一月3-9℃,七月27-31℃。

江西资源丰富,盛产稻米,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鄱阳湖,赣江等江湖水域盛产鱼类,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

江西风景名胜繁多,文化资源丰富,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仙女湖、三百山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扬天下。

有南昌市、景德镇市、赣州市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省级旅游景区景点2406处。

江西省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位于北纬24°29′~30°05′,东经113°34′~118°29′之间,南北长约620km,东西宽约490km。

江西省东与浙江、福建,南与广东,西与湖南,北与湖北、安徽接壤。

北靠长江,上接渝汉,下通宁沪,南倚梅关,俯瞰岭南,可通广州和香港、澳门。

江西省属于我国华东地区,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紧邻东部、南部,也是东部向西部过渡的前沿地带。

江西省共有11个省辖市,76个县,近90个县区。

江西省老区(含革命老根据地和游击区)面积11321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7.8%。

其中:

老区面积占100%的全红县27个;占90~96%的县6个;占50~89%的县20个;占半数以下的县25个。

全省分布有老区乡、村的县、市共78个,分布有老区村的乡共1064个,其中:

老区面积占半数以上的乡834个。

全省分布有老区乡、村的县、市共78个,分布有老区村的乡共1064个,其中:

老区面积占半数以上的乡834个。

江西省属于中国华东地区,处在长江中下游南岸,全省国土总面积16.69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74%,居华东地区六省一市面积的首位。

其中:

山地、丘陵面积占78%,岗地平原占12%,水面占10%。

西三面逐渐向鄱阳湖区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不闭合盆地。

赣江纵贯南北,同抚、信、饶、修诸水,从东、南、西三面汇集鄱阳湖,形成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水流经湖口流入长江。

全省地貌类型多样,国土总面积中丘陵山地多,平原耕地少;红壤面积比重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人均耕地持续下降。

全省国土总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70%。

山地60101km2,丘陵701l7km2,岗地、平原20xx2km2,水面16667km2。

土地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多宜性,适宜于发展多种农作物和林、牧、副、渔各业,绝大部分土地能四季常青。

全省红壤面积为1.58亿亩,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70.69%。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5100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左右。

未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荒地面积有5300多万亩,其中低山高丘3350万亩,可发展林木或放牧;海拔100米以下,坡度15°以下缓坡地1223万亩,可开发为农田或茶果桑园;农林田地、零星荒地751万亩。

江西省地势周高中低,东、南、西三面环山,重峦迭蟑,山势峻伟;中部丘陵、盆地相间;北部平原坦荡,河湖交织。

省内主要河流均发源于边缘山地,汇流于部阳肌然后注入长江。

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丘陵占42%,平原岗地占12%,水面占10%。

省境四周除北部瑞昌至彭泽为长江南岸平地外,其余均为山地,构成江西省与邻省的分水岭和天然界线。

1.主要山脉

怀玉山脉:

蜿蜒于省境东北,主峰玉京峰海拔高1817m。

怀玉山是江西信江水系、饶河水系与浙江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

武夷山脉:

沿赣、闽省界延伸,山势雄伟,山峰海拔多在1000~1500米之间,主峰黄岗山高达2157.7m,是全省的最高峰。

武夷山脉是江西部阳湖水系与福建闽江水系、广东韩江水系的分水岭。

大使岭和九连山:

属南岭山脉的东段,盘亘于赣南与粤北之间,九连山主峰黄牛石海拔高1430m。

大庾岭中的梅关古道,是古时中原至岭南的官方驿道;大庆岭和九连山脉是江西赣江水系与广东北江水系、东江水系的分水岭。

罗霄山脉:

为万洋山、诸广山、武功山脉的总称,耸峙于赣、湘边境,主峰南风面海拔高2120m。

罗霄山脉是江西赣江水系与湖南湘江水系的分水岭。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九岭山脉与幕阜山脉:

展布于赣西北,九岭山脉是省内修河流域和锦江流域的分水岭,主峰九岭尖,海拔1794米;幕阜山脉是江西省与湖北省的分界山脉,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米。

庐山:

位于省境北部,属幕阜山脉的东延分支,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庐山襟江偕湖,一山独秀,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2.丘陵盆地

在江西省境内分布着众多的丘陵和山间盆地。

丘陵海拔高程在200~5O0米之间。

由于为成丘陵山区的岩层多为中新生代红色岩系,山体籍红,故有"红色丘陵"之称。

3.平原

鄱阳湖平原位于省境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该平原为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河流冲积、淤积而成。

其范围北起长江南岸,南抵樟树、临川,东达乐平、万年,西至安义、高安,地跨25个县市,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素称江南"鱼米之乡",是全国的一个重要商品粮和商品鱼生产基地。

4.水域

江西省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河流总长约18400km。

境内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其中省内第一大河赣江自南而北流贯全省,因而江西省简称为"赣"。

省境北部湖泊星罗棋布,其中水面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80多个。

鄱阳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江西省已建成各类水库9413座,其中库容超过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有18座。

拓林水库总库容79.2亿m3,为目前江西省最大的水库。

5.其他特殊地貌

在山地、丘陵地貌类型中,江西省还有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冰川地貌和瀑布等特殊地貌景观。

岩溶地貌有石山、孤峰、飞来石和溶洞等。

省内地下溶洞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著名的溶洞有彭泽的龙宫洞、九江的狮子洞、萍乡的孽龙洞、宜春的酌江洞、乐平的洪源洞、举源的灵岩洞、宁都的金精洞等。

江西省的"丹霞地貌"多分布于红层丘陵区,如七阳的圭峰、鹰潭的龙虎山、赣州的通天岩、宁都的翠微峰、南丰的戈廉石等。

冰川地貌是第四纪冰川活动的产物。

庐山保存有众多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如王家坡U谷、大坳冰斗、冰川漂砾、羊背石等,给庐山增添了许多旅游情趣。

6.瀑布

瀑布是特殊地貌景观,江西省较著名的瀑布有庐山的三叠泉瀑布、秀峰黄岩瀑布、三清山的冰玉洞瀑布、玉帘瀑布,井冈山的龙潭瀑布、水口瀑布等。

这些瀑布都是观赏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

7.气候

江西省地处中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

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比较分明,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其特点为:

春多雨、夏炎热、秋干燥、冬阴冷。

总的来说,江西气温适中,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冰冻期短。

年平均气温16℃到20℃。

8.水文

江西省共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总长约18400公里,其中常年有水的有160多条。

全省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翻阳湖水系。

只有寻乌、定南县部分地区属珠江流域,其余占全省国土98多的面积均属于长江流域。

在长江流域中,除萍乡市的瀑水汇入湘江,瑞昌、彭泽等县的部分河流直接流入长江外,全省有94%的面积属于鄱阳湖水系。

9.生物

江西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珍稀种类较多。

全省种子植物有4253种,木本植物达2O00种以上,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养麦、红薯、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等;水稻等产品自给有余,平均每年调出75万吨左右(贸易粮),为江西省优势之一。

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麻类、甘蔗、烟草等。

森林蓄积量2.53亿立方米,在华东地区居第二位;毛竹蓄积量9亿根,在全国居第二位。

用材植物主要有杉木、毛竹、马尾松等。

樟树是江西省特产,多为零星分布。

全省有药用植物770余种。

经济林木主要有果、茶、桑等;油茶等油脂植物23种,其中:

油茶面积1350万亩,在全国居第二位。

还有众多的野生食用植物、木本粮油植物、纤维植物、芬香植物和观赏植物,在各地都有分布,经济价值较高。

此外,还保存着银杏、观光木、水杉、铁杉和鹅掌揪等许多珍贵、稀有树种,是宝贵的天然种质资源。

脊椎动物现有611种,其中鱼类171种,两栖类40种,爬行类74种。

鸟类约271种,兽类55种。

畜禽品种资源丰富,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兔等;淡水鱼类和鸟类种类比较多,鱼类以鲢、鳙、草、鲤、鲫鱼最多,约占总捕捞量的一半,银鱼、决鱼、鲥鱼、中华鲟、白鲟闻名全国。

鄱阳湖是世界著名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各种越冬水禽成于上万,栖息着世界上最大的鹤群,被列为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

全省有许多珍贵稀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白鹤、白头鹤、黄腹角雉、白鹳、黑鹳、白鳍豚、扬子鳄、华南虎和梅花鹿等。

江西省在全国植被分区中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自然条件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的起源中心之一。

省境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间丘陵起伏,北部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及湖区平原,全省地势由东、南、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

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

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

谢谢大家!

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二:

江西九仙湖导游词

大家好,我叫项靖茹,大家可以叫我项导,接下来就由我来带领大家走进被誉为“江南第一氧吧”的九仙湖吧。

请大家随着我看到碧波万倾,风光旖旎,似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的九仙湖。

景区内的岛屿千姿百态,星罗棋布,有的就象水珠落在玉盘上。

现在,我们的游船是荡漾在“铜拔山”旁,大家请往我的右手边看,铜拔山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寿”字,字长21.6米,宽6米,是中国最大的“寿”字之一,寓意着国人健康长寿。

这里有无边无际的云海,漫山遍野的竹林和古松,从天而降的飞瀑,姿态各异的巨峰„„我们已到第三站,中国最长的滑索,它全长有666米,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游乐设施。

如果从最高处向下滑,会让人充满速度感和刺激感,可以让游客体验凌空飞渡的新奇感受,能自由地欣赏到九仙湖的旖旎风光。

我们的游船已到达码头,请各位游客慢慢上岸,去参观一下九仙湖的其它风光。

同时,项导要提醒下大家,不要在风景区内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景区的优美环境需要您的支持配合。

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三:

江西婺源李坑导游词

这里,我首先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由一个叫李洞的“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

村里的老人说:

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帝尧时为部落首领时任大理(掌刑法之官),故以官职为姓。

同时因先祖唐未由北方迁江南时,曾“占地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时数典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

到了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在小溪(亦称“坑”)两岸,便俗称李坑了。

李洞是个曾任从五品朝散大夫的隐士他来此建村后注重教育,培育人才。

据村谱记载,李洞的儿子李仁曾遵父命创建“盘谷书院”。

此后,自宋至清几百年间,全村出了18名进士,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还出了一位状元,叫李知诚,出任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达32人,并有1名饱读诗书,能文善诗的文士留下传世佳著29部。

除以上外,村民的主流还是明清时外出经营的商人,他们的木材、茶叶生意做到了南京、姑苏、上海、广州等地,他们积攒了钱财回来,除了建造住宅处,也修宗祠、桥、路、亭、寺院等,使得李坑这个不傍大河通道,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山村,慢慢以展成为一个建筑类型很发达的革子,有大小宗祠12座,庙宇观阁17座,桥亭路亭17座,还有书院、私塾、文峰塔、公共园林等,当年号称“婺东第一村”。

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村参观。

[车至李坑路口]游客们,请下车。

步至中书桥]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中书桥”,它是婺源现存最古的桥之一,建于北宋未年,是座单孔砖拱桥,长4米,宽2。

5米,高3米,砖拱上铺青石板。

为何取名“中书桥”呢?

据史书记载:

宋大观三年(公元1120xx年),村人李侃中进士后,官至中书舍人。

他在京城为官多年回乡省亲,一日漫步村边,见这里行人挑担来往于溪上的木桥时,有摇摇欲坠之感,孩童嬉戏奔走过桥时更令人感到害怕,于是捐资建造了这座稳重大方的砖拱桥,桥落成后,村人为感谢他的恩德,就以李侃的官职定名为“中书桥”。

[步至李坑村口]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

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原因是这里的村落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从这里流出村子。

水口是婺源村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修筑水口碣拦截财气,培植水口林,有的还建起水口桥以锁住灵气。

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庄的标志,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至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动不已,分外亲切。

[引游客进村]各位游客,有人说,步入李坑时,仿佛走进“”的画卷里,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这条穿村而过的小溪,由东向西缓缓而流。

现李高村260多户1000余人口,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

这种建筑布局说明,李坑村过去很讲究风水,因为堪舆术说:

水向西流必富。

古时候李坑人选择在水由东向西流的溪畔构筑房屋,这就把他们所希翼的美好愿望,从村落布局的形态中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下面,让我们来观赏一下李坑的古民居吧。

从表面上看,李坑的老房子和婺源其它村落的古民居一样。

大多是粉墙、青瓦(时间一长变成黛色)。

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给人一种朴素淡雅的美感,屋顶采用马头墙的建筑造型,即房屋的左右两侧筑起风火山墙,高出于屋顶。

同时为避免山墙檐距双向坡顶的屋面高差过大。

采用了随屋面坡度层层跌落的形式,因为它形似马头,故俗称为“马头墙”。

马头墙檐角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画出民居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

[走向李翼高故居],我们去叩开这幢古屋。

这幛古民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的居所。

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

请看,要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湛,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期望多子多孙。

?

[步入大门后]为进一步向外人显示1、李翼高故居:

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

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

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

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

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

————那是主人的下马石。

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

由于主人的富裕,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上,木雕精致、完善。

,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

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

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

因为小姐是不能随便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方便小姐从屋内往外看。

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

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

当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2、大夫第:

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

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

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能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鼓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

从这幢房子的门面上来看,沿袭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点。

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大门上方砌筑门罩。

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能起美化的作用。

飞檐下方,门枋上砖雕图案细腻精美,极富装饰趣味。

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较为常见的“狮子滚绣球”图案,表达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满欢乐的心态。

我们再仔细看看这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它代表了主任的心声: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

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既是把人和天衔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

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

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办法呢?

大家可以猜猜看。

————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

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永远畅通无阻。

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

屋内的木构件上,同样雕似着精美图案,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等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人对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凭借自己的真凭实学考取功名的美好心愿。

各位游客,房屋右侧的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

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许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说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

这里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

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为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

小姐的绣球抛给谁,,一般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意中人,而不是随随便便乱抛的

3、申明亭:

各位游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刚经过的这个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见证,取名“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

亭子的功能史书上记载得非常详细:

如果村中有人为非作歹,就把他的恶行书写出来,张贴在亭子中,以达到惩戒的效果。

古时候村中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负责,因李坑过去的村规民约颇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觉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难免有争议,家庭有纠纷,遇到这种情况,宗祠就鸣锣在申明亭聚众,村人均可参加评议,对谁是谁非进行公断,排解纠纷,批评和惩办违反村规民约的人。

4、通济桥: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看看旁边的这两条溪流。

这是李坑过去“十二景”之一的“两涧流清”。

其中一条溪流前方有两个小石墩,这条就是公龙,石墩为龙角。

这边没有石墩的是母龙,两条龙在此桥处汇为一条溪流,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好寓意。

按古时候风水村中两水相激本来不利,但这里用通济桥锁住,用申明亭镇住,也就化解了。

通济桥跨度约5米,始建的年代已难以查考,不过最后一次维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拱桥。

5、铜绿坊:

“铜绿坊”建于清代中叶,主人李聘如是在安徽芜湖经营铜绿生意起家的,因此村中人称他的故居为“铜绿坊”。

铜绿坊仿官厅建筑风格,在大门后另外设置了一座仪门,当地称“中堂门”,平时中堂门关闭不开,常人一般从两侧出入,如有达官贵人光临,则打开中堂门迎接。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铜绿”。

“铜绿”的化学名称叫“缄式碳酸铜”,是一种有毒的绿色晶体,可做杀虫剂。

古代制取铜绿的方法很特别,用糯米蒸成饭,裹在铜上,时间一长,饭霉烂,剥下来铜的表面上就生成铜绿,然后刮下来在加入一些其它的化学元素制成。

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着这座宅子的内部摆设,在婺源屋内的摆设是很有讲究的。

我们看这中间是一个高高的马头座钟,左右两边,一边是花瓶,一边是镜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静,终身平静”

6、李书麟故居:

这幢民居是“八字门”,别具一格,并正对着一面照壁。

照壁就是大门前这扇墙壁,又称为萧墙。

,一般是建在院子里的。

但在婺源,萧墙都建在门外,因为本地人以天为院子,以门前山水为院子,所以把萧墙建于大门口。

萧墙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挡风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书写着„福‟字意味着“开门见福”。

这幢民居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门楼上的雕刻也很精细,进入房子内部后,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条案与众不同,特别长,有4米多长,这在婺源现有的古建筑中可算是罕见的,此外,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个戗角,四个天井,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

7、鱼塘屋:

这是一所不知名的书斋,村子里的人都叫它鱼塘屋。

从风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砖铺成,当地称„金砖铺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铺地;二是采用木柱础,不象后来的房屋一律采用石础;三是隔扇很朴素,格心用横直棂子,没有雕似。

连着它的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的后花园,园内有一个石砌的鱼池,用青石板将周围围住,绕池的小径以块石铺垫。

池内的鱼就是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的荷包红鲤鱼,池水与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

这边是花坛,花坛中的这棵紫薇树,相传是李知诚亲手栽种,算起来树龄已有800多年了,当年茂盛是树干胸径有0、4米,经一次雷击后现虽只残存半边,但每年都回新枝萌发,红花满树。

旁边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树,树干上长满灵芝,使人觉得这里充满了灵气。

8、蕉泉:

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这眼泉水叫“蕉泉”。

这眼泉水虽然流量不大,却一年四季不会干涸,泉水清澈凉洌,甘醇可口。

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断流,蕉泉供应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里这是他们的救命泉。

这眼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在这有带还流传一个神化故事。

传说,李坑村曾有一个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张天师的弟子,天性聪悟却心术不正。

相传张天师养着几条小龙,李祈福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偷走了一条,回家养在墨盒里。

张天师闻讯赶来索要,李祈福反问他龙是什么颜色,张天师说是黄色的,李祈福说:

我这里有条黑龙,没有你的黄龙。

张天师无奈,就把这条龙送给了他。

龙养在墨盒里越来越大,终不是办法,李祈福就想为它找个好的生存之地。

一日他来到这里见这石壁上有水渗出,便拔剑直插进去,顿时缝中流出清澈泉水,他一兴奋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个洞,他趁势往地上一坐,坐出一个大陷坑,水不断流入坑中,形成这个水池。

李祈福把龙养在池中,张大以后不断兴风作浪,腾云是尾巴一扫把附近的这些房子的马头墙全铲平了。

大家看,这一带房子都没有马头墙。

李祈福听到村民怨声连连,于是把龙带走了,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