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质量评估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368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质量评估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质量评估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质量评估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质量评估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质量评估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质量评估语文.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质量评估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质量评估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质量评估语文.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质量评估语文

单元质量评估(四)

第四单元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9·西安高二检测)赵匡胤上台后不久就鼓励功臣宿将“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其主要目的是()

A.巩固专制统治B.奖赏功臣宿将

C.鼓励土地兼并D.扩大地主队伍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北宋政府为巩固政权,主要着眼于加强军权,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

2.宋朝集中军权的举措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防止地方割据B.巩固皇权

C.增强军队的战斗力D.扩大了官僚机构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前代的藩镇割据,集中军权于中央,但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下降的局面,故本题选C。

【拓展延伸】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3.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照政绩和资历提拔官员

B.取消“恩荫”制度,防止权贵垄断官位

页-1-第

C.改革贡举制度,令州县立学

D.慎选地方官吏,通过考试统一录取

【解析】选C。

庆历新政依照政绩提拔官员,并严格“恩荫”制度,对地方官吏择其举多者尽先差补,因而A、B、D说法不准确。

【变式训练】“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

遂至不可纪极。

”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

A.冗官问题B.冗费问题

C.冗兵问题D.边患问题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

因此,庆历新政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4.(2019·中山高二检测)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D。

王安石认为北宋穷困的原因是未得理财之道,因此,他改革的中心内容就是理财。

选项中与理财(增加政府收入)相关的有①②④,故正确答案为D。

5.(2019·泸州一诊)王安石:

“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司马光:

“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

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

页-2-第

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

【解析】选C。

王安石认为政府实施青苗法,贷款给农民,可以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司马光认为政府贷款利息偏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

可见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A、B、D都与材料无关,因此选C。

6.(2019·马鞍山高二检测)“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

”材料所述王安石的措施有助于()

A.杜绝高利贷盘剥B.抑制土地兼并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的“赊贷县官财货”,可知是政府进行贷款,根据“出息十分之二”,可知利息比较高,由此可知这一措施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选C。

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均可排除。

7.假设你生活在北宋,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

A.背诵诗赋辞章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时务策D.依靠“恩荫”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取士之法。

王安石变法规定考试以经义和时务策为主,故学习时必须联系实际,学习经义、时务策。

【变式训练】(2019·北京模拟)下列对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表述错误的是()

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

页-3-第

B.太学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

C.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D.严格“恩荫”制,防止垄断官位

【解析】选D。

“恩荫”制造成官僚机构臃肿,是北宋积贫原因之一,故D说法不属于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

8.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实施()

A.保马法B.将兵法

C.保甲法D.设军器监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保甲法的实施,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因而盗贼减少了。

9.青苗法实行以后,韩琦从大名府上XX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对此,宋神宗说:

“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

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

”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

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

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

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

【解析】选B。

“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表明宋神宗要对变法的措施采取审慎的态度,说明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

10.《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

(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页-4-第

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

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

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

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

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

【解析】选C。

本题重点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C的表述和题干不一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其他各选项均能从材料中找到对应信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4分,第13题16分,第14题14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后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宋史》

材料二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不可忧?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唯老弱也。

则吏方曰:

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四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恐财匮力殚,虏乘吾敝,将无从而制也。

——《张载集》

请回答:

页-5-第

(1)材料二中的“盗贼”指什么人?

试从材料一中找出“盗贼”日多的原因。

(6分)

(2)材料三中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

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什么?

(6分)

(3)结合材料四,分析这种政策会导致什么后果。

(4分)

【解析】第

(1)题要结合欧阳修的阶级立场展开分析。

(2)题要紧密结合材料并且联系“盗贼”产生的主要原因组织答案。

第(3)题要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

“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即官僚、地主兼并土地。

(2)“荒年募兵”政策。

不能。

因为农民奋起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兼并,失去生活来源,募兵、养兵只能暂时缓和矛盾。

(3)军费开支大,国家财政困难,无力抵御少数民族进攻。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神宗)诏曰:

“天下商膺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减价出售)失业。

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

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中书奏:

“……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卖入官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

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送纳价钱;若半年纳,限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

材料三魏继忠上言:

“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页-6-第

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移民以遂,国用足矣。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社会现象?

(6分)

(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结果。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题从材料一中“多为兼并之家所困……折阅失业”可知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牟取暴利等。

(2)题从材料一最后一句话和材料二可知政府设置市易务,平抑物价。

第(3)题从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囤积居奇现象,控制了市场物价,也增加了政府收入等。

答案:

(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以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贩,阻碍商品交换。

(2)设置市易务,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3)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这些措施最终被废除。

13.(2019·南昌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

“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威乎!

”惠卿曰:

“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

”光曰:

“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

”……帝曰:

“陕西行之已久,民不以为病。

”光曰:

“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续资治通鉴长编》

页-7-第

材料二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在材料一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

他指出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8分)

(2)材料二中赵翼的观点是什么?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否矛盾?

(8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分析评论。

(1)题,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如“见其病,未见其利”,可以看出此法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

其目的要从司马光代表的阶级利益出发考虑。

(2)题,同样注意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如“并非安石之初法矣”,可看出与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并不矛盾。

答案:

(1)官府诱民借贷,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加剧了社会矛盾。

他指出的目的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站在大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2)青苗法在实行过程中危害百姓的现象并非王安石新法造成的。

赵翼分析的情况与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并不矛盾。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智愚不同。

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

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其悔。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材料二彼富民为之则害民,今县官为之乃所以利民也。

青苗钱令民愿取则与之,页-8-第

不愿者消不强焉。

收获之际令以中价折纳麦,此乃所以救贫者之乏,息富民之贪暴也。

——《宋会要辑稿·良贷》

材料三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廿二史札记》

(1)材料一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实际原因是什么?

(4分)

(2)材料一的观点实质是什么?

(2分)

(3)材料一、二对待青苗法的态度有何不同?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哪里?

(4分)

(4)结合史实简要评价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需要从材料中提炼相关信息,然后联系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2)题应该分析认清司马光的阶级属性,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第(3)题回答“态度”和“分歧”应仔细阅读材料,进行归纳即可。

第(4)题应认识到从历史发展潮流来看待王安石变法,北宋之所以亡国,并非王安石所为,乃是阶级矛盾使然。

答案:

(1)“材性智愚不同”。

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负担沉重。

(2)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3)不同:

前者反对实行青苗法,后者则主张实行。

分歧:

前者主张维护高利贷盘剥,后者认为高利贷盘剥是害民。

(4)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朽,将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是错误的。

页-9-第

页-10-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