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818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年级语文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八年级语文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八年级语文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八年级语文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复习题.docx

《八年级语文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复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复习题.docx

八年级语文复习题

1《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开篇即指出了自己对于学习的偏爱:

____________________。

7、做子女的应该理解、尊重、热爱自己的父母,努力做到内心和言语行动一致,使父母理解自己的一片孝心。

四、8、

(1)同学小明很早就到学校了,他不是在操场上玩就是在教室里和别人聊天,根本不读书,你看到这种情况,走过去对她说:

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时间是一天学习的黄金时间,浪费了多可惜!

让我们一起“早到早读”吧!

9、

(1)食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或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存在漏洞(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加强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的宣传。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10、青城山依旧美丽

作文原来,人要走成一条线,最有效的方法是不要看着自己的脚,要让眼睛注视着前方的目标。

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轻松的走出一条直线。

同学们,生命中也有同样的情形。

有时候你必须小心地注视着自己的脚,但多数时候,你应该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

三.作文(40分)

岁月不留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走,经历了许多困难、挫折,经过老师的教育与自我的反思,我们从天真无知的小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青少年。

结合我校的学风整顿,请以“今年我初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有适当的描写、抒情和议论,字数500字以上。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SI)怀旧空呤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赠》

(2)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3)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4)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

,。

(7)司马迁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

(1)、病树前头万木春

(2).但愿人长久

(3).折戟沉沙铁未消

(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B(2分)

(4)4、请向你的朋友推荐一部你喜欢的名著,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2分例如:

他们的执着,他们的不屈,他们的坚韧,他们的渴望,都将作为人类的共同记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生命里。

(2分)

3、

(1)罹至(1分)

(2)①A②B(2分

5、(2分)

(1)缥碧:

青白色

(2)反:

通“返”,返回

(3)轩邈: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4)奔:

飞奔的马

6、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2分)

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分)

8、(水)色、(水)清、(水)深、(水)急;山的峻峭(高、多、险、幽深)(2分)

9、参考答案:

这儿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这样的世界,使人意志奋发,精神高尚,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3分)

22323送东4、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___________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6分)

7、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作者求学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4分)

(1)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或格言。

(2分)

(2)仿写句子。

(2分)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设计一句手机短信,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不少于15字)(2分)

2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任选13个空格做)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

5)、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6)、________________,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7)、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白居易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达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文天祥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

(文天祥《过零丁洋》)

(10)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他们高洁的志趣和坚定的人格。

(用《五柳先生传》中的两句话来填写)

(11)、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

(12)、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____________。

(郭沬若《雷电颂》)

(六)名著导读。

(7分)

22、《名人传》主要叙述了德国音乐家_________、意大利画家_________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其作者是法国的_________。

23、《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是《神秘岛》),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号潜艇的故事。

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任选一题写)

24.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

按要求作文。

(1)、我爱我的_______(父亲、母亲、老师、学校、家乡……)

(2)、________________的日子

5.①跑;②借;③通“披”,穿;④等待;

6.①天特别寒冷,砚里的墨水都结成坚冰,手指不可屈伸,也不敢放松(抄书);

 ②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上的享受比不上他人。

7.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8.围绕逆境成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正确的苦乐观等来回答即可。

20

(1)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

(2)如:

它像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我们心间。

(3)略

21 千里共婵娟 岂不罹凝寒 天涯若比邻 俱怀逸兴壮思飞 铜活雀春深锁二乔 行到水穷处 独怆然而涕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心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望峰息心 窥谷忘返

22 贝多芬 米开朗琪罗 罗曼·罗兰

23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诺第留斯 现化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4⑤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

25⒈下面哪一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

()

A.奔 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穷蝉则千转不穷  复前行,欲穷其林

C.甚急湍甚箭     君美甚          

D.指 争高直指    皆指目陈胜

2.文中概括景色总的特征的句子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文章景物描写非常美,写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5.揣摩全文,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

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每有会意()⑵亲旧知其如此()

⑶衔觞赋诗()⑷晏如也()

⒉与“或置酒而招之”中的“或”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或异二者之为。

C.或以钱币乞之。

D.或王命急宣。

⒊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⑴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⒋分别从文章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和志趣的句子。

性格生活:

志趣:

⒌对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你是如何理解的?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不以千里称也(    )⑵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⑶才美不外见(    ) ⑷策之不以其道(    )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称也

D.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食之不能尽其材。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

(2)俟其欣悦()

(3)寓逆旅()  (4)皆被绮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B.余之从师也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为坛而盟D.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案

(一)1.A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这些树凭借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二)⒈⑴领会文章意旨⑵亲戚朋友⑶酒杯⑷安然自若的样子⒉D⒊⑴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凭借这个过完自己的一生。

⑵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⒋性格:

闲静少言。

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志趣: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⒌这种读书方法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地下功夫,只求把握文章的意旨。

(三)1.⑴称呼 ⑵喂养 ⑶表现 ⑷鞭策2.B 

3.⑴饲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⑵饲养他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4.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四)1.

(1)跑

(2)等待(或:

等到)(3)寄居(或:

居住、住在) (4)通“披”

2.B

3.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或:

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4.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Ww9.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明初文学家。

与_________、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本文题目中的“序”,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某书序言的“序”含义不同,这里的序指___________。

(2分)

10.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分)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解释:

__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通()解释:

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13.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了本段文字,你觉得作者最终能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3分)

4444415.以上两段文字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我”的母亲的?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母亲为什么“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一细节描写中包含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⑵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

请以“________,我感谢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2分)

 A.宛如wǎn迷惘máng杳无消息yǒo

 B.畸形qī广漠mò深恶痛疾wù

 C.滞留dài污秽huì广袤无垠mào

 D.禁锢gù犀利xī意趣盎然àng

3.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绯红油光可鉴宽恕翻来复去

B、眼翳粗制烂造酒肆不可名状

C、朱儒诚皇诚恐愚钝黯然失色

D、器宇冥思遐想迁徙落英缤纷

4.填空。

(2分)

《藤野先生》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________________》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一书。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是鲁迅的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

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B.《雷电颂》中的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C.巴金的散文诗《月》中“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歌颂月亮,赞美月亮的感情。

D.《屈原》这篇现实主义历史剧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的作品。

它塑造了我国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

6.古诗文默写。

(10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坐看云起时。

⑵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刚果(布)布拉柴中学汉语班的学生时,在黑板上写下唐代诗人王勃的两句诗“,”,并解释说:

“中国与非洲虽然相隔遥远,但是我们就像邻居一样,我们是知己,是朋友。

⑹今天,人们常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形容新生事物的蓬勃发展。

7.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作为东道主的你,试拟一条标语以欢迎四海宾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2.D(2分)3.D(2分)

4.《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2分)5.B(2分)6.(每空1分,共10分)

⑴行到水穷处⑵东风不与周郎便⑶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⑸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2分)8.人贵有自知之明,责己严,待人宽。

(3分)

一.阅读理解(35分)

(一)(15分)

9.《宋学士文集》宋濂刘基赠序(2分,每空0.5分)10.“支”通“肢”肢体;“被”通“披”穿(2分,找出通假字1分,解释1分)

11.①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2分)

②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2分)

12.C(2分)13.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2分)14.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3分)

(二)(6分)

15.(2分,两个方面各1分)“严格的管束和深沉的爱护。

”或“教之严,爱之慈。

16.(2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答“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给1分。

17.(2分)包含了“我”对母亲的怀念、爱戴、感激和敬爱之情。

Wwww一绺绺(lǚ畸形(qí)翻来复去粗制烂造朱儒诚皇诚恐愚钝黯然失色

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指考试不及格)。

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B.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蛮横残暴)。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用来讽刺)

C.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指品德高尚的正直之士)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傲:

自以为了不起)。

D.策(马鞭)之不以其道

媵人持汤(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沃灌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请你给自己的母亲发一条短信,说出自己对母亲祝福的话,要求语言简练、得体,富有创意。

(3分)

1、D。

2、C。

3、A。

4、A。

5、B。

三)。

20、

(1)比。

(2)飞奔的马。

(3)树枝。

(4)凭借。

21、

(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游动的鱼儿,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得清楚,毫无障碍。

2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3、富春江山水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清 急 富春江两岸群山24、这一句主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

这儿是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在此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气奋发。

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言之成理即可)

20、解释加粗的字。

(2分)

  

(1)急湍甚箭:

(2)猛浪若奔:

(3)横柯上蔽:

(4)负势竞上: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2、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2分)

写视觉的:

写听觉的:

2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4分)

24、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3分)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邈miǎo泠泠líng嘤嘤yī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世务嗜shì酒萧xiāo然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屡空戚戚qī汲汲jí衔觞shāng赋诗祗zhǐ骈pián槽枥cáolì粟sù嗜shì学假借硕shuò师叱chì咄duō负箧qiè曳屣xǐ烨yè然容臭xiù缊yùn袍敝bì衣

6666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则往往起例证的作用,说明文中的描写或起再现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作用,或起点染作品使之更生动的作用。

以上方法都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

技巧:

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二)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

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古文1、与朱元思书

A 词语:

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

“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①许:

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

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

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

①绝:

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

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

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

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

①负势竞上:

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

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

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

①急湍甚箭:

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

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

1.出处:

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描述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

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