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作物营养与病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738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作物营养与病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资料作物营养与病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资料作物营养与病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料作物营养与病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资料作物营养与病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料作物营养与病害.docx

《资料作物营养与病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作物营养与病害.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料作物营养与病害.docx

资料作物营养与病害

作物营养与病害

第一节植物病害防治新理念

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作物病害的防治经历了见病施药、重治轻防、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历史过程。

而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有相当多数的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病害防治,依然停留在见病施药,重治轻防阶段。

农作物营养平衡是病害防治的基础,不合理的施肥可以导致营养不平衡,植物细胞发生病变,功能减退,植物表现不耐病、不抗病,易感病。

传统植病防治方法既导致作物丧失自卫、免疫本能、病害生理小种变异、产生抗性、防治效果差、病害危害加重,损失严重,又将我国陷入到目前“大投资、髙污染、換短期丰收”的困境。

植病防治应该,寻求新的防治途径。

作物病害防治走健身防病新途径,平衡施肥,选用安全性好的农药,增强农作物自卫、免疫功能和提高适应环境能力,诱导抗病,健身防病。

未来功能性植物营养剂是最好的作物病害防治药剂。

第二节平衡施肥与病害防治

一、当前农业生产与肥力有关的问题

(一)土壤肥力下降

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结构变差、土壤养分失调。

主要变化趋势是氮素减少,磷素稳中有升,钾素缺乏,微量元素不足,黑土、白浆土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呈现下降;农田化学物质污染问题。

(二)产量徘徊不前

生产回报下降,肥料报酬递减,粮食质量不稳定。

(三)病虫害成为重要的灾害性因素

水稻稻瘟病、赤枯病、僵苗、黄叶、小叶;大豆根腐病、菌核病、孢囊线虫、顶腐、黄叶、落荚等;玉米病毒、黑穗病、丝黑穗病、白化病、缩苗病、秃尖等。

(四)过量施用氮肥

过量施用氮肥使作物细胞壁薄,植株柔软,易受机械损伤(倒伏)和病害侵袭(大麦锈病、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作物贪青晚熟,生长期延长。

钾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

钾能促进根系生长,增加作物抗干旱、抗倒伏、抗逆性,抗盐碱、抗早衰,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增加千粒重。

施钾肥明显降低玉米茎腐病发病率。

磷与作物生命活动有关、能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能力、抗旱和抗寒。

缺磷作物叶片小、老叶脉带紫红色,严重时叶片紫红色,叶边半月型坏死斑,基部叶脱落。

磷过剩影响其他元素吸收(锌)。

(五)缺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有加重的趋势

微量元素中硼、锌、钼缺乏比较突出。

常见的有水稻稻缩稻、僵苗、黄叶、小叶;玉米白化病、缩苗病、秃尖;大豆顶腐、黄叶、落荚等。

硼对碳水化合物的运输、细胞壁的稳定、根尖、茎尖的细胞分化与伸长、花粉管伸长、受粉、作物抗逆均有重要影响。

缺硼时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将酚氧化成黑色醌类化合物,使作物出现病症。

如甜菜“腐心病”、花椰菜的“褐心病”、大麦、小麦、玉米、油菜、水稻不食及不稔症,大豆不发苗,成株矮缩,开花不正常,脱落多,荚少,多畸形等。

锌与生长素的形成、多种酶促反应、物质转化有重要影响。

在微量元素中,锌是影响蛋白质合成最突出的元素。

硅能促进氮、磷、钾的吸收、提高作物的抗性、提高叶片光合效率、提高作物品质。

二、实施平衡施肥,预防植物病害

平衡施肥是作物健身的基础,通过土壤化验,了解土壤中所有营养元素的含量,利用率,根据化验结果,预计产量目标,根据以往试验资料和多年积累经验确定土壤施肥量。

第三节作物健身防病新途径

作物健身防病包括平衡植物营养,运用功能性植物营养剂,全面调整作物机体,滋养细胞,激活细胞的功效,使作物机体健壮、生理健康,提高自卫、免疫本能,达到健身防病、诱导抗病性,增强植物抗病、抗寒、抗旱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农作物品质、食味和糖度。

功能性植物营养剂包括植物营养元素、微生态制剂、功能性糖类(甲壳素(Chitin),海藻酸类)、酶类、植物化感制剂等。

一、甲壳素的应用

甲壳素(Chitin)亦称甲壳质,是N-乙酰-2-氨基-2-脱氧-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形式连接而成的多糖,其N-乙酰度在50%以下;壳聚糖(chitosan、CTS)是甲壳素的N-脱乙酰基的产物,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能溶于1%乙酸或1%盐酸,化学名称为多聚乙酰氨基葡萄糖。

甲壳素是新型功能性糖源,广泛存在于甲壳纲动物虾、蟹的甲壳、昆虫的甲壳、真菌(酵母、霉菌)的细胞壁、植物(如蘑菇)的细胞壁中,也存在于很多天然水果和蔬菜中。

环境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其中有很多属能产生甲壳素酶和壳聚糖酶,参于环境中甲壳素和壳聚糖的降解,而甲壳素和壳聚糖的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低聚糖又能诱导甲壳素酶和壳聚糖酶的产生。

甲壳素用于人体保健具有改善机体的内环境、降脂肪、降血压、降血糖、排重金属盐、护肝、增加免疫力能,抗癌等功能。

用于农业生产,甲壳素的抗病诱导机理:

甲壳素的抗病诱导作用主要源于甲壳素酶,甲壳素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高等植物中主要分布于植物的茎、叶、种子、愈伤组织中,甲壳素酶常与防卫反应的诱导有关;甲壳素酶是一种糖苷酶,主要催化甲壳素的水解,具有甲壳素外切活性和内切活性,并且具有转氨基葡糖酶的活性,可水解甲壳素内部的糖苷键,释放寡糖,许多纯化的甲壳素酶还显示不同程度溶菌酶活性,本身具有抗真菌的作用。

植物中的甲壳素酶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可被病原物、病原激发子、乙烯、水杨酸、紫外线及重金属(如铜、锌、锰等)诱导,从而使植物对病原菌侵染的抵抗力明显增强。

诱导甲壳素酶及其它与防御反应相关酶的合成抗性诱导的具体过程是:

病原菌入侵植物时,植物本身有辨认系统,能识别病菌入侵,而病菌细胞壁上的甲壳素扮演被辨认的角色,使被侵染植株中原本存在的、低量而具有活性的甲壳素酶大大提高,以分解入侵病菌细胞壁上的甲壳素。

植株内产生的甲壳素寡糖活化细胞膜上的蛋白激酶,使细胞内产生磷酸化反应,提高与抗性有关的酶,从而启动植物的防御系统,并产生植物干扰素,酚类复合物等抗病物质,对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这些反应均在数小时内完成。

如甲壳素可诱导黄瓜产生抗菌的水解酶(甲壳素酶、壳聚糖酶和葡聚糖酶),使病原真菌细胞壁松弛,细胞解体。

甲壳素还可以诱导植物合成多种植物保护素、木质素等,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可增加作物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异黄酮、甲壳素酶、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及木质素含量等生理生化变化,诱导抗病。

甲壳素产品在农业的实际应用中有10大优点:

①对人、畜和环境安全,无毒无害

甲壳素均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无毒无味,可被生物降解。

对人和动物是无害的。

②有效诱导作物增强抗性传统的植保技术过份依赖化学农药,直接杀灭,病虫易产生抗药。

植物自卫、免疫抗病、抗逆功能被削弱、钝化、休眠甚至丧失。

甲壳素能诱导作物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多种抗性物质,其自卫、免疫功能大大提高,从多个方面起抑菌作用,并使病菌难以产生抗药性。

③可防可治

应用甲壳素强调预防为主,在作物发病前使用最佳效果。

在作物已经发病后及时使用甲壳素,往往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实践表明,应用甲壳素对炭疽、疫病(卵菌纲除外)、病毒、枯黄萎、根腐等病害均可直接控制。

对其他多数病害,或病情严重时,可与外抑农药(减量)配合,内抗外抑,多数情况也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④防治病害范围广泛

甲壳素的复配制剂能诱导作物产生多种抗生物质,因此对病毒、真菌、细菌三方面病害的防治都有效,尤其是对病毒病、根节线虫、维管束类病害的防治是植保的难题,而用甲壳素防治有效。

⑤对虫害潜在防治作用

实践表明,经常使用甲壳素的作物较少发生虫害。

由于昆虫外皮均含有甲壳素,而甲壳素诱导作物产生的甲壳素酶可降解昆虫外皮的甲壳素从而破坏昆虫表皮使之死亡;也有人认为,甲壳素聚糖被作物吸收后,在昆虫吮后进入体内把内壁的甲壳素壳素酶分解掉,使其失去了生物被膜而丧失生存条件,在昆虫卵孵化成幼虫时有效,甲壳素对各种蚜虫均有明显的触杀作用。

⑥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

甲壳素诱导作物抗寒、抗高温、抗旱涝、抗盐碱、抗肥害、空气污染、抗营养失衡等能力的提高有良好作用。

当作物受农药药害茎叶枯萎时,甲壳素辅助解毒并使之很快抽出新的枝叶。

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甲壳素对作物的增产作用显著,甲壳素用于粮食作物,处理种子即可增产5~15%;用于果树、蔬菜可增产20~40%或更多。

改善品质如增加粮食蛋白质和面筋的含量、果树、蔬菜含糖量,产品风味的改善等作用也十分明显。

⑧有利于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

甲壳素进入土壤后可以促进有益细菌如固氮菌、纤维分解菌、乳酸菌、放线菌的增生,抑制有害细菌如霉菌、丝状菌的生长。

如使放线菌的数量一周内可增加近30倍。

甲壳素可以有效改良土壤,优化作物的生存环境。

⑨广谱抗病,良好的成膜性、保湿性和选择透气性

甲壳素有广谱的抗病性。

甲壳素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多数菌引起的病害都有良好的抗病作用。

甲壳素在作物的表面形成薄膜,对病菌的侵害起阻隔作用,并且这层膜有良好的保湿作用和透气作用,可以成为果蔬保鲜剂的最好原料。

甲壳素保鲜剂已经问世,其保鲜作用良好。

⑩使用方便

甲壳素产品多为水剂,兑水就可以利用。

综上所述,甲壳素对作物的诱导抗病抗特性在植保方面有重大意义,会导致植物保护从观念到技术的变革。

甲壳素对细胞壁是由甲壳素构成的真菌病害有防治效果,农作物、蔬菜、果树等病害的细胞壁大多数是由甲壳素结构。

甲壳素对细胞壁是纤维素结构的真菌病害没有防治效果,这类真菌病害是卵菌纲的真菌病害:

如水霉目、绵霉属;霜霉目、腐霉属如瓜果腐霉,疫霉属如马铃薯、番茄晚疫病,霜霉目如十字花科霜霉病,白锈属如十字花科白锈病等。

将甲壳素与矿物质营养物质等科学混配,如甲壳素与铜等矿物质混配制剂“禾生素”,使预防病害范围扩大,既有速效效果,又有较长的持效期。

二、海藻酸的应用

海藻是海洋有机物的原始创造者,在数亿年处于高盐、高压、低温、低营养、无光照环境的进化过程中,利用自身含有很独特、丰富的营养物质,完善自卫、免疫本能、进行自我调节,获得了适应环境,迅速生长,抵御各种病害能力。

已发现海带(海藻的一种)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氮化合物、色素类、脂类、萜类、酚类、维生素和无机元素等八大类,这些元素本身就对生命有着极高的价值。

把这些元素和活性物质提取出来,制成三碘好润(稼得康),应用于农业生产。

目前海带的营养价值和特种功效如下:

①含铁高:

植物缺铁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海带含铁23毫克/100克,是菠菜含铁6.2倍。

pH6.5以上的土壤土壤植物生育期缺铁。

②含钙高:

海带含钙201毫克/100克,350克海带等于600克的牛奶的含钙量,而且易被植物吸收。

pH6.5以下的土壤土壤缺钙,土传病害重。

③含碘高:

碘为痕迹元素,海带被称为碘王。

碘不但能快速灭真菌、细菌,钝化病毒,促进作物生长,抵御寒冷、提高光合作用,还能以含碘氨基酸的形式贮存于作物中,为人类提供髙品质、髙营养的绿色富碘食品。

④海藻蛋白是优秀的植物蛋白:

含量在15~30%之间,不亚于大豆;海藻蛋白与海藻酸组成的成膜物质,在保护作物不被病原菌侵害方面引到很重要的作用。

⑤海带能提供各种维生素:

海藻含维生素种类多,如维生素A、B1、B2、B3、B12、PP、H、C、D、E、K等。

这些各类维生素在农作物的生存、生长中起到重要作用。

⑥海带能提供多种特效氨基酸:

海带中蛋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极丰富,还含有有30多种结构特殊的新型氨基酸,它们在激活作物的自卫、免疫本能过程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⑦海藻胡萝卜素种类最全,胡萝卜素有防止正常细胞病变和强化、提高光合作用,对作物改善品质,增产有重要作用。

⑧海带能提高作物自卫、免疫本能的信息记录:

因海带中含有亚油酸、卵磷脂、牛磺酸和谷氨酸、30多种结构特殊的新型氨基酸、碘等。

它们是优良的生长因子和转录信息于DNA中保存的重要因子,为下代重茬作物自卫、免疫本能的表达起到重要作用。

三、烯丙噻唑的诱导抗病作用

烯丙噻唑(pronenazole烯丙异噻唑)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商品名称为好米得(Oryzemate),用于水稻秧田、直播田、移栽田撒施,防治水稻病害获得了成功,由水稻根部吸收和传导,在水稻体内能释放出有杀菌作用的活性氧,生成抗菌物质;与水稻抗病性有关的酶活性提高,使水稻体内生成4种抗病菌入侵的物质;水稻细胞壁因木质素含量增加而变得坚硬等原因能阻止水稻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白叶枯、细菌性褐斑病等病菌侵入,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和孢子形成,从而达到防病目的。

它具有广谱抗病,持效期长,增产品质好等优点。

四、酶(酵素)制剂防病

日本称酵素菌,中国称酶,由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三大类,二十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群体,将酵素菌与植物秸杆、稻壳,木屑等混合加水进行有氧发酵,大量有益微生物产生几十种不同类型的酶,如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氧化还原酶、乳糖酶、酒精酶、麦芽糖酶、蔗糖酶、脲酶等,可在短时间内分解有机物,能生成化学肥料所得不到的有益成份,对有机物进行糖化分解和氨基酸分解,其分解作用生成的葡萄糖、酒精、氨基酸等是有益微生物最好的培养基,能促进有机肥中放线菌急剧增殖。

这对改良土壤生态系统发挥重大作用。

酵素菌有氧发酵使有机物中的淀粉、糖份、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分解成醋酸、二氧化碳、水等有益物质、放线菌含量达1~10亿个,pH值为中性。

酵素发酵有机肥还有大量放线菌,每亩施用3-5吨在10天内能保持60℃高温,地下害虫与土传病害得到彻底防治,可彻底解决在作物蔬菜重迎茬土传病害加重的问题。

日本应用酵素有机肥,蔬菜如番茄、黄瓜、草莓、辣椒、茄子、葱、蒜、瓜类等可连作25年,极少发生病虫害。

用酵素菌加红糖或加红糖、豆汁等酿造成扩大B.Y.M酵素与米醋混合喷洒农作物、蔬菜、茶叶可防治病害,防倒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酵素菌多配合酿造醋使用,酿造醋低浓度是以营养生长为目的,高浓度是以生殖生长为目的,并有杀真菌的作用。

日本酵素发酵的有机肥加红塘发酵液和五常市丰业生物制剂厂将日本酵素进行工厂化发酵,生产出丰业液肥,酵素菌液具有纠正氮素过剩;促进植物对磷酸盐,钙、镁、钾、硼、钼、锌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增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强植物抗病、抗寒、抗逆、抗干旱能力;使作物茎叶蜡质层增厚,病原菌不易侵入,能抑制有害菌的侵入和寄生;提高农作物品质、食味和糖度。

2003年八五六、八五七农试验证明对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叶鞘腐败病等病害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五、植物化感制剂——碧护(康凯)

碧护(康凯)(0.136%赤吲乙芸、Comcat)主要成分有天然激素(赤霉素、表油菜素内酯、吲哚类,脱落酸)、类磺酮类物质(11种)、20种氨基酸、10种矿物质中、微量元素等。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模拟野生植物的抗性机制,诱导植物自身产生PR-蛋白,从而提高植物对病原菌和病毒的抵抗力,在逆境条件下诱导植物产生抗逆蛋白和促进植物关键性的激素的产生,增加作物体内甲壳素酶、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等植物免疫物质的含量达到平衡植物生理功能的作用,降低病害对植物的侵染。

自2001年以来黑龙江垦区在大豆、水稻、水稻、玉米、洋葱、芸豆、烟草、小豆、蔬菜等作物上试验示范和应用,对多种作物根腐病、菌核病,瓜霜霉病和葡萄灰霉病、烟草花叶病、水稻稻瘟病等病害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又能促进作物生长,缓解药害,改善农产品品质。

六、微生态制剂——益微

从植物体表、体内筛选出的微生态制剂——益微(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可在植物提内定植、增殖,拌种、蘸根后30天、茎叶喷雾后15天成为植物提内优势菌群,占植物体内微生物总量40%左右。

其作用肌理如下:

(1)益微代谢产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植物内源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玉米素、吲哚乙酸等,代谢产物还中含有维生素B1、B2、B4、B12、叶酸、尼克酸、、淀粉酶、蛋白酶、乙醇脱氢酶、过氧化物酶等酶类。

因此益微能使作物生长健壮,有熟增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能消除植物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植物膜系统和核酸、酶蛋白、活性肽、氨基酸等生物分子的破坏,使作物具有抗衰老、抗干旱、抗盐碱、抗强光、抗干热风等作用。

(2)改善植物的生理代谢发生了一系列有利于作物增产的变化。

据测定,作物体内源激素含量显著提高,SOD及同功酶活性增强,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增强,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吸收量增加。

(3)影响植物物体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①减少微侵染,使有害菌群减少。

②降低病菌侵染势,如使小麦根腐病发病率降低70.4%。

③减少芽孢杆菌属减产菌定植和减轻危害。

④对作物微生态的影响,使蜡质芽孢杆菌成为优势种群。

(4)影响其它徵生物的作用方式:

①)与植物有亲和性,在植物体表、皮层和维管系统定植和大量繁殖。

②占领作用,排斥病菌浸染而具有防病作用。

③产生抑菌物质具有防病作用。

益微自1998年进入垦区以来,进行拌种或茎叶喷雾,对多种作物增加抗病能力,抗干旱、抗盐碱、抗寒、缓解药害、肥害,增产、增糖、改善产品品质等功能。

小麦增产10.4%,大豆增产11.3%,水稻增产13.3%,甜菜增产16.7%,油菜增产14.8%,蔬菜、瓜果增产达20%以上。

对大豆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水稻立枯病、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玉米黑穗病,甜菜立枯病、根腐病、菜褐斑病,马铃薯疫病,向日葵菌核病,芸豆锈病、灰霉病、褐斑病、炭疽病、菌核病等均增加抗病能力,减轻危害作用。

第四节施肥常识

一、肥料概念

(一)对所有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都不可缺少的。

缺少某些养分,作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过程,既由种子萌发到开花结实,形成种子的生活周期。

(二)缺乏这些养分时,作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其他养分不能完全替代起作用,而只有补充这种养分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

(三)这种养分必须对作物起到直接营养作用,而不是起间接改善环境条件的作用。

根据定义钛、稀土是元素,不能称为作物营养元素。

作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16种,它们是主要养分碳、氢、氧、氮、磷、钾,次要养分钙、镁、硫,微量元素锌、铁、锰、硼、铜、钼、氯等。

二、现代农业生产与施肥

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养分、光照、水分、空气、热量(温度)和机械支持(扎根)等条件,农作物生长需要养分,缺乏某些养分就生长不好,没有必须的养分便无法生长,这些养分来源于自然循环和人工制备,农作物所需养分由于需要量不同,可分为主要养分、次要养分和微量元素。

需要最多的养分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它们在作物体干物质中,一般占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九十,其中氮、磷、钾常称为作物三要素;次要养分钙、镁、硫在作物体内一般占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微量元素锌、铁、锰、硼、铜、钼、氯等,它们在作物体干物质中,仅占百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

这些养分元素中碳、氢、氧是构成作物最主要的元素,通常占其体干物质的94%左右,通常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氮素占作物体干物质的2%左右,除豆科作物可以从空气中固定一定数量的氮素外,一般作物主要从土壤中获得,其余养分元素均包括在作物体干物质总量4%左右的在灰分之中,它们都来自土壤。

人们种植作物取走果实和秸秆,也就带走了作物生长所必须的矿物质养分元素,因此要作物保持良好的生长和获得稳定的产量,必须以肥料的方式向土壤中补充养分,肥料可分为化学肥料和有机肥。

三、平衡施肥

根据中国农业生产现状,首先应该普及平衡施肥,平衡施肥应考虑作物养分的平衡,土壤自身的平衡、施肥与环境的平衡。

作物所必须的16种养分元素之间有个平衡制约关系。

某种养分元素过量使用会影响其他养分元素的吸收,如氮多抑制作物对钾、硼、镁的吸收,磷多抑制作物对锌、铜、钾、铁的吸收,钾多抑制作物对硼、镁的吸收,铜多抑制作物对铁、锰的吸收,锌多抑制对铁的吸收,锰多抑制植物对铁、钼的吸收,镁多抑制作物对磷、钾、钙的吸收,钙多抑制作物对镁、锌、硼、钾、锰、铁的吸收。

垦区生产施肥重视氮、磷肥,轻视钾,造成作物硼、锌、钾、铜、铁等元素的缺乏,结果是病害加重,产量降低,品质变坏。

传统的缺啥补啥,不缺不补的施肥方法是错误的。

四、专用肥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土壤化验资料,种植作物及以往的试验结果或经验,设计施肥量,资料,购买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或氯化钾)配制本地各种作物,各地号的混合肥料,这才是真正的专用肥。

五、施肥方法

植物的地下根部吸收氮磷钾的部位有差异,氮肥可被植物整个根部吸收,磷肥仅被植物根尖吸收,钾肥可被植物根的下半部吸收。

磷钾肥深施才能有效地发挥肥效。

据研究植物的根对氮、磷、钾的吸收部位不同,氮肥是整个植物的根部均可吸收,磷肥是植物的根尖吸收,钾肥是植物的根下半部吸收。

特别要注意磷、钾肥要深施。

水稻田氮肥可做基肥,又可做追肥施用。

水稻当前存在问题是钾肥分两次施,基肥施一半,穗肥施一半;有的图省力而将磷、钾肥在水稻插秧后撒施。

磷肥表施既无肥效又易生长水绵等藻类杂草。

尿素,磷酸二氢钾及氮、磷、钾、钙、镁、硫、锌、铁、锰、硼、铜、钼等植物营养元素可进行叶面施肥。

六、叶面施肥

作物不仅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养分,还可以通过地上部的茎、叶、花、果实吸收养分。

叶面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平衡施肥法的重要手段。

(一)叶面施肥的优点:

1、叶面施肥不受土壤因素的影响,肥料利用率高,其有效率是土壤施肥的6~20倍。

由于肥料直接施在叶面,避免了养分被土壤吸附,固定微生物降解等损失。

2、叶面施肥可快速补充作物生育期间所需养分。

叶面吸收的养分向其他部位运转也较快,这对消除某些缺素症或作物因遭受自然灾害需要迅速补救时有重要作用。

我省早春温度低,阻碍了作物对磷、钾肥的吸收,影响幼苗生长发育,抗寒、抗旱、抗病能力降低,土壤施肥不起作用,及时用磷酸二氢钾等进行叶面施肥会收到明显效果。

3、叶面施肥可增强植物体的代谢功能,促进根系吸收养分。

在作物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弱时,叶面施肥可避免作物因脱肥早衰而减产。

4、施肥量小,既经济又有效。

叶面施肥一般用量是土壤施肥用量的10~20%,其肥效却比土壤施肥高几倍,最高达20倍。

因此,可大大减少肥料的投资。

尤其是对一些微量元素肥料,还可避免因用量过大或施肥不均而造成作物受害。

5、为解决某种作物生理性营养问题和对某种肥料的特殊需要而进行叶面施肥。

6、叶面施肥可避免土壤中大量施肥淋溶后造成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7、叶面肥可与农药混施,节省人力和物力。

(二)叶面肥的选择标准

在使用叶面肥之前应该对土壤和作物叶面养分含量进行分析,在没有叶面测试手段的地方,至少应该进行土壤分析,明确所含各种养分含量及要达到某一预期产量指标各种养分需补数量,其中土壤中应该补多少,叶面应该补多少。

当然这还要根据以往的试验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明确叶面施肥的目的,比如是补充微量元素,或者是在特定时期补充部分大量元素,然后选择适合的叶面肥产品。

市售叶面肥产品首先要有农业部注册登记证,注明有效成分含量,注册登记使用范围、时期、用量。

对产品要求标准如下:

(1)制剂必须含有植物能直接利用的养分形式,如二价铁(fe++)、铜(Cu++)、锌(Zn++)、锰(Mn++)、硫酸根(SO4--)等,并且它们不应结合在大量的螯合物载体或螯合剂中。

(2)制剂必须对作物安全,养分在载体中分布均匀。

(3)制剂应尽可能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大量元素要高,微量元素要低,配比合理。

为适应不同条件和作物的需要,应专用性较强、品种齐全。

(4)制剂必须含有展着剂和渗透剂,施用于叶面时需有好的覆盖层并能有效地被植物吸收。

(5)制剂必须与常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微生态制剂等有亲合性,可混用。

(6)固体制剂不能含有过量水分。

(7)制剂要含有适量的微量元素,建议硼含量超过0.03%或钼超过0.001%的产品在标签上加一个警告或告诫的说明,防止硼过量而可能的作物中毒。

(三)叶面施肥的最佳时期

叶面施肥最佳时期有两个,一是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种子营养消耗完,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初期,作物进行快速营养生长,需要大量养分,一般禾本科作物如小麦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水稻分蘖期,施氮肥为主,尿素最经济有效。

二是作物最大效率期,如小麦、水稻拔节期,玉米大喇叭口到抽穗期,甜菜块根膨大期;大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