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开展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704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秀区开展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越秀区开展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越秀区开展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越秀区开展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越秀区开展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越秀区开展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docx

《越秀区开展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秀区开展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越秀区开展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docx

越秀区开展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

越秀区开展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

“越秀经典”建设发展史宣传教育活动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回顾广州解放60年以来,党和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建设繁荣富强新广州的巨大变化,区委党史研究室会同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旅游局开展“十个一”的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越秀经典”建设发展史宣传教育活动。

越秀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广州市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在越秀区集中体现。

“越秀经典”建设发展史宣传教育活动,是以广州解放后,改革开放前,广州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越秀区内的十个经典建设成就为背景,具体、生动反映城区建设的辉煌历史。

“十个一”,包括:

“一面红旗”──广州解放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东亚酒店);“一条路”──庆祝广州解放和解放军入城式群众大会(府前路市政府门前);“一个纪念像”──广州解放纪念像;“一个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一个运动场”──越秀山体育运动场;“一个新村”──广州华侨新村;“一个训练基地”──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一个人工湖”──东山湖公园;“一个交易会”──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原展馆;“一个火车站”──广州火车站。

通过回顾历史、展示成就,增强我区广大党员干部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起建设新越秀的干劲和热情。

 

“越秀经典”十个一建设发展史宣传教育资料

广州解放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在长堤大马路有一所历史悠久、曾享誉省港澳和东南亚的豪华酒店──东亚酒店,它是广州解放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解放前,东亚酒店是当时广州最大的酒店之一。

这间酒店的住客多是官僚、政客、宪兵、大天二(土匪)、恶霸、地主、资本家等。

这些人来到酒店,都把店里的工人当作奴隶来使唤,服务员没有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

工人的正式工资十分低微,只好靠收“小费”过活。

但资本家对此也不放过,不仅把所谓“交际费”、“试餐费”和到各处“视察”的差旅费均由这些小费开支,而且规定小费的分配资本家占十份,男工占一份,女工更少,只占半份。

加上当时物价飞涨,工人生活十分困苦,很渴望早日翻身过好日子。

1946年春,中国共产党广州的地下组织派了萧响三(萧泛波)打进东亚酒店,以酒店职工的合法身份开展党的工作。

他组织酒店工人成立了“东亚酒店职工同乐会”,以开展文娱体育和学习文化为活动形式,团结工人,组织广泛的统一战线,与资本家和反动分子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同乐会”先后迫使资本家不敢随意开除工人,对女工的小费分配也从原来的半份增加零点七五份,从不准女工生孩子到有30天的产假,还争取到每月给工人报销两次理发费等等。

工人看到了团结起来的力量,希望早日解放,当家做主人。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不断传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当局预感末日来临,企图作垂死挣扎。

广州警察局也纠集一批匪徒在龙津东路洞神坊一间房子召开秘密会议,布置在广州解放前夕把长堤五仙门发电厂炸毁,使全市陷于黑暗之中,他们则乘机抢劫,进行破坏。

广州的中共党组织获悉后,立即通知东亚酒店党组织协助保卫。

这时,地下党员马文羲已打进靖海区(管辖长堤至大德路一带)当义勇警察分队长。

1949年初,义勇警察队改为区民众自卫队后,马文羲任第一中队副队长。

这个分队负责长堤一带地段。

他利用副中队长的合法身份,组织先施公司、东亚酒店及长堤的商店工人和附近连珠街等地的居民成立自卫队,保护厂、店和居民的安全,这对防止店内的特务在解放军进城时搞破坏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保卫作用。

1949年9月底,根据赣州会议的部署,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在华南人民武装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分左、中、右三路,自粤湘赣边向广东进军。

与此同时,东亚酒店职工同乐会全体会员在萧响三等地下党员的带领下,积极做好迎接广州解放的准备工作。

10月12日,十五兵团四十三军解放佛冈,13日解放花县。

同日,四十四军解放从化。

由于野战军神速疾进,广州外围之敌全线溃退,分经广九铁路及珠江、西江各路逃窜。

14日,左路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和四十四军一三二师进逼广州北郊和东郊,下午7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占领国民党总统府、广州绥靖公署、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及广州警察局,并于当晚歼灭国民党残敌,解放广州的战斗至此胜利结束。

10月14日成为广州解放日。

当晚,当解放大军进城的消息传来后,萧响三等地下党员与同乐会会员,找来了红布和黄布,按照萧响三的爱人黎秀琼寄来香港《大公报》刊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的模样,由同乐会会员马明裁剪并把旗身车缝好,然后工人们精心合作,一针一线地把五颗黄星镶在红旗上。

15日清晨,萧响三、梁江佛、刘广源、刘亨、马寿和马文羲等从东亚酒店三楼的窗口升起了广州解放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城。

 

 

中共地下党员萧泛波(前排右一)发起组织了“东亚酒店职工业余同乐会”,迎接广州解放,图为同乐会第3、4届董事和职员的合影。

 

东亚酒店升起的五星红旗

 

 

先施有限公司环球货品粤行东亚大酒店旧照片

 

东亚酒店现状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检阅台旧址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此楼改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大楼。

11月11日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仪式,在政府大楼前的月台进行检阅。

当时检阅台上空悬挂着一幅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入城式暨庆祝广州解放大会”的大红布横额。

到处红旗招展,气氛热烈。

参加受检阅的部队有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还有粤赣湘边纵队和广州各界群众20多万人。

检阅台上有叶剑英、陈赓、邓华、赖传珠、肖向荣、方方、尹林平、李章达、朱光等军政首长。

受检部队以军乐队及戴红花的战马为前导,从连新路进入府前路,接受检阅,然后经过吉祥路与在市内的群众汇合后,再从惠爱路(今中山路)、永汉路(今北京路)、长堤至丰宁路(今人民路),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永汉路、西濠口(今人民南路)还搭起庆祝广州解放的牌楼。

位于府前路广州人民政府大门前的月台。

广州人民政府大楼原为陈济堂主粤时期所建的官署,由著名建筑师林克明设计,为配合中山纪念堂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群体布局,选址在市传统中轴线上。

原总设计面积3万8千平方米,工程分三期:

1931年动工,现在所见的建筑属第一期,于1934年建成。

第二、三期工程因资金不足而耽搁下来。

大楼坐北朝南,设计具中国民族特色,外观三层内分五层,全座以钢筋三合土框架结构,飞檐翘角,屋顶为黄琉璃瓦、绿脊,蔚为壮观。

首层作基座处理,以花岗石砌成,月台及石阶的栏杆上均为云纹松鹤图案,色调和谐、古雅,显得庄严雄伟而富民族气派。

1989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接受首长检阅

 

检阅时情景

 

广州人民政府门前检阅台现貌

广州解放纪念像

1949年9月底,根据赣州会议的部署,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在华南人民武装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分左、中、右三路,自湘赣向广东进军。

10月13日,右路解放军解放清远,国民党守军弃城逃走。

14日,中路解放军先头部队到达沙河及广州北郊,于当晚歼灭国民党残敌,解放广州的战斗至此胜利结束。

解放军从大北路(今解放北路)进城,受到广州人民的热烈欢迎,长堤东亚酒店升起了广州解放的第一面红旗。

10月14日就成为广州解放日。

在解放军兵临广州时,中共广州地下党组织领导广州各界群众进行护城、护厂、护校斗争。

除海珠桥被国民党反动派炸毁外,整个广州基本上未受到严重破坏。

为纪念广州解放,1959年在海珠广场建立了广州解放纪念像,由著名雕塑家尹积昌创作,1969年毁于“文化大革命”。

1979年,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潘鹤及梁明诚重新设计雕塑,1980年7月建成。

广州解放纪念像矗立在海珠广场——“花岛”的中央,纪念像为一位昂首挺立、雄姿英发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背北面南,正对着雄伟的海珠桥,背后是繁华的起义路。

像高11.5米,其下有方座,座高3.6米,宽4.3米。

像与座连成一体,犹如凿整块巨石而成的一方印章钤在广州大地上。

方座正面镌刻着解放后首位广州市长叶剑英亲笔题书的“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广州解放纪念”字样。

像座四角分别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印章。

战士肩挎小米袋,左配“驳壳”枪,腰围子弹带。

右手持步枪,左手抱花束,脚下也洒满了鲜花,象征着人民军队万里南下,所向披靡,解放了花城,受到广州人民的热烈欢迎,歌颂了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

旧像于1963年3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像于1983年8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解放纪念像旧像

广州解放纪念像新像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1927年12月11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了,起义的领导人包括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周文雍、聂荣臻等同志。

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后,起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又称“广州公社”。

但是随后国民党政府勾结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武装向革命政府发动了疯狂的反扑,在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后,起义不幸失败,张太雷同志也在赴演讲途中遭到敌人的袭击而壮烈牺牲。

是役敌人在广州屠杀了起义军民5700余人,部分烈士遗骸丛葬在红花岗。

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建立革命政权的伟大尝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人民为了纪念广州起义及在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特意选址中山三路92号红花岗兴建了一座大型园林式墓园。

1954年破土动工,1957年落成。

墓园占地18.8公顷,环境幽雅,规模宏大。

正门宽30米,左右两旁都矗立着一座厚实的花岗石石阙,石阙上刻着周恩来手书的园名,中间五扇朱漆金端铁栅门,肃穆庄严。

大门正对的主墓道宽敞笔直,两旁遍植青松翠柏,四季常青,墓道旁有叶剑英元帅墓和四烈士墓。

墓道的尽头是广州起义纪念碑,是1987年为纪念广州起义60周年而兴建的。

纪念碑高45米,造型是三块巨石间伸出起义者的坚强手臂,紧握一支枪,枪尖直指天空,寓意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枪杆子里出政权。

纪念碑的正面刻有邓小平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随着墓道拾级而上,就到了埋葬烈士忠骨的圆丘型坟墓,坟墓高10米,直径达48米,封土上覆盖着绿草,象征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封土由护墙保护,墙体正面刻有朱德同志的题字“广州公社烈士之墓”。

每当清晨,红日从墓后冉冉升起时,霞光流溢,绿草闪动着金色的光芒,似乎烈士的英魂正保护着这片大地。

“红陵旭日”已被列为新羊城八景之一。

陵墓东面的湖中有一座董必武题名的“血祭轩辕亭”。

再往东的山坡上,有两座南北相对的纪念亭。

北边的一座是“中苏人民血谊亭”是为了纪念在这次起义中被惨遭杀害的苏联驻广州副领事和领事馆人员而建的。

南边的一座是由叶剑英题词的“中朝人民血谊亭”,纪念在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150多名朝鲜革命者。

整个陵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错落有致,平日便吸引了大量游客。

每逢节假日,尤其在清明节前后,广大青少年到这里举行扫墓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978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陵园正门

起义纪念碑

烈士坟包

 

越秀山体育场

越秀山体育场位于越秀山南麓,是三面靠山的一处山窝平地。

原为观音山(越秀山)的足球场,创建于1930年,建场时仅为一块比较平坦的泥地。

广州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市民需要一个规模较大的体育场,供体育运动之用。

1950年1月1日,广州市青年元旦体育表演大会在越秀山举行。

会上,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叶剑英提出了开辟越秀山体育场的倡议。

1950年3月,扩建越秀山体育场的工程开工,叶剑英号召广州市青年义务劳动,建设体育场。

尔后,全市各区工厂、机关、部队、学校共有1.8万人参加建设体育场的义务劳动。

省、市、区领导及各界知名人士也积极响应并参加义务劳动。

至1950年10月上旬,体育场建设已初具规模。

14日,庆祝广州解放一周年的广州市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在这里举行。

1953年体育场建成,场内有大型足球场和400米跑道各1个,沿山坡建有观众台。

1956年建了大门楼、东南和东北看台、主席台等。

全场可容纳2.8万多人。

为了方便晚间比赛,1977年,省、市政府拨出专款180万元,为体育场安装了灯光设备。

 

人民群众在越秀山体育场内进行集体活动

今日越秀山体育场

 

]

华侨新村

东山区历来是华侨、侨眷的聚居地。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少华侨便在东山的松岗东、新河浦、均益路、合群路、中山一路等处购建住宅。

解放后,一大批爱国华侨从海外归来,参加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纷纷落户东山。

为安置好这些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归侨、侨眷,中共中央于1954年发出《关于便利华侨建筑房屋与兴办公益事业的指示》。

1954年11月,广州市成立华侨新村筹建委员会并决定在环市东路淘金坑附近、白云山南麓的蚬壳岗、玉山岗、蟠龙岗一带建设华侨新村,以满足归侨、侨眷购房和居住的需要。

1955年5月15日,广州市市长朱光主持了新村工地奠基礼,3000多名中外来宾见证了华侨新村动工。

经过10年的建设,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个华侨住宅区----华侨新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华侨新村依山而建,占地58万平方米,(首期规划用地30万平方米,第二期规划用地28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468个单元,其中独院式建筑177座,公寓式住宅291个,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医务室各一间。

资金来源最初为华侨集资和政府拨款,建成后吸引大批华侨以侨汇购买。

新村以建设“花园式新村”为目标,建筑设计上既参照海内外的建筑风格,又照顾归侨的生活习惯,多为2~3层的小洋楼。

新村内种植大量名贵树木,如白玉兰、人心果、迎客松、白杨树、茶花等。

形成了洋房、庭院、山岗、树林,高低错落、相映成趣的独特韵味。

不少归侨为表达叶落归根、返回故土、建设祖国的情怀,把新居命名为“报本园”、“英庐”、“松居”等。

村内五条主要干道则以爱国路、团结路、和平路、友谊路、光明路命名。

在华侨新村购房居住的归侨,来自印尼、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缅甸、新几内亚、菲律宾、加拿大、美国、秘鲁、巴西、墨西哥、英国、马达加斯加、圭亚那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村内业主不少为归侨、华侨的知名人士,如曾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方君壮、王源兴;原广东省副省长黄洁、邓文钊;印尼归侨曾连发、温利兴、宋金士、刘家祺、刘宜应、谢淡秋、许崇德、薛两清;美国归侨陈三才、黄康、赵华协;秘鲁华侨戴宗汉、邓荦平;加拿大归侨梁葆常、余本;东南亚归侨马师曾等。

为解决华侨子弟的教育问题,与华侨新村建设相配套,在新村建设的同时,1956年9月,建成了包括教学大楼、礼堂、学生宿舍在内的“华侨小学”。

(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题写校名)当年招收了来自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华侨子弟入学。

华侨新村还建有归国华侨联谊会和俱乐部,经常开展书法、美术、诗词、歌咏、灯谜等活动,形成了“同地而居,和睦相处,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来自不同国家归侨及侨眷的交流和友谊,被称为“归侨、侨眷的幸福乐园”。

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专门为华侨新村题字,爱国侨领陈嘉庚也曾专程视察华侨新村,并称赞“广州华侨新村选址好、建设好、办学好”,罗马尼亚、法国、南斯拉夫、前苏联等国的元首和外宾参观后也予以高度评价。

 

广州华侨新村石刻

华侨新村牌坊

 

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

为了给参加第16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集训基地,1955年11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国家和省、市领导人贺龙、陶铸、朱光等领导前来广州选点,决定在二沙岛西兴建体育训练基地。

基地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于1956年9月建成,初名为“广州市国际体育俱乐部”,交付使用时更名为“广州体育俱乐部”。

训练基地占地1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400米跑道田径场两个(含大型足球场),500米跑道田径场(含大型足球场)1个,室外篮球场8个,室外排球场5个,风雨训练场3个。

1957年又建游泳池(50米×25米)1个,跳水池1个。

1957年后,广东省、广州市体育队伍入驻基地训练并接待来穗参赛、冬训及出国访问转道的各省、市运动员。

1958年3月,基地内成立了广州市第三青少年业余体校,设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训练班,培养出容志行、董良田等优秀运动员。

1966年建成武术房1间。

1971年6月,广东省体委军管会命令广州市体委军管会将“广州体育俱乐部”移交广东省体委管理,训练基地遂改名为“广州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

此时基地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

1972年4月9日,根据周恩来总理视察后的意见,基地又进行有计划的扩建。

1973年后陆续建成排球房、体操训练房、乒乓球房、游泳馆、跳水馆、网球场及技巧、击剑、健身综合馆。

 

 

英东体育馆

 

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广东体育馆

东山湖公园

由于广州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两季多台风暴雨,市内又缺乏蓄泄洪的天然湖泊,故每遇台风暴雨,山洪往往直泻而下,造成市内多处地方严重积水和“水浸街”。

为消除水患,调节气候,195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发动机关干部和市民义务劳动,利用市内原有的洼地和便于蓄、泄洪的地方开挖人工湖,辅以建设亭台楼阁、广植具有热带、亚热带的花卉树木,既浚解水患,又为市民提供观光休憩娱乐的好去处。

当时,位于大沙头与东山之间的大沙头涌,西端出口堵塞,成为一片蚊蝇孳生、臭气熏天的洼地。

1958年初,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朱光号召,机关干部和各界群众义务劳动开挖东山湖。

机关干部和各界群众积极响应朱光市长的号召,于1958年,开展了大规模的义务劳动,开挖洼地,筑堤成湖,广植名木,建成东山湖公园。

1959年5月1日,东山湖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

公园面积33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20.9万平方米,每当暴雨之时,湖内蓄纳濠涌之水,珠江低潮时湖水放入珠江。

园内有5个半岛和2个小岛,湖光帆影,相映成趣,岛屿相望,景色迷人。

1962年被广州市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东湖春晓。

 

东山湖公园

东湖春晓

 

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原展馆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近五十多年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从2007年春季第101届开始,广交会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广交会由50个交易团组成,有数千家资信良好、实力雄厚的外贸公司、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外商投资、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参展。

1954年4月25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市北郊的原中苏友好大厦举办。

1958年春(第3届)广交会会址第一次迁到海珠广场—侨光路2号。

1959年秋(第6届)广交会会址第二次迁至新建的陈列馆—起义路1号,加上以后用作分馆的侨光路陈列馆和海珠广场两侧的“谊园”面积达到4.9万平方米。

1974年位于流花湖畔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新展馆建成投入使用,35届春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此举行。

新展馆是由周恩来亲自批准选址新建。

占地面积9.8万多平方米,建设面积约11万平方米,比原来起义路的原展馆面积增加一倍多。

此后,经过多次扩建,展馆面积达17万平方米。

新展馆因每年举办春、秋两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而举世闻名。

常年举办80-100个展览,是广州乃至华南地区举办展览数量最多、展览规模最大、展览层次最高的展览馆。

由于交通便利,人气汇聚,已成为各类展览的首选之地。

位于起义路的陈列馆

位于流花路的中国商品交易会展馆

第90届中国商品交易会开幕

广州火车站

广州火车站是全中国铁路枢纽之一,广深铁路、京广铁路及广三铁路均交汇在此。

 

广州站原址在大沙头,当时是广深铁路的终点站。

而广州铁路的终点站就在石围塘。

1951年广州火车站迁至白云路。

到了1974年4月10日,广州新火车站建成启用,新火车站坐落在广州北部流花桥,车站大楼分主楼和副楼两部分,建设面积6万平方米,为原火车站(旧广九车站)的7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站。

新站设计能力为日送47对。

站前有占地4.3万平方米广场。

早在1958年,广州市政府已决定兴建新广州火车站,不久便下马。

 1972年初恢复动工。

广州火车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