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506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后面还有选唱选听的歌曲共四首。

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含“唱一唱”、“听一听”“玩一玩”等内容。

在本册中,歌曲内容健康生动活泼,体现了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础上进行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及体验各种生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音乐知识有:

节奏的把握、人声的分类、各音符的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学习和音乐家聂耳的故事等等。

活动和音乐童话剧是教材的特色之一,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并达到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通过表演童话音乐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教益,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

整册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

三、学生分析:

1.学生人数多,不太易于管理,要有适当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小学生好动,还有一部分学生顽皮,但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3.现在的小学生智力水平相对高,动手能力也较强。

4.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6.虽然已经是小学阶段的第三年了,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还是非常重要(正确的演唱姿势、上音乐课的习惯、游戏的规则等等)。

四、教学目标: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通过欣赏优秀的儿童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活动中运用乐谱。

5.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及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6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友爱精神。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唱歌: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

欣赏:

(1)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识谱:

掌握各种基本音符、休止符及简单节奏,并能在活动中灵活运用。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二周第一单元《五彩民族风》

第三周、第四周第二单元《丰收之歌》

第五周、第六周第三单元《雨中交响》

第七周、第八周第四单元《飞翔的翅膀》

第九周复习

第十周、第十一周第五单元《浪花里的歌》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六单元《山谷回响》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七单元《难忘的歌》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八单元《铃儿响叮当》

第十八周复习

 

花儿与少年

教学目标:

1.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

2.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花儿与少年》不同版本的特色。

2.了解青海民歌特点。

教学准备:

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师: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不光有他们各自的风俗特色与秀美风光,也有着地方代表的民间歌曲,我们称之为“民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大家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情绪。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对唱)

二、介绍“花儿”

师:

快乐的歌曲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被那边纯朴的人们传唱,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非常的纯朴:

用自己喜爱的歌曲,很多情歌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首《花儿与少年》就是一首情歌,那么花儿代表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

美丽的姑娘)

师:

由于青海地域广阔,所以流传着许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民歌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

(幻灯出示“花儿”介绍)

三、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新筝独奏)

师:

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听赏乐曲,学生回答演奏形式(古筝)

1.师:

差不多,其实它叫新筝,是在古筝的基础上研制的新型乐器。

(幻灯出示新郑古筝对比照片,及新筝的简单介绍)

2.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师总结:

情绪有欢快转而优美,最后又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3.师:

“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

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

4.师: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感受这首活泼而又优美的乐曲,B段的旋律让我们跟着用‘la’哼唱,非常欢快的A段请大家自己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呆会请同学来展示”

听乐曲A段,生创编,展示。

师整合:

大家的创作给老师带来了灵感,你们看这样怎样?

(和学生一起打节奏)

5.融入乐曲:

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四、拓展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子十二乐坊)

1.师:

在现代流行乐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民乐的演绎也可以更富表现力,接下来我们就感受一下接下来的这首《花儿与少年》与刚刚的有何不同(多媒体播放并出示表格/内容:

情绪、乐器、风格)

生感受回答

2.师总结并引出介绍女子十二乐坊,师简单介绍(幻灯出示女子十二乐坊图片与简介)

3.律动表演:

师:

“这么有感染力的乐曲,你们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演奏?

让我们跟着一起来表演吧”

播放视频,师生边看边表演。

(师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随视频介绍出现的民族乐器)

五、拓展王洛宾的青海民歌

1.师简单介绍作曲家王洛宾(幻灯出示照片与简介)

2.欣赏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请学生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与歌曲留之的感受(黑鸭子组合版本)

3.结束:

我们身边有许多经典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是明珠一样镶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如果我们能留心采集,它将成为我们的财富

播放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

出示歌词,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

六、板书设计:

 

我的祖家是歌乡

教学内容:

《我的祖家是歌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四分音符及知道四分音符的时值。

2.能够感受、体验台湾、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其相关的音乐艺术文化。

3.能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四分音符的认识,时值概念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目标: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阿里山的姑娘》《我的祖家是歌乡》《天呜呜》台湾名歌。

请同学们分别说出

1.播放的歌曲歌名是什么?

2.这几首歌是我国那个地区的民歌?

3.引入台湾,引入高山族,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二、你说我说大家说

(1)请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想还听过哪些关于台湾的歌曲?

(2)联系地理知识,说说台湾的居民主要以那个族为主?

他们有什么样的民族习俗?

(如:

衣着,歌舞,节日….)

(3)台湾民歌分类

三、带着问题----再次聆听音乐《我的祖家是歌乡》

(1)感受情感,请同学把自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2)歌曲分析

这首歌曲是流传在台湾高山族一带的民歌。

它属于舞歌类的“欢乐舞曲”。

歌曲通过赞美祖辈喜爱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c羽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情绪欢快、热烈,带有舞蹈性。

但是这首歌曲中很多一字多音是难点,并且要求气息悠长连贯,长音时值要唱足,声音用气息支撑。

四、四分音符的学习

(1)对四分音符进行讲解,展示四分音符如:

3561用节奏型可表示为:

x

举例:

2/4

xx|xx|xx|xx|xx|xx||

x的时值为1请同学们通过你对四分音符的了解,请你用肢体语言或者是动作把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出来。

如:

教师引导(拍手)

通过上节课对歌曲的学唱,让学生尝试体验,边唱边打拍节奏,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2)我们你知道几首江西民歌?

(3)分小组交流模仿伴奏型,用拍手.跺脚.拍肩等肢体语言设计歌曲伴奏型。

五、板书设计:

《我的祖家是歌乡》

 

跳柴歌

教学内容:

唱:

《跳柴歌》

听、动:

欣赏、学跳黎族的竹竿舞

拓展:

黎族的文化习俗

教学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用跳绳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2.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3.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独立自信的唱好歌曲。

2.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跳绳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情导入:

1.师:

(教师跳绳进入课堂)

请两位同学跟老师一起按照黑板上节奏跳两遍XXX0。

再请在座的同学把手放到腿上跟着老师一起拍。

2.师:

课外活动的时侯经常看到同学们在跳绳,老师今天叫你们另外的一种跟着音乐的跳法。

(播放《跳柴歌》)

师:

听音乐,跟老师一起来。

上来四个同学,拿着你们的绳子。

手这样拿住绳子。

按照黑板上的节奏表演一下吧!

XXX0剩下的同学手拍腿,一起!

看老师怎么从绳子上跳过的!

二、学唱《跳柴歌》

1.师:

这个游戏是老师看了黎族的竹竿舞想出来的。

(介绍竹竿舞,是黎族著名的舞蹈,又叫跳柴舞)刚才播放的歌曲的名字叫做《跳柴歌》

同学们跟音乐开口默唱,想一想:

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内容(熟悉歌词)?

2.(活动一)认真听老师唱谱,请同学们仔细听,其中哪些地方旋律是相同的?

(一二句、三四句前两小节相同。

3.跟着老师的琴声试着用lv唱一唱。

同学看歌谱,你们有没有看到有好多圆滑线,像一座拱桥。

我们把称为连音线。

把两个音连起来。

那你们知道这个“三”怎么唱的吗?

跟着刚琴小声的唱一唱。

注意前奏。

4.接口唱。

师:

怎么才能表现黎族人民在跳柴时的愉悦心情呢?

两个人对唱,你们说高不高兴呢?

请同学们也用欢快跳跃的情绪来跟老师接龙唱一唱。

有颜色的老师唱,你们唱没有颜色的部分。

5.强弱对比师:

歌曲中每一句歌词都表现出黎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颂,你觉得歌曲中什么地方轻轻唱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快乐呢?

(每一句句末两字。

师:

看黑板的记号,这是渐强,这是渐弱。

6.师:

大家看看整个歌曲音的走向。

高的向前,低的向后。

7.强弱,接口,旋律走向,结合,完整的演唱。

8.师:

同学都会唱了,能跳吗?

我们来看看黎族人是怎么跳竹竿舞的。

播放幻灯片。

谁愿意上来跟老师一起跳的。

尽量逐个跳到。

三、拓展黎族文化。

师:

《跳柴歌》是一首黎族的歌曲,海南民歌,黎族文化丰富多彩,我们去看一看吧!

播放幻灯片。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黎族文化丰富多彩,想知道更多,大家课后搜集吧!

大家听着音乐,跳着竹竿舞走进教师吧!

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五、板书设计

 

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目标:

1.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乐曲情绪并能跟着音乐哼唱主要旋律和部分歌词。

2.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并能够吹奏简单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这节音乐课,看看老师今天都给带了些什么?

(出示竹餐垫,夹子,尺等)

生:

答。

师:

这些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生:

竹子。

师: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竹制品?

生:

……(竹笛、竹筏等)

2.师:

竹的种类有很多,我们国家就分布着250多种,有竹竿通体紫色的紫竹,竹竿上带有斑纹的斑竹,还有竿型高大的毛竹和竹叶形似凤尾的凤尾竹……(课件同时出示图片)

从古至今,竹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大画家、大诗人都以竹为题材作画作诗呢!

特别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先生就最擅长画竹(同时出示相关书画作品图片)。

其实竹除了这些作用以外啊,还可以用来建造房子,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云南的西双版纳去看看吧!

二、欣赏

1.片段欣赏

师:

刚刚看到的景色漂亮吗?

走进这片美丽的地方,你听到了什么?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段)

生:

答。

师:

在这片美丽的地方,居住着善良勤劳、能歌善舞的傣族人。

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么呢?

生:

孔雀舞、葫芦丝、竹筒饭等等。

2.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么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色,更有着优美动听的音乐。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

3.完整欣赏

(1)观看《月光下的凤尾竹》视频

提问: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结合刚才欣赏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音乐,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生表述自己的感受。

(2)师简介乐曲:

《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师:

你能说出演奏的乐器吗?

生:

葫芦丝。

(3)出示葫芦丝实物并简单介绍。

(出示葫芦丝实物)

师:

有同学知道葫芦的传说吗?

生: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

他忠贞不渝的精神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

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

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年轻人吉祥幸福。

从此,葫芦丝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师:

欣赏过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之后,谁来说说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师:

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

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

4.小小音乐会

师:

其实葫芦丝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平时在兴趣班上我们也学会了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

下面谁自告奋勇来为大家表演一曲?

生:

(独奏《军港之夜》)

师:

他的表演同学们喜欢吗?

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露一手?

生:

(五人齐奏《月朦胧鸟朦胧》)

师:

表演的真棒!

在坐的同学们也跃跃欲试啦!

下面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乐器,尽情的演奏吧!

(全班齐奏《金孔雀轻轻跳》)

5.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

葫芦丝美妙的音色真让我们陶醉,同学们,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不仅能用乐器演奏出来,人们还填入歌词并把它唱出来了,同学们想不想听呀?

生:

想。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合唱版)课件出示歌词

6、学唱主要旋律。

(播放片段)

师:

让我们一起试着唱一唱这优美、动听的旋律吧!

生:

用“呜”哼唱旋律片段。

三、拓展

师:

同学们,除了葫芦丝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乐器是用竹子做的?

(课件:

考考你)

生:

笛子,笙,箫等等。

师:

今天老师准备了竹笛和箫的音乐片段,我们一起来听听,听完后对比一下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欣赏竹笛、箫等竹乐器演奏的乐曲片段。

(播放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春江花月夜》片段)

说一说每一种乐器的音色或你的感受。

生:

师:

总结

竹笛:

嘹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

箫:

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

幽静典雅。

四、小结

师:

今天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到了美丽西双版纳。

在这儿,大家认识了用竹子制作的乐器葫芦丝、竹笛等等,还聆听到了优美婉转、富有傣族风情的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吧!

(在欢快的乐曲中,同学们自由地走出教室。

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