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校园回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339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 校园回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七课 校园回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七课 校园回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七课 校园回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七课 校园回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课 校园回声.docx

《第七课 校园回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 校园回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课 校园回声.docx

第七课校园回声

第七课校园回声

教学内容:

古语、古诗、成语故事、诗歌、现代文、作文写评。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观察、记录校园生活中那些通讯的人与事;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会有顺序的交待清楚一件事;

4.理解并熟记必背的古语、古诗词、雅词、美句、精段。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会有顺序的交待清楚一件事。

课时:

六课时。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

 

一首非常熟悉的歌曲,《上学歌》是啊,学校是我们每天的期待,校园生活就像繁花般五彩缤纷,在这里,可以和伙伴们的欢喜游乐,可以和老师促膝谈心,可以有阳光灿烂,也可以有愁眉苦脸。

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可以获得前进的动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校园,去听听校园回声。

(板书:

校园回声)(出示PPT)

导入:

在学校里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人无非是老师和同学,我们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学习了。

今天的古语,也就是与他们有关的,进入幽幽芝兰香的环节。

(出示PPT)

一、初读解疑

1、老师范读古语,学生标出不认识的字的读音;陋,寡

2、学生读,注意将读错的发音及时纠正,并强调正确读音;

3、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比比看谁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

4、老师读古语,学生读译文;

5、学生读古语,老师读译文。

(朗读方式灵活处理即可)

理解古语:

(出示PPT)

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

【译文】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然后以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

二、再读内化

多种方式自由读,并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这句古语的看法。

三、背诵

1.同桌为单位,相互朗读,检查背诵;

2.大家推荐,如果你觉得你的同桌已经背得很好了,就告诉老师吧;

3.自告奋勇,主动举手背诵。

小结:

非常好,大家背得很流利。

希望你们不仅会背这些经典的古语,还要用这些古语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过渡:

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前面学过一首劝大家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的诗啊?

(出示PPT)《金缕衣》

非常好。

接下来要学习的也是一首劝大家要好好学习的诗。

进入萋萋芳草地的环节。

古诗:

《劝学》(出示PPT)

一、导入:

学习在我们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要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的不同的知识,在学习方面我们的古人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教诲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劝学》PPT)

二范读和音意:

1、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古诗的节奏、韵律;

2、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3、古诗的含义:

石头撞击才能产生火花,不去击打它的话连烟也不会产生。

人要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因为学问不会不学自来。

凡事要自己努力才能成功,投机取巧得来的成就不表示自己贤能。

要趁早把握美好时光,人是没有办法永葆青春的呀!

三朗读和体味:

1、再次朗读,要求学生边理解诗意边带着感情读;

2、学生自己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PPT板书)

3、拓展:

从这首诗中,作者劝诫我们要抓紧青春时光,好好学习。

那么在你们的记忆中,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故事呢?

我记得前面我们在学习《金缕衣》的时候也让同学们交流过。

好,今天,我要看同学们有没有进步,努力搜寻你的记忆宝库,说说在你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吧。

4、学生在读古诗,争取背诵。

板书:

劝学

击石有火

人学知道

万事己运

青春早为

 

第二课时

给你五分钟,世界大不同。

今天的世界会因为哪些同学的表现而变得大不同呢?

进入给你五分钟,世界大不同的环节。

导入:

昨天看书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词“开卷有益”可是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们能不能帮帮我?

(噢,原来这个词是告诉我们只要打开书就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我还知道一首诗也是告诉我们读书的体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书有感》其一(出示PPT)

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这首诗。

1.学生先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互相帮助,老师帮忙标出读音。

2.以多种形式朗读。

3.看注释,理解词义。

4.老师帮助翻译出全文。

5.结合导读理解诗中含义。

译文:

小小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仿佛悠闲自在地在水面上来回游荡。

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呢?

那是因为发源处不断地有活水流进来。

正如读书一样,要想能够清晰明确地领悟,也要长期不断地开卷。

7.背诵:

可见读书是非常有益的,这首诗本身也是十分优美,有意境,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之上,背诵下来。

上节课我们的主题是家庭交响曲,写发生在家庭中的事。

今天所学的校园回声,是写校园里面的事。

那,同是记事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当然是共通的。

我们先来回顾下上节课所学的记事文章中做到的几点。

下面,我们先让同学们彼此交流下,看看大家在学校里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注意,老师这里有两个字“有趣”,你所说的事情必须是好玩儿的。

在说的时候,注意结合我们记事文章的四点。

第三课时写作课

(学生写作文)

导入:

每天在学校中有太多事的发生,有太多的时刻,太多的感受令我们难忘,值得我们记住,今天你要给我讲述一件什么样的事?

我在期待……

指点迷津:

此次习作的地点是校园,也就是说必须写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

校园里,我们笑过,我们哭过,我们激动过,我们也懊悔过……这里有我们太多的故事,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最有趣的把它写下来。

在写作文前,有一个小小的建议:

首先,我们要确定这次写作的地点:

校园,因此校园外的故事就不属于本次作文的范围。

其次,回想自己在校园中的酸甜苦辣,其中有哪些趣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选择一件容易写具体的事来写。

思路突破:

思路1----比赛篇

最近学校里是否正在进行什么比赛,在比赛中,你得到了快乐或学到了什么,或比赛中发生了什么事?

就把这次比赛过程详细地记叙下来吧,最后别忘了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思路2----在学校里学到的本领

我们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来,就是来学本领的,那么,在三、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你又学会了什么呢?

画画?

速算?

还是弹钢琴、做手工?

思路3----在活动中学到的特长

体会溜冰、骑自行车、打篮球、打网球吗?

是怎样学会的?

这个过程一定很有趣吧,让我们来一起分享吧!

思路4----杂事篇

学校的生活,处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你的校园生活中又有哪个调皮的音符跳跃出来,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了?

记下这些欢乐的时刻,让我们在成长中笑声满路。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赏读课

导入:

小木马,摇啊摇,摇出故事,咯咯笑,快来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诗是什么?

(板书:

打雪仗出示PPT)

一、初读

1.老师范读诗歌;

2.学生一起读一遍;

3.分成左右两组,看哪边的声音大;

4.点同学有感情的读,在这个过程中在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详细点评引导孩子更有感情的读好文章;

5.齐读。

二、欣赏读(出示PPT)

1.学生自由读诗歌并填写:

是武器和弹药

就是胜败的记号

2.开火车读,每人一句连着读,读完为止;

3.接龙读,男生读前两句,女生读后两句,最后两句齐读。

板书:

打雪仗

雪武器和弹药

白色弹孔胜败记号

小结:

多么开心的画面啊!

让我们写学着写写这美好的画面吧!

每天的学习中,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也教给我们人生的道理,让我们一起去上一上这《记过的一课》

朗读课文;

1、讲解课文;

文章中的老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听到老师的要求,同学们都是什么反应?

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节课让同学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2、齐读。

板书:

永远的一课

风雪交加到操场上去立正五分钟

欧阳老师考取了研究生

困难不过如此

第五课时评改课

给你五分钟,句子更生动。

今天的五分钟里,大家会施展什么样的魔法,让我们的句子们一个个生动漂亮起来呢?

进入给你五分钟,句子更生动的环节。

雪花落下来了。

鹅毛般的雪花,像一个个来自天堂的小精灵,飘飘洒洒,洋洋得意地从天上落下来了,树枝上、草地上,瞬间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羊绒毯。

导入:

坐上了诗歌的小摇马,摘下了写作的启明星,再看看我们自己的小作品能不能变得更漂亮呢?

评改作文。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讲评)

1、针对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进行评述,如:

学生要表述的事情是否写清楚;语句是否连贯、通顺;错别字纠正等等。

2、找出写得好的和差的文章各一篇,在课堂上进行点评。

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明白怎样去清楚的表达。

3、读一些经典范文,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具体操作:

1、针对本次作文,大家在检查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看自己是否做到了。

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有无意义?

(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有无精彩的细节描写?

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说道第三点,细节问题,估计是同学们比较难做到的。

我们来看这样一句话。

拔河比赛开始了,大家一个个抓着大麻绳,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写得好吗?

为什么?

该如何修改?

拔河比赛开始了,场面由低潮转向高潮,同学们的欢呼声,跺脚声融成一片。

同学们排成两队,在绳子两边站好,摆好了姿势,成“工”部式,用脚顶着脚,勾住脚;身子住后倾,双手像只铁钳似的,用力抓住大麻绳。

作文点:

动作描写,场面观察要仔细

3、比较下面两段,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

为什么?

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场外的拉拉队正在一个劲喊着:

“加油--加油!

‘’那加油声犹如山崩地裂,响声不断提高。

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有的同学累得汗流夹背,加上太阳当头照,校园像个大大的蒸笼一样,咕噜咕噜冒着热腾腾的汽水,同学们的脸都红得像个大包公。

场外的拉拉队正在一个劲喊着:

“加油--加油!

‘’那声势犹如山崩地裂,恢弘极了。

作文点:

要有适当的环境描写。

学生自行修改并誊写作文。

第六课时巩固课

导入:

又到了成语转转盘的环节了,今天我们又转到了哪个成语故事了呢?

老师说一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有没有同学知道。

(出示PPT)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学校的故事,那么这个成语就是和学习有关的,这个成语是说告诉你一个方面,你自己就可以想到其他类似的情况,这个成语是什么?

非常好,这个成语就是“举一反三”,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成语里藏了怎样的故事?

1、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看;

2、请同学复述故事;(注意在学生复述时的适当引导。

3、理解成语的意思;

故事讲完了,你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了么?

(学生各抒己见)

4、学会造句。

(学生自己造句,或说一段话)

小结:

我们不仅理解了“举一反三”这个成语的含义,学会如何运用这个成语,还要从成语故事中了解到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拓展,学会反思,不能只局限于老师所讲的或书本上所写出来的那点内容,要学会将这些知识扩展开来,把这些知识迁移到其他类似的情况中,这样知识才不会学死,才能有效运用于实践。

导入:

小句子们嘻嘻哈哈站错了位置,真糟糕!

意思全乱了。

热心的好孩子,快帮它们排排队吧!

指导学生给句子排序。

齐读排序后的句子。

名著故事真精彩!

想听吧?

快快拿起听筒来!

学生先自读,再讲故事给同学听,看谁讲的全面,准确。

导入:

走进语言的大森林,听,小鸟们婉转动听地歌唱。

勤劳的孩子,快快将这些妙言妙语都装进自己的写作背篓吧,让我们的作文园里更加丰富多彩

让学生背诵好词好句。

 

本课古语、古诗、故事、现代诗文。

结束语:

小朋友们,这次课我们一起来到了你们的校园,感受了你们快乐的生活,老师真感谢你们,那么你们都收获到什么了呢?

(学生说,老师补充)

我们的收获都不少,这一次让我们自私一点,把这些收获占为己有吧!

好,下课!

教学反思:

 

附录:

郊寒岛瘦(jiāohándǎoshòu)  

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

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

  

出处宋·苏轼《祭柳子玉文》:

“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穷酸相  

示例使其更悲,而其气仍壮,故能异于~,而与酸馅蔬笋者远矣。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补充

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郊寒岛瘦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

  又作“岛瘦郊寒”,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

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

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

早在宋初,欧阳修即曰:

“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

”(《书梅圣俞稿后》)至苏轼正式提出此评语:

“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祭柳子玉文》)后朱熹则作“岛瘦郊寒”:

“君诗高处古无诗,岛瘦郊寒讵足差。

”(《次韵谢刘仲行惠荀》)苏轼之论一出,遂成郊、岛诗风之定评,且往往加以疵病。

如宋严羽云:

“李杜数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

下视郊岛辈,直虫吟草间耳。

”(《沧浪诗话·诗评》)张表臣曰:

“(诗)以气韵清高深眇者绝,以格力雅健雄豪者胜。

元轻白俗,郊寒岛瘦,皆其病也。

”(《珊瑚钩诗话》卷一)然亦有持异议者,如清人潘德舆认为“郊岛并称,岛非郊匹,人谓寒瘦,郊并不寒也”(《养一斋诗话》)。

  

孟郊(751-814)字东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少时隐居嵩山,称处士。

近50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与韩愈交谊颇深。

抑郁不得志,遂辞官事孝,其《游子吟》为唐诗中之极品。

终生贫困潦倒,死后竟无钱下葬,韩愈为之作墓志铭。

孟郊前期由隐而仕,诗皆言志,有为而作;后期仕途坎坷,诗转向抒情,形成险怪诗风。

“寒”既指诗内容之嗟悲叹苦,亦谓其诗有清冷之意境美,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生新瘦硬。

  

贾岛(779-843),字浪仙,自称碣石山人,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郊寒岛瘦俗,屡举进士不第。

在洛阳以诗文投谒韩愈,因有吟诗冲犯韩愈马头之“推敲”佳话流传。

其五古宗法韩愈、孟郊,喜为咏怀述志刻琢穷苦之言,贾岛以苦吟著名,因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叹。

后专攻五律,独树一帜,多吟咏情性,刻画景物之作。

诗风清奇僻苦,峭直深刻,以寄情偏僻,铸字炼句取胜。

有趣的是,这郊寒岛瘦,一隐一僧,皆与一代文宗韩愈结下不解之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此言不谬矣!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会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孟郊(751-814)

唐代诗人。

字东野。

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

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偏激的心情。

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

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

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

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

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长歌行

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观书有感》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