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192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

部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

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

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

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洞口、外洞和内洞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

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

宽敞。

孔隙:

窄小。

内洞:

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

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阅读理解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感悟生命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

也许是神妒忌它的美丽,故意让它默默无闻,不惹人注意,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

但是,它一直在告诉自己:

“我不是草,我要开花!

”于是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经过了五年漫长时间的积累,它会在第二年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呈莲叶状的花瓣儿,每瓣自成一色:

红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般耀眼,白的花瓣,像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黄的灿烂似天使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蓝的犹如那最美最美的天空,使其他任何花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

可这最美丽的时刻却只有短短的48小时,然后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凋零。

多情的诗人也许会哀叹: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也许依米花如果生长在江南,那么它的美丽便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

可它偏偏生长在贫瘠的荒漠,正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成长的环境。

但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造物主赐予万物的权利。

所以我相信,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    )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  )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1)给文中括号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即使……也……   只要……就……   无论……都……

答案为:

________

(2)解释词语。

香消玉殒:

________

相形见绌:

________

(3)在描写依米花的美的时候,用了(      )修辞方法。

(可多选)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对偶

(4)在文中找出描写依米花拼搏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

(5)文中的“我”对生命的认识前后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即使……也……

(2)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3)A,C

(4)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5)以前:

从我出生开始,我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好了,无论我如何尽力,我也始终是穷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

后来:

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即使……也……”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把“红色的瓣”比作,熊熊燃烧的火焰”,把“白的花瓣”,比作“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把“黄的灿烂”比作“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把“蓝的”比作“那最美最美的天空”这是比喻。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⑴即使……也……;⑵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⑶AC;⑷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⑸以前:

从我出生开始,我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好了,无论我如何尽力,我也始终是穷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

后来:

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郦正元智取日寇手枪

1945年初,陵口中山桥桥旁的大寺里,盘踞着三十多个日寇。

郦正元打入寺内做勤杂工,利用这个身份,跟寺内的三个日寇小头目(混 浑)熟了。

5月的一天(旁 傍)晚,郦正元准备了三壶白酒,一包花生果,两碟炒黄豆,把三个日寇小头目约进自己的小木屋喝酒。

郦正元佯装不会喝酒,却一个劲地为他们斟酒。

大约喝了个把小时,三壶酒所剩无几,三个日寇已有了几分醉意,只顾猜拳喝酒,对郦正元毫无戒备。

此时,郦正元趁机帮他们把上衣和身上的手枪一齐脱下来,放到门板后面。

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郦正元看看时机已到,就立即站起身来,拎起三枝手枪和三条枪带,转身出门并把门带上。

出了小木屋门,郦正元把手枪与枪带分(fèn fēn)别藏(cáng zàng)在早已准备好的装有香灰和垃圾的两只小箩筐里,而后挑起两只小箩筐就向大寺大门走去。

大门旁站岗的两个日寇见是寺内的勤杂工,便没(察 查)问,郦正元就若无其事地走出了大门。

当天夜里,郦正元步行二十多里,把三枝手枪和三条枪带送到访仙一地下联络点,交给了抗日民主政府河南区区长张利群。

从此,郦正元也就离开了日寇据点,参加了抗日地方武装。

(选自《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

选编本上》,江苏人民出版社)

(1).选择恰当的字和读音。

(混 浑)熟________

(旁 傍)晚________

分(fèn fēn)别________

藏(cáng zàng)在________

(察 查)问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毫无戒备:

________

若无其事:

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4).郦正元是怎么从日寇手中拿到武器的?

(5).你觉得郦正元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答案】

(1)混;傍;fēn;cáng;查

(2)一点也不防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4)郦正元利用勤杂工的身份和日寇混熟,然后灌醉他们,拿到了武器。

(5)郦正元是个聪明、机智、勇敢的人。

【解析】【分析】

(1)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混;傍;fēn;cáng;查;

(2)一点也不防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4)郦正元利用勤杂工的身份和日寇混熟,然后灌醉他们,拿到了武器。

(5)郦正元是个聪明、机智、勇敢的人。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蚂蚁四重奏

蚂蚁是世界上分布广、数量多的生物之一。

它们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我曾仔细观察过这种神奇的小动物,发现它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生存哲学。

正是这一套哲学让蚂蚁家庭永远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我管这套哲学叫“蚂蚁四重奏”。

第一重:

永不放弃。

如果我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不是翻过或钻过障碍物,就是绕道而行。

总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二重:

未雨绸缪。

整个夏天蚂蚁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

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

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

第三重:

满怀期待。

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

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即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

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躲回温暖的洞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

第四重:

竭尽所能。

一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

答案是,全力以赴地工作。

小小的蚂蚁给我们上了一堂多么生动的哲学课啊。

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

(选自《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小学版)》2011年第12期)

(1)照样子,写词语。

生生不息(AABC式):

________、________

丰衣足食(含有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请你仿写一句:

________。

(3)蚂蚁是怎样“未雨绸缪”的?

(4)小蚂蚁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你从哪些事物中得到过启示呢?

举个例子说一说吧。

【答案】

(1)亭亭玉立;历历在目;良师益友;聚精会神

(2)设问;示例: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这需要你多读好词好句,多读好文章,多写文章。

(3)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

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

(4)蚂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

(5)示例:

我观察过猫捕鼠,猫可以在老鼠洞前一动不动地等待几个小时。

由此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下去不放弃。

【解析】【分析】

(1)从给出的词语“生生不息”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

从给出的词语“丰衣足食”来看,是含有近义词。

(2)先提出为题(一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

),然后紧接着回答(答案是,全力以赴地工作。

),这是设问句。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示例:

亭亭玉立;历历在目;良师益友;聚精会神;

(2)设问;示例: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这需要你多读好词好句,多读好文章,多写文章。

(3)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

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

(4)蚂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

(5)示例:

我观察过猫捕鼠,猫可以在老鼠洞前一动不动地等待几个小时。

由此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下去不放弃。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射线的发现(节选)

1895年11月8日晚上,伦琴离开实验室回家时想起忘了关电源,便转身回实验室。

忽然,他看到桌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张感光纸。

伦琴知道,感光纸(   )受到光照时,(   )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

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伦琴注意到放电管外面包着厚厚的黑纸。

“就算是放电管发光,也不会穿透黑纸呀!

”伦琴感到疑惑,“难道说,放电管放出了能穿透黑纸的射线?

”他暗下决心:

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从那以后,伦琴整天守在实验室中,白天黑夜地反复试验。

他终于发现,放电管确实能放出一种神奇的射线。

这种射线(    )能穿透黑纸,(   )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伦琴把这种奇妙的射线叫做X射线。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7年前,法国的克鲁克斯就注意到,照相底片放在放电管旁边会变模糊。

他以为是底片没有包好而漏了光,把这个现象放过去了。

美国的古兹皮德也曾看到,使用放电管后照相底片会发黑,他也没有理会这个现象。

后来,德国的勒纳德观察到在放电管附近出现了冷光,但是他也懒得去理它。

所以,他们都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选自《重大发现见证人类前进足迹》,光明日报出版社)

(1).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伦琴知道,感光纸________受到光照时,________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

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②这种射线________能穿透黑纸,________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2).“水落石出”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词语的省略       

C.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4).仔细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穿透”后面的事物能换一下顺序吗?

为什么?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谁差点发现了X射线?

他们为什么和X射线的发现擦肩而过?

【答案】

(1)只有;才;不仅;还

(2)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3)B

(4)“穿透”后面的事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是因为粗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只有……才……”;②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故选“不仅……还……”;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做题多读,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⑴只有;才;不仅;还;⑵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⑶B;⑷“穿透”后面的事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

⑸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是因为粗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