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教育传播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
《华中师大《教育传播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大《教育传播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中师大《教育传播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传播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传播一般可分为四大类:
自然的传播、_________、人的传播、__________。
2.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
人际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传播。
3.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面对面的________,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_________。
4.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不是某个人,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5.拉斯威尔认为传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大功能。
6.教育传播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三个阶段。
7.电子传播的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媒体________、________;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
8.教育传播理论的研究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9.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开环结构是单向传播结构,即只有___________通过_______向__________传递信息,没有____________的反馈。
11.闭环结构是_______向传播结构,既有____________通过媒体向_________传递信息,又有___________的反馈。
12.教师对教育传播过程的控制,除了_______控制,也包括了_____、______的控制。
13.亚里斯多德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传播的_________结构模式。
15.信息的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种。
16.教学活动是一个___________的活动,中心是使学生__________,具备_________能力,形成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结构。
其中首要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
17.教育传播的关键是信息在人脑中的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
18.语言是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符号系统。
广义的语言符包括有_______和______两种。
19.认识语言的本质,应从语言本身的__________和语言的___________两方面去加以认识。
20.动作性符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图像符号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多种形式。
各种形式的图像符号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_____________。
22.谈话法与讨论法都是以______________为主进行交流的教学传播,但在交流渠道上,谈话法是以________为中心,讨论法则是__________之间均处于同等的位置进行相互的交流。
23.教学活动中的非语言传播符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传播过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________是传播过程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25.教育传播媒体按照媒体表达手段分类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教育传播媒体按照媒体的结构复杂程度和制作成本高低分类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教育传播系统最关键的构成要素是____________。
28.信息源通常有两大类: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
29.在教育传播中,___________是传播者,__________是受播者。
3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究竟采用何种编码形式,或者同时采用几种编码形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教育传播环境主要有四种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五段教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大众传播是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对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34.文字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信息量日益增大,并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逐渐多样,除了口语、印刷书外,普通教具也日益普遍使用;传播方式除了口耳相传,又有了;传播过程中感觉的重心,从耳朵转到眼睛,从听觉转到视觉。
35.教育系统既是由构成的人造系统,如学校组织体系;也是一个由去构成的人造系统,如教学内容体系。
36.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则称为“译码”。
译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将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为。
37.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
分析、内容分析、分析、受众(对象)分析、效果分析。
38.教育传播过程,是教育者借助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
的过程。
39.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基本上是一种以为中心的、信息流通是的结构模式。
40.符号代表事物,符号的意义来自,符号的意义因人而异、因而异。
二、判断题
1、受传者是“靶子”,只要被大众传播的信息击中就会应声而倒,这是强效果论对大众传播效果的认识。
2、信息不等于消息,信息是消息中所包含的新内容、新知识。
3、教师是教育传播过程的把关人,即使是不上讲台的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也可以起到把关人的作用。
4、在教育传播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信息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它是决定教育传播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5、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专业符号语言属于自然语言,而计算机程序语言属于人工语言。
6、对教育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效果评价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
7、学习者亲自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是学习者获取教育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教育传播中应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8、现在的函授教育仍然只采用印刷媒体传递教育信息,这种仅采用单一媒体的远距离教育传播方式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9、教育传播研究的核心是教育传播媒体,我们可以认为教育传播研究和教育技术研究都是有关教育传播媒体的研究。
10、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应包括传授、复习、练习、考查四个阶段。
11、在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重媒体阶段,研究的重心是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和效能,研究的方法是对比研究,其理论基础是系统论、传播学。
12、传播过程能否实现优化较为关键的因素是必须要有反馈信息,即传播过程必须要有信息的双向传播。
13、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专业符号语言属于自然语言,而计算机程序语言属于人工语言。
14、教育传播通道是教育传播过程中唯一可以引入干扰的环节,因此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保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
15、“发现法”与“从做中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在课堂教学传播中的具体应用。
16、在远距离教育传播过程中,媒体的编制与发送是整个过程的中心,只有编制了最优的媒体并分发到学习者的手中,远距离教育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7、教育传播研究的核心是教育传播媒体,我们可以认为教育传播研究和教育技术研究都是有关教育传播媒体的研究。
18、就教育效果而言,教育传播系统的闭环结构一般要优于开环结构。
19.传播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传播就没有组织。
20.开环结构重视教师的讲授,不注意学生反馈,所以其教育效果一般都不好。
21.信息可以传输和存储,但必须借助于媒体。
22.重媒体阶段主要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说与强化理论。
戴尔(E.Dale)的《经验之塔》理论,也是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重要依据。
23.重过程阶段理论基础主要为认知学习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24.重优化阶段理论基础主要为系统论和传播学。
25.远距离媒体传播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容纳千千万万的教育对象同时进行学习,效率高。
26.教育传播信息区别于一般的科学研究信息在于:
科学研究信息是研究与利用人类尚未掌握的信息,而教育传播是利用人类已掌握的积累下来的信息。
27.图像符号的传播特征是这类传播的符号抽象的,不容易被人们感知和理解。
28.所谓通道畅通,就是发出的信息能够以较理想的保真度传递给对方。
29.在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中心工作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这也就是教师的基本传播行为。
30.克服干扰的方法,只有加强信噪比。
31.在译码后的效果行为表现在: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以及观点、情感的改变。
32.远距离教育的发展经历媒体印刷阶段、无线电广播阶段和电视广播阶段。
三、名词解释
1、传播
2、教育传播系统
3、教育传播媒体
4、远距离教育
5、教育传播
6、符号
7、教育传播环境
8、大众传播
9.白板论
10.教育传播通道
11.信息加工系统
12.课堂教学传播
13.SQ3R学习法
14.浓缩学习法
15.系统记忆法
16.形象记忆法
四、简答题
1、简述麦克鲁汉的媒体理论的主要观点。
2、简要说明远程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3、与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相比,教育传播有何特点?
4.文字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5.教育传播系统有何功能?
6.叙述传播学家宣伟伯关于符号的本质所作的分析。
7.在传播活动中运用语言符号应注意的原则有哪些?
8.举例说明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语言符号为主编制的媒体及组织的教学活动有哪几种?
9.课堂讲授法在传播功能上具有哪些特点与作用?
10.教育传播通道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11.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
12.教育传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有哪些?
13.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建立良好的教育传播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14.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成果给教育传播带来了哪些启示?
15.课堂教学传播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它的目标是什么?
16.远程教育传播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五、论述题
1.简述我国教育传播学建立的基本历史。
2.大众传播与教育传播的异同点是什么?
3.教师要有效的进行教育传播,要做好的工作有哪些?
4.课堂教学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传播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动物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2.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直接传播,间接传播
4.有组织的传播机构
5.监视环境;应付环境;传递遗产
6.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
7.信息量大,质量高,系统化,科学化,多样化,多媒化。
8.重媒体、重过程、重优化。
9.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受教育者。
10.教育者,媒体,受教育者,受教育者
11.双,教育者,受教育者,受教育者
12.课堂施教时,课前,课后
13.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效果。
14.教学媒体,开环
15.自然信息;机器信息;人类感知信息;人类思维信息
16.以学生为主体;获取信息;信息处理加工;获取事物信息
17.接收;加工处理;运用
18.词汇;语法;自然语言;人工语言
19.结构特点;基本职能
20.身体动作;所处空间;所用的物件
21.活动图像;静态图像;图画;具有真实事物的形态。
22.语言符号;教师;学生或师生。
23.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直观形象教材的非语言符号。
24.信源;通道;信宿;通道。
25.口语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
26.大媒体,小媒体;
27.教师。
28.天然信息源;人工信息源。
29.教师;学生。
30.刺激的性质和作为信息加工者的个人特点。
31.扩展功能;增强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
32.预备,提示,联系,综合,应用。
33.大众传播媒体,广大受众
34.传播媒体,读写训练
35.物质实体,意识
36.信道译码,信宿译码
37.控制,媒体
38.教学媒体,教学信息
39.教师,闭环
40.经验,传播环境
二、判断题
1、×2、√3、√4、×5、×
6、×7、√8、×9、×10、×
11、×12、√13、×14、×15、×
16、×17、×18、√19.√20.√
21.√22.√23.×24.×25.√26.√
27.×28.√29.√30.×31.√32.√
三、名词解释
1.传播:
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2.教育传播系统:
教育传播系统是一个传递教育信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综合体。
3.教育传播媒体:
教育传播媒体也就是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
4.远距离教育:
远距离教育是指师生分离和采用多种媒体教学的教育活动形式
5.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种活动。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6.符号:
符号是人类传通活动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通关系的双方而独立存在。
这些符号在甲方脑中代表—意义,若为乙方接受。
在乙脑中也会代表某一意义。
因此,符号可以‘译’成‘意义’的传通因素。
7.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8.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9.英国哲学家洛克(J.Locke)的“白板论”认为:
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在它上面原来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只是由于后天的经验,才在这块白板上留下了印迹。
10.教育传播通道就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通道是一个中介因素,它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连接起来,使两者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传通。
11.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送信息的系统,就是信息加工系统。
12.课堂教学传播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所形成的一个信息传递与交流系统。
13.SQ3R学习法即S即Survey(浏览);Q即Question(问题);3R即Read(阅读)、Recite(背诵)、Review(复习)。
14.浓缩学习法,是把众多现象抽象为简单原理,把一大堆杂乱无章的知识,经过重组、融合,使之系统化,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稳定的认知结构的学习方法。
15.系统记忆法就是把分散的、片断的知识组织起来,编织成网,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16.形象记忆法就是把一些难记的东西变成图形,或使它和实物联系起来,或使数字和形状结合起来。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媒体即信息;
媒体有冷热之分;
媒体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最强大动力之一
2.答案要点:
(1)社会发展的需要。
表现在三方面:
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受过教育的劳动者;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不断更新,提出了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必要性;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已有的教育机构和教育规模已不能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很多人无法进入原有的正规学校就读。
(2)教育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为远距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答案:
明确的目的性;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和通道的多样性。
4.文字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信息量日益增大,并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传播媒体逐渐多样,除了口语、印刷书外,普通教具也日益普遍使用;传播方式除了口耳相传,又有了读写训练;传播过程中感觉的重心,从耳朵转到眼睛,从听觉转到视觉。
5.要点:
教育者的传授;受教育者的学习;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进步。
6.宣伟伯指出“符号是人类传通活动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通关系的双方而独立存在。
这些符号在甲方脑中代表—意义,若为乙方接受。
在乙脑中也会代表某一意义。
因此,符号可以‘译’成‘意义’的传通因素。
”
7.注意的原则有:
(1)目的性;
(2)可接受性;(3)重复性;(4)增强性;(5)调整性;(6)整体性。
8.例如
(1)教科书(文字教材)中的语言符号;
(2)讲授的语言;(3)谈话法与讨论法中用到语言传播;(4)学校广播。
9.教科书的语言运用要科学、准确,通俗易懂,文字表达要流畅、简洁、篇幅要适当,适合学生的能力与负担,其中应有必要的插图、图表等图像符号与目视符号配合去全面表达教学内容。
10.教育传播通道的组成要素包括:
各种教育媒体;空气中的光波、声波、电磁波;人的感觉器官;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方式。
11.要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畅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认真编制教材;
(2)改善传播设施;(3)优选媒体;(4)传播模式和方法多样化。
12.教育传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包括: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13.建立良好的教育传播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各种教育传播场所和设施;
(2)认真筛选各种社会信息,实现信息优控;(3)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校风班风;(4)重视培养学生自己控制、管理环境的能力;(5)注重进行教育传播环境的评价。
14.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成果,给教育传播带来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应重视教育传播效果研究;
(2)借鉴与研究,建立教育传播理论;(3)确立科学的教育传播效果研究方法。
15.课堂教学传播的基本要素包括:
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
它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预期的行为改变,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6.远程教育传播系统是由教育行政组织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多种媒体的邮寄与播放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五、论述题
1.80年代初,我国自国外引进了教育传播的概念和理论,不少同志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为建立我国的教育传播学而努力。
1982年,华南师范大学在广州举办教育传播理论讲习班,邀请宣伟伯博士和香港中文大学余也鲁教授担任主讲,参加的有来自全国的电教工作者300余人。
1983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电教研究室译编英国菲利普·希尔斯(P.Hills)著《传播过程与教学》,
1984年后,我国的教育刊物特别是电教刊物,如《教育研究》、《外语电化教学》、《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陆续发表了一批探讨教育传播问题的文章,有的大学还试开了“教育传播理论专题讲座”课。
1985年,《教育传播学》被正式列入国家教委制订的“七五”教材建设规划中。
全国电化教育课教材编审组也将《教育传播学》列入“七五”教材编写计划。
1987年,国家教委师范司在天津召开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讨论会,会议确定《教育传播学》为电化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1988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传播系在庐山举办教育传播学讲习研讨班,请美国访问教授安德森(B.D.Anderson)博士担任主讲。
1988年后,不少设有电教类专业的高等院校陆续开出了《教育传播学》课。
各校教学内容不尽相同。
1992年,国家教委高等师范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教材委员会在广州召开会议,讨论制订了这门课的教学大纲,形成了基本理论框架。
在我国,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离建立这门学科的完整体系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尚需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
2.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相同点:
两者都是人的传播活动,都是以信息传递为核心。
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点:
(一)大众传播的目的,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
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二)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体的一般大众。
教育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
(三)大众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和影视片的编制者。
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
(四)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传播,是传开通过媒体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
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
(五)大众传播中的反馈过程,迂回缓慢,具有更多的单向传播特点。
教育传播能较快地收到反馈信息,具有更多的双向交流特点。
(六)在大众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
在教育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高度的科学性。
3.教师有效地进行教育传播,应做好下列工作:
(1)设计,即制订方案,包括设定目标、选择媒体等;
(2)组织,也就是组织好与实现目标有关的材料,以及做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工作。
(3)传输,在制定的方案的指导下,进行传播活动,收集、加工、传递信息。
(4)评价,对传播活动进行评价。
4.课堂教学传播是教育传播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课堂教学传播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具有双边性质。
(2)课堂教学传播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指导下,按照固定的课程时刻表进行的。
(3)课堂教学传播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媒体之间进行的。
(4)课堂教学传播主要是采取面对面的传播方式。
(5)课堂教学传播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统一实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