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考语言运用题精选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715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模考语言运用题精选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模考语言运用题精选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模考语言运用题精选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模考语言运用题精选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模考语言运用题精选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模考语言运用题精选附答案解析.docx

《高三模考语言运用题精选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模考语言运用题精选附答案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模考语言运用题精选附答案解析.docx

高三模考语言运用题精选附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三模考语言运用题精选

(附答案解析)

一、(2021届广东省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        ,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的独领风骚。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宣纸和书法双双列入、     对待。

宣纸耐久性强、润墨性好。

国画大师刘海粟赞其“纸寿千年,墨韵万变”,诚非虚言。

宣纸的“寿命”在一千年以上,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    而破损,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

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

宣纸的润墨性可大大丰富绘画的表现形式,不仅可皴擦勾斫,也能泼墨渲染,在画山水的时候,“墨分五色”的层次感尤为明显,浓墨乌而鲜艳,淡墨淡而不灰。

书法家们在宣纸上笔走龙蛇,无论是作一气呵成的草书,还是一丝不苟的篆楷,都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

尤其行书狂草、古隶大篆,与宣纸更是完全绝配,根本不可能由其他纸张可以替代。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宣纸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中国的书画能形成富有深厚民族艺术特色的面貌,宣纸________。

18.下列填人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另辟蹊径   平等   老化   善莫大焉

B.另辟蹊径   一体   风化   功不可没

C.自成风格   平等   风化   善莫大焉

D.自成风格   一体   老化   功不可没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8.D

19.B

20.删去“完全”;把“由”改为“有”或删去“可以”。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另辟蹊径:

另外开辟一条路。

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自成风格:

某方面有独特的地方,能自成一种风格。

根据前文“中国书画艺术”及语段末尾“中国的书画能形成富有深厚民族艺术特色的面貌”可知,此处指的是在宣纸的辅助下,中国书画艺术自成一种风格,所以“自成风格”更合语境,且与下文“独领风骚”呼应。

第二空处,平等:

(1)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

(2)泛指地位相等。

一体:

一个整体,比喻关系密切。

根据前文强调“宣纸与中国书画艺术的相互依存关系”,选择“一体”更合语境。

第三空处,风化:

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老化:

指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性能逐渐变坏,以致丧失使用价值。

根据前句中的“两三百年后”可知,这里是指性能逐渐变坏,应该用词语“老化”。

第四空处,善莫大焉:

意思是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功不可没:

意思是功劳极大,不可抹灭。

语段强调的是“宣纸对中国书画的巨大意义”,选“功不可没”更合适。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宣纸当成人来写。

A.比喻,将“宫车经过的动静”比喻成“打雷的声音”。

B.拟人,水“送”我,赋予水人的动作。

C.用典,“闻笛赋”典出晋人向秀《思旧赋》。

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思旧赋》。

D.借代。

“樯橹”代指“战船”。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这个句子共有两处错误,第一,“完全”和“绝配”重复,“绝配”含有“完全”的意思,应删去“完全”;第二,结构混乱,“由……”和“有……可以”两个句子杂糅,把“由”改为“有”或删去“可以”。

 

二、(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问一号”是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

[甲]这是中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

[乙]火星环绕任务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制动捕获”——通过发动机降低探测器的速度使其能够被火星引力捕获。

“制动捕获”被形象地称为高难度地“踩刹车”。

难在哪里?

[丙]踩早了,速度降得过低,就会撞上火星;踩晚了,就不能被火星引力捕获,因而溜掉。

在捕获过程中,探测器发动机的点火时机、时长都必须分秒不差,才能进入理想的捕获轨道。

如何判断探测器是否降至目标速度,如何监测发动机推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自主更新刹车参数,都是研制团队要攻克的难关。

[丁]值得庆祝的是,目前,探测器已经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18.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四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

C.[丙]D.[丁]

19.下列各项中,对文中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     设问     借代

B.比拟     设问     排比

C.比喻     对比     排比

D.比拟     对比     借代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为语意连贯的三个短句。

【答案】

18.A

19.B

20.“天问一号”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因此用天问来命名火星探测系列的飞行器。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括号里“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是解释“绕、落、巡”的,因此括号以及括号里的内容应放在引号外。

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难在哪里?

踩早了,速度降得过低,就会撞上火星;踩晚了,就不能被火星引力捕获,因而溜掉”是设问;

“如何判断探测器是否降至目标速度,如何监测发动机推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自主更新刹车参数”是排比;

“被火星引力捕获”是比拟。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天问一号’是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共三个要点,第一点交代“天问一号”名称的来源;第二点交代“天问一号”的含义,第三点交代命名的原因。

据此将长句拆分为:

“天问一号”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因此用天问来命名火星探测系列的飞行器。

 

三、(2021届湖北省高三调研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历史尽管不长,但黄梅戏凭着优美的唱腔、鲜活的人物与通俗的故事深受广大群众所欢迎。

“树上的乌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     )。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官话。

黄梅戏妆容不同于其他剧种那样力求色彩艳丽旖旎,黄梅戏更像一株氤氲山岚,缱绻万千,追求清秀淡雅。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见(  )

A.表演以真实活泼著称,质朴细致

B.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C.有着质朴细致的表演,真实活泼

D.有着真实活没的表演,质朴细致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0.文中面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8.B

19.B

20.示例一:

尽管历史不长,但黄梅戏凭着优美的唱腔、鲜活的人物与通俗的故事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示例二:

尽管历史不长,但黄梅戏凭着优美的唱腔、鲜活的人物与通俗的故事深为广大群众所欢迎。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根据句式一致的特点来判断。

根据前文“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句式特点,先说的是“唱腔淳朴流畅”,采用的主谓式短语,据此排除C、D;再根据“以明快抒情见长”的句式是“以……见长”,可判定选B项正确。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黄梅戏更像一株氤氲山岚”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A.“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B.“蜂房水涡”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D.“我寄愁心与明月”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历史尽管不长,但黄梅戏凭着优美的唱腔、鲜活的人物与通俗的故事深受广大群众所欢迎”中有两处语病,一是“历史尽管不长”关联词语序不当,应该把“尽管”提到句首,改为“尽管历史不长”;二是“深受广大群众所欢迎”句式杂糅,可改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或“深为广大群众所欢迎”。

 

四、(2021届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三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水乡,没有桥就捆住了双脚,有了桥就像插上了翅膀。

修建一座桥就像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从一种方言走进另一种方言,从一种风俗走进另一种风俗。

有了桥,目力所及,都可以踩在脚下。

桥,是村庄拥抱外部世界的臂膀,连两地成一家。

桥,是河流的第三个堤岸,它模糊了此岸与彼岸,弥合了楚河汉界,改变了世界的结构,扩大了生存空间。

它让阻隔变得通畅,让闭塞变得开救,是此岸与彼岸的情愫。

我的胞衣之地,那个依偎在梓辛河中段叫作“大元”的村庄,绿树覆盖,碧水环绕,朴素中透着清新。

从卫星地图上看,村庄恰似莲藕一样伸展,环绕的河水像盛开的荷花,周围的田地,经络分明,麦苗青青,犹如一张巨大的荷叶。

村庄也在像莲藕一样生长,经冬阅秋,历久弥新。

我喜欢在没有喧嚣的宁静乡道上漫步,从这座桥到另一座桥,从中年走向老年。

家乡的桥,承载了多少游子回家的脚步,它可知道,游子对家乡的感情,比桥下的流水还要深长!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

B.如今,“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正变成可能。

C.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D.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的这几年,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

19.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对比、排比B.比喻、夸张、排比

C.拟人、对比、夸张D.拟人、对比、夸张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我的故乡,绿树覆盖,碧水环绕,它位于梓辛河中段,素朴中透着清新。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18.D

19.A

20.①原文用词更加形象,有感染力。

“胞衣之地”比“故乡”更能表达与故乡的血脉相连,难以割舍之情;“依偎”使用拟人手法,把村庄当作人来写,更加生动形象。

②原文将“绿树覆盖,碧水环绕,素朴中透着清新”放在句末,更突出了故乡的特点;把三个写故乡特点的句子放在一起,句式上更加协调。

③原文点出故乡的名字,有突出强调的作用,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④原文长短句相间,更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解析】

18.本题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引号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作用,做这种题平时要记忆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考试时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A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B项,引号表示引用;

C项,引号表示反语、讽刺;

D项,引号与文中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D。

19.本题要求考生正确辨析和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能力。

题干要求判断语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村庄恰似莲藕一样伸展……犹如一张巨大的荷叶”等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村庄”,喻体是“莲藕”“荷叶”。

“没有桥就捆住了双脚,有了桥就像插上了翅膀”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没有桥和有了桥作对比。

“它模糊了此岸与彼岸,弥合了楚河汉界,改变了世界的结构,扩大了生存空间”,这是三个相同的句式,故该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那个依偎在梓辛河中段叫作‘大元’的村庄”等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句中“依偎”一词赋予了大元村以人的特点。

原文中没有使用夸张和顶真的修辞手法。

故选A。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分析原句与改写后的句子之间的差别,从用词、句式等角度分析原句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从用词上看,原句中的“胞衣之地”比改写后的“故乡”更具有感染力,更能表达出“我”与故乡的血脉相连;

原句中的“依偎”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比改写后的“位于”生动形象。

从句式上看,把三个写故乡特点的句子放在一起,句式上更加协调,并且将其放于句末,更加突出故乡的特点;长短句相间,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另外,原句中将故乡的名字点出,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五、(2021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阴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几场雨,甚至还罕见地,飘了一点雪。

春天,姗姗来迟。

楼旁的花坛边,几棵野生的婆婆纳,却顺着雨势,率先开了花。

粉蓝粉蓝的,泛出隐隐的白,像彩笔轻点的一小朵。

谁会留意它呢?

少有人的。

况且,婆婆纳算花么?

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

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

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雨止。

阳光哗啦啦来了。

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了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

于是,沉睡的草醒了;沉睡的河流醒了;沉睡的树木醒了……昨天看着还光秃秃的柳枝上,今日相见,那上面已爬满嫩绿的芽。

水泡泡似的,仿佛吹弹即破。

春天,在阳光里拔节而长。

天气暖起来。

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了——好暖和啊。

爱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换上了裙装。

老人们见着了,是要杞人忧天一番的,他们会唠叨:

“春要捂,春要捂。

”这是老经验,春天最让人麻痹大意,以为暖和着呢,却在不知不觉中受了寒。

18.下列各项中,与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B.公务员应该在群众中生根开花。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9.下列各项中,与“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了——好暖和啊”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注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B.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么?

C.他纳闷了——究竟是计算方法失误,还是运用不熟练?

D.哦,您,您,您就是——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少有人会留意婆婆纳。

况且十有八九的人也不觉得它算花呢”,表达效果好不好?

为什么?

【答案】

18.B

19.C

20.不好。

原句运用设问的手法,一问一答可以引发读者思考,“愣一愣”突出人的情态,表现出人们对把婆婆纳看作花的惊讶,突出婆婆纳的勃勃生机。

而改句没有这种效果。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横线句说春天“拔节而长”为比拟手法中的拟物。

A.“袅娜”“羞涩”体现出拟人的手法;

B.说公务员“生根开花”是拟物;

C.“晴”运用了谐音双关,指“晴”和“情”;

D.“今宵酒醒何处”是问,“杨柳岸晓风残月”是答,运用了设问手法。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的破折号表解释原因。

A.表强调;

B.为语意转换;

C.表解释原因;

D.表语意中断。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原句是“谁会留意它呢?

少有人的。

况且,婆婆纳算花么?

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而改句是“少有人会留意婆婆纳。

况且十有八九的人也不觉得它算花呢”。

首先原句有设问,“谁会留意它呢?

少有人的”“婆婆纳算花么?

”,先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再给出答案,这样效果更突出;而改句“少有人会留意婆婆纳”只是一个一般陈述句,效果不突出;同时原句“愣一愣”属于神态描写,表现出人们对把婆婆纳看作花的惊讶,突出婆婆纳的勃勃生机;比直接说“十有八九的人也不觉得它算花呢”更生动形象。

 

六、(2021届江苏省百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融融的,润润的,仿佛刚刚画完一般。

(   ),一步一画,一眸一景,帧帧撩人心扉。

柳条吐芽,点点鹅黄;海棠浴露,颗颗红玉;桃花满树,朵朵云霞。

樱花则一边开,一边落,向着似有似无的风儿,飘洒着片片幽婉的情思。

黄莺儿在花枝上一边跳,一边叫,像是在寻找着什么,又像是发现了什么,不断地把新的消息告诉我。

鱼儿绕着刚刚出水的几根芦草,款款游动,时隐时现,偶尔也轻盈地跳出水来,荡出一圈淡淡的涟漪。

燕子低低地掠过湖面,清越地鸣叫着,激起了人心底一丝丝清凉的喜悦。

几只野鸭子结着伴儿悄悄地从水雾中钻出来,在刚刚拂到水面的柳条下穿来穿去。

这一幅幅图画让人激起创作的冲动。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了画卷

B.画卷随着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

C.我行走的轻盈和目光的流盼徐徐展开了画卷

D.画卷随着我目光的流盼和行走的轻盈徐徐展开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B.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可以改成“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刚画完的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18.B

19.D

20.①原文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音律和谐,改句是长句,显冗长;

②原文将“仿佛刚刚画完一般”放到最后,更能突出苏堤在经过雨的洗礼之下古雅清新的特点;

③原文用叠词“融融的”“润润的”,具体表现出雨后苏堤空气湿润、景色宜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苏堤的喜爱之情。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括号前的语句是说雨后的苏堤如画一般,强调的是画,所以括号内主语应为“画卷”,排除AC。

括号后写的是随着我的游览而看到的美景,强调的是行走和目光,不是强调轻盈和流盼,且后文先写“步”,再写“眸”,所以应为“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排除D。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和D项运用的是借喻;

A.运用接待,用“烟尘”“鼓角”代指战争。

B.运用的是比拟,将“霜禽”“粉蝶”赋予人的动作;

C.运用的是借代,用“樊笼”代指官场。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首先分析原句与改句的不同之处,原句“雨后的苏堤”“融融的”“润润的”“仿佛刚刚画完一般”都是短句,节奏明快,而改句“如一幅刚画完的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使长句,相对冗长;“融融的”“润润的”使用叠词,既给人以韵律和节奏美,又强调突出了雨后苏堤空气湿润、景色宜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苏堤的喜爱之情。

原句将“仿佛刚刚画完一般”放到最后,有强调突出作用,“刚刚画完”可以联想到墨尚未干,强调了雨后苏堤的湿润、清新。

 

七、(2021届辽宁省朝阳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牌的冷雨。

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

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籁颤动着,张不开来。

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

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么可怜呀!

她从哪儿来?

要飞向哪儿去?

我痴痴望着它。

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

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这已经冷僵了的小生灵发蔫了,它的细细的足脚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的手中。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

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

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的翅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

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它飞翔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

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它活过来了,我竟感到无限的喜悦。

它试了几次,终于一跃而起,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又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

这时,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

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

“唉!

人啊人……”我默默伫望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早晨起床,他就大声朗诵起诗歌: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在铁的证据面前,小偷一下子没了原来的神气,连声说道:

“我……我认罪。

C.父亲奉献了一辈子,如今只留下一件军大衣挂在那里,它似在诉说着什么……

D.看着雪花落下来,一片,两片……不经意间,大地竟被悄悄蒙上了一层白纱。

19.比喻都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

“它太纤细了,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18.C

19.“白色的光”指的是内心善良的念头,它此刻清晰而又充满爱怜地促使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进行拯救,而这种善念带给作者内心巨大的冲击力量,和圣洁的水洗涤灵魂具有相似性。

20.原句采用疑问语气,揣测中透露出怜悯和担心,后面再做补充强调,既回答了之前的疑惑,怜惜之情更重,并且原文多处采用疑问句式,又营造出饱含细腻情感的基调。

修改后的语句寡淡无味,抒情性降低。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省略号的作用是“语义未尽且饱含深意”。

A.标示引文省略;

B.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C.语义未尽且饱含深意,与例句相同;

D.列举或重复词语列举的省略。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本体是“白色的光”,喻体是“圣洁的水滴”,结合语境“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可知,此时作者对弱小的生命产生了爱怜而拯救的念头,这种善念的作用与圣洁的水洗涤灵魂具有相似性。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原句与改句比较,主要是语句语言形式的不同。

原句“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

”是一个疑问句式,强化了内心的怜惜之感;“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在问句的基础上用了陈述句,前后两句形成呼应,怜悯之感的表达更突出。

结合全文来看,“她从哪儿来?

要飞向哪儿去?

”“它飞翔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

”原文多次采用这种疑问句式,加强了语气,此处的句式与全文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性。

 

八、(2021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黄金的价值赋予金色以华丽、高贵、神圣等象征意义。

而古老的紫禁城始终能够绽放出金光闪闪的光芒,无不与黄金材料性能密切相关:

不仅黄金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而且氧化速度非常慢,稳定性非常强,可以长期保持光芒,这样一来,建筑物无论历经多长时间,始终金光闪闪。

而黄金应用于紫禁城古建筑的做法,则为我国古代传统贴金技术的体现。

(       )。

此时的金箔具有很强附着性,利用特定的材料可将其贴在建筑构件的表面,并保持长久不脱落。

作为贴金的材料,金箔的加工要求极其苛刻。

金箔是用黄金锤成的薄片。

把一块金“疙瘩”打成0.12微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