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541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docx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docx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把握:

本节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课型是复习课。

本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复习的内容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和地形。

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能准确掌握。

二、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说出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重要地形区及它们的分布、位置。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主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例举实例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精神。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

1地势特征2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

难点:

提高利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法:

分组竞赛法、教师点拨法

学法:

自主学习发、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

大课时(2课时)

七、复习过程

(一)引入:

第一次模拟完之后,我们转入了第二轮复习,那么在这一轮的复习中,为了帮助大家夯实基础,做到学以致用。

我们今天就《中国地形》来做一个专题复习。

中国地形是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在考虑气候、交通、人口分布等问题的首要因素,也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

(二)复习地势

1、小组内合作完成关于地势的知识点的梳理。

(学生在学案中完成)

①我国地势特征是什么,用简要的图示表示出来。

(画出简图)

②列表复习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类型。

(学生填表)

阶梯

海拔

位置

主要地形

主要省级行政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西南

一大高原一大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藏,青,川(西部)

分界线

昆仑山--祈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西北,中部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新,甘,内蒙古,宁,陕,晋,川(东部),渝,云,贵

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东部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黑,吉,辽,京,津,冀,鲁,苏,皖鄂,湘,赣,沪,浙,闽,桂,琼,港澳,台

3

会出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在图上标出来。

(学生图上标出,)

2、教师提问:

在地图册(或课本)中哪些图能反映我国的地势特征?

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3、师生讨论:

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到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利用价值?

(学生回答,老师举例,课件演示)

(三)复习地形

1.小组内合作完成关于地形的知识点的梳理。

(学生在学案中完成)

①我国地形特点。

(学生回答)

②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

(学生就上图合作完成不同走向的山脉分布)

走向

山名

位置

东西走向

天山

新疆中部

阴山

内蒙古高原

秦岭

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之间(甘肃,陕西与四川交界处)

南岭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四省交界处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交界处(内蒙古与黑龙江交界处)

太行山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处(山西与河北交界处)

巫山

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界处(重庆与湖北交界处)

雪峰山

湖南境内

长白山

东北平原的东则(黑龙江,吉林,辽林三省的东南)

武夷山

福建与江西交界处

台湾山脉

台湾境内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西藏四川云南交界处)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

新疆东北部边缘

祈连山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青海,甘肃交界处)

小兴安岭

黑龙江东北边缘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西南边境(西藏西南边境)

3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分别是什么,位于第几级阶梯以及其特征描述。

(学生填写主要地形区并组内分工看地形图描述其特征)

高原

位置

主要省级行政区

特征

青藏高原

我国西南

藏,青,川(西部)

“世界屋脊”,世界最高的高原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

内蒙古

地表平坦,,在我国纬度最高

黄土高原

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

晋,陕,甘(东南部)

黄土广布(风吹来的高原)

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以南,雪峰山以西

云,贵

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形典型,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小坝子,纬度最低

盆地

位置

特征

塔里木盆地

新疆南部

中国最大盆地,有最大流动沙漠,,中国最大内流河

准格尔盆地

新疆北部

中国第二大盆地,纬度最高盆地

柴达木盆地

青海

中国第三大盆地,海拔最高大盆地,(高原盆地)

四川盆地

四川东部,及重庆

中国第四大盆地,纬度最低,气候最湿润(内部有著名成都平原,巴蜀梯田)

平原

位置

主要省级行政区

特征

主要河流

东北平原

大兴安岭以东,长白山以西

黑,吉,辽

第一大平原,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气候最冷湿,多沼泽地,黑土地,

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个小平原组成

松花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

华北平原

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淮河以北,东到渤海

京津冀鲁豫皖(北部)苏(北部)

第二大平原,黄土地,轮廓完整

又叫黄淮海平原

黄河,淮河,海河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以东,

一直到东海

沪,苏皖鄂湘赣浙的部分

第三大平原,纬度最低,最狭长,海拔最低,最暖湿,河湖最密,水乡,鱼米之乡

由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平原五个小平原组成

长江及支流湘江,汉江,赣江等

丘陵

位置

著名地理事物

辽东丘陵

辽东半岛上(辽)(位置最北)

山东丘陵

山东半岛上(鲁)

泰山

东南丘陵

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湘赣浙闽粤桂)(位置最南)

黄山,庐山,衡山,武夷山,南岭,桂林山水等.

由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组成

4看中国地形图,分析山脉两侧地形区并填表。

(学生看图填表)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格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2、教师提问:

在地图册(或课本)中哪些图能反映我国的地形特征?

说明理由(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归纳:

学生用一个或两个字来概括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

4、师生一问一答:

山脉两侧地形区

5、师生讨论:

我国地势的优势与劣势

(四)、典例精析

选择题

1.在图2-l中,能准确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D)

 

2.与我国地势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大河依地势滚滚东流B.东海、南海全部是大陆架

C.昆仑山是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D.四川盆地位于第三级阶梯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天上”和“海”分别是指:

A.唐古拉山、东海B.祁连山、东海C.巴颜喀拉山、渤海D.横断山、南海

4.影响我国“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势特征C.海陆位置D.气候特征

1—4题点拨:

①示意图中反映我国地势的两部分特点,不能仅仅是西高东低

②地势优越形引导,有利方面:

气候、河流流向,阶梯交界处的水能利用价值,

交通往来。

不利方面:

交界处高大的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5.下面的A、B、C、D四列山脉为我国地形区的天然分界线,其中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

6.山脉往往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天然界线,右图所示的界山是

A.太行山B.武夷山C.昆仑山D.祁连山

7.既是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又是省级行政单位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B.阴山C.太行山D.昆仑山

5—6题点拨:

①山脉是自然地理分界线,如秦岭南方北方分界,

②还是人文地理分界,如武夷山福建和江西的分界,长白山中朝界山,喜马拉雅山中、印、尼、不的界山等。

8、下列地理事物有由大到小包含关系的是:

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柴达木盆地

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C.第三阶梯、东北平原、三江平原

D.第二阶梯、阴山、内蒙古高原

9.某座山脉,西侧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东侧是黑土肥沃的大平原,这座山脉是

A.大兴安岭B.太行山C.巫山D.雪峰山

10.“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

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噶尔盆地

8—10题点拨:

描述地形区特征的关键词:

(面积)大小、(海拔、纬度)高低、土壤,气候,(地表)起伏,诗词中的自然环境描写。

11、我国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主要来自于:

A.印度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太平洋

12.下列地区中,夏季风很难到达的是:

A.东北平原;B.云贵高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

13.下列地区中冬夏季风都难以影响的是:

A.四川盆地B.东北平原C.藏北高原D.台湾岛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的角度你认为这里的“春风”指:

A.冬季风B.夏季风C.海陆风D.西北风

11—14题点拨:

①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山脉: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

②季风区影响的区域:

西南地区、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

冈底斯山脉。

15、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银川平原最适宜发展:

A.畜牧业B.林业C.种植业D.渔业

16.不同的地形条件,形成不同的农业景观,下列地形区

与其农业景观组合正确的是:

A.辽东丘陵——片片碧绿的茶园

B.华北平原——一望无际的甘蔗林

C.内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青藏高原——雪山下棉田广布

17、关于我国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山区多分布在东部地区  

B.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工农业等方面优势较大

C.发展山区经济时,基础设施建设难度不大 

D.在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15—17题点拨:

①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山地≠山区,山地占三分之一,山区占三分之二。

山区面积广大,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而且地面起伏大,交通不便,制约山区的经济发展。

读图题(课件出示读图题解析,其过程从范例引路到变式训练)

范例引路

1、读图,回答

(1)-

(2)题。

 

(1)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特点是

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C.中部高四周低D.中部低四周高

(2)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四川盆地B.横断山脉C.巫山D.长江中下游平原

2、

⑴在剖面图上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范围

⑵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表中相应位置

数字

地理事物名称

⑶由图可知,我国地势具有的特点,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是   

                。

解析:

本组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我国地形剖面图,识出我国地势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各阶梯之间的分界线山脉。

地形剖面图是最能直观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状况的,从图中可以直接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变式训练:

1、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1—3题。

 

(1).图中②地形区为

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渭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3).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2、读图回答1—2题。

(1).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2).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希望能够小有收获,大家回去后还应对照知识点查漏补缺,吧你认为难学的或易混淆的知识多巩固,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六)、本节知识拓展:

热点问题与热点地区

1、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是:

长江三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其中“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往华北和西北。

目前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三个调水区,形成“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相互连接成“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

调水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可调水量

较大

较小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自流

地形虽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西气东输是把我国塔里木盆地轮南气田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该工程沿途穿越天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

跨越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到达南方地区。

读我国“西气东输”示意图,找出主要地形区:

(1)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主干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向东最终到达上海,沿途经过的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新疆突出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

(2)从图中推测,“西气”主要是指蕴藏在塔里木盆地的“气”;“输”是指管道运输(方式),“东输”主要是东输到上海地区.

(3)你认为这一工程的实施对我国西部、东部地区的发展意义: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能够使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2、(2008福建龙岩)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有甘肃酒泉、四川西昌、山西太原,三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河西走廊、横断山脉、黄土高原。

我国已经建成的三大航天发射中心——酒泉、西昌、太原。

航天发射中心的选址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如地形、气候、人口分布、交通、地球自转与公转,相关时区的差异等。

3、结合乡土地理读图:

宁夏地形特点对宁夏经济的影响。

贺兰山纵贯南北,六盘山绵延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本区,形成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

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

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

劳动人民在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

2000多年来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这里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现为宁夏的商品农业基地。

(七)教学反思:

在复习中,主要根据图与图之间内在的地理逻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把中国的地形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整本教材的总体性的把握,构建比较系统的知识,能力体系。

再以运用“图文结合法”典例精析,通过对图的解读,使学生对本专题的重点知识掌握殆尽,地理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