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之路何时能够重现眼镜飞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169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体育之路何时能够重现眼镜飞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校园体育之路何时能够重现眼镜飞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校园体育之路何时能够重现眼镜飞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校园体育之路何时能够重现眼镜飞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校园体育之路何时能够重现眼镜飞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园体育之路何时能够重现眼镜飞人.docx

《校园体育之路何时能够重现眼镜飞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体育之路何时能够重现眼镜飞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园体育之路何时能够重现眼镜飞人.docx

校园体育之路何时能够重现眼镜飞人

校园体育之路何时能够重现“眼镜飞人”

观念制约,昔日“巨无霸”风光不再

2012年青岛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共吸引了来自青岛十二区市和局属学校的73支代表队、1693名学生运动员参赛,这些运动员在短跑、跳高、铅球等几十个项目中展开角逐。

平度九中、即墨一中、平度一中等郊区名校展示了强大的实力。

有他们参赛,包括青岛十五中在内的市区大批传统体育项目名校的总成绩被挤出了前八名。

不知是否还会有人记得:

在13年前的1999年6月德国世界中学生田径邀请赛上,中国代表团曾经在田径赛场上囊括了金牌总数和男队、女队团体总分的双料冠军,书写了我国中学校园体育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

当时国家教育部只派出了一支队伍组队参赛: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五中学,全部参赛队员均由这一所学校的学生组成。

这是中国的中学教育史、体育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

当年,这条消息被评选为青岛市十大体育新闻之一。

 

刘校长在德国

丰硕的果实源自于辛勤的耕耘:

在抓好基础文化课教育的同时,时任青岛十五中校长的青岛市教育名家刘镜恕先生非常重视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始终把强化“教育体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放在第一位。

他曾经非常形象地做出过一个生动比喻:

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如果忽视智育,就会出次品;忽视体育,就会出废品;而忽视德育,就会出危险品(这段语录入选由人民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学校德育工作研究》丛书)。

本着充分发挥校园体育的本质,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和谐发展的教学原则,刘校长在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政策、体育教研组的自主决策权等诸多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为十五中的体育教学工作拓展出一片积极向上的发展空间。

全力推动了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机制走上健康、良性的循环轨道。

在刘校长的正确引领和鼓励支持下,十五中的体育教学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累累硕果:

自1984年刘校长上任直到他退休那年,学校总共获得了14次青岛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冠军,多次被评为省、市一级体育先进单位,三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每年向国内各大高等院校输送大量优秀运动员。

程晓燕、毕宏勇、姜振英等大批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纷纷脱颖而出,崭露头角。

在国际赛场上披金挂银,为国争光!

由于体育教学工作业绩突出,1997年10月,刘镜恕作为青岛市体育先进工作者代表,于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前往上海,在一次全国性的表彰大会上,和其他各省市的代表们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不禁会问:

“为什么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当年岛城校园体育竞技场上“老大”的霸主地位会一落千丈,反差如此之强烈?

”应当说其中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

包括国家现行职业体育机制,整个社会对竞技体育的看法的转变等等,在此背景下,学校、学生以及家长对竞技体育的热情自然也会越来越淡。

但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在于大多数学生家长普遍存在根深蒂固的“重文轻体”观念,只把体育当成是学业不好的一条出路。

这种传统眼光直接导致校园体育的发展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从2007年至2012年,已经连续六年担任青岛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总裁判长工作的袁著水发现:

很多优秀苗子都“半路放弃”,原因多数是家长坚持以学业为重,体育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诚然:

在现行职业运动员培养机制下,一名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除了汗水、辛劳、伤病外,正常的学业也得基本放弃,而且还要承担拼搏多年后一无所获的风险。

相比极少数奥运冠军们的风光无限,更多无法冒尖的运动员们则需要面对被无情扫地出门、年龄大、没知识、无技能的辛酸处境。

看到这一点,现在绝大多数家长让孩子练体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从事专业,而是把“体育特长”当成了报考优质初中、重点高中和迈进高等学府的“敲门砖”。

之所以不反对孩子参加训练,就是因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后,参加高考可以适当享受优惠分数。

相对于体校生和中学体育生而言,许多在校读书的大学体育生俨然已经是一副“过来人”的模样了:

目前,在几所驻青高校中,各校都有自己的田径队、足球队、排球队等等,用以参加一些高校间的体育赛事。

而这些学生,当年就是享受了体育特长生的高考优惠政策,迈进大学校园的。

据青岛理工大学的一位教练介绍:

现在高校的很多体育生,就是借体育做跳板,为的是考大学。

而考上以后就不想练了!

此时,笔者不禁联想起不久前媒体关于华中科大以“长跑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达不到要求。

上场有一定危险性,有可能会造成猝死。

”为由,在校运会当中取消长跑比赛而引发的广大网友的微博热议。

同时深为当代国内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而担忧……

人才断层,校园体育何时重现“眼镜飞人”

 

 

胡凯奥运百米

翻阅本次运动会的秩序册,笔者发现在众多正在“沉睡”的纪录当中,男子100米10秒50的赛会纪录(暨青岛市最高纪录)创造于2001年4月。

而该纪录的保持者正是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眼镜飞人”胡凯!

今年参加高中男子组100米决赛的第一名成绩是10秒83,这一成绩与当年胡凯的成绩差距很大,估计胡凯创造的纪录还要等很长时间才有可能被打破。

在进入象牙塔之前,就读于青岛三中的胡凯中学时段的前五年内,一直像普通学生一样每天到校读书,上学放学,从未参加过任何体育训练。

甚至连学校里锻炼队的业余训练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

然而他却天生具备着超乎常人的运动天赋:

高三那年的秋季学校运动会上,刚满18岁的他以一个不太正规的动作轻松地打破了学校的跳高纪录。

千里马终于遇到了伯乐:

学校体育组的国家级教练张衡善老师认定他是优秀运动员的苗子,要他参加学校的业余训练。

当时胡凯的学习成绩不错,他的父母担心练习田径会影响到他考大学,于是没有同意。

后来,张衡善老师就开始做胡凯父母的工作,告诉他们:

胡凯练田径,对他将来考大学肯定有帮助。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胡凯的父母最终勉强同意。

胡凯进入学校田径队不到一周,张老师发现他的脚底特别快,于是让他转行改练短跑。

从此他的运动成绩突飞猛进,一发而不可收:

在参加训练三个月后,胡凯的百米成绩突破了11秒。

在第二年春季举行的青岛市中学生运动会上,一鸣惊人的胡凯奇迹般打破已经尘封近20年之久的10秒70青岛市原最高纪录!

而此时胡凯参加业余田径训练尚不足半年的时间……

“虽然他没有上过体校,但我很了解他。

他是个天才,绝对的天才!

胡凯只练了不到一年就跑到了10秒50,这个成绩正常运动员至少需要训练三年五年的时间。

所以我只能说他是个短跑天才……”时任青岛市体校校长的青岛市体育局副局长宫成力这样评价胡凯。

作者跟胡凯在一起

由于胡凯成绩优异,清华大学体育教学部的海归博士李庆老师表示:

只要在高考时胡凯的分数不低于山东地区本科线200分以下,就可以被清华大学录取。

然而要强的胡凯却明确表示:

如果自己的分数达不到山东地区的本科分数线,即使被清华录取自己也坚决不去清华上学!

在坚持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的同时,通过自身刻苦努力的学习,胡凯克服了种种困难,高考时考出了582分的优异成绩。

超出山东地区本科分数线20多分,被清华大学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录取.

胡凯从高三才开始参加学校里的业余训练,起步晚、训练条件落后、训练的同时还要兼顾繁重的课业,高考时却以优异的文化课和体育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他不仅缔造出一个真正意义上在校读书的“学院派”纯业余运动员的光辉形象;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真实水平证明了一个硬道理:

学习和训练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反而可以相互促进。

校园体育完全可以用两条腿来走路!

这也正是令笔者为之深感钦佩的原因所在……

作为国内超一流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在招收运动员方面摸索出一套专门的模式:

近年来,清华大学就很少招收世界冠军,他们更多的是从普通高中招收一些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

这些学生也必须经过高考,达到清华体育特长生的分数线才能够被真正录取。

入校之后,在进行专业课进修的同时,这些运动员也会继续他们的运动生涯,并且由清华大学为他们取得运动员注册。

不过,这些运动员也要和其他学生一样,参加期末考试,取得足够的学分才能够毕业。

用胡凯本人的话来说:

“只要进了清华,谁都别想混张文凭。

”这种新型模式被称为“体教结合”,胡凯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55年前,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先生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

“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

该口号不仅在清华校园里回响,也激起了国内教育界、体育界的强烈共鸣。

多年来,这一口号及其凝聚的体育理念融入一代代清华人的血脉,化作青年学子强健体魄的具体行动。

作为一个脍炙人口的标语,不仅成为清华人的人生奋斗目标,也成为鼓舞激励全校师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座右铭。

几十年来,这一口号在清华大学及全国的高等院校乃至全社会都产生了意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

作为一项基本的体育理念和体育传统,它被一代代清华人所传承并发扬光大。

进入大学后的胡凯,坚持在学校里进行半天学习半天训练的体教结合性质下的纯粹业余训练,与专业体工队运动员的训练机制几乎完全绝缘(除了世界大赛之前,进入国家队参加集训期间)。

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运动员”。

他在首先保证完成学业的前提下,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业余赶专业”的训练口号,长年坚持在学校里进行体教结合机制下的纯业余训练,学习训练两不误。

在极其艰苦的训练条件下先后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战绩!

由于体育成绩出色,2005年8月,读大四的胡凯获得了随中国体育代表团赴土耳其参加在该国伊兹密尔举行的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名额。

这也是他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级的体育大赛!

北京时间8月17日凌晨,男子100米决赛鸣枪。

由于参赛选手都是大学生,并没有什么世界级高手,胡凯本场比赛显得非常轻松。

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中,带着眼镜的他从起跑阶段就领先对手,最终以10秒30的成绩勇夺桂冠!

从此“眼镜飞人”的美称在国内不胫而走,甚至有人将他与刘翔相提并论……

胡凯在世界大运会上夺金一再被赋予了各种特殊意义:

有人说他是中国“体教结合”取得成功的代名词;有人赞叹清华大学为中国体育改革创出了一条新路……总之,胡凯的大学生涯完全可以用“学业有成,战绩辉煌”来描述。

这位来自另类体育生产线的“眼镜飞人”用自己的光辉历程谱写了一曲中国校园体育的赞歌!

作为中国短跑走向腾飞的“报春鸟”,2006年4月,胡凯光荣地获得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年度最佳男子新人奖。

值得一提的是:

在十个人的名单当中,他是唯一一个以非专业运动员身份获此殊荣的纯业余选手。

的确:

这种特殊意义上的身份是任何一名专业运动员所无法比拟的,而这也正是胡凯所独有的、极其难能可贵的价值之体现!

面对记者的提问,文武双全的胡凯妙语连珠:

“我的身份首先是一个大学生,其次才是一名运动员。

有时候我真羡慕专业运动员:

他们只需完成每天的训练就够了;而有时候我又渴望做一名普通大学生:

他们每天上课,享受校园生活的闲暇。

哪像我这样忙得连睡觉时一个完整的梦都做不完。

不过向往是一回事,我还是觉得这种双重身份真好:

专业运动员不可能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吃住都和同学们在一起,接受高等教育、享受青青校园的美好氛围,而普通的大学生又不可能有这么多走出国门、参加世界大赛的机会。

如果仅仅做一名普通学生,我还觉得太单调了呢……”

与大多数运动员的成长经历相同:

“眼镜飞人”的体育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畅通无阻。

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无情的伤病却不断向他袭来,梦魇般折磨了他两年左右的时间。

直接导致他竞技状态急剧下滑,赛场上取得的成绩极其不如人意:

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十五届亚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折戟沉沙,未能进入决赛;翌年,在广州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00米决赛中仅名列第六,与奖牌无缘!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他产生退缩的心理。

胡凯坚定不移的目标只有一个:

代表国家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

勤劳的汗水和智慧的心血终于培育出累累硕果: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战胜了伤病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困扰并最终如愿以偿地以高昂的姿态出现在北京奥运的赛场上。

2008年8月,首次拿到奥运会入场券的胡凯在鸟巢一举为中国短跑领域实现了男子100米和4X100米接力两个项目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突破!

“能参加奥运会我就很满足了:

毕竟我已经是中国戴眼镜跑得最快的研究生!

”赛后他一句让人忍俊不禁的话语充分体现出中国运动员在竞技体育赛场上难得的智慧与幽默。

尽管胡凯无法像其他专业运动员一样披金挂银,但“在校读书的大学生运动员”、“纯正的业余选手”……这些特殊意义上的身份使得这位来自“另类生产线”的“眼镜飞人”更值得人们的期待与尊重。

当时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关注胡凯,称其是最接近业余奥运选手理想标准的中国运动员──不是将自己的整个人生都贡献给体育运动!

报道说:

无论比赛成绩如何,胡凯目前的成就都已经是非常出众:

他走到是一条“教育与体育相结合”性质下的纯粹业余训练,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体制几乎完全绝缘的道路。

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运动员”,与其他在大学里挂有学籍而本人常年在专业队训练的“运动员大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

报道同时认为:

胡凯的出现显示了中国体育体系的本质在逐步发生变化,也预示了中国体育的未来。

而未来在中国可能将出现更多像胡凯这样真正的“大学生运动员”!

“眼镜飞人”在鸟巢的“横空出世”使人眼前一亮:

《人民日报》曾经这样评论:

胡凯,让我们看到中国体育的希望。

虽然中国拿到奥运金牌总数第一,全国人民都很开心,但只有胡凯这样纯业余选手的强大及普通人群的体育参与,才是中国体育强大的根本标志。

但很惋惜:

随着胡凯的退役,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纯业余的“学生军”在中国军团中已经销声匿迹,难以寻觅其踪影……

活跃在校园体育当中的“巾帼射手”

 

衣妮妮

除了胡凯,在岛城还有一位曾经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摘金夺银的优秀女子运动员。

她,就是与胡凯同年参加过第23届土耳其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闯入决赛斩获银牌(集体项目)的前国家青年女子足球队队员衣妮妮。

如今,这位被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亚军队队员、中国大学生联赛最佳射手等光环所笼罩的前国字号球员已经成为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一位体育教师,而对于她来说,工作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带着一帮小学生踢球。

(《中国青年报》曾经进行过近整版篇幅的专题报导)日前笔者专程前往城阳区实验二小,见到并采访了这位当年曾驰骋于中国绿茵足坛的“巾帼射手”。

当笔者走进城阳区实验二小的校门时,衣老师正带领着一帮高年级的学生在操场跑道内的绿茵草皮上进行着足球基本技能的练习。

场地上处处彰显出一派生龙活虎的热闹氛围,童年的欢乐毫无保留地写满了每一个孩子那张天真烂漫的笑脸。

衣老师告诉笔者:

“城阳实验二小是青岛足球项目传统学校!

在这里,学校领导班子及其重视学校足球运动,加大了对足球特色的建设力度,围绕足球特色全面开展学校各项工作,每学期都要专门召开会议,对足球运动的发展作专题研讨,共同商量发展大计,并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学校专门成立“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学校中层分管,专业教师具体负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真正使足球运动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每年拨出专用资金,添置足球设备,有效地保障了足球运动的开展。

学校把以往培养少数足球特长生为目的的足球活动,转变为以丰富全体学生校园生活、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特长的群众性足球活动。

规定每周各班都要上一节足球课,任课教师要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认真备课上课,加强足球基本功的训练。

一个班级里总会有一些特别喜欢足球的学生,而且身体也很灵活,在发现他们的兴趣后,我们也会重点地进行培养。

对于很多喜爱体育运动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在今年的市长杯决赛中,城阳实验二小的李明一人打入四球,引起了外界对这个学校的关注。

”但校园足球不是为了培养球星,就是单纯地培养孩子的兴趣。

使他们充分享受到“阳光体育”所带来的欢乐……

1999年10月,由中国足协主办的全国青年女足联赛中,年仅17岁的青岛队队员衣妮妮在联赛中独进15球而获得当年比赛的优秀射手奖。

此后衣妮妮一路入选了青岛女足队,并又上调了山东女足队,参加全国女足超级联赛。

不过这个很早就表现出足球天赋的青岛姑娘并没有走上职业足球的道路,而是选择进入象牙塔接受文化教育的深造。

2005年,衣妮妮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了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其中在对南非的比赛中,衣妮妮攻入3粒进球,完成个人首个“帽子戏法”。

在那届比赛中,衣妮妮所在的球队获得了亚军。

出生于1983年的衣妮妮迷上足球的年龄,正是中国职业联赛起步之时,彼时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是踢球的孩子,而其退出职业比赛时,恰是中国足球由盛到衰之时,此时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如今,作为体育老师的衣妮妮越发能体会到足球带来的满足感。

在她看来:

“足球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让学生们快乐地踢球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孩子似乎更喜欢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别是女孩子,琴棋书画,都得学,很少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踢球。

”衣妮妮同时担任着城阳二小女足队的教练,对她来说,经常要面临如何说服家长让孩子踢球的难题。

我当时踢球的时候,父母开始也不是很同意,后来看到我很喜欢,而且也没有耽误文化课,踢得还行,以后也就放心了。

主要当时也没那么多兴趣班,不会像现在的孩子有那么多选择。

而为了吸引孩子们对足球产生兴趣,衣妮妮费了不少心思。

一开始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这个东西还是很好玩的,培养起兴趣,然后逐步地让他们真正投入并热爱足球。

而更多的时候,衣老师往往需要绞尽脑汁地摆事实、讲道理,去苦口婆心地做通家中的工作,使得他们理解并支持孩子参与校园里的业余体育训练……

分管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中层领导郝玉琴告诉笔者:

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始终坚持“人本、科学、自主”的办学理念,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学校办学有特色,学科教学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为指导,并着力打造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快乐工作的“快乐教育”,逐步探索出一条“体育艺术特色,全面育人”的办学之路。

2011年,学校被评为青岛市足球示范学校,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中来,学校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积极营造浓厚的足球运动氛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群众性足球活动,锻炼学生体魄,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通过课外活动、业余训练等途径普及足球运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发现和培养好苗子,加强梯队建设。

现在,学校已形成了班班有球队、天天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态势,足球运动气氛浓厚。

校园足球不是为了培养球星,就是单纯地培养孩子的兴趣。

中国足球需要一个整体热爱足球的环境,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给孩子们带来了强健的体魄、欢乐的笑声,也锻炼了他们顽强的意志品质、密切协作的团队精神,学校将更加努力地创造条件,让孩子们继续享受快乐足球,让校园充满活力。

在看到并了解了这些之后,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情在曾经为今年青岛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成绩严重滑坡而深感扼腕叹息的笔者心中油然而生。

笔者防佛在这片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校园绿茵场上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校园体育走向腾飞的希望所在……

采访临近结束之时,衣老师略带惆怅地回忆起七年前自己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时的情形:

当时自己所在的队伍大部分都是由国家队、省队的专业运动员组成,真正以在校读书的“大学生运动员”身份参赛的业余选手寥寥无几!

而在2011年深圳举行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足决赛结束之后,前任国家女足主教练马良行指导更是一针见血地明确指出:

“我们是用国家队的班底战胜了日本的一支“学生军”而夺冠,这样的成绩恐怕并不足以掩饰中国女足目前的真实状况”……

更令衣老师感到困惑迷茫的是:

在带队参加少年足球比赛的过程中她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校园足球也存在不少功利的做法!

说起校园体育的功利性,笔者丝毫没产生有陌生感:

因为就在2012年青岛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进行到第三天(2012年10月30日)的晚间,青岛电视台“今日60分”栏目曾对这次比赛作过追踪报导;并明确呼吁:

“校园体育应当多一些实际,少一些功利!

”笔者个人认为:

如果用“阳光背后的阴暗面”来形容这种“不太阳光”的现象,恐怕实不为过……

“体教结合”之路任重而道远

“体教结合”是个听起来很完美的名词,但真正付诸实施难度却非常大:

在胡凯成名之前,“体教结合”最成功的案例恐怕还是退役后的运动员到各所大学去继续“深造”。

在2005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虽然开天辟地般出现了一个胡凯,但中国代表团夺得的21枚金牌中,有14枚来自体操和跳水,而参加这两项比赛的运动员都是国家队的班底,其中包括像郭晶晶这样的国家专业培养的世界级选手。

这样的战绩并不能证明“体教结合”的道路已经成功。

据国家体育总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虽然这次是教育部组队,但实际上参加比赛的大部分人还是那些在地方体工队乃至国家队注册的专业运动员,只是某些集体项目有所调整。

所以,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不能算是“大学生运动员”,而只是“运动员大学生”……

中国目前究竟有多少像胡凯这样虽没有职业运动员背景,却能够在世界大赛中拥有足够竞争实力的普通在校读书的大学生?

早在1986年年初,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和团中央就曾经在山东掖县召开过“学校体育工作会议”。

会议制定了《全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十五年规划》。

规划提出:

“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生、中学生体育运动队。

”由此拉开了国内大学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序幕……

“全国有1000多所高等院校,如果二十多年当中只出了一个”眼镜飞人”,只能说明距离我们的目标还太远!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孙麒麟如是说。

作为凤毛麟角的胡凯恐怕并不足以证明中国“教育体育相结合”的道路已经获得成功。

高水平运动队在大学校园遍地开花,可高水平究竟应当如何认定?

孙麒麟教授认为:

“高水平意味着:

大学体育运动队应该成为中国奥运增光计划中的一支方面军。

我们评判“体教结合”,除了看金牌,也要看是否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这也正是“体教结合”的独特魅力所在。

胡凯的出现或许验证了这种观点:

至少证明在减少训练时间和保证运动员学习时间的同时也能保证高质量的训练,从而培养出“业余超专业”的高水平选手。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其他体育项目亦是如此:

“教育体育相结合”是一个体魄与人格并重、强调个人德智体并重、全面发展的崭新理念。

这种新型的训练机制对于催生国内高校不断探索培养具有国家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非常值得在国内大、中、小学校园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

而胡凯目前则是中国教育界“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第一典型范例,是目前国内大学校园中这种新生事物取得成功的最有力证明!

笔者衷心祝愿:

经过一代乃至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传承、将清华大学的体育文明、体育精神、体育传统不断发扬光大,总有一天会从中国真正的纯业余“校园选手”当中涌现出大批能够在大型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脚的高水平运动员,甚至是登上最高领奖台的奥运冠军。

虽然这必将会是一个既艰苦而又漫长的征程!

同时更加期待并坚信:

只要坚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坚持大家真正从热爱出发来发展校园体育,在不久的将来,“眼镜飞人”胡凯将不再是中国“体教结合”这种新生训练机制和模式取得成功的“稀有个例”和“典型代表”,而只是千千万万在校读书的“学生军”高水平选手队伍中极其普通的一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