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122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1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

 

汤西镇中心小学四年

(2)班

丁能夏

2009年2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旨在使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在不改变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和体例的前提下,尽量体现近年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新理念、新措施,以便使修订后的教科书能更好地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尽快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应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在实践活动中。

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

1、会用数、字母描述乘法运算:

在小数的认识以及整数混合运算中发展数感。

2、经历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一定说服力的说明。

3、在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小数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以及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等过程中进行归纳,类比和猜想,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四、教学难点:

1、能在解决问题中探索有效的的方法,并努力寻找其他解决方法,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2、在解决问题、综合应用的实验,调查等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

3、能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及有简单评价,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五、教学课时:

(总课时数:

59课时)

1、四则混合运算……………………………………………………4课时

2、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13课时

综合应用:

节约一滴水…………………………………………1课时

3、确定位置…………………………………………………………3课时

4、三角形……………………………………………………………7课时

5、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3课时

综合应用: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1课时

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课时

7、小数的加法和减法………………………………………………5课时

8、统计………………………………………………………………6课时

综合应用:

我们长高了…………………………………………1课时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全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共4课时

第一课时: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p1-3例一课堂活动1练习一

教学要求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一的情景:

小朋友们都刚过完年吧?

那同学们都去买过年货没有?

都买了那些年货呢?

大家买多灯笼没有?

在大门口挂上一对大红灯笼,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的喜气?

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讨论都买了那些年货?

自主探索

出示例一

1.小明和几个同学在想着怎么样年办的红红火火的,他们想了一方法?

是什么呢?

2.但是做的时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大家看看,他们在做灯笼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3.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道题的已知条件,你们会做吗?

4.把写一步算式的和两步算式的,三步算的都写在黑板上,让同学区分。

那么同学同意哪个同学做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的思路。

同学们讨论思路,得出,不管是用一步,思路都是“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下的个数”

5.同学们都是对的,而用一个算式表达的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

6.回过头来看看一步算式,大家能说说在这个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算?

7.老师归纳没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1.他们想的是做红灯笼。

2.同学们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

3.同学们分两步做出来了。

4.有的同学分一步做出来了。

5.有的同学分三步做出来了。

6.同学们分析为什么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每一步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课堂活动

p1的练习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

P3练习一1,2

同学们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p1-3例二课堂活动1、2、3练习一

教学要求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铺垫

128-80÷16×3

280-280÷14+44

72-18÷9×3

76+42×2÷14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做完后对答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

自主探索

1.在课件上列出如下式子:

70×750-715×65

70×(750-715÷65)

这两个式子有区别吗?

区别在哪里?

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2.接下来着重讨论第二个式子:

70×(750-715÷65)。

3.先算括号里面的,但是括号里是又有两个运算符号?

应该怎么算呢?

4.老师进行总结:

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面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先乘数后加减。

5.练习:

240-(15+20)×3

378÷18×(806-799)

145+(96-120÷4)

1.同学们进行讨论,得出这两个式子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括号,一个没有括号,这样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不一样的。

第二的式子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让学生试着做一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吗?

3,学生发言说,把括号里面的式子又看做一个独立的式子,还是根据原来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计算,先乘除,再加减。

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1、2

2练习一3、4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讨论

作业

P3练习一5、6、7、8

同学们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后记

第三课时:

含有两个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p6-9例3课堂活动1、2练习二

教学要求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128-(80÷16×3)

280×(280÷14)+44

72-(18÷×3)

76+(42×2)÷4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做完后对答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

自主探索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三,叫同学们仔细读题,用你们现有的知识你能做出这道题吗?

2.你们能用自己话概括这道题的思路吗?

3.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最思路进行概括和总结:

师徒合作的零件个数÷师徒两人每小时共做的个数=师徒合作的时间。

4.让同学在刚才总结的文字的基础上列出式子:

(147-27)÷(12+18)

5.带领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个式子要有两个括号?

6.带领学生讨论有两种括号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

(先做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7.带领学生完成例三的计算

8.引导学生对照着计算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同学们在仔细读题后应该能够分步列出式子。

2.学生可能要说‘先求师傅单独做了剩下的,再求两个人每小时一共做了多少?

用剩下的总个数除以两人每小时做的。

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1

课堂活动2

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

P8练习一1、3

同学们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后记

第四课时: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p6-9例4课堂活动1,2练习一

教学要求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与铺垫

128-(80÷16×3)

280×(280÷14)+44

(53+19)÷(12×2)

(253-195)×(72÷6)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做完后对答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自主探索

1.通过多媒体课件产生矛盾冲突,引出中括号。

“这是什么符号?

它有什么作用呢?

2.老师直接引出知识“[]中括号,()小括号,把前面学习的()叫小括号,中括号与小括号的作用都是改变运算顺序,一般来说,在小括号不够用的时候就用中括号。

中括号一般放在小括号的前面。

3.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算式里面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计算时应该先算哪个括号里面的呢?

4.引导学生讨论例4

5.随即抽取一名学生,提出问题:

第一步如果写成了1800÷25×3行吗?

如果这样行吗?

1800÷[(15+10)×3]

=1800÷[25×3]

=1800÷75

=24

6.引导学生总结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个符号叫什么名字?

有什么作用?

2.让学生先认识什么叫做中括号。

3.让学生讨论,得出他们的结论,最好让他们自己在黑板上列出一个算式来。

(注意:

括号是相对的,有[就一定要有])

4.同桌相互说说:

计算1800÷[(15+10)×3]时第一步算什么?

第2步?

第3步呢?

5.独立进行计算

在小组里交流计算和书写格式。

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2

课堂活动3

学生讨论完成

作业

P8练习一2,4,5,

同学们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后记

第一单元质量分析

参考率

总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教学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经历乘法运算律的探索发现过程,理解运算律,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具体情境中,探求乘法运算中的简单规律。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关系,认识和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并能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共14课时

1、乘除法的关系…………………………………………2课时

2、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4课时

3、探索规律………………………………………………2课时

4、解决问题………………………………………………3课时

5、整理与复习…………………………………………….2课时

6综合应用:

节约一滴水…………………………………1课时

 

1、乘除法的关系

第一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12页中例题1、2和“课堂活动”1、2以及练习三1—4题。

教学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乘除法关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我们书上就有这样一幅游乐园的情景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请大家翻到11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抽生说,老师板书出算式。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主题图和老师谈话的引导下,学生进入学习状况,仔细观察、思考。

自主探索

教学12页例题1

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

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

12棵树上挂了48个灯笼。

通过这两个信息我们列出了三道算式,那你知道这三个算式分别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看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例题2

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数量在黑板上,你能根据上面三个数量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吗?

请你写在13页上。

抽生板演。

请大家比较上面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抽生汇报结果并板书。

齐读两遍。

由此,我们便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

0不能做除数。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独立思考,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互相商量。

仔细观察、体会。

不必说得很详尽,只要体会到便行。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独立完成。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商量。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探究。

课堂活动

1、教材14页第1题,师先示范,然后同桌的互对口令。

2、第2题,先读题,问:

从题目的要求你明白了什么?

请同学们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并写出依据。

抽生板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中。

4、第3题,生读题后,先独立思考,然后抽生提出问题后,生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

第2题和第4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整除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中例题3及“课堂活动”中第三题和练习三5——10题。

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整除的含义。

2、初步学会运用整除的意义,能说出谁能被谁整除并解决相关的习题。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整除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整除的意义,能说出谁能被谁整除并解决相关的习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与铺垫

回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最后齐读。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算式中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生回忆

自主探索

教学例题3

把例题3出示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先自己分一分,议一议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后并小结出整除的意义。

理解:

如6÷2=3,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

“说一说”下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2个书整除。

生汇报。

(对有错的请旁边的同学纠正)

学生先独立思考,也可在小组中商量。

生可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己说一说,然后可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三题。

生读题后先独立试做,然后抽生订正,对有错的同学请同学帮助并说明理由。

2、练习三中第九题,生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中。

3、第七题,板书在黑板上,生先独立思考后请生汇报。

4.第八题,生先独立试做,订正时抽生说说依据。

5.第十题和思考题,生独立思考后试做,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商量。

生独立试做

要求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中商量、讨论。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作业

练习三中5、6

教后记

2、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第一课时: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18页中的例题1、2、3以及“课堂活动”中的1、2题和练习四。

教学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探索

教学例题一

出示挂图(或小黑板),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抽生汇报、订正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

问:

象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任意写几个吗?

小结:

问:

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你们能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吗?

如果算是中的两个数我们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己和他人发言,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

教学例题二

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在课作本上,后可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重点选择两种解法,让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异同,再观察这个等式两边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结合律。

完成“算一算、比一比”,感知这一特点。

引导:

是否具有这种特点的两个算式都一定相等呢?

请任意举例验证。

抽象概括出语言表达式。

注意:

要改变运算顺序需要添加括号。

教学例题三

出示例题三,先让声观察这3个因数的特点,判断能否进行简便计算。

让生想想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再让生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并抽两名生板演。

生独立解决,小组交流。

自主思考后也可在小组中交流。

独立思考后可在小组中商量、归纳、概括出乘法交换律。

 

独立思考解决。

在小组中交流比较两种算式的异同和观察特点并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发现、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实质。

 

先观察,在思考,最后试做。

(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先商量、讨论。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中第一题,让生先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作本上。

2、第2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先说再做。

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

作业

练习四中第1、2、4、5、6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练习课

练习内容

教材第20——21页中2——8题和思考题。

练习要求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

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文字加以叙述和用字母表达式。

根据上节课作业情况可适当设制几道相关的练习。

独立思考、回忆。

 

课堂练习

1、练习四中的第2题,3题让生独立完成在课作本中,订正时让生说一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2、第4题,独立解决,抽生板演,订正时让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师重点辅导学困生。

3、第5题,让生先独立观察图中所呈现的信息,然后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可抽生板演,订正时让生说说解决的思路。

4、第6题,让生仔细观察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然后抽生提出问题,师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生判断。

最后让生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注意:

随时提醒学生随时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5、思考题:

重点突破两点:

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

根据这两个信息不难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必须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独立完成。

 

独立思考,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先商量再解决。

在发言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判断同学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然后选择其中3个也可以自己另外提出问题解决。

 

独立观察、思考,也可在小组中商量,讨论。

作业

练习四7、8题

第三课时:

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中例题4、5及“课堂活动”中1、2题和练习五第一题。

教学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探索

教学例题4

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