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090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docx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docx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四个:

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

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种植或对周围环境的下意识观察,比较粗浅和零碎。

他们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等本质特征。

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

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种植活动中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识字量不足,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的形式;团队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控制力不强,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将植物和塑料花进行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能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

难点:

种植一棵植物并持续观察。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

塑料花、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塑封植物图、小塑料盒、水、大蒜等。

教师准备:

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导入:

秋天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有很多漂亮的植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教师用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这些植物。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对植物的喜爱之情,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二、初步认识植物

1.活动一:

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过渡:

这些植物姹紫嫣红,非常美丽。

提问:

在大自然中,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植物?

它长在哪里?

学生根据之前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

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上边记录学生提到的植物名称,边引导学生描述见过的植物是什么样的。

追问:

在哪里看到的?

它是什么样的?

你能描述一下吗?

谁能补充一下?

看来这种植物在我们这个地方不是很容易看到,它生活在适合的环境里。

你观察得真仔细。

植物园中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

书中告诉我们植物生长在哪里?

设计意图:

调取学生原有的认识,交流对植物的初始认知。

2.活动二:

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谈话1:

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千姿百态,这些植物把大自然装点得可真美呀!

看,这里就有一张图片,漂亮吗?

挑战1:

考考你们的眼力,请仔细观察后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评价:

你观察得真仔细。

你还看到什么了?

谈话2:

你们找到了图中有这么多不同的东西,你能辨认出哪些是植物吗?

挑战2:

哪些是植物?

仔细观察,用红色的笔把你认为是植物的圈出来。

分享的时候你可以跟大家说说:

你圈出了哪些植物?

它们长什么样?

它们长在哪里?

教师给每组学生下发一张大的塑封的图片和一支彩笔。

讨论:

哪些是植物?

这些植物长在哪里?

学生:

土里、水边……

提问: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蝴蝶是植物吗?

提问:

刚才你们还发现图中有一只小蝴蝶,它是植物吗?

追问:

你为什么这么想?

学生:

蝴蝶会飞,而植物不会动。

总结:

植物与动物是不同的。

总结交流: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么多有意思的植物,在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你还会有更多新的认识,记得把它补充到这张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认识到植物与环境息息相关,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

三、进一步认识植物——塑料花是植物吗

活动三:

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

1.提问:

刚才你们找到了图中的植物,非常好!

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惊喜,想知道是什么吗?

把眼睛闭上,不能偷看。

三、二、一,快看!

这是什么?

它是不是植物呢?

同学们不着急说答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束,你们先仔细观察,再来说说它是或不是植物的理由。

我们做实验的时候需要材料,就从材料分发中心领取。

谁是小小材料员?

排好队。

真整齐。

学生分组自由观察。

2.讨论:

这束塑料花是植物吗?

你的理由是什么?

追问:

生活中的植物是什么样的?

塑料花是植物吗?

小结:

植物需要水才能长大,那我们就把塑料花插在装了水的花瓶中,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变化,会不会长大。

设计意图: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种一棵植物

活动四:

种一棵植物。

1.今天我们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和图片里的植物,也判断了塑料花是不是植物,接下来再一起做一个活动。

提问:

大蒜是不是植物呢?

你的想法是什么?

我们再来种一头大蒜,让它在以后的日子里陪伴我们上科学课。

种大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种在土里,叫土培;还有一种是种在水里,叫水培。

今天我们就放在水里种植。

教师用课件出示种植方法。

2.你预测大蒜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有变化吗?

3.看来它会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有变化,我们可以隔段时间记录一次,看看大蒜会有什么变化。

看,这是一张科学记录表,我们每周记录一次,把它生长变化的特点画下来。

五、小结

这一棵植物可能要经历漫长的生长过程,你们可别忘记每天细心照顾它,及时观察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植物,课下我们也可以观察、尝试种植其他的植物。

 

《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2课,是在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之后,开始学习如何对一棵植物进行观察。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

1.整体观察一棵植物;2.局部观察一棵植物的茎和叶;3.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通过这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学生学习后面几节植物课奠定基础。

教科书中观察的植物是秋季全国各地较为常见的菊花,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明显、单一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

【学生分析】

经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的生长环境多样,但是他们没有对一棵植物进行过具体的观察,因此他们很可能对植物的茎、叶存在错误的认识。

一年级学生大多不会使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教师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一训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每个小组一盆茉莉。

教师准备:

班级记录表、板贴(科学词汇、茎、叶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

教师提问:

愉快的假期刚刚过去,老师在这个假期也外出游玩了,而且在大自然中捕捉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

快来看看,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植物吗?

之前在哪儿看见过?

课件播放竹子、荷花、柳树、铜钱草的图片,学生看一看植物生长的环境,认一认这些植物。

学生交流生活经验。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提出大声发言的表达要求,落实习惯培养。

设计意图:

调取学生生活经验,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2.远观大树。

教师提问:

你们好像对这棵大树不太熟悉,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

远远地看这棵大树,它是什么样的?

它像什么?

学生观察大树照片,描述大树的外形特点。

教师总结:

看来,我们远远地看,能够粗略地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

3.认识茉莉。

教师在讲台上展示茉莉,并提问:

看,谁认识这种植物?

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见到过它。

今天,我们就和茉莉成为朋友,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板贴:

观察一棵植物)来了解它,好不好?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观察一棵植物

1.远观茉莉。

学生远观茉莉,教师提问:

我们还像观察大树一样,先远远地、整体去看,它是什么样的?

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

(教师按照学生的交流出示板贴:

“叶”或“茎”)

学生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茉莉的轮廓。

设计意图:

学生在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植物,让学生有意识地先对植物进行整体观察,便于他们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和结构。

2.近观茉莉。

(1)近距离观察茉莉。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第一,老师说开始再轻轻揭开布。

材料员把布叠好放回材料分发中心。

第二,你们和茉莉要成为好朋友,不能使劲摇晃它、伤害它,动作要轻。

教师提问:

你们一定要仔细地观察,看一看,除了叶子,你还能看到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2)交流观察发现。

学生近距离观察茉莉,教师用拍手或按铃的方法提示学生停止观察活动。

教师提问:

近距离观察,它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教师指导:

其实植物的每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们观察到了叶的特点,哪里是叶?

手指一指。

还有这根长长的杆,叫作茎。

(教师在黑板上呈现植物的茎、叶。

)还有的同学从花盆的底部观察到了根,植物的根到底长在哪里呢?

怎么从花盆的底部长出来了?

(板贴:

根)

(3)用感觉器官观察。

教师提问:

你们获取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眼睛可以帮我们看到颜色、形状,鼻子可以闻到气味,它们是长在我们身上的观察小工具。

教师继续提问:

除了眼睛和鼻子,还有其他器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吗?

学生指出感觉器官。

教师总结:

真好,我们身体上就长着这么多帮助我们感觉的器官,我们把眼、耳、鼻、舌、手叫作我们的感觉器官。

但在科学课上,有一个感觉器官可得小心使用,是什么啊?

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舌头的使用。

教师指导:

你们说的都对,中国有一句古话,“病从口入”。

我们在科学实验室里,可不能轻易用舌头去品尝,一定要听老师的要求。

你们都能做到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感觉器官再次观察茉莉,学生观察后交流新的发现。

3.模拟植物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假如我是一棵茉莉。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扮演一棵茉莉。

学生倾听教师的描述,用肢体语言展示茉莉的形态结构。

教师描述:

刚才我们从远处看,先看到茉莉茂密的枝叶了,怎么用肢体语言表示呢?

彼此看一看,你们看,我的手都分开了,这是什么意思?

茉莉还有一个又直又长的结构,它叫什么?

它的根还扎得深深的、稳稳的。

设计意图:

在整体观察之后,引导学生局部观察植物,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科学观察过程,初步感受科学观察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呈现植物的结构和名称,一方面让学生认识植物的结构,另一方面为学生用图画的方法记录一棵植物提供参考。

模拟茉莉的游戏则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展示出观察到的信息,表现出茉莉的形态,尽可能挖掘学生更多的发现,弥补一年级学生因表达能力不足而没有表现出的观察到的信息。

三、画画这棵植物

教师谈话引入:

真好!

你们有了这么多新的发现。

我们每次上科学课,都会产生许多新的发现,如果只是说一说,你可能很快就忘了,所以,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有了新的发现,就立刻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你们会获得满满的收获。

你们还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很多字都不会写,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开始记录,好吗?

1.教师示范记录表的使用:

实物投影展示,先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棵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可以按一定顺序。

提示学生,科学课的记录不同于美术课的绘画,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一定要尊重事实。

(2)学生画一棵植物。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用记录表进行记录,用图画的形式边观察边记录一棵植物。

教师耐心指导、示范,通过指导,让学生认识科学记录要边观察边记录,要真实。

通过画植物,进一步巩固对植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的认识。

3.评价记录。

请几名学生展示记录并介绍,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画的植物,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认识。

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科学记录的要求是真实。

四、交流反思

教师提问:

今天,我们从远到近地观察了一棵茉莉,和茉莉成为了好朋友。

你还记得你都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了吗?

学生回忆、反思,交流收获。

教师提示学生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且用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梳理科学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用这些方法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进行长期的研究。

【板书设计】

 

【相关表单】

姓名:

日期:

观察一棵植物

 

《观察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植物》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初步了解周围的植物,学习了《观察一棵植物》之后,缩小观察对象,通过对叶的具体观察了解叶的共同特征和特定植物的叶的特征。

本课的学习活动主要分为四个:

1.观察不同植物的叶;2.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3.画一片叶;4.了解制作叶画。

通过四个学习活动,学生在比较和观察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科学的认识,即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又存在差异,并体会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

比较一根枝条上的叶能够让学生感受叶也是有生命的,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

通过画叶、做叶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植物的叶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叶的研究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叶比较熟悉,尤其是认识一些特殊形状的叶,如银杏叶、槭树叶和枫树叶等。

学生对观察叶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被多样的植物的叶吸引。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可以使用多种感觉器官帮助观察,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使用不同方法观察、比较植物的叶,获取信息。

本课延续了之前画图记录的方法,通过画一片叶表现出叶的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

每小组银杏叶(2片)、槭树叶(1片)、核桃树叶(1片)、李树叶(1片)、大小不同的绿萝叶(3片)、彩笔(若干),每个学生一本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课件、板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植物的结构,课下很多同学都到校园中观察了植物。

(课件出示观察照片)

二、聚焦:

不同植物叶的特点

活动一:

观察银杏叶。

1.教师出示一片银杏叶,提问:

这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

追问:

你用看的方法,还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扇形、绿色、有硬梗、边缘起伏……

2.教师继续提问:

除了用眼睛,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用身体的什么部位观察植物?

学生回答:

耳、鼻、手。

3.教师给学生分发银杏叶,并进行活动安排。

你可以用鼻子闻叶的气味,可以用手感受它的质地、薄厚,还可以更仔细地用眼观察。

叶很娇嫩,用手去触摸它的时候一定要轻柔。

4.学生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

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银杏叶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叶片上有小绒毛、颜色有深有浅、有清香味等。

5.讨论:

每个组都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叶,你们想不想看看其他组的叶?

观察投影上的几片叶子,它们是什么叶?

都是同一种叶,你又发现了它们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发现同一种植物的叶也有不同点。

6.小结:

仅仅一片银杏叶,你们就通过眼看、鼻闻、手摸的方法发现了这么多特点,太棒了!

今天我们就像这样观察叶。

(板贴课题)

活动二:

观察4种叶。

1.教师展示观察对象: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4种叶,分别是:

槭树叶、核桃树叶、李树叶、绿萝叶。

2.提问:

这4种叶分别有什么特点?

为了获得更多信息,你打算用哪些感觉器官观察?

学生回答:

眼、鼻、手。

追问:

你想了解叶哪些方面的特点?

学生回答:

大小、颜色、气味、摸上去的感觉……

3.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并提出活动要求:

你还可以像这样图文并茂地把你的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记录表上,分享的时候跟大家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观察叶,发现了叶的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活动,观察4种叶,并进行记录。

4.活动完成后教师提问:

你用什么方法,发现了叶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用看、摸、闻的方法,发现了叶的特点,如:

槭树叶——红红的,像五角星一样,叶片分了几个叉,叶边缘是锯齿样的……

核桃树叶——有香气,叶片大,水滴形……

李树叶——红色,水滴形,比较小,很薄,叶脉是平行的……

绿箩叶——绿色,摸起来光滑,很厚(有水分),纹路是分叉的……

追问:

刚才你们都发现了叶上有纹路,纹路是怎样长的?

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引出科学词汇——叶脉。

5.小结:

每种植物的叶各有特点,但是都有叶脉。

活动三:

讨论叶的共同特点。

教师提问:

这些植物各式各样,它们的叶各有特点。

既然它们都叫叶,都是植物的一部分,那么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

所有的叶都有叶脉、叶片和叶柄三部分结构。

追问:

你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

小结:

叶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也有相同的结构。

活动四:

讨论同一棵植物的叶。

1.提出问题:

用各种方法观察和比较,你们已经发现不同种类植物的叶各有特点。

同一棵植物上的叶会一样吗?

2.老师这里还有两片叶,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不着急回答,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两片叶,你们就用刚才的方法获取信息,再来说说理由。

教师分发叶片,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

3.活动结束,全班讨论:

它们是不是同一棵植物的叶?

你有什么理由。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发现两片叶子是同一棵植物的叶。

4.教师出示一根绿萝枝条:

它们的确是一棵绿萝上面的叶,那为什么会有大、有小?

追问:

为什么这棵植物上还有这么小的一片叶呢。

你预测这片叶将来还会怎样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颜色浅且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

(嫩叶、老叶)

(2)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即使是同一棵植物上的叶子,也会因为光照、水分、营养、周围环境等差异而有所不同。

(3)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的叶也是有生命的,会不断生长、发育、衰老、死亡。

(4)随着季节变化叶子都会经历由嫩叶、老叶、黄叶到落叶的变化。

三、画一片叶

就像你们说的,每片叶都是有生命的,不能摘下来带回家。

大自然中还有更多有特点的叶子,我们可以用前几课的记录方法,把叶画下来。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小游戏:

猜叶子。

每位同学从今天观察的几片叶中选一片画,不写它的名称,让全班同学猜一猜你画的是什么叶。

如果你想让大家能猜出来,你觉得画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要画出叶的特点。

限时3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画叶,完成猜叶子的活动。

小结:

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植物的叶各有特点。

  

四、做叶画

今天我们观察了这些叶,你觉得还有没有其他样子的叶?

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叶也各有特点。

秋天植物的叶纷纷凋落,我们可以捡一些掉下来的叶,把它们压平晾干,根据不同叶的特点做成叶画。

工具:

叶子、白纸、剪刀、胶水。

(1)在白纸上画出自己想要制作的图形。

(2)在叶子背面抹上胶水并粘贴在图形的相应位置。

(3)等胶干后即可欣赏美丽的叶画了。

欣赏:

教师课件展示叶画,并鼓励学生课后完成叶画。

【板书设计】

 

《这是谁的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4课,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不同植物的叶,具备了在仔细观察后,能从叶的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描述的能力。

本课将让学生在观察、认识一些常见的叶的显著特征之后,依据这些特征寻找叶来自于哪一种植物。

学生将走进校园,仔细观察、对比,最终根据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配对,确定叶的来源。

这是学生第一次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组,明确任务,有效记录,有序地开展活动。

【学生分析】

经过上节课对叶的观察,学生已经逐渐熟悉植物的叶,也能够使用各种方法观察叶的不同特征,感受每种植物的叶是不同的,能够用画图的方法将每片叶的特征记录下来。

但是,之前的观察活动有两个缺点,一是叶的种类比较有限,二是局限于在室内观察单片的叶,没有真正对应到整棵植物上,整体地感受植物的生存环境和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因此学生缺少户外观察经验,本节课教师需要给学生明确规定室外观察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能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难点: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小板夹、松树叶、桃树叶、小叶黄杨叶、槐树叶、梧桐叶等。

教师准备:

班级记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叶的秘密。

很多同学对叶子充满了兴趣,甚至还捡了不少掉落的叶子。

今天老师就把它们带到了科学教室,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都是谁的叶。

教师实物投影五种不同的叶子,让学生观察并回忆。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聚焦每种叶子各自的特征。

二、聚焦:

说说这是谁的叶

1.谈话:

你们知道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想1:

学生能够说出植物名称,也能描述叶的特征。

学生回答每种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聚焦特征,教师板画。

设想2:

学生说不出植物名称,或者说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学生认为梧桐叶是枫树叶,教师可以解释这片叶像手掌一样,那是不是这种形状的都是枫树叶呢?

我们还得再去观察观察其他方面的特征。

这片叶子还有什么特征吗?

2.追问:

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还能用什么感觉器官观察植物呢?

3.小结:

不同植物的叶特征也不同。

设计意图:

认识到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叶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征。

三、探索:

到校园里去找一找

活动一:

画叶。

1.活动要求:

这些植物都长在校园中,我们就去找一找这是谁的叶。

还按上节课画图的方法清晰地画出叶的样子,然后拿着图去寻找叶。

提问:

你觉得要想很准确地找到叶子,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表现出每片叶的特征等。

2.活动:

比比谁能表现更多叶的信息。

每组先商量好准备找哪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