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大中间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075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大中间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大中间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大中间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大中间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大中间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大中间小.docx

《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大中间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大中间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大中间小.docx

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大中间小

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大,中间小!

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大,中间小!

在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盖尔哈特•马蒂亚斯(GerhardMathias)看来,中国的当代设计教育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巨大泡沫。

从中国教育部国家官方网站上的高校总数,以及开设设计专业的高校总数来看,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艺术设计教育大国。

设计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设计专业,报考的学生趋之若鹜,加之国家大规模扩招,导致每年设计类毕业生人数达到近十万人左右。

与此同时,中国的设计行业从不知“设计”为何物,慢慢发展到开始从“中国制造”醒悟,趋向“中国创造”,对设计专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这本应是一种很好的供求关系。

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呈现出一种“两头大,中间小”奇怪现象,这头是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那头是设计需求的日益增大,而中间却面临着设计人才匮乏的尴尬现状。

随着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一些设计企业却不停感叹“人才何在”。

是否真的像盖尔哈特•马蒂亚斯指出的那样,“中国的艺术和设计院系已经蜕变为一家家营利企业,其产品就是一批又一批从有缺陷的教育流水线上培训出来的次品毕业生,每年达数十万人,可是这些被称之为‘设计蚂蚁’的设计学生,刚出校门就已无法适应全球化经济浪潮对现代设计人员的要求。

究竟设计公司需要何种人才,毕业生面临什么样的状况,高校教授又是如何看待这种现状呢?

本期我们调查了国内外一些有代表性的设计公司、毕业生、设计方面的高校教授以及一些既从事教育工作又身在设计第一线的人们,听听现实中他们的声音。

设计公司青睐的人才不外乎几点:

人品是第一位,其次是专业、对工作热忱、负责任,如果能再多点艺术审美能力和悟性就更好了。

他们大都不是十分再乎员工是否为科班毕业,对于近年来新进员工的特点,HSD水平线空间设计的答案很有意思:

技能有,思想不够;艺术和审美有,经验不够;经验很多,但已没有设计的梦想。

此处放LOGO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

员工约260人,其中20~30岁约占73%;31~40岁约占16%;41~60岁约占11%。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首要的条件是对工作有热诚、有上进心及对工作/设计有要求。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

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当然希望新员工能很快上手,但我们也会提供足够的时间让新员工适应公司的文化、工作流程及思维方式等。

大概3-6个月。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

原因是什么?

其实我们一向都有依据员工的表现定期进行内部提升。

另外,我们和一些大专院校有紧密的合作,例如提供游学奖学金及主持讲座,希望可以帮忙从基础开始培养人才,尤其是思维方式方面的培训。

如在这些合作中遇到合适的人才,我们自然会招揽,但并未定下任何硬性策略建立人才库,因为有创意的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理念,和我们公司理念一致的,自然会愿意加入我们的团队和我们一起努力。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香港的员工因有地理优势,所以会有更多机会接触世界各地的设计,进而眼界更广。

曾经觉得香港的设计师不努力,但近年接触到很多年轻的设计学生,看到很多人对设计蛮有热诚。

内地的员工都很努力,更会因这份工作而感到自豪,珍惜机会。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其实最主要还是看员工的作品和工作态度,不在乎背景。

此处放LOGOHSD水平线空间设计:

员工27人,大部分为20~40岁之间。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艺术与审美基础,专业技能,团队精神。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工作能很快上手?

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是的,3个月。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

原因是什么?

是的,公司需要人才梯队建设,出于公司长远考虑。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技能有,思想不够;

艺术和审美有,经验不够;

经验很多,但已经没有设计的梦想。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在意,希望是专业的。

此处放LOGO德国GRAFT设计公司(北京):

员工约十几人,偏年轻化。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其实我们最佳的员工通常是通过自荐的方式找到的。

其余的大多数员工会在看到招聘广告或是接到“冷不防的电话”之后,通过发邮件的方式提交简历。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

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通常出色的新人很快就会开始工作,并通过实践进一步学习,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会成为出色的设计师。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

原因是什么?

我们建立了这样的人才库:

其中的一部分人我们很欣赏,但是另求发展;还有一些是富有天赋的实习生,这部分人我们会考虑在他们完成学业以后回到我们公司。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风格迥异。

我们具有伟大的团队精神,它能带给团队动力与趣味。

在团队中,有的人是那种安安静静戴着耳机工作的人,而他们的工作相当出色。

但通常来说,我们公司似乎更倾向于吸引那些思想开放的人群,他们渴望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以及一流的设计质量。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我们并不在意员工毕业于哪所学校,对我们来说,个人的作品才是我们所看重的。

我们有一名员工,他从未在任何建筑及设计学校学习,然而他的作品却是我所见过最好的作品之一。

当然,确实有些学校他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更多训练有术,富有才华。

总之,我们希望员工应熟悉2D和3D软件,在色彩、比例和材料方面有天赋,同时对项目有很好的理解。

团队精神也非常重要,因为在建筑行业,所有的设计是通过同事、顾问和客户的通力合作才得以顺利完成的。

此处放LOGO杭州叶雷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员工29人,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1人(36岁);一级注册结构师1人(45岁);高级工程师2人(40~50岁);工程师7人(28~35岁);设备工程师3人(26~40岁);设计师15人(25~35岁)。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人才的人品修养和专业素质。

首先,设计师的工作从表面上看是面对项目、场地与图纸。

但是,从社会学角度上说,沟通能力与人格会直接影响工作的进展程度。

因此,与其说设计师面对的是设计项目倒不如说是面对着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因此做人是做好设计师的基本要素。

一个人的人品修养是在长期的生活、教育与阅历下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好的设计师需要的是一颗平静的心,好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乃至金钱观对设计师的设计生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关于专业素质,我的观点是:

虽然专业技能教育在设计师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但由于当前国内的专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能够适应实际需要,一个设计师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实践中实现,因此学历并不是最关键的。

我们公司有着比较好的工作系统,在这样一个高效的适应性系统里,一个设计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

总之,我们在选拔人才时,通常会对一个新人的背景资料进行大量的调查,专业资历与个人品质是重要的考察点。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

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当然,效率是公司运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前面说到我们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作系统,但毕竟设计公司是盈利组织,不能够承担大量的教育的义务,所以,我们通常会招收一些有一定的专业资历和实践经验的“老手”。

我们对新人的试用或考察期是3个月。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

原因是什么?

我们曾经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过人才库,但结果是不理想的。

设计师队伍的流动性过大,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设计师本质上是个人主义、明星主义的。

设计公司是用人单位而不是人才培养机构,我们只能建立一个自动运转的、符合公司利益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工作系统,我坚信一个高效的工作系统比建立一个人才库更为重要。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我们公司在项目运作上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再加上我们选拔人才比较注重人品素质的原则,因此能够适应我们公司工作系统的员工通常有着比较好的心态、踏实肯干、团队意识比较强等特点。

当然,由于我们是合伙人制度,公司利益能够与个人利益有机统一,那么大家都有着积极向上、群策群力的合作精神――这也是我们最为看重的特点。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我们比较注重专业资历而不纯粹是文凭。

说实话,现在的专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水平与10年前不可相提并论了,这是个社会现象,我们也无能为力。

因此,只要是热爱设计事业、勤于思考的年轻人,符合我公司的人才标准,且能够适应我们的工作系统的人才,是否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并不重要。

此处放LOGO韩国xxxxIGNStudio:

员工4人,包括元明炫(40岁左右)、一个组长(35岁左右)和两个组员(25岁左右)。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主要考查员工的个人素质,我们的工作需要员工有独创性和持久的专注力。

由于不同的项目都需要有不同的创意理念来完成,所以我们希望员工是多面手。

总之,我们更注重员工自身的发展潜力。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

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我们希望员工在一开始就可以进入到项目中来。

经验尚浅并不是一个大问题,相反,他们新鲜的创意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

原因是什么?

公司规模不大,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借助外界专家力量来完成一个大的或是特定的项目。

于是这些专家也成为我们人才库里的一部分。

这会使我们的项目做得更加经济和成功。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新进的员工都很有个性。

将他们不同的风格叠加在一起有助于顺利地完成不同风格的项目。

然而,与前辈们相比,他们在耐心和毅力方面表现较弱。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专业院校的学生会优先考虑,但不局限于此。

事实上,有些平面设计或是其它专业的求职者也很有潜力。

此处放LOGO何宗宪设计有限公司:

员工约15人,20~30岁约占50%;31~40岁约占25%;41-50岁约占25%。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我们希望员工能独立思考,最重要的是要对工作有热忱,时常抱有积极态度面对工作上的种种问题,愿意接受挑战。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

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我们当然是希望这样,毕竟设计公司跟学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新员工来到我们的公司,我们期望他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环境、完全投入工作。

新员工的学习机会有很多,不过学习的方式不像在学校般单向,而是需要员工有更大的主导性,主动发掘问题和努力尝试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法。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

原因是什么?

我们没有这样的培养计划,会努力做好自己本分――一间有理想及有发展潜力的公司,自然会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加盟。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近年新人的优点是他们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有时候他们的概念很大胆、很有个性,不过缺点是他们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对自己的意念没有一种坚持的精神,遇到困难时往往很容易放弃。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我们只会聘用专业的设计人员,不过经验是次要,表现和态度才是我们最重视的因素。

此处放LOGO黑龙江豪思环境艺术顾问设计公司:

员工15人,其中5名为设计大将,其余设计师10人。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有活力、思维敏锐,具备相应的专业设计知识和行业操作技能,同时具有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礼教思想。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

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这一点对于专业的设计公司是肯定的,相对具备专业素质的新员工我们通常都会在设计项目中磨合缩短这个时间,一般情况至少需要3个月左右。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

原因是什么?

面对设计行业需要前瞻性,培养自己的人才储备是发展的必然,开拓设计市场,立足设计行业,加强公司建设的后劲能量,对于长远发展很重要。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热爱室内设计;对工作富有激情,善于观察积累专业技能,很努力完善自己。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相对说两者之间只是一种概念的问题,设计能力本身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过程,理想的员工应当具有良好的设计感悟性、与生俱来的空间美学评判,这是未来设计行业所真正需要的。

此处放LOGO深圳秀城设计公司:

员工10人,30~40岁5人,20~30岁5人。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真诚、负责任、共赢、专业、感恩、付出。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

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是的,视不同位置,两个月到一年。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

原因是什么?

有的,发现和培养未来公司的主力,让他们分享公司的发展。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注重自我成长、学习新技能较快,对人本素质有所忽略。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专业训练还是有必要,非专业毕业的很少能快速进入状态。

此处放LOGO黄志达设计顾问(香港)有限公司:

员工约100人,大部分为23~40岁。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有很好的审美能力和悟性,而且最好是全能,各方面的协调能力要强。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

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当然希望越快越好,最好是一进公司就能独挡一面,但每一个新员工完全融洽进整个设计团队都是需要时间的。

能力强的员工一到两个月应该就能适应。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

原因是什么?

有。

我们的团队在不断壮大,我们希望员工也能不断成长,也希望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加入。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专业性更强,而且我们不断地引进境外人才,希望打造一个国际化团队。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不在意,更看重其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

此处放LOGO姜峰设计:

员工97人,40~50岁占8人;30~40岁占21人;30岁以下占68人。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专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

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我想每一个公司都非常希望新员工能够尽快上手。

而且,不仅仅是工作,我们更希望他们能够尽快的融入这个团队,对团队产生认同感和归宿感,这也是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

过程当然希望越短越好。

但实际上一般会有2-3个月的时间,一些有丰富工作经验或是和公司气质相同的员工,可能只需要1个月的时间。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

原因是什么?

这是肯定的。

对于一个大型的综合性设计公司,人才的储备是决定一个公司发展的重要要素。

我们公司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员工从10来个人发展到90多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根据每个阶段对于人才需求的不同,制定详细的人才资源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去实施,避免盲目的扩张和人才资源的缺乏影响到公司整体的发展。

去年,我们发起了“J&A优材计划”,与中央美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整合校企资源,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为我们企业,同时也为行业培养更多实用型设计人才。

今后,我们将在全国高校继续逐步推广“J&A优材计划”。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主要有三点:

一是专业院校毕业和高学历的比例非常高;二是30岁以下的占了90%,这应该是这个行业性质决定的;三是他们都非常的敬业和努力。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这将取决于岗位的需求。

不同的岗位对员工的要求不一样,比如方案设计师和机电类设计师等,我们肯定会要求其专业性。

如果是施工图设计师,我们会更强调其工作经验。

此处放LOGO山川空间设计公司:

员工50人,其中20~29岁为26人;30~39岁为17人,;40~49岁为4人;50~59岁2人;60~69岁为1人。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专注、忘我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

性格很重要,我们可以把性格当作一种观念,让他自己去按自己的理念做事,如果做不好,可以教他,帮助他。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

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这就要视乎机缘了,还有相互间的互动以及兴趣。

如果机缘好,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合作;如果新进的员工不太愿意接受,可能就没有机会再合作。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他们都是非常有兴趣去开发自己的创作资源的人,也都很敬业。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我觉得这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设计的自由度非常大,所谓百花齐放。

他如果有自我的思想,去开发一个观念,我们给他一个平台让他去展示自我。

当然,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也没关系,只要他很努力,我们一样会培养他。

香港某公司:

员工12人,大部分年龄为25-40岁。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热诚及责任心。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

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是,因为在金融海啸下,客人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

时间要依据工作岗位来定。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

原因是什么?

有,因为这样才能有最适合我们公司的员工。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怕辛苦,期望工资高,以及工作时间短。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不在意。

从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设计类毕业生在从事与设计相关的工作,百分之二十左右因为种种原因转行。

大部分人对现有工作还算满意,在回答“学校教给了你什么,是否学以致用”的问题时,他们中的大部分持否定态度,有些甚至很激动,基本上觉得接触现实工作后,与在校园时对于社会的想象有很大不同。

刘嘉培,广州中山,毕业7年

目前你在公司主要做什么?

室内设计兼平面设计。

对现有工作满意吗?

满意。

每完成一项工作,都在向前迈进一步。

接触现实工作后,与你在校园时对工作的想象有何不同?

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在校园时基本没有什么想象,首先老师很少和我们讨论,引导我们去憧憬。

所以那时大脑里完全空白,不清楚有什么方向、有什么可期待,自然没产生什么想象。

刚毕业工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遇到哪些困难?

很积极。

最大的困难是对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有把握好,例如家具的尺寸等。

在校时自己不知道它有多重要,老师也没有过硬的要求。

所以工作中会越做越没有信心。

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足?

很多方面。

但基础仍是关键,需要不断加强。

你觉得学校教给了你什么?

是否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

学校教给了我“其实学习设计不应待在课堂里,甚至在校待三年。

”打个比喻:

即使教练跟你讲了三年如何游泳的知识,但在没有跳下水前,你还是不会游泳。

设计也一样。

设计的课程本身设计就有问题,太笨了。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的话,你希望在学校学到哪些东西?

希望由始至终地,认认真真地设计多一些实实际际的东西。

例如从学校中发掘题材,对它进行设计,从中探索,然后再设计。

简单来讲就是找为什么,然后思考如何,再问为什么……这过程是不断重复,但结果是绝对是有趣的。

而不是等老师来给我们上课。

许志强,深圳,毕业3年

目前你在公司主要做什么?

方案设计师。

对现有工作满意吗?

比较满意。

接触现实工作后,与你在校园时对工作的想象有何不同?

校园生活的确是像在象牙塔里面一样,现实社会太残酷了,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

刚毕业工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遇到哪些困难?

兴奋、紧张。

困难是如何更快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转化成社会所认可的“产品”

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足?

知识匮乏,对外界知识的吸收与转化能力。

你觉得学校教给了你什么?

是否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

美学的基础知识、欣赏水平、审美能力,从古代私塾到今天的大学,如果所学知识没有用的话,是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的。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的话,你希望在学校学到哪些东西?

更多更多的知识,各个专业方向的知识。

因为设计是们很综合的专业。

李鹏,西安,毕业1年

你喜欢所学专业吗?

是的,我学艺术好多年了,也了解这个专业,当初考学的时候直接报的就是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

在学校时成绩如何,毕业找工作顺利么?

成绩还不错,比较平稳!

毕业顺利的找到了工作,我认为我们专业找工作是容易的,主要看自身的定位了,关键是哪个工作更适合自己发展。

目前你在公司主要做什么?

我在公司做景观设计,主要是前期方案设计,后期制图。

对现有工作满意吗?

满意。

主要刚毕业参加工作,对自己定位不是太高,再说各方面的经验都需要积累,这才会有成绩。

刚毕业工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遇到哪些困难?

刚毕业时觉得解放了,但工作时才发展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有点力不从心。

比如植物设计能力,制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你觉得学校教给了你什么?

是否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

我认为学校里主要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其次是怎样做事,之后才是专业设计的创意能力,艺术表现能力!

多数是能够用到的,主要是创意思维和实际项目的合理结合,然后团队合作完成一个项目。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的话,你希望在学校学到哪些东西?

如果重来,我希望多学到一些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学习一些对本专业有辅助作用的知识,多交一些朋友!

匿名,北京,毕业4年

目前你在公司主要做什么?

财经杂志编辑

对现有工作满意吗?

非常不满,工资少得可怜,吃西北风都不够。

接触现实工作后,与你在校园时对工作的想象有何不同?

完全两回事。

现代中国教育存在严重弊端。

刚毕业工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遇到哪些困难?

老换工作,现在还是这样。

有实力的人并不一定得到重用。

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足?

不能完全适应这个社会,不够圆滑。

你觉得学校教给了你什么?

是否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

完全没用。

靠自己。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的话,你希望在学校学到哪些东西?

尽量圆滑做人。

陈林,上海,毕业2年

目前你在公司主要做什么?

方案设计。

对现有工作满意吗?

不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