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作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3959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学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管理会计学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管理会计学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管理会计学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管理会计学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学作业.docx

《管理会计学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学作业.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会计学作业.docx

管理会计学作业

《管理会计学》作业

备注:

计算练习题请同学们写出计算过程。

第一章总论

思考题:

1.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什么?

答:

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指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备的功能。

2.管理会计的内容核心是什么?

答:

1.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2.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的3.是一个信息系统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是么?

答:

区别:

1、职能不同2、服务对象不同3、约束条件不同4、报告期间不同5、会计主体不同

联系:

1,起源相同2,目标相同3,基本信息同源4,服务对象交叉5,某些概念相同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计算方法

思考题:

1成本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

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2.固定成本概念、特性及及其进一步分类。

答: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特性:

其一,固定成本总额具有不变性。

其二,单位固定成本在业务量变动时,具有反比例变动性,

进一步区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3.变动成本概念、特性及其进一步分类。

答: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会随着业务量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特性:

其一,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

其二,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

进一步区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

4..混合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答:

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着业务量变动而变动,但又不呈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分类:

阶梯式混合成本、标准式混合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和曲线式混合成本。

5.什么是相关范围?

答:

相关范围是指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

6.什么是作业成本法?

什么是成本动因?

答:

作业成本法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动因是指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

计算练习题:

教材第50页1-9

1.

1、固定成本总额性态模型;2、变动成本总额性态模型;3单位固定成本性态模型;4、标准式混合成本性态模型;5、阶梯式混合成本性态模型;6、延期变动成本性态模型。

2.

(1)变动成本法:

产品单位成本=5元/件,则

第一年净利润=15*20000-5*20000-180000-25000=-5000(元)亏损5000元

第二年净利润=15*30000-5*30000-180000-25000=95000(元)盈利95000元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产品单位成本=(5*30000+180000)/30000=11元/件

第一年净利润=15*20000-11*20000-25000=55000(元)盈利55000元

第二年产品单位成本=(5*24000+180000)/24000=12.5元/件

第二年净利润=15*30000-11*10000-12.5*20000-2500=65000(元)盈利65000元

(2)两种方法确定的净利润发生差异是因为两种方法对于生产环节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而完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作为产品成本处理。

3.

(1)使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各季度收益如下:

产品单位成本=10元/件

第一季度:

0-200000/4-8000/4=-52000(元),亏损52000元;

第二季度:

0-200000/4-8000/4=-52000(元),亏损52000元;

第三季度:

0-200000/4-8000/4=-52000(元),亏损52000元;

第四季度500000*20-500000*10-200000/4-8000/4=4948000(元),盈利4948000元;

则全年总盈利4792000元。

(2)使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各季度收益如下:

第一季度:

0-8000/4=-2000(元),亏损2000元;

产品成本=100000*10+200000/4=1050000(元);

第二季度:

0-8000/4=-2000(元),亏损2000元

产品成本=120000*10+200000/4=1250000(元);

第三季度:

0-8000/4=-2000(元),亏损2000元

产品成本=130000*10+200000/4=1350000(元);

第四季度:

产品成本=150000*10+200000/4=1550000(元)

500000*20-1050000-1250000-1350000-1550000-8000/4=4798000(元),盈利4798000(元);

则全年总盈利4792000元

4.采用高低点法进行物料用品费用分解的结果为:

a=17000元;b=4元/工时。

所以,v=17000+4x。

5.a=28.4;b=2.04444。

所以,Y=28.4+2.04444x。

6.

(1)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为15元/件;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为11

元/件。

(2)完全成本法下当年利润为10000元,变动成本法下当年利润为6000元。

7.

(1)完全成本法:

1997年单位成本=(5*30000+180000)/30000=11(元/件)

损益:

320000-11*20000-35000=65000(元)

1998年单位成本=(5*20000+180000)/20000=14(元/件)

损益:

480000-11*10000-14*20000-35000=55000(元)

(2)变动成本法:

1997年损益:

320000-5*20000-180000-35000=5000(元)

1998年损益:

480000-5*30000-180000-35000=115000(元)

(3)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显示:

1997年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比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少60000元,1998年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比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多60000元,究其原因在于:

1997年的销售数量少于产量,使得期末存货增加了10000件。

在采用完全成本法时,这10000件存货的成本中吸收了60000元固定制造费用。

这10000件存货在1998年被销售,这60000元由1998年的损益来负担,1997年的损益只负担了当期发生的180000元固定生产成本中的120000元。

而采用变动成本法时,期末产品存货不会负担固定制造成本,也就是说本期发生的180000元固定成本将全部由本期的收入负担。

所以在变动成本法中,1997年转销的全部成本就比完全成本法多60000元,从而使得利润比完全成本法少了60000元,1998年的利润比完全成本法多了60000元。

8.

(1)在变动成本法下:

第一年的利润=

第二年的利润=

在完全成本法下:

第一年的利润=

第二年的利润=

(2)第一年完全成本法的利润减去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

这是由于第一年期末存货吸收的成本为

第二年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减去第二年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为

,这是由于第二年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比第二年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少

15756元。

(3)经过调整之后,“本年利润”账户第一年末的余额应为56471元;第二年末的余额应为49244元。

库存产成品价值:

第一年为116471元;第二年为40714元。

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70000)×30000=116471(元)

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40000)×10000=40714(元)

9.

(1)利润=50000台X1600元/台-50000台X1700元/台=-500万元。

(2)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5〔1600-(1600+50)/10〕-(1250+200)=525万元;

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5(1600-1050)―(1600+1250+50+50+100)=-300(万元)。

采纳财务处长的意见今年能盈利525万元。

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的50%,没有在销货成本中列支,却转化成了隐性成本,被期末存货吸收,这种增产不增销的方式,仅仅依靠增加存货的办法就能使企业的利润增加,这会助长盲目生产,必然误导决策。

以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真实利润为-300万元,企业要想真正扭亏为盈,应通过增加销售和降低成本来实现。

 

第三章作业成本法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答:

作业成本法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2.作业成本法计算的程序是怎样的?

答:

第一步:

确认和计量各种资源耗费,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

第二步:

把资源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第三步:

选择作业动因,将各式作业成本库价值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劳务成本计算单,计算完工产品或劳务成本。

3.如何理解作业成本核算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

答:

成本核算对象不同。

传统成本核算的对象是产品,作业成本核算的对象是作业。

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所有生产成本都分配到产品中去。

作业成本制度要求首先要确认费用单位从事了什么作业,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这种产品对作业的需求为基础,将成本追踪产品。

成本核算范围不同。

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成本的核算范围是产品成本。

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核算范围有所拓宽,建立了三维成本模式:

第一维是产品成本,第二维是作业成本,第三维是动因成本。

费用分配标准不同。

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是工时或机器台时。

在作业成本核算制度下,首选要确认费用单位从事了什么作业,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产品对这种作业的需求为基础,经过原材料、燃料和人力资源转换成产成品的过程将成本追踪到产品。

练习题(教材66页)1.2.

1.现行成本法下的成本:

甲产品为7.50元/件;乙产品为7元/件。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

甲产品为7.3125元/件;乙产品为7.75元/件。

2.

(1)生产准备成本分配率为每次4000元;材料搬运成本分配率为每次200元;

用电成本为每机器小时0.5元。

(2)无绳电话单位成本为20.8N/N;常规电话单位成本为8.88元/台。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

1.什么是本量利分析?

答:

本量利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它是指在对成本按性态划分的基础上,就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

2.什么是边际贡献?

如何计算?

答:

边际贡献,它是指产品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差额。

单位边际贡献=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3.什么是保本点、保利点?

如何测算?

答:

保本点是指企业在不盈不亏、不赔不赚、利润为零的业务量点。

保利点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

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

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

4.什么是安全边际?

什么是保本作业率?

如何计算?

答:

安全边际是指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超过保本销售量(额)后的差额。

保本作业率,亦称保本点的开工率。

它是由保本销售量(额)与正常经营(或开工)情况下的销售量(额)之比构成。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

保本作业率=保本销售量(额)÷正常经营销售量(额)

5.各因素变动对保本点、保利点及安全边际的影响如何?

答:

1、价格变动对保本、保利点的影响

在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及目标利润不变的情况下,产品销售价格提高会导致保本、保利点的下降,销售价格降低导致保本、保利点的提高。

2、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保本、保利点的影响

在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及目标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导致保本、保利点的下降;相反,或单位变动成本提高导致保本、保利点的下降。

3、固定成本变动对保本、保利点的影响

在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及目标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当固定成本增加时,会引起保本、保利点的提高;当固定成本减少时会导致保本、保利点的降低。

4、品种结构变动对保本、保利点的影响

5、目标利润变动对保本、保利点的影响

在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及品种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目标利润的变动不会改变保本点,只会影响保利点,即保利点将会随目标利润的变动呈同向变动关系。

6.什么是敏感性分析?

答:

所谓利润的敏感性分析,是指对影响利润的各有关因素关系变动时,就其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所进行的一种分析。

7.什么是营业杠杆?

答:

营业杠杆系数,又称经营杠杆系数,它是指利润变动率相当于销变动率的倍数,或指利润变动率与产销变动率的比值。

练习题1-9

1、销售价格为50元/件。

销售价格=单位变动价格+(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量

=30+(8000+4000)/600=50

2、

(1)保本点=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30000/(5-2)=10000

(2)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28000-10000=18000

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量*单价=18000*5=90000

(3)税前利润=销售额-变动成本-固定成本=5*28000-2*28000-30000=54000

(4)销量=(税前利润+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60000+36000)/(6-2)=24000

3.

(1)保本销售量=30000/(6-2)=7500(元)

边际贡献率=(6-2)/6*100%=66.67%保本销售额=30000/66.67%=45000(元)

安全边际量=20000-7500=12500(件)安全边际额=12500*6=75000(元)

预计利润=6*20000-2*20000-30000=50000(元)

(2)设销售X件产品,可使税前利润比提价后的税前利润再增加10%,则

(6-2)*X-30000=50000(1+10%),则X=21250(件)

所以,需要销售21250件产品,可使税前利润比提价后的税前利润再增加10%。

(3)销售量=(60000+30000+6000)/(6-2)=24000(件)

4.

(1)①50,10000;②700,21000;③30,-1000。

(2)①32000,6000;②70000,60%;③30%,10000。

5.A产品保本销售量为1600件,保本销售额为72000元;B产品保本销售量为1000件,保本销售额为88000元;综合保本销售额为160000元。

A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成本=(60000-12000)/(50+70)*50+12000=32000(元)

B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成本=60000-32000=28000(元)

A产品保本销售量=32000/(45-25)=1600(件)

A产品保本销售额=1600*45=72000(元)

B产品保本销售量=28000/(88-60)=1000(件)

B产品保本销售额=1000*88=88000(元)

企业的综合保本销售额=72000+88000=160000(元)

6.综合保本销售额为180000元;甲、乙、丙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分别为54000元、54000元、72000元;其保本销售量分别为540件、450件、450件;全部产品税前利润为5100元。

600*(100-80)=12000

500*(120-90)=15000

500*(160-112)=24000

100*600=60000

120*500=60000

160*500=80000

60000+60000+80000=200000

(12000/60000)*(60000/200000)+(15000/60000)*(60000/200000)+(24000/80000)+(80000/200000)=0.06+0.075+0.12=25.5%  

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综合边际贡献率:

  综合边际贡献率=20%×30%+25%×30%+30%×40%=25.5%

  所以,综合保本销售额=45900/25.5%=180000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额=180000×30%=54000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量=54000/100=540件乙产品保本销售额=180000×30%=54000元

  乙产品保本销售量=54000/120=450件丙产品保本销售额=180000×40%=72000元

  丙产品保本销售量=72000/160=450件

  全部产品盈利额=∑安全边际*单位边际贡

=(600-540)*20+(500-450)*30+(500-450)*48=5100

7.

(1)保本开工率=6000/7000=85.71%

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两年-保本销售量=7000-6000=1000

保本销售量=固总/(售价-变本)=120000/(50-30)=6000

安全边际率=安量/实量=1000/7000=14.29%

边贡率=(售价-变本)/售价=(50-30)/50=0.4

销率=安率*边贡率=14.29%*0.4=5.72%

(2)由销售利润率公式导出:

   销售量=6000*(50-30)/(50-30-16%*50)=10000

8.

  

(1)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单价/单位边际贡献=20000*60/(60-36)=50000

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24*1000-20000=4000

营业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利润=24000/4000=6

  

(2)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单价/单位边际贡献=20000*90%*66/(60*110%-36*112%)=46262

 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25.68*1000*95%-18000=6396

  (3)利润对价格敏感度(S1)=1%×px/E0=1%×60×1000/4000=15%

  利润对变动成本敏感度(S2)=1%×bx/E0=1%×36×1000/4000=9%

 利润对产销量敏感度(S3)=1%×(p-b)x/E0=1%×(60-36)×1000/4000=6%

 利润对固定成本敏感度(S4)=1%×a/E0=1%×20000/4000=5%

 目标利润变动率=(8000-4000)/4000=100%

 S1=15%,S2=9%,S3=6%,S4=5%,则:

价格变动率:

R1=R0/S1×1%=100%/15%×1%=6.67%

 变动后的价格=60(1+6.67%)=64元/件

 变动后的单位变动成本=36(1-11.1%)=32元/件

 变动后的产销量=1000(1+16.7%)=1167件

变动后的固定成本=20000(1-20%)=16000元

(4)①控制销售价格,使其不低于56元/件;②控制单位变动成本,使其不高于40元/件;③控制销售量,使其不低于833件;④控制固定成本,使其不高于24000元。

9.

(1)DOL即营业杠杆系数=100000/20000=5;

(2)利润=20000*(1+20%*5)-8000=32000;

(3)设销售量的增长率为X,

20000*(1+X*5)-8000=40000

X=0.28

增加销售量500*28%=140(件)。

第五章经营决策

一:

概念:

1.相关成本、2.增量成本、3.机会成本、4.沉没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有关的、能够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分析时必须加以充分考虑的成本。

增量成本就是因实施某项行动方案而发生的成本增加额,如果不实施该方案,增量成本是可以避免的。

机会成本,是指放弃另一个方案提供收益的机会而实行本方案时,该项失去的潜在收益,就是实行本方案的一种代价,称为本方案的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而在以后决策中不能改变的成本。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差额分析法?

答:

差额分析法是依据下面的主要观点而提出的,即在进行决策分析时,只考虑受决策方案影响的那些收入和成本,而对于其他所额不相关的因素均不予考虑。

2.什么是最优分析法?

答:

最优分析法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安排和分配企业的各种额限资源,并且从多种可行的方案中找出能够使资源充分发挥潜力,使价值指标量大化或最小化的方案。

练习题1-7

1、A,B两种产品的最高产量分别为30000件和10000件;边际贡献总额分别12万元和9万元。

所以,选择生产A产品可以多获得利润3万元。

本类问题也可以选用单位资源边际贡献指标来进行计算。

A产品单位资源边际贡献=(20-16)元/件÷(1/3)小时/件=12元/d,时;B产品单位资源边际贡献=(30-21)元/件÷l小时/件=9元/d,时;每小时边际贡献,两种产品相差3元(12元/小时-9元/d,日'-J)。

所以,10000d、H,-j"生产产品A比生产产品B多创造边际贡献30000元(3元/d、R,-j"X10000小时)。

2、若停止C产品生产,销售收入减少15万元,变动成本减少12万元(其中,销售成本减少10.5万元,销售费用减少1.5万元),边际贡献减少3万元。

所以,如果停止C产品生产会使企业利润减少30000元。

3、

(1)在方案三中,如果选择停止一种产品生产,则应选择停止生产A产品。

因为这种产品的边际贡献为10000元,是三种产品中最少的。

(2)比较4个方案的优劣。

方案一:

停产A产品之后,边际贡献减少10000元,企业的利润变为3万元(4万元-1万元)。

方案二:

停产A产品之后,边际贡献减少10000元;增加B产品产量可增加边际贡献3万元(9万元X1/3),再减去转来的专属固定成本3万元。

最终边际贡献减少额为献3万元(9万元×1/3),再减去转来的专属固定成本3万元。

最终边际1万元,使得企业的利润由4万元下降到3万元。

方案三:

停产A产品之后,边际贡献减少1万元。

生产D产品的边际贡献为1.6万元。

其计算过程如下:

收入6万元(30元/件X2000件)

减:

变动成本2.4万元

专属成本2万元

边际贡献1.6万元

所以,停止生产A产品并增加生产D产品,会增加边际贡献0.6万元,利润将会上升为4.6万元(4万元+0.6万元)。

方案四:

与去年情况相同。

所以,方案三(即停止A产品生产并增加D产品的生产)为最优方案;方案四次之;

方案一和方案二结果相同,是最差的方案。

4、应选择自制零部件

  选择自制零部件,该零件的变动成本为:

2.96元,其中:

  直接材料:

  0.9元

  直接人工:

  1.6

  变动制造费:

 0.46  [02.X(3000+500+1100)/2000]

  因而这种方案可以节约成本400元,[10000X(3-2.96)].

5、差别收入为:

10000件/月×12月X1.80元/件=21.6万元

差别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专属成本。

变动成本为:

(0.5+0.9+0.2)万元/万件×12万件=19.2万元

专属成本为:

(10000—6500)万元=0.35万元

差别边际贡献为:

2.05万元。

6、应选择修复后出售,因为这样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