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3821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1.docx

《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1.docx

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1

3.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同步测控1(人教版必修2)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___________。

答案:

19世纪末

2.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

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

我国民族工业在此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解析:

本题为因果关系题,由果找因,实际是问中国近代工业产生的条件。

③④在教材中是有明确表述的,①具有一定的干扰性,但近代工业与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萌芽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②干扰性更大,其实它只是近代工业产生的客观环境,而不是它的条件。

答案:

B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兴起“实业救国”的内部原因有(  )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收回利权运动 ③外国的资本输出 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③④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原因。

①②能鼓励商人投资,发展实业。

答案:

A

4.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开始于(  )

A.1912年B.1913年C.1914年D.1915年

答案:

D

5.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品大力排挤国货B.官僚资本实行经济垄断

C.国民政府苛捐杂税增加D.国统区通货膨胀的严重

答案:

B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甲午战争前,中国不少内地商人纷纷将自己的企业在香港注册,这主要是(  )

A.便于利用外国最新技术B.为了躲避官府的敲诈勒索

C.为了抢占香港市场D.香港对外交通方便

解析: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不仅不鼓励私人企业发展,而且限制和挤压。

答案:

B

2.下列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在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发展而来 ②在封建经济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③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④洋务派起了诱导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首先要注意时间限定,“民国初年”指的是1912~1919年,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四个选项均为民族工业出现短暂发展局面的原因,B项是外因,A、C、D三项都是内因,而A、C两项均是由D项产生的。

正是由于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而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答案:

D

3.下列哪些因素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

①一战结束 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③日本的全面侵华 ④民族资本的薄弱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

解析:

民族资本的薄弱是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观因素。

答案:

B

4.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进一步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英美等国加紧资本输出B.国民政府政治腐败

C.战争的长期破坏D.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遏制

解析:

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

答案:

D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0年,张謇说,根据《海关贸易关册》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以棉货为最多,最高时值银1.8亿两,其次是铁货,值银4600余万两。

因此,中国“实业亦必有的……何在?

在棉铁,而棉尤宜先”。

材料二:

张謇十分重视农业的改革,在他向朝廷奏请开办农会时说:

“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

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

”“天下之大本在农,今日之先务在商,不商则农无所输产之功。

材料三:

张謇在担任农商总长后宣布政见说: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

惟择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材料四:

张謇在《九录》中说:

“至于铁矿需本(资金)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

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

既借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赡养人民之生活。

材料五:

现在世界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

故无公司法,则无以谋厚资,而钜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以维信用;而私权予以重丧,此尤其显著者。

加以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经营之事,必日益增多。

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请完成: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并评价张謇关于“实业救国”的主张。

解析:

“概括”一问在于考查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评价”一问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属能力考查,要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由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参考答案:

主张:

张謇主张振兴实业以棉铁为中心,发展农业以适应机器工业对原料的需要;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在不损坏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以发展本国经济;认为立法是发展农工商业的保证。

评价:

张謇探索“实业救国”,创办新式企业,发展生产力,以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是爱国和进步的。

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极力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救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把重点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却没有得到发展,其重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产业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

解析:

联系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手段之一——开采矿山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作答。

答案:

D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④“实业救国”的思想和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D

3.下列关于1927~1936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轻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B.民族资本受益最大

C.官僚资本对金融的控制削弱D.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政策支持

解析:

在此期间,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人民群众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以及国民政府发起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较快。

答案:

A

4.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

①都面临内外交困局面 ②都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 ③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 ④都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

解析:

要区别表面相似、实质不同的选项。

近代教育制度应该是资本主义教育制度,而洋务运动没有涉及;日本的君主专制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而中国仍然是封建君主制,因此①②相同。

答案:

D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就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解析:

经济事件的原因可从政治角度去找,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这里的政治状况不是指阶级的特性,而是中国社会的政治状况。

答案:

C

6.官僚资本的根本特点是(  )

A.凭借国家权力实行强制掠夺B.通过币制改革控制金融

C.在工业领域实行垄断D.推行商业专卖政策以获取巨额利润

解析:

解题关键是明确官僚资本的含义和官僚资本在抗日战争时期迅速膨胀的方式,据此分析其特点。

C、D两项是抗战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的具体措施,B项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官僚资本膨胀的措施,B、C、D三项措施都体现了凭借国家权力实行强制掠夺的根本特点。

答案:

A

7.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其特点是(  )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解析: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轻工业发展迅速,这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答案:

A

8.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

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

解析: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抢夺铁路修筑权,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答案:

B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的2亿多海关银减至3000多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

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

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加至14亿多日元。

1914年输华货物总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

同期,美国的对华贸易额由1913年的0.35亿海关银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银。

美国在华商行从136家增至309家,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千米铁路等特权。

 

     ——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

纱厂结账,大多无利。

……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材料一、二显示数据的原因。

(2)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四,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析:

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背景、特点有深刻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一战期间,中国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历年来严重的入超现象有所改变。

原因是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的两大思潮,这些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列强对华侵略和控制有所减弱,客观上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2)现象:

一战后期,日美两国加强对华经济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又出现了萧条。

说明:

即使在发展较快的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没有彻底摆脱列强的经济控制;而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萧条,说明了其自身发展的薄弱性,其兴旺的景象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

家)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二:

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厂平均纱锭数为:

外商企业是51664锭/厂,华商企业是23686锭/厂。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情况

100万吨以上

年产10万~99万吨

年产1万~9万吨

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

100%

88.5%

41.1%

0

华商企业

0

11.5%

59.9%

100%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单位:

家)

江苏

直隶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湖北

陕西

黑龙江

广西

甘肃

其他各省

13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完成:

(1)据材料一,估计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我国民族工业当时在发展上的弱点。

(3)针对我国近代工业存在的弱点,新中国从成立后直至1957年以前采取过哪些重大措施?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特点以及根据民族工业特点来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的措施。

这些知识点都可在教材中找到答案,解题关键是如何依据表格提供的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考查分析表格的能力。

参考答案:

(1)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原因: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作用;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成为思潮。

(2)民族工业企业规模小,同外资厂矿相比,规模悬殊,以煤矿开采业为例,民族工业的重工业基础薄弱,轻、重工业不平衡;工业布局极不合理,绝大部分集中于沿海地区及长江流域。

(3)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并根据不同情况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国营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合理调整了现有的工商业;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也强调要注重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及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