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381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计算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计算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计算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计算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器教案.docx

《计算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器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器教案.docx

计算器教案

《计算器帮你忙》教学案例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莲都小学 叶勇武

[背景材料]

2006年9月,省教研员魏雄鹰老师带领了几位市教研员来我校开展调研工作,了解调查新教材使用情况。

我在本校上了《计算器帮你忙》这堂调研课,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区级小学,教材选用的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课内容,课时为1课时。

学生为三年级的学生。

本课经过2天左右的时间准备,本人曾在省信息技术小学组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多次承担本市、区级公开课、研讨课。

[学生分析]

上课的班级是本校三年级(1)班的学生,共46位学生,本校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为一课时,学生电脑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本学期才上了三堂信息技术课,对电脑很陌生,操作也处在启蒙阶段,只学会了正确的开启和关闭电脑,初步了解了多媒体电脑的各个组成部分及会使用鼠标进行一些常用的点击操作,但对双击等操作并不是很熟练。

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家里有电脑,且这部分学生操作鼠标键盘比较熟练。

学生们对新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但是一旦学会相关操作,对相关操作的兴趣的持久度低?

[案例描述]

片断一:

激发学习兴趣

师:

“小朋友们,今天叶老师碰到一位三年级的同学,他说有几个算数题做不来,同学们能帮助他吗?

他让叶老师把题目都给带来了,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课件出示:

1+9=20-14=24×6=84÷6=

生:

计算算式。

师:

“同学们用的是什么工具算的?

生1:

“我用口算”;

生2:

“我用的是心算”;

生3:

“我还用了笔进行计算”;……

师:

“同学们刚才计算的很正确,速度也很快,老师给同学带来一部小电影,我们看看这里面的人都是用什么工具计算的。

2、播放flash动画课件《越算越快》激发学习兴趣。

(从最原始的数手指头、脚指头的计数方法,到结绳计数,然后发展到算筹,这种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充当材料的。

这是我国古代最早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数工具。

然后演变成至今还在使用的珠算盘,这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领域中的另一项发明。

最后,发展到我们现在常用的非常方便的计算器、计算机等等,随着科技的创新,我们的社会正在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插图)

(插图二)

今天,叶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强大的计算工具,它就是电脑里面的计算器。

片断一结果:

学生在观看flash动画的过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充分给调动起来了,同时,也了解到了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在动画演示的最后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未来的计算工具会是怎样,留给学生想像的余地。

在上这一环节中,学生会去想未来会怎样,但我教学时候没有让学生把这一想像通过自己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出来,没有充分挖掘这一教学资源,只是点了一下,就直接进入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课后教研员们点评时候,自己也感到确实如此。

片断二:

尝试打开计算器

师:

“计算器怎样打开?

又怎么用呢?

我们可以请教书本里面的小老师,书中第10页已经告诉同学们怎么去打开计算器这个工具了。

学生:

自己翻开书本,对照书本操作的指导,直接去操作尝试打开计算器

片断二结果:

学生原来并不会使用计算器,学生通过自学书本中的操作步骤,能学会这些简单的操作,并有43左右的学生能通过这一方法去打开计算器,但由于学生阅读能力上的差异,还是有三位学生打不开,但这三位同学能很快求助附近的同学帮助自己打开了计算器,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教学片断三:

计算器上的运算符

幻灯出示图片

师:

“请观察对比一下电脑里面的计算器的+-×÷在哪里,它跟平时我们所使用的右图里面的计算器中+-×÷有什么不同。

生:

找运算符号

师:

“你是怎么知道“*”、“/”这两个符号就是“×”、“÷”符号的?

生:

“书本第11页有介绍,我看了那上面的说明。

片断三结果:

学生对现实中的计算器的运算符号都很了解,但是一接触电脑中的计算器,其乘除的符号都变了,一些学生看到有×÷符号的算式就不知所措了,通过对比,学生便能很快了解,教师也不需要做太多的说明。

片断四:

我的零花钱我做主

1、师:

同学们,过段时间就可以去秋游了,去秋游,我们自然要采购一些食品带去,同学们,假如爸爸妈妈给我们20元零花钱,你怎么去采购这些食品呢?

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采购单,

请同学们根据采购单去选购自己喜欢的食品,你可以跟小伙伴一起去选择需要的食品。

(比一比,看谁的钱使用得最合理)

秋游食品采购单

要求:

合理使用你手里的钱。

既吃得好又吃得饱,不浪费。

教学重点: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一:

幻灯片一:

算式1+9=20-14=24×6=84÷6=

幻灯片二:

电脑计算器与显示计算器对比图

幻灯片三:

介绍小键盘区的示意图

 

幻灯片四:

小键盘上的NumLock灯的示意图

幻灯片六:

秋游采购单,演示采购单子的填写方法。

幻灯片七:

评价指标。

课件二:

flash软件《越算越快》(其截图见前面的插图一和二)。

演示人类记数工具从手指→结绳→算筹→电子计算机→最后未来会怎样,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教学反思]

我一直在思考,e时代的学生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只会死读书的学生,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开拓创新,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作为一名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教?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的目标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教学时注重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优势,培养学生多元的能力,注重课程本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等能力),我们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到,新课程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虽然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还没有提出新课标,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共同的目标,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快得让人的学习跟不上这门学科的发展,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尚处在启蒙阶段,我想,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教他们怎么去学习这门技术的方法,远远比教会他们一个简单的保存步骤、一个简单的打开文件等步骤要重要多了。

掌握这门技术的学习方法,将让学生终生受益。

如:

在教学计算器的打开这一步骤,操作非常简单,教师只要演示一下,学生马上就能学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演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翻开书本,去书中寻找操作的步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教材,不是死教教材,让学生养成从文字资料中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结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确实通过自己的学习,对照书本上的提示,能顺利的打开计算器。

同时,一部分打不开的同学也通过边上同学的帮助,也能顺利的打开,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合理恰当的处理教材是我的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学会使用计算器软件,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应该没有问题,教材内安排了两个试一试一共是11个算式,课后练习共8道算式是学生计算答案后找规律,学生在学会计算器的基础上在去算这些内容,只会让学生感觉这是一种负担。

我想,教材的内容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种参考内容,而并不一定要全部按照教材的内容一五一十地去死教教材,要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析,去设计教学内容,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

由于一堂课只有40分钟,既要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又要让学生学习得有效率,我在课中设计《我的零花钱我做主》这一环节,让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自然而然得运用到了生活中去。

这样设计比较贴近学生,教学最后的效果也显示,学生对这样的内容非常乐意去学习。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是我的追求

这几年听了很多其他优秀教师的课,有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也有其他学科的,这些优秀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每堂课的课堂学习环境都是很宽松的,学生的思维敏捷,师生之间平等对话。

教师与学生之间很默契。

要营造宽松的环境,教学语言的合理的运用自然就放在了首位,犹如电台的播音员、DJ等,观众虽然没有见过他们,他们为什么会受到听众的热爱?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和蔼、亲切、关心、鼓励……,我们教师是否也可以向他们学习呢?

我在自己的课中也是努力这么去做的,在教学中,不强硬打断学生的思维、操作。

对话和谐“能不能打搅一下”、“可不可以先观察一下老师这边的画面”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学生碰到困难时候,关切的一句话“需要老师帮你什么吗?

”,我想比什么都重要,这么问,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要说的。

学生不会认为老师觉得自己没用,水平不好,学生会很乐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学生之间有共同语言,有时候比老师教,效果要好得多。

尊重学生,利用好学生这个教学资源。

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走动,可离开座位,而不会象以前的情况,要求学生死坐自己的板凳,一堂课都不敢动一下。

《计算器帮你忙》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莲都小学 叶勇武

[背景材料]

2006年9月,省教研员魏雄鹰老师带领了几位市教研员来我校开展调研工作,了解调查新教材使用情况。

我在本校上了《计算器帮你忙》这堂调研课,选用浙江摄影出版社的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课,1课时。

[学生分析]

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操作处在启蒙阶段,只学会了正确的开启和关闭,初步了解多媒体电脑的各个组成部分及会使用鼠标进行一些常用的点击操作,对双击等操作不熟练。

一部分学生家里有电脑,操作鼠标键盘较熟练。

学生们对新知识兴趣浓厚。

但对相关操作的兴趣的持久度低。

[案例描述]

片断一:

激发学习兴趣

师:

“小朋友们,今天叶老师碰到一位三年级的同学,他说有几个算数题做不来,同学们能帮助他吗?

他让叶老师把题目都给带来了,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课件出示算式,生计算。

师:

“同学们用的是什么工具算的?

”生1:

“我用口算”;生2:

“我用的是心算”;生3:

“我还用了笔进行计算”;……

师:

“同学们刚才计算的很正确,速度也很快,老师给同学带来一部小电影,我们看看这里面的人都是用什么工具计算的。

2、播放flash动画课件《越算越快》激发学习兴趣。

(从最原始的数手指头、脚指头的计数方法,到结绳计数,然后发展到算筹计数,然后演变成珠算,最后,发展到计算器、计算机等,最后留给学生思考拓展。

)引题:

电脑里的计算器。

片断一结果:

学生观看课件,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了解到了计算工具演变过程,在动画演示的最后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未来的计算工具会是怎样,留给学生想像余地。

片断二:

尝试打开计算器

师:

“计算器怎样打开?

又怎么用呢?

我们可以请教书本里面的小老师,书中第10页已经告诉同学们怎么去打开计算器这个工具了。

学生:

自己翻开书本,对照书本操作的指导,直接去操作尝试打开计算器

片断二结果:

学生原来并不会使用计算器,学生通过自学书本中的操作步骤,能学会这些简单的操作,并有43左右的学生能通过这一方法去打开计算器,但由于学生阅读能力上的差异,还是有三位学生打不开,但这三位同学能很快求助附近的同学帮助自己打开了计算器,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片断三:

计算器上的运算符

课件出示图片,师:

“请观察对比一下电脑里面的计算器的+-×÷在哪里,它跟平时我们所使用的右图里面的计算器中+-×÷有什么不同。

生:

找运算符号。

师:

“你是怎么知道“*”、“/”这两个符号就是“×”、“÷”符号的?

”生:

“书本第11页有介绍,我看了那上面的说明。

片断三结果:

学生对现实中的计算器的运算符号都很了解,但是一接触电脑中的计算器,其乘除的符号都变了,一些学生看到有×÷符号的算式就不知所措了,通过对比,学生便能很快了解,教师也不需要做太多的说明。

 

片断四:

我的零花钱我做主

1、创设秋游情境,引出合理安排零花钱采购食品,请同学根据采购单去挑选,比一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