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3616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复习.docx

《国际经济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复习.docx

国际经济学复习

国际经济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P26-28,作图并简要说明贸易利益的衡量与贸易利益的分解。

(1)衡量:

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

由图可知,开放后该国的福利水平(U1)比开放前高(U2),Pw与P差距越大,U2越偏上,贸易利益越大。

(2)分解:

P28-30,简要说明两国之间没有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

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规模效益不变;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简要说明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

生产技术差异;相对要素禀赋差异;消费者偏好不同;规模经济导致国际分工的完全专业化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

(1)基本概念:

P32重商主义:

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强调王室成员和国库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强调取消进口鼓励出口。

(2)P35绝对优势假说: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若a1/b,则说明A国对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a是A国的X产品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投入量,即价格;b是B国的)

(3)P35比较优势假说:

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若a/a

2、P39-40作图并说明机会成本不变下的国际贸易导致的两国分工状况,以及两国的过剩供给曲线和过剩需求曲线。

由于机会成本不变,所以Y的生产部门的劳动报酬将永远高于X的生产部门,X的生产部门的劳动流出会一直持续直到全部转移到Y部门。

在图中,对应的相对价格p1,生产均衡点在A点,而消费均衡点则在C1点,这时X的过剩供给为负,相对价格p1越低,x的消费与生产差额就越大,因此x的过剩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当A国相对价格相对价格高于其封闭水平,x的过剩供给为正。

同理可推出x的过剩需求曲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1、基本概念:

P49要素密集度: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P54H-O定理:

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画图说明:

图在课本53页

P55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及其推论:

(1)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商品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2)推论: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P58罗伯津斯基定理: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P60悲惨增长:

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增长利益,那么该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

P62列昂惕夫之谜:

他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中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恰恰相反。

(2)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产生的原因:

由于劳动者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约为他国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

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P63要素密集度逆转:

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生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则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这种现象就称为要素密集度逆转

P64需求逆转:

当某一国对某一产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的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

2、P56简要说明国际贸易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推理过程。

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

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

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基本概念:

p70特定要素:

指一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流动要素:

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完全自由流动。

第五章:

1、p76作图并简要说明林德尔的重叠需求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

答:

核心思想:

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2、p78作图并简要说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制成品贸易发展变化的解释

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如图所示,在初始时刻(t0).新产品刚有创新国(少数先进国家)研制开发出来,因为技术尚未形成,生产规模小,消费仅限于国内市场。

到了t1时刻,开始由来自国外的需求,于是开始进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国逐渐掌握了生产技术,能够在国内进行生产,于是进口开始下降。

到了某一阶段后,由于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扩大,创新国的产品也开始少量进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

到了t2时刻,产品达到了标准化,有技术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

来自发达国家的第二代生产者开始大量生产和出口,原来创新国随后(在t3时刻)成为净进口国。

最后当产品转变为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时(t4时刻),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国。

第六章

1、p85简要说明为什么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国际分工与先行优势密切相关

如图,假设随X部门累积产出的增加,b国的生产成本下降比a国更为显着,所以b国的平均成本曲线位于a国之下。

但a国生产要早于b国,当b国试图生产时,a国的生产水平已经很大了,累积水平达到了Q1,此时a国的平均生产成本要P1低于b国刚开始生产时的平均成本C0,则虽然b国相对于a国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潜在优势,但由于a国进入较早,反而比b国更具有优势。

开放后,这种竞争优势会确定两国的国际分工,最终a国生产X,b国生产Y。

2、p85简要说明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大国与小国国际分工的特点

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

第七章

1、p100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小国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效应,要求作图。

2、p100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大国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效应,要求作图。

3、p101-102如何计算有效关税保护率。

有效关税保护率指:

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公式为:

ERPj=(V'j-Vj)/Vj(ERPj表示j行业(或产品)的有效保护率,Vj表示征收关税前j行业(或产品)国内生产附加值,V'j表示征收关税后j行业(或产品)国内生产附加值。

例:

假设某一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1000元,该产品在国内生产时每单位产出需要使用价值500元的中间投入品。

现假定对该产品征收30%的从价税,另外假设对其使用的中间产品不征进口关税。

问该制成品有效保护率为多少?

解:

Vj=1000-500=500V'j=1000(1+30%)-500=800ERPj=(V'j-Vj)/Vj=(800-500)/500=60%

.4、p103-104作图并简要说明小国实施进口配额与进口关税下的社会福利的异同,并分析为什么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者更加偏好配额保护。

进口关税进口配额

关税福利:

a-(a+b+c+d)+c=-(a+b)配额福利:

a-(a+b+c+d)=-(a+b+c)实施配额不会给政府带来任何财政收入。

(1)异:

关税通过价格达到保护,而配额则通过数量,与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手段刚性更强。

从管理角度看,配额比进口关税好,从贸易自由化角度来看,关税比进口配额好。

同:

进口配额与关税对一国福利水平的影响是相同的,都能通过限制进口,从而有助于保护本国产业。

(2)关税将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升,但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进口量仍会增加,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价格上升,但在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进口不会增加,本国厂商将从中获得更大收益,所以国内进口替代品的生产者更倾向于采用配额措施。

5、p105-106作图并简要说明出口补贴对本国的社会福利影响。

6、p106倾销的类型和含义。

(1)含义:

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2)类型:

持续性倾销:

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限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

掠夺性倾销:

指为了挤垮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

第八章

1、p116-118简要说明幼稚产业的含义与判定标准

(1)含义:

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2)判定标准;A穆勒标准:

只要将来在自由贸易下能够获利就应该保护。

穆勒标准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

B:

巴斯塔布尔标准:

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它将来能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后才能确定。

C:

坎普标准:

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那么该产业的发展就会给其他某些产业或社会带来额外的好处,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着的外部规模经济,则仍有保护的必要。

2、p118-119作图并简要说明关税保护与生产补贴各自的优劣。

3、p119-120简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答:

(1)奖励出口,限制进口。

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有其合理之处;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干预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

(2)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保持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扩大本国的有效需求,而且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收入。

这种国民收入水平的成倍增加效果又会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4、p124-125用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简要分析发达国家夕阳产业受到保护的原理。

答:

(1)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为: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

(2)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处于比较劣势,这些行业面对发展中国家国家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些行业对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有较强的影响力,再加上这些行业的劳工组织比较完善,生存比较艰难。

但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这所以这些行业往往能成功地促使政府采取较高程度的保护措施。

第九章

、p127自由贸易区: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p128关税同盟:

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p128共同市场:

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交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自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p129经济联盟:

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p130贸易创造:

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p130贸易转移:

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2、p130-131作图并说明一国作为进口国加入关税同盟后产生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及社会福利效应。

SA:

A国的供给曲线,DA:

需求曲线;PB、PC分别表示B、C两国的生产成本,且PB>PC。

如果AB两国结盟,则对A国而言,贸易转移效应=Q1Q2;而贸易创造效Q3Q1+Q2Q4。

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a+b+c+d)-a-(c+e)=(b+d)-e。

其中(a+b+c+d)为消费者剩余增加,a为生产者剩余减少,(c+e)为关税收入丧失;(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e则表示贸易转移的负的福利效应。

关税同盟对A国究竟是否有利,取决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是否能抵消贸易转移的复利效应;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对C国来说,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

第十章

1、P142进口替代战略:

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

143出口导向战略:

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

第十一章

1、P169-170.作图并说明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流入国、资本流出国福利的影响,

(1)总效用水平提高:

如左图,不存在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水平为CB,存在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为CA,比CB高出了BA部分。

(2)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

如右图,MN和nm曲线分别表示投资国和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在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之前,投资国利用O1Q的资本生产O1MTQ单位产量,受资国则用O2Q的资本生产Q2mUQ的单位产量。

资本流动之后,投资国的产量为O1MPS,受资国的产量为O2mPS,国际资本流动使两国净产量增加ΔPUT。

说明资本流动通过提高资本的边际产量从而增加了世界总水平产出。

投资国国民收入增加了SPWQ,大于其产量损失SPTQ。

受资国的收入也净增加了ΔPWU的面积。

说明通过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在世界总产量增加的同时,投资国和受资国也得以分享这一经福利增加。

2、P172-174.作图并说明国际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流入国、劳动力流出国福利的影响,

在图a中,在封闭的劳动力市场下,供求的均衡点为、均衡价格为、均衡劳动力供给量分别为A、F、M

,图b中各均衡点分别为A'、F'。

M',两国工资水平差异为FF',则乙国的劳动力流向甲国,引起甲国劳动力价格降至F点,供给减少到M1,需求增加到M2。

图b中劳动力供给移到S''供给量减少到M'1,新均衡价格F'下供给量增加到M'2,劳动力移到的损失和利益如上表所示。

由表可知,在乙国或移民移出国是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e;在甲国或移民移入国,劳动力的原供给方--甲国本土的工人受损,而雇主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b。

整个世界净利益为b+e。

第13章

概念:

P193国际收支:

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Pp207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及其含义。

(1)周期性不平衡:

是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2)结构性不平衡:

是指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价格性不平衡:

指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一般直观地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不一致。

(4)收入性不平衡:

是指由于各种经济条件的恶化引起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