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4534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附答案.docx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附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附答案.docx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钠(Na)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软而轻,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为0.97g/cm3,熔点97.81℃,沸点882.9℃。

钠刚切开时,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但在空气中马上氧化转变为暗灰色。

钠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量大时发生爆炸。

钠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纯碱和一种气体氧化物。

金属钠往往浸放于液体石蜡、矿物油和苯系物中密封保存。

(1)贮存金属钠时,用液体石蜡包裹的作用是______;

(2)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铷(Rb)是一种银白色蜡状金属,化学性质与金属钠很相似,但比金属钠更活泼,遇水即在表面发生剧烈的反应并发生爆炸,该反应可表达为:

(3)推测溶液A中可能含有一种我们非常熱悉的离子____(填微粒符号),并设计3个不同的实验方案对此猜想进行验证。

限选试剂:

MgCl2溶液、CuSO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镁条、碳粉、氧化铁。

方案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1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____,振荡观察。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2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____,振荡观察。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3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_____,振荡观察。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答案】隔绝金属钠与氧气(空气)2Na+2CO2

Na2CO3+COOH-酚酞溶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变红/紫色石蕊变蓝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解析】

【详解】

(1)根据资料,钠刚切开时,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但在空气中马上氧化转变为暗灰色。

说明金属钠很容易跟氧气反应,所以贮存金属钠时,用液体石蜡包裹的作用是隔绝金属钠与氧气接触;

(2)因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纯碱和一种气体氧化物,所以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

⑶钠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铷【Rb】化学性质与金属钠很相似,根据

,可见无色溶液A中含有OH-;为了验证OH-的存在,可以设计方案1.加入酚酞溶液/石蕊溶液如果出现酚酞溶液变红/石蕊溶液变蓝,则说明溶液中含OH-,猜想正确;方案2,加入MgCl2溶液,因为MgCl2+2NaOH=Mg(OH)2↓+2NaCl,所以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OH-,猜想正确;方案3,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CuSO4溶液,振荡观察,因为CuSO4+2NaOH=Cu(OH)2↓+Na2SO4,所以如果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OH-,猜想正确。

【点睛】

本题是一道根据提供信息完成任务的题型,读懂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对于氢氧根离子的鉴定方法有多种。

2.海水是名符其实的液体矿产,平均每立方公里的海水中有3570万吨的矿物质,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80%已经在海水中找到。

海水是盐的“故乡”,海水中含有各种盐类,其中90%左右是氯化钠,也就是食盐。

另外还含有MgCl2、MgSO4、CaCl2、KI及NaBr等各种盐类。

氯化镁是点豆腐用的卤水的主要成分,味道是苦的,因此,海水晒盐后所得的母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镁,也叫“苦卤”。

根据上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海水中含有的阴离子包括Cl-、SO42-及_____(写出一种微粒符号即可)等;

(2)苦卤中的溶质主要有:

氯化镁、金属溴化物和_______(写出一种物质);

(3)工业上把苦卤除钙后,再加入碱性沉淀剂可以制备氢氧化镁。

若海水中钙离子含量太高,氢氧化钙会存在于氢氧化镁颗粒中,从而影响氢氧化镁的纯净度。

某研究小组在控制反应温度是20~25℃和浓海水质量为1109g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下述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碳酸钠加入量/g

搅拌速度r/min

反应时间/h

钙除去率/%

a

1.78

200

3

44.8

b

2.32

200

3

60.2

c

2.32

125

4

55.1

d

2.32

200

4

64.6

①该对比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进行实验a和b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③该实验显示________(填实验因素)对钙的除去率的影响很小;

④搅拌速率越快,反应时间越长则消耗能源越多。

为了节约能源,获得较高的钙除去率,进一步优化“搅拌速率”和“反应时间”的反应条件。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情况下,设计对比实验,你应选择的反应条件是_____(填选项)。

A200r/min,3.5hB200r/min,4.5h

C175r/min,4hD225r/min,4h

【答案】Br-/I-(写出1个即可得分);NaCl/氯化钠;(或能写出阅读资料中提及的物质也可得分)CaCl2+Na2CO3=CaCO3↓+2NaCl探究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钠加入量对钙除去率的影响反应时间AC

【解析】

【详解】

⑴海水中90%左右是氯化钠,另外还含有MgCl2、MgSO4、CaCl2、KI及NaBr等,海水中含有的阴离子包括Cl-、SO42-及Br-(或I-);

⑵苦卤是氯化钠析出后留下来中的,所以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主要有:

氯化镁、金属溴化物和NaCl;

⑶①该对比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l2+Na2CO3=CaCO3↓+2NaCl;②实验a和b,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都相同,加入碳酸钠的质量不同,故进行实验a和b的目的是探究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钠加入量对钙除去率的影响;③对比b和d,实验显示反应时间对钙的除去率的影响很小;④搅拌速率越快,反应时间越长则消耗能源越多。

为了节约能源,获得较高的钙除去率,进一步优化“搅拌速率”和“反应时间”的反应条件。

在A200r/min,3.5h、B200r/min,4.5h中选择A;在C175r/min,4h、D225r/min,4h中选择C。

故本小题应选择的反应条件是AC。

【点睛】

本题属于综合题,首先要读懂题中所给资料,然后根据问题回答。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细丽无比。

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

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

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

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

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

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

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

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黑火药是一种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3)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灼烧时发出绿色光芒的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_(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5)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混合物K和S2Mg+O2

2MgO硫酸铜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燃放后及时清扫洒水、使用环保型烟花等

【解析】

【详解】

(1)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是一种混合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K和S;

(3)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氧化镁,2Mg+O2

2MgO;

(4)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所以可能是硫酸铜等;

(5)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燃放后及时清扫洒水、使用环保型烟花。

4.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成为在世界上唯一成功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据资料记载:

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以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水分子包裹而成。

既含水又呈固体,看起来像冰,很容易被点燃。

可燃冰形成要满足以下条件:

温度不能太高,太高容易分解熔化;要有较高压力,压力越大,可燃冰越稳定;要有甲烷气源,古生物遗骸的沉积物通过细菌分解后可以产生甲烷。

(1)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2)根据可燃冰形成的条件,可采用_____等方案开采可燃冰。

(3)已知1m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m3的甲烷气体,甲烷气体的热值为3.6×107J/m3,若1m3可燃冰转化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_____千瓦时的电能。

【答案】CH4+2O2

CO2+2H2O升温分解、减压释放1640

【解析】

【详解】

(1)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H4+2O2

CO2+2H2O。

(2)由可燃冰形成的条件:

温度不能太高,太高容易分解熔化;要有较高压力,压力越大,可燃冰越稳定,故填可采用升温分解、减压释放。

(3)由热值的计算公式,完全燃烧1m3的可燃冰能够放出热量:

Q放=q甲烷V=3.6×107J/m3×164m3=5.904×109J=1640千瓦时,故填1640。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化学式C3N6H6[C3N3(NH2)3],无味,密度1.573g/cm3(16℃)。

常压熔点354℃(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

低毒。

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氰化物通常具有毒性。

(1)请总结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聚氰胺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品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

试解释相关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等纯净物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有毒的氰化物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详解】

(1)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

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等

(2)三聚氰胺是化合物,故属于纯净物。

(3)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氰化物通常具有毒性,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品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原因:

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有毒的氰化物。

6.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

氨主要来自于人工合成。

1909年,弗里茨·哈伯成功地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出氨。

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图(左)所示。

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了6500多次实验,发现铁触媒效果较好。

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

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平衡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右)所示。

1913年第一座合成氨工厂建立。

如今全球合成氨年产量超千万吨,其中大约85%的氨用于生产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

(1)工业上可用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

(2)甲烷和H2O高温下反应得到CO和原料气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

(5)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

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

【答案】分离液态空气

混合物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达到78%,所以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故填:

分离液态空气。

(2)甲烷和H2O高温下能反应得到CO和原料气H2,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3)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混合物,因为从流程图中可知,经冷却后除了得到液态氨外还得到氮气和氢气,故填:

混合物;

(4)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故填:

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

(5)根据图像可知,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400大气压、300℃,故填:

c。

【点睛】

本题要充分利用流程图提供的信息和压强、温度与合成氨含量的图像进行解答。

例:

根据流程图可知从合成塔出来的有液态氨、氢气、氮气可知出来的是混合物。

从右图可知相同压强下温度低的合成氨的含量高,且压强越大产生的合成氨含量越高。

7.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

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

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

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_________(填1种即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沽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充分燃烧1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上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答案】塑料(或橡胶)DCH4+2O2

CO2+2H2O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氢气贮存困难(或制取成本高)

【解析】

【分析】

【详解】

(1)塑料制品和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2)A、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两者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水分子间距离可能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故选项说法正确;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据图可知,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目前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没有大量应用氢能源是没找到合适、廉价的制氢方法及合理、安全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

蛋白质/g

脂肪/g

淀粉/g

钙/mg

磷/mg

维生素C/mg

1.5-2.3

0.4-0.94

17.5-28.0

11-60

15-68

20-40

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

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

60min内,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

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

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

(3)由图2可知:

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

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

【答案】元素ABC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说明,表1中“钙”、“磷”是指元素,故此空填写:

元素;

(2)A、由图1可知:

60min内,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符合题意;

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跟0min比,均无明显变化,故符合题意;

C、由图1可知:

60min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符合题意。

(3)由图2可知,随横坐标数值的增加,曲线的纵坐标在逐渐减少,故填写: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4)由题干文字可知,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5)A、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故符合题意;

B、由表1可知,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不是最高,“磷”和“钙”的含量有可能比它高,故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文字可知,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故符合题意;

D、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故符合题意。

9.化学与药品研发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我国的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

屠呦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它的组成、结构,并成功合成。

(1)提取过程

研究人员先是采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乙醇沸点78℃)为溶剂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为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为溶剂,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达到95%以上。

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

根据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写一条)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结构分析

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着手分析其化学结构。

①定性分析

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合有的元素是(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定量分析

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根据以上信息,写出确定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计算式(只列式,不计算结果)__。

③主要抗疟结构分析

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它有较强的氧化性,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较强的氧化性呢?

我们熟悉的过氧化氢溶液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0-、-0-0-”两种,青蒿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

”等几种。

你认为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的推理,推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进行验证。

(3)化学合成

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课题组于1984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

请你谈一谈化学合成青蒿素有哪些优点(答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溶于水(或能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乙醚或能溶于有机溶剂)受热不稳定(或受热易变质或受热易分解或热稳定性差或能杀菌或能抑制疟原虫)C、H

-O-O-实验产量高(或可以规模生产或减少占地耕地或不受季节限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青蒿的提取过程分析,青蒿素的物理性质:

不溶于水(或能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乙醚或能溶于有机溶剂),青蒿素的化学性质:

受热不稳定(或受热易变质或受热易分解或热稳定性差或能杀菌或能抑制疟原虫)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结合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合有的元素是C、H

②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计算式

③根据过氧化氢溶液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常用它杀菌消毒,而具有氧化性的原子是氧原子,故可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O-O-;以上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的推理,推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根据信息:

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课题组于1984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故化学合成青蒿素的优点:

产量高(或可以规模生产或减少占地耕地或不受季节限制)

10.干粉灭火器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常见的一种ABC型灭火器内充装物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NH4H2PO4),使用时,磷酸二氢铵受热分解,产生有剌激性气味的氨气(NH3),同时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试写出磷酸二氢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2NH4H2PO4

P2O5+2NH3↑+3H2O

【解析】

【详解】

磷酸二氢铵受热分解,产生有剌激性气味的氨气(NH3),同时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是水和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H2PO4

P2O5+2NH3↑+3H2O

故答案为:

2NH4H2PO4

P2O5+2NH3↑+3H2O

+3H2O

11.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

下面一段短文就是叙述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

①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

②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③二氧化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