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迎考复习题选择题专项四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3333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迎考复习题选择题专项四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迎考复习题选择题专项四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迎考复习题选择题专项四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迎考复习题选择题专项四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迎考复习题选择题专项四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迎考复习题选择题专项四附答案.docx

《高三生物迎考复习题选择题专项四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迎考复习题选择题专项四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迎考复习题选择题专项四附答案.docx

高三生物迎考复习题选择题专项四附答案

湖南省平江县第三中学高三生物迎考

复习题——选择题专项(四)

1.下列有关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主要通过蛋白质、Na+、Cl-来维持

B.ATP、磷脂、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C.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答案 A

解析 抗体属于蛋白质,其组成元素中没有P;多数情况下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氨基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如激素,其化学本质有的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类(如性激素)。

2.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

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

由此可知,属于核膜、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  )

A.都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中

B.都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

C.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无关

D.都含有遗传物质

答案 B

解析 原核细胞无核膜、无端粒(无染色体)、无端粒酶;核膜中含磷脂、端粒中含DNA、端粒酶中含RNA,故都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端粒中的DNA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有关,故端粒中含有遗传物质。

3.下列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肽键可以表示为—CO—NH—或—NH—CO—

B.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之间通过肽键相连

C.一个链状十肽分子比一个环状八肽分子多一个肽键

D.在脱水缩合过程中所形成的肽键数等于所失去的水分子数

答案 B

解析 肽键可以表示为—CO—NH—或—NH—CO—或CONH;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而肽链之间不是通过肽键相连的;一个链状十肽分子含9个肽键,一个环状八肽分子含8个肽键;在脱水缩合过程中每失去一个水分子则形成一个肽键。

4.根据表中分析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各元素比例

氧化分解时

C

O

耗氧量

释放能量

产生的水

脂肪

75%

13%

较多

较多

X

糖类

44%

50%

较少

较少

Y

A.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脂肪中的H的比例是12%

C.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量X

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的能量较多

答案 C

解析 糖类和脂肪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脂肪中的H的比例是1-75%-13%=12%,糖类中H的比例是1-44%-50%=6%。

且脂肪中比值大,故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氧化分解耗氧量多,产生的水多,即X>Y。

5.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④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 D

解析 图示中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不能继续水解;②中蔗糖不属于还原糖;纤维素不属于储能物质;用纤维素酶可除去细胞壁。

6.如图表示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质量和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量糖类输入并参与代谢,导致种子质量不断增加

B.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

C.糖类不断转化为脂质,导致脂质含量持续增加

D.糖类不转化为蛋白质,导致含氮物质含量不变

答案 D

解析 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看出,在种子成熟的过程中,千粒重、粗脂肪的量不断增加,可溶性糖、淀粉的量不断减少,含氮物质含量不变。

糖类能转化成非必需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选项D错误。

大量糖类输入种子后,通过细胞代谢,要么转化为脂肪,使脂肪含量持续增加;要么转化为其他有机物贮存起来,使种子质量不断增加。

由于细胞代谢大量利用可溶性糖,淀粉不断水解,导致其含量不断降低,故选项A、B、C正确。

7.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  )

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B.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

C.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

D.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答案 C

解析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不均匀分布;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其中只有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与三层结构模型一致。

8.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不可表示突触小泡膜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⑤等载体蛋白有关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面向图示膜的A面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单分子层铺展在空气—水的界面上,则④与水面接触

答案 D

解析 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的外流有关,K+外流与膜上的⑤等载体蛋白有关;A面含有糖蛋白,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突触间隙面向图示膜的A面;③为亲水的头部,④为疏水的尾部,因此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单分子层铺展在空气—水的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

9.表格所示是两种细胞所具有的特征。

从表格中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特征

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壁

核糖体

成形的细胞核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A.细胞Ⅰ是原核细胞,可能是蓝藻

B.细胞Ⅱ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

C.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

D.细胞Ⅰ没有线粒体

答案 C

解析 细胞Ⅰ无细胞核,应是原核细胞;细胞Ⅱ为植物细胞,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应位于不见光部位,原核细胞无线粒体。

细胞Ⅰ细胞壁为肽聚糖,细胞Ⅱ细胞壁为纤维素和果胶。

10.下列有关图中细胞结构在完成生物功能时与水的关系的叙述

中,错误的是(  )

A.结构①在完成其生理功能时,有水的合成

B.结构②在完成其生理功能时,有水的合成

C.结构③在完成其生理功能时,有水的合成

D.结构④在完成其生理功能时,有水的分解

答案 B

解析 结构①表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有水的合成;结构②表示液泡,其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本身不能合成水;结构③表示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结构④表示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阶段分解水。

11.如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

B.离子跨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

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

D.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

答案 A

解析 细胞外的物质先与开口朝外的载体蛋白结合,然后在能量的驱动下,载体蛋白开口朝内,将物质释放出来;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仅依靠磷脂的运动不能实现离子跨膜通道的自动开闭;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

12.下图表示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过程。

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

A.a表示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主要移动方向

B.b表示神经细胞在静息时Na+的透性的变化

C.c能解释海带内的碘的浓度比海水的碘的浓度高很多

D.海水盐浓度较高,c可表示海水鱼的鳃向外泌盐

答案 D

解析 质壁分离时应是细胞失水而不是吸水,A错误;b应表示神经细胞在兴奋时Na+的通透性的变化,B错误;碘由膜外进入膜内才能解释海带内的碘的浓度比海水的碘的浓度高很多,C错误。

13.某同学想利用以下方法来区分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和质量

分数为30%的麦芽糖溶液,其中不能直接辨别的是(  )

A.用斐林试剂在50~65℃下水浴加热来辨别

B.用如图所示的渗透系统来辨别

C.用这两种溶液做质壁分离实验,通过质壁分离情况来辨别

D.利用蔗糖酶或麦芽糖酶来辨别

答案 D

解析 蔗糖是非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不能和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而麦芽糖是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能和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的浓度不同,在渗透装置中的渗透压大小不同,因此半透膜内液面会发生升降;若用这两种溶液做质壁分离实验,则细胞失水速率不同,一定时间内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程度不同;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但水解与否不能直接辨别,需借助颜色反应来加以判断,麦芽糖酶也是如此。

14.如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

不考虑无氧呼吸)(  )

A.图甲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图乙中的m4

B.处于图甲中a、b、c、d、e任意一点,图乙中都有m1=n1>0,m2=n2>0

C.图甲中e点以后,图乙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

D.图甲中c点时,图乙中有m1=n1=m4=n4

答案 D

解析 图乙中m1~m4分别表示线粒体产生、细胞释放、细胞吸收、叶绿体吸收的CO2量,n1~n4分别表示线粒体吸收、细胞吸收、细胞释放、叶绿体产生的O2量。

图甲中的纵坐标数值是整个细胞吸收的CO2量,即为图乙中的m3,A错误;若在e点时,叶绿体产生的O2足够线粒体呼吸消耗,n2=0,B错误;图甲中e点以后,图乙中n4不再增加,即达到光饱和点,其主要原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等有限,来不及吸收和利用那么多的光能,C错误;图甲中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有m1=n1=m4=n4,D正确。

15.用大小相同的轮藻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

已知叶片实验前质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保持相应温度不变),再测其质量变化。

得到如下表结果:

组别

1

2

3

4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

前质量变化/mg

+3

+3

+3

+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照1h内,第4组轮藻合成有机物总量为3mg

B.光照1h内,第1、2、3组轮藻释放的O2量相等

C.光照1h内,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该轮藻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在28℃至30℃之间

答案 B

解析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变化中包含的是“1h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2h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故光照1h内,第4组轮藻合成有机物总量为1+2×1=3(mg),A项正确;光照1h内释放的O2量代表的是净光合速率,也可用光照1h内积累的有机物量来表示,故第1、2、3组轮藻光照1h内积累的有机物量分别为4(3+1)、5(3+2)、6(3+3),B项错误;光照1h内,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分别是5mg/h、7mg/h、9mg/h、3mg/h,四组轮藻呼吸作用强度分别是1mg/h、2mg/h、3mg/h、1mg/h,C项正确;从暗处理后1h的质量变化可知,该轮藻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在29℃左右,即28℃至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