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热点素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329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docx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热点素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docx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关注核心素养 必考六大“母题”

——2017届高考六大话题及作文题预测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据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因此也被誉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

而这其中的六大素养甚至可以看作是2017年高考作文必考的六大“母题”。

为此,本刊特邀多位对高考作文命题有深入研究的高中名师,依据这六大“母题”,对2017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进行权威解读,并结合往年高考作文真题,对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做出预测,以期为大家的高考作文备考助力!

 

“母题”之一:

人文底蕴

母题”阐述

什么是人文底蕴?

一般来说,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文景观、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三个方面。

而底蕴则包含着三层含义:

文明的积累、蕴涵的才识、深刻的含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 人文积淀

重点:

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指向很明确,有意识地去做就可以了。

“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中的“认识”是指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指用实际行动改造世界和社会。

这两点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智慧,并做到长期坚持训练自己。

2. 人文情怀

重点:

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情怀是指充满着某种感情的心境,而感情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

我们培养起了对人文领域的一切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拥有人文情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3. 审美情趣

重点:

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审美是体味品评人、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情趣,则是指人的性情和志趣、情调和趣味。

当我们知道这里的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后,有意识地坚持用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等方法去体味品评,即可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

真题解析

1.201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 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考生“审美情趣”的题目。

题目虽然在立意上十分明确,但是在素材的要求上有一定的难度,一定要是文学家或者是艺术家的例子。

要求考生既要熟悉作家,更要熟悉作品的风格志趣。

一言以蔽之,本题比拼的是考生的阅读底蕴。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文如其人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作者品性与文字风格没有必然关系,蝇营狗苟者也能写出磅礴大气的文字。

如要写出其中的深意,则需要考生眼观社会,有一定的辩证思考能力。

 

2.201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解析:

人应该怎样生活?

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要适当地减负,要保持好的心态,缺着不灰心,得着也不得意……这些自然地体现出了写作者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方面的关切。

3.2015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

《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

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

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

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解析:

“梅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自选一物”体现出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的素养。

写作中,需要明确此物本身的特点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内涵等,这便涉及“人文积淀”;而此物又是怎样让“我”热爱它,热爱又是怎样深入“我”的灵魂的,很自然地又回到了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方面的关切上。

命题预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深秋,北京郊区的潭柘寺。

千年古树前排起了顶礼膜拜的长队,白发苍苍的老人,对着古树闭目祈福,神情专注,良久方罢。

一棵古树为什么能够激发人们的敬畏之心?

或许是因为古树是时间的一个具象符号,人们向古树祈祷,实际上是在向时间表达敬畏。

而时间的深沉力量,正在于其涵养了文化,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心灵。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

材料的事件是老人对古树顶礼膜拜,关键词是“敬畏”,文章立意的重点应该放在谈自己对“敬畏”的理解。

同时,材料中还出现了一个词语“时间”,突显的是一种历史感,是一则比较典型的体现人文情怀的材料。

写作时,可以从审美的角度,以古树为审美对象,谈敬畏;也可以跳出材料,写敬畏其他的事物,评述敬畏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的影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法国首都巴黎的市长宣布将对市区老式书报亭进行改造,谁知却引来了潮水般的反对声。

“新书报亭的设计看起来像垃圾箱”“这是在破坏巴黎的浪漫文化”……媒体的冷嘲热讽,市民签字请愿,让巴黎市政府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尴尬局面。

在巴黎市民看来,老式书报亭这个诞生于150多年前的绿色穹顶小屋,早已和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以及埃菲尔铁塔一道,成为巴黎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有人感慨,巴黎若没有书报亭,就像伦敦没有红色电话亭,纽约没有黄色出租车,似乎整个城市都变得不完整了。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

材料涉及人文景观,隐含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内容,写作时展示写作者的审美情趣。

可从保护文化传统与推进时代进步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上立意。

比如:

避免对旧事物“一刀切”,顺应时代发展,精准把握需求,才能实现消费需求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母题”之二:

科学精神

母题”阐述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1. 理性思维

重点:

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理性思维,要求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2.批判质疑

重点:

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信念是:

任何思想都没有受质疑、批判的豁免权,任何思想都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在写作时,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人云亦云,并且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3.勇于探究

重点:

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是一个人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高中生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也不能有畏难情绪,不能浅尝辄止,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真题解析

1.201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该不该以及怎么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价?

应该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生活所做的评价?

让考生回答这些问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素养。

让考生在或鼓励或批判之余,可以进一步探索人们评价的心理动因,从而呼唤尊重,体现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

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

写一篇论述类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该材料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对未来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如何面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变化,也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进一步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能力。

要注意,该题目不是让考生简单地谈如何看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而是讨论虚拟成为现实以后,我们如何对待的问题。

 

3.2015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

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道题现代感很强,又贴近学生生活,还能激发想象,考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

因为材料中没有直接点明题旨的中心句,没有直接的价值判断,这无疑增加了审题立意的难度,但“凡事有一弊必有一利”,换个视角来看,这也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考生以第一段为立足点,可以写激发兴趣,培养探索精神等。

因为这是活动的目的,自然也是命题者的目的——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