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解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113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解读.docx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解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解读.docx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解读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解读

  2月18日上午,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这份100多页的《规划纲要》,不仅记录着“十一五”的喜人成绩,而且详细阐述了江西“十二五”的战略意图、工作重点等,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上下共同的行动纲领,是编制未来五年其他各级各类规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

未来五年,江西将有哪些新变化,安排了哪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如何实现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发展指标?

《规划纲要》关注了南昌哪些方面的发展?

……人们欣喜地看到,《规划纲要》在布局了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南昌一小时经济圈等蓝图的同时,也将涨工资、提低保、促就业、建设保障性住房等措施列入其中。

  

(1)关键词:

数字“十二五”

  2015年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

《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总量跨越万亿元台阶并向两万亿元迈进,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前移,欠发达地区的地位显著改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全省生产总值力争2万亿元

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按当年价格计算,到2015年达到18000亿元、在执行中力争20000亿元,按当年价格和汇率计算,预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达到2600亿元、力争3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五年累计超过80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达到6200亿元;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达到27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0%,达到83.5亿美元。

  城镇化率达到52.8%

非农产业比重达到9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2.8%,居民消费率达到38%,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净增城镇就业人数235万人

全省总人口控制在4650万人以内。

五年净增城镇就业人数23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70万人左右,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12万套。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以上

耕地保有量稳定在4300万亩以上。

全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稳定在82%左右。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分别累计下降30%、16%,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85%、80%以上。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5亿立方米。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阶段性目标。

“十二大生态经济工程”鄱阳湖水质稳定在Ⅲ类,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流域综合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区域生态产业和生态城镇体系初步建立,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提前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关键词:

产业

  南昌重点发展汽车航空等产业

“十二五”期间,江西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南昌、九江等赣北地区重点发展汽车、航空等产业。

同时,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组建鄱阳湖银行。

  我省各地产业布局进一步明确

我省将实施城市工业布局调整工程,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城市工业布局和城镇规划相协调。

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产业集群。

南昌、九江、景德镇等赣北地区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光伏、优质钢材、光电、家电、化工、陶瓷、建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和新医药、服务外包等产业。

新余、宜春、萍乡等赣西地区重点发展冶金、光伏、锂电、医药、陶瓷、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竹木加工、烟花爆竹、食品加工等产业。

赣州、吉安、抚州等赣中南地区重点发展稀有金属加工、电子信息、通讯终端、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能源、化工建材和机械制造等产业。

上饶、鹰潭等赣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铜材加工、光伏、建材、食品、中医药、绿色照明、光学、水工、精密机械等产业。

  南昌打造全国民用航空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动力汽车、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中,依托南昌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逐步形成由主干产业、分支产业和配套产业构成的航空产业体系,构建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民用航空优势产业。

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及生物能源为重点,加快建设南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培育壮大生物产业集群。

2015年年产200架民用直升机

我省将推进南昌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景德镇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南昌航空工业城和景德镇、九江直升机产业园,形成大型商用客机大部件研发与生产能力,扩大教练机、通用机、直升机、无人机及航空转包生产规模,提升航空设备、材料、零配件加工配套能力及试飞、维修、培训等保障能力。

到2015年,年产各类民用直升机200架、先进教练机200架、通用飞机100架、无人机200架、大飞机大部件50架份。

  加快建设南昌LED产业城

  实施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培育工程,加快南昌LED产业城、赣州钨和稀土产业基地、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吉安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产业基地、上饶光学精密仪器生产基地、萍乡工业陶瓷产业基地、景德镇陶瓷科技城、新余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以及共青数字生态城等建设,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

  建设南昌区域性金融中心

  围绕“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总体定位,大力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构建赣北鄱阳湖生态旅游区、赣中南红色经典旅游圈和赣西绿色精粹旅游圈。

  鼓励国内外银行来赣设立机构,积极组建鄱阳湖银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南昌区域性金融中心。

同时,加快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建设,依托南昌打造全国性物流枢纽,依托其他中心城市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大力推进南昌市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

  打造南昌综合型创意产业基地

  文化创意产业工程方面,将打造景德镇陶瓷艺术创意基地、南昌综合型创意产业基地及传统书画艺术基地、共青城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基地等,使我省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产品原创基地、企业孵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国内外文化创意和服务外包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3)关键词:

城镇化

  以南昌为核心发展鄱阳湖生态城市群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实施城镇化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我省将以鄱阳湖为核心,以沪昆和京九线为主轴,密切中心城市和沿线城镇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加快发展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着力培育以信江河谷城镇群、赣西城镇群为重点的沿沪昆线城镇密集带和以吉泰城镇群、赣南城镇群为重点的沿京九线城镇密集带。

  鄱阳湖生态城市群:

以南昌为核心,以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和抚州等中心城市为重要节点,强化中心城市、特别是南昌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建设南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加快昌九工业走廊发展,构建南昌一小时经济圈,形成城市功能互补、空间布局优化、产业配套协作、内部联系紧密的鄱阳湖生态城市群。

  加快建设南昌超大城市

  以加快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为重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高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南昌超大城市,积极培育九江、赣州、上饶特大城市,全面建设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宜春、吉安、抚州大城市。

  南昌: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全国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城市。

  九江:

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南昌九江一体化进程,建设赣北区域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及京九沿线综合交通枢纽和著名的工业、商贸、港口与旅游城市。

  鹰潭:

加快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建设绿色世界铜都、中国丹霞·道教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新余:

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加快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打造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建设国家光伏产业基地、金属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

  抚州:

加快抚州南昌一体化进程,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打造南昌和闽台地区后花园,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区、新型能源开发利用试验区、临川文化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区。

  (4)关键词:

交通

  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十二五”期间,适应高速公路时代、高速铁路时代、高速航空时代的要求,以提高路网密度、提升线路等级为重点,推进陆、水、空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协调发展,构建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公路:

南昌6至8小时可到周边省会城市

  加快高速公路网建设,实施新增2000公里高速公路工程和高速公路扩容扩建工程,构建以“三纵四横”为主骨架,五条环线、两条联络线、十八条地方加密线组成的高速公路网。

实施4000公里国省道改造工程,国省道干线公路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完善提升“十纵十横”干线公路网,建立健全公路应急保障体系。

  到2015年,实现公路总里程突破18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省会到设区市4小时、到周边省会城市6至8小时的快速通道。

  铁路:

南昌进京只要5小时

  重点建设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重要站场,加快建设干线铁路电气化改造和支专线,形成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经济带的快速通道,构建便捷、大能力出海通道,逐步完善“五纵五横”铁路网。

  到2015年,铁路营运里程超过5000公里,高速铁路超过2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铁路,形成省会到各设区市2小时、到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进京5小时的快速通道。

  航空:

依托昌北机场建设航空产业园

  逐步形成以南昌国际航空港为龙头的“一干七支”机场布局,建成宜春明月山机场和上饶三清山机场,扩建井冈山机场和赣州机场,改造九江马回岭机场,积极推进赣东南机场的前期工作。

同时,依托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建设航空产业园。

  港航:

推进赣粤运河前期研究

  实施长江干流九江段、鄱阳湖、赣江、信江500公里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提高航道技术等级,改善通航条件。

建设九江、南昌港口枢纽及五河干流重要港口,完善重要港口疏港通道和其他配套设施,形成联系紧密、运行高效、通江达海的内河运输体系。

  到2015年,Ⅲ级以上航道达到790公里,高等级航道达标率74%,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60万标箱。

推进赣粤运河前期研究,加快九江港和南昌港一体化进程。

  (5)关键词:

新能源

  重点开发鄱阳湖区域风能资源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

  加快推进核电建设,基本完成彭泽帽子山核电站一期工程,配套建设洪屏抽水蓄能电站,积极开展万安核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后期开工建设。

大力发展风电,重点开发鄱阳湖区域风能资源,积极发掘九岭山、武功山等高山风电场潜力。

同时,适度发展太阳能发电,多元化利用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发展农村能源,积极开发地热能。

到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25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8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

  (6)关键词:

水利

  力争开工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强化水利安全保障,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力争开工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新建浯溪口等一批大中型水库。

  新增总供水能力约35亿立方米

  我省将提高鄱阳湖和“五河”主要圩堤防洪能力,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和江河主要支流重要河段治理,实施万亩以上堤防达标工程,加强城镇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提高设防中心城镇防洪能力。

  同时,建设重点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显著提高雨水、洪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

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到2015年,新增总供水能力约35亿立方米。

  推进三大水利枢纽工程

  我省将实施水利建设重大工程。

其中,积极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进程,工程集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利血防等效益于一体,以“调枯不控洪”的方式实现对鄱阳湖枯期水位的控制,以达到湖区灌溉、供水、生态环境保护、航运、水利血防、旅游、水景观等工程建设效益。

  建成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以防洪、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灌溉、养殖等功能,水库总库容11.8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6.0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360MW;灌区控灌面积32.95万亩。

  建成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发电等,防洪库容2.96亿立方米,总库容4.27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30MW。

  (7)关键词:

生态

  实施9大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与生态相融合、人与自然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省将实施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等9大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

  鄱阳湖恢复湿地植被50万亩以上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重点实施长江暨鄱阳湖源头水资源生态保护工程、五河源头综合治理工程、鄱阳湖流域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鄱阳湖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工程、鄱阳湖流域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重点建设湿地示范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恢复湿地植被50万亩以上,治理五河入湖口湿地30万亩。

  鄱阳湖流域气象灾害应急示范工程:

增设11部X波段移动天气雷达和4210个六要素自动站。

升级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中尺度数值预报、短时临近预报等业务系统。

建设1个应急指挥中心,11个分中心。

提升分行业、分灾种气象灾害应急保障能力,减缓对资源、环境、生态的压力。

  打造15个山江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山江湖工程:

开展鄱阳湖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建设鄱阳湖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鄱阳湖低碳技术研究院,建设鄱阳湖流域天地一体化的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及“数字鄱阳湖”,着力打造15个山江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5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成50个山江湖试验示范基地。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500个小流域,治理崩岗9500座(处),治理坡耕地330平方公里,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6万人迁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加强对威胁30人以上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治理742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对其中558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66200人实施移民搬迁。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

治理5000口废弃矿井,治理54处矿山地质环境重点区域,开展萍乡等矿区生态修复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移民工程:

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受自然灾害威胁及生活极其贫困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及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实施搬迁工程,建设移民住房5万户、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

  种质资源库建设工程:

收集保存江西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种质资源,以植物为主,兼顾生物种质资源,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8)关键词:

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免费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按照优先发展教育、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确保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并稳定增长。

同时,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切实办好特殊教育。

  到2015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

  推进十大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建设

  为了切实完成好“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各项目标任务,我省将抓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幼儿园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等十大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建设。

  建设2000所幼儿园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全省完善100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装备条件和体育设施,力争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幼儿园建设工程:

建设2000所幼儿园,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幼儿园达标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县区)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扩大城市(县区)公办幼儿园招生规模。

  建200所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建设200所培训能力强、就业率高、辐射范围大的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

  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扩充工程:

支持200所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使全省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办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优质资源比例上升到70%以上。

  解决30万进城农村学生就读需求

  高等学校质量提升工程:

进一步改善100所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20余所本科院校、20余所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和办学水平,加强50个重点学科、30个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工程:

建设100个城镇新区教育园区,解决约30万进城农村学生的就读需求和现有城镇30多万学生的“大班额”分流问题。

  新建36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

新建36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64所特殊教育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建设100个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实施2000名幼儿教师和1000名幼儿园园长培训计划;培育8000名“双师型”骨干教师;在30个高水平特色重点学科设立“井冈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500所大中小学将有示范性心理咨询室

  素质教育推进工程:

建设11个设区市青少年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完善99个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支持500所大中小学校建设示范性心理咨询室;实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建设计划;建设1万个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实施教育省域网、城域网工程;支持高校数字化校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建设;加快实施“班班通”工程;在全省建设500所涵盖各级各类学校在内的教育信息化骨干示范学校。

  (9)关键字:

人才

  五年后人才总量将达550万

  到2015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将达到550万人左右。

因此,我省将实施八项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工程。

  赣鄱英才555工程:

引进并重点支持500名左右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赣创新创业;选拔500名左右有较强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能力,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进行重点扶持培养;柔性引进500名左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顶尖水平的高端人才为江西科学发展服务。

  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建设工程:

实施院士后备人才、科技经营型创新人才、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和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到2015年,培育10名院士后备人才、15名科技经营复合型人才、5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青年科学家、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创新型企业家建设工程:

对200名左右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轮)训,培养造就若干引领江西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优秀企业家。

  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

实施紧缺技能人才培养、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每年确定10个左右紧缺职业(工种),培养5000名紧缺技师、高级技师。

  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程:

对45岁以下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采取集中授课、实地视察以及案例启发等形式进行培训,每年培训2万名;以省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业务骨干为主要对象,建立健全农技指导队伍体系,每年培训1000名创业指导员。

  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优秀拔尖人才工程:

到2015年,重点培养100名理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和文化经营管理、文化专门技术优秀人才,重点扶持30名文艺新闻界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

  青年俊才开发工程:

每年在省内高校及我省考入名校的大学生、研究生中选拔一批拔尖青年进行定向跟踪培养,依托省内外干部培训机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青年俊才培养基地,每年分类培训1000名青年拔尖人才。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加大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到2015年,全省取得社会工作资格证人员总量达到1.2万人,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6.8万人。

  (10)关键词:

民生

  实施12项重大民生工程

  “十二五”期间,江西将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省将从提高社会就业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实施12项重点民生建设工程,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全面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

  建设112万套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

建设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及改造各类棚户区和危旧房112万套(户),改造农村危房30万户。

加大老红军后代及家属住房保障建设。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工程:

建设100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500个社区服务站,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综合减灾备灾建设工程:

实施救灾减灾技术装备标准化工程,建设93座标准化救灾物资储备库、112个救灾减灾指挥中心、创建3900个国家级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防震保安建设工程:

建设“两核两控”重大工程专用地震台网、省级地震烈度速报网与预测预警中心、17个测震台等。

  建15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新建和改造100个县(市、区)级就业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1530个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500个,农村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中心4500个,实施100个老年养护院、老年公寓和老年综合福利院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100所县级光荣院,新建和改造农村敬老院1500所,共新增床位10万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27万张。

 

  新建和改建40所县级儿童福利院

  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继续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新建和改建40所县级儿童福利院。

  救助管理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实施80个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服务用房建设工程。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工程:

建设省、市、县级残疾人综合性康复机构和10个设区市、100个县级托养服务设施。

  优抚安置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新建江西康宁医院(省荣军医院)、省荣军康复中心、南昌军供站,改造全省13个军供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