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函数到替代函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0001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生产函数到替代函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从生产函数到替代函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从生产函数到替代函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从生产函数到替代函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从生产函数到替代函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生产函数到替代函数.docx

《从生产函数到替代函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生产函数到替代函数.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生产函数到替代函数.docx

从生产函数到替代函数

从“生产函数”到“替代函数”

——关于现代大型公司总部功能的研究

1.问题的提出

(1)现实背景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现代大型公司(在下文中有时简称大型公司、大型企业)的总部。

现代大型公司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根据钱德勒的考证,新技术的出现(例如当时的铁路交通技术和肉类加工的冷冻技术)和市场的扩展造就了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的出现不仅反映了人类生产活动规模的扩大和技术含量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了企业制度和企业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

这主要表现为受过职业训练、拿薪水的经理阶层替代了未受过职业训练的家族经理成为企业的领导者,从而实现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职能分离。

职业经理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层制度,运用行政方式而不是市场方式来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形成了与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对应的“看得见的手”(钱德勒1977)。

大型公司的出现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诞生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

当今现代大型公司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个重大现象,它改变了市场的结构,对国民经济和全球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据统计,约4万家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大型公司占有世界总产值的1/3,世界贸易额的2/3,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的70%,全球技术专利的80%。

由此可以看出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全球资源的控制和调动能力。

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型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一演变的走向和动因的决定因素、内部科层组织机构模式选择和设计的原则、在其内部庞大的生产—组织系统中总部的地位和功能及其与下属单位之间权力的配置、决策(包括战略性决策和经营性决策)确定和实施的程序。

这些问题对大型企业的决策者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能否较好地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对公司的发展、效绩和竞争力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进入90年代后,围绕着全球的经济活动,发生了五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其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这一进程促进了资源的流动,扩大了跨国公司调动和配置资源的空间和效率。

与此同时,这一进程已经触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层问题。

贫富之间、发展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变得更为突出,一体化导致的各经济体之间的互动使全球经济变得更加不稳定。

如何克服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使之成为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于共同繁荣的进程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二,新一轮企业兼并、重组的浪潮来势迅猛,其规模、涉及的行业都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出现了一些超大型、多功能的新型企业。

这些活动的经济合理性是什么?

在获取规模效益、增加市场份额、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的同时,如何解决为之而产生的代价——内部组织协调费用的增加和“组织失灵”。

其三,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预示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新技术将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管理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如何克服新技术在资本市场中的泡沫,如何面对新技术产生的“数码鸿沟”,如何运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经济,这些问题也变得更为突出。

其四,金融业已成为连接各要素市场的枢纽,并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占据了显要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频繁发生的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其五,人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拥有知识并对企业经营管理做出贡献的人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而是财富的创造者和剩余价值的分享者,也就是说企业对人的认识正经历着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的转变。

这也标志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人本主义的复归。

上述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状况,认识和理念的重大变化不仅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而且会导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2)理论背景

大型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对经济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关注和兴趣。

因为它对以新古典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理论、传统的厂商理论及管理学都提出了挑战。

传统经济学从理性假设出发,把企业视为一个“黑箱”或“生产函数”。

它们认为决定企业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效绩的是资本、土地、劳动力这些基本的生产要素,企业对市场价格信号做出的反应必然导致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

至于企业内部是如何配置这些要素的,要素配置的成本和效益则是传统经济学的一个盲区。

钱德勒对美国现代企业发展史的考证揭示了企业内部的运行中存在一只“看得见的手”。

那为什会出现这只“看得见的手”呢?

它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以科斯和威廉姆森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并对第二个问题进行了基础性的探讨。

科斯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说明了企业的本质是对市场的替代,即用企业内部的组织行为替代市场价格机制来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从而实现交易费用的降低,这就解释了钱德勒所发现的“看得见的手”产生的原因(科斯1937)。

威廉姆森发展了科斯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决定企业对市场替代的条件和因素。

他还将交易费用分析方法引入到企业内部,重点研究了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威廉姆森1975)。

对现代企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还有现代信息理论和代理人理论。

它们说明和解释了企业内部科层结构下的信息机制和激励机制及其与公司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关系。

现代企业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经济学对现代企业研究的突破和进展。

但经济学对诸如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特别是其总部的功能这类现实问题涵盖面和穿透力都受到学科本身的局限。

作为一门重点研究企业管理的学科,管理学对企业内部运作层次的说明和解释应该承担更主要的责任。

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管理学在近百年的历史中曾有过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广泛的应用,并确立了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地位。

从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从西蒙的决策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到权变理论,管理学建立了它的主要原理,超越了“经济人”的局限,把人的行为、需求、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引入系统论,现代信息理论、运筹学、数理统计等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使管理学得以丰富和发展。

但现实经济生活中现代大型企业这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却似乎没有引起管理学家应有的关注。

经济学中现代企业理论及其主要观点、方法,如交易费用、委托代理等在管理学中未能得到充分的应用。

主流派管理学的基本框架仍是以传统厂商理论为基础,将企业视为生产函数,而没有引入企业是对市场替代的认识。

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工厂为代表的企业经营和生产管理,而不是大型公司及其总部。

在现代大型企业中,公司总部和其下属的生产(服务)单位已形成一个系统中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层次。

对于这样一个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特别是其总部的功能,管理学并未给出一个整体的描述和说明。

(3)中国背景

关于现代大型公司总部功能的研究对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的中国具有特殊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据着主导性地位,这可以从其产值、固定资产、雇佣人员的数量、在一些管制行业中的垄断地位中反映出来。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已进入微观重构的阶段。

各级政府逐步从国有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中退出,市场机制已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传统计划体制下国有的生产和服务企业在进入市场过程中正经历着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公司化改造;对外开放不仅吸引了资本和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系统也被带到中国。

市场的优胜劣汰作用和规模经营、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推动着企业之间的兼并和重组,一批大型公司和企业集团纷纷崛起。

当前中国进行的企业改革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分配机制、激励机制改革和加强管理改善大中型国有企业缺乏活力、长期亏损的状况;

(2)通过股份化、民营化和上市改变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3)通过技术改造、兼并和重组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和专业化程度,以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当然,微观层次的改革还需要宏观层次的配套改革,这主要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等。

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已实现了扭亏为盈,走出了长期亏损的困境;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实现了规模效益、提高了专业化程度;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育,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股份化和上市取得了进展。

当然中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项庞大的工程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上述几项改革中,本文所关心的是大中型国有企业转轨过程中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及其总部的定位和功能的确定。

根据作者的观察和研究,在近20年的改革过程中,中国大中型国有企业在构筑内部组织结构和建立运行机制方面走了一条弯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积累了相当严重的问题。

其原因主要是学术界和工商界对现代企业的理论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企业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战略指导,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自发性;多数企业走上了多元化的方向,盲目进入了一些不熟悉,高风险或投机性的领域。

形成分散的、不够经济规模、非相关的资产结构;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和难度,造成了大量的损失和不良资产。

②在组织结构上没有实现战略性决策和经营性决策的分离,普遍采用分权式的模式,总部缺乏内部资源配置的权威,在公司内部形成了纵向的多级投资中心和扭曲的利益格局。

③在企业内部过度引入市场机制,如承包制、员工分配与企业效益完全挂钩等,削弱了组织配置资源的功能。

④对代理人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普遍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给经济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⑤把资本主义早期的业主文化误认为现代管理的理念,不适度地渲染了个人的权威和魅力,把冒险、投机和个人决断作为现代企业家的标志,在公司内部出现了权力寻租的现象。

值得提出的是这种认识上和实践中的问题并非基于传统计划经济的体制和观念,而是来自对市场经济的某种误解和利益集团的驱动。

因之所付出的经济上的代价(企业的亏损、破产)和制度上的代价(企业内部管理交易费用的提高)在未来会进一步显现出来,可以说问题的严重性绝不小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遗产所造成的国有企业的亏损。

但这一重要现象却未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重视。

2.研究课题

现实和理论背景反映了课题研究的普遍意义。

由于中国正处于转轨期,其微观制度的变革不是一个自发的演变过程,而是一个带有明显人为设计的突变过程,其变迁的走向及变迁过程中显露出的特点、问题具有特殊研究价值,也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因而做了专门的介绍。

基于上述背景,课题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现代大型公司是如何通过总部的功能实现对市场的替代。

为了揭示这一问题,论文将重点讨论现代大型公司的目标函数、相关变量及变量的控制和管理。

课题研究的逻辑和要点可以简要地表述为:

(1)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具有替代市场实现交易和配置资源的功能,即以一个集中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纵向行政科层结构替代一个分散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横向市场交换体系。

这一替代可以视为交易费用的替代,即用企业内部组织协调费用替代市场交易费用。

替代的动因是交易费用的降低,而替代的代价则是企业内部“代理人”问题产生的激励机制缺陷和纵向的科层结构引起的信息机制的缺陷。

(2)现代大型公司从组织结构上表现为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庞大系统。

从横向说主要是追求规模经济和扩展市场的需要,从纵向说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外部市场交易内部化,以降低市场的交易费用。

(3)现代大型公司内部科层结构有多种形态,其差异主要表现为总部与其下属经营单位之间权力的配置,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表现为组织内部引入市场机制的程度;其共同点是战略性决策和经营性决策的分离,它们分别由总部和下属的生产、经营单位承担。

在现代大型公司中总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它一般不直接参与下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主要的职能是:

①战略研究和实施;②内部交易协调和资源配置。

总部职能的确立和实施是为了满足和实现其目标函数。

这个目标函数可以表述为:

最大限度地获取“替代效益”,最大限度的降低“替代成本”以便使“替代净效益”极大化。

(4)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应将现代大型公司视为一个“替代函数”而不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所说的“生产函数”。

这一“替代函数”的数学模型可以表述为:

Y=F(x1x2…xt)

其中Y代表“替代净效益”,即企业替代市场内化交易所节省的市场交易费用和所产生的组织协调费用之差。

x1x2…xt是自变量。

他们主要包括:

战略的制订和实施,内部资源配置和内部交易协调,科层结构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政策、规定、程序和标准的制订,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信誉和无形资产的维护,公司理念和公司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用,预算控制和经营计划管理,法律、信贷、采购、销售和市场的统一集中管理,研究开发和新技术应用等。

公司总部的功能就是通过对这些变量的管理和控制实现“替代函数”目标值的极大化,即“替代效益”极大化。

这些变量具有两个基本的特点。

其一,与“替代函数”的应变量具有相关性,其存在状况、变动幅度、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Y值----公司的“替代净效益”。

其二,是由公司总部直接控制和管理的。

这也反映了现代大型公司总部与下属单位权力的配置。

“生产函数”的变量主要是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原料的数量、价格及其相互之间的配置。

而“替代函数”的变量则主要是一些管理和控制的要素。

这反映了两组变量所满足的是两个目标函数值,即利润极大化和“替代效益”极大化。

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首先,如前文的论证,“生产函数”描述的对象是传统的企业,而“替代函数”描述的是“现代大型企业”。

其次,在现代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其下属的生产、服务单位依然可以被视为是一个“生产函数”。

当然,由于市场、技术、信息、人力等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对“生产函数”的有关变量也应重新认识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现代大型公司的总部来说,则是一个“替代函数”。

第三,在现代大型企业中,下属单位对“生产函数”的管理提供的是公司生产活动中的收益,而总部管理的“替代函数”不仅关系到下属单位效绩而且会产生资源配置和内化交易的效益。

当然,这样的区分并不意味着总部不参与或不关注由“生产函数”决定的利润,也不意味着两个函数之间是彼此无关的。

两个函数的提出主要是反映了管理层次上的区别。

“生产函数”合理配置导致的利润极大化对于公司总部来说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但公司总部的职能不是取代每个经营单位的管理层对生产要素配置进行直接的管理。

而是:

a.着眼于公司整体的战略、资源配置和下属单位之间交易的协调,以追求整体而不是总部利润的极大化;b.通过对有关变量的管理,对下属经营单位的活动进行监控。

最后,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公司总部的功能,下属单位“生产函数”的管理被视为是某种给定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现代大型公司视为一个“替代函数”。

接下来我们对“替代函数”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一简要分析。

在诸多变量中,战略制订和实施、内部资源配置和内部交易协调是核心变量,这两个变量与目标函数值的相关性最高,影响程度也最大。

因此,它们的管理与控制也是总部的主要职能。

科层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政策、规定、程序和标准的制订,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信誉和无形资产维护,公司理念和公司文化建设是有关公司制度安排的变量,其中包括正式的、有形的制度和非正式的、无形的制度。

其设置要满足和适应两个核心变量,使之得以制度的支持。

人力和信息在现代组织中是企业的两个重要资源,由于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将之作为独立的变量。

核心指标中内部资源配置则侧重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和资源。

预算控制和经营计划管理是实施公司战略和内部资源配置、内部交易协调的管理方式。

法律、信贷、采购、销售和市场的统一集中管理,研究开发和新技术应用这两个变量反映了公司内部权力配置。

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科层模式中,总部集权的内容和程度有所差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这些变量分为核心和非核心两类。

非核心变量包括:

制度变量、资源变量、管理方式变量和权力配置变量,都是为了满足核心变量的控制与管理。

在本研究课题的第三部分,我们将对上述几类变量分别做出专门的讨论,讨论的重点是解释变量的含义,揭示其与“替代函数”目标值的相关关系、研究变量的控制和管理。

讨论的方式是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

 

参考书目:

[1]Chandler,A.D.Jr.1977.TheVisibleHand:

TheManagerialRevolutioninAmericanIndustrialEnterprise,Cambridge,MA:

MITPress.

[2]Coase,R.H.1937.TheNatureoftheFirmsEconomica(newseries)4(16):

386-405.

[3]Williamson,O.E.1975.MarketsandHierarchyNewYork:

FreePress.

 

关于企业理论的读书笔记

 

开头语

1.生产函数——新古典对企业的认识

2.制度和制度的相关范畴——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

1)制度

2)交易

3)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

4)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

3.破译“黑箱”——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3.1企业的本质和边界

1)Coase和他的交易费用理论

2)“看得见的手”--Chandler对现代企业的认识

3)Cheung的间接定价理论

4)Williamson的资产专用理论

3.2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相关的制度安排

1)代理理论

2)Williamson关于公司内部科层成本和科层形态的研究

4.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对现代企业理论的影响

5.从“超微观”到“微观”——管理学面临的新课题

5.1管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5.2管理思想演变的特征和趋势

1)从经验到科学

2)从生产技术层面到组织层面

3)从“组织”到“人”

4)从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

5.3工商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1)研究的对象

2)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3)整体框架重构

小结

 

参考文献

 

本文的重点是对有关企业的理论和研究做出评述。

评述从马歇尔(Marshall)为代表的新古典“厂商理论”开始,然后介绍现代企业理论和管理学的主要观点和流派。

评述的目的是:

(1)对企业理论的演变、走向做出简要的概述,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背景;

(2)对交易费用及其它相关理论做出介绍和评价,为课题研究提供方法和工具;

(3)说明目前研究已经回答的问题和留下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提供依据。

 

1.“生产函数”——新古典对企业的认识

企业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在交易费用理论引入以前“厂商理论”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的认识。

“厂商理论”是新古典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古典并不排斥古典经济学,其依据的基本假设如:

理性假设、资源稀缺、完全竞争、充分信息等都源自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的贡献主要是边际分析方法和均衡分析方法的运用。

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出发点是把人或企业组织的经济行为看作是一种对稀缺资源所做的理性选择,即在资源和技术限制下效用最大化的选择。

在进行这种研究时“边际效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这方面做出特殊贡献的经济学家首先是Gossen。

他建立了消费者行为理论(theTheoryofConsumerBehavior)。

在此基础上,Jevous、Menger和Walras经过各自独立的研究创立了边际效用理论(theTheoryofMarginalUtility,Jevous1871)。

经济学中均衡的含义是指市场的供求关系通过自发调节达到平衡的状态。

新古典依据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运用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的方法可以演绎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模型,即“消费函数”和“生产函数”。

新古典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

他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边际效用理论”进行了权威性的总结,建立了以“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的价格理论。

这一价格理论的供给方面即被称为“厂商理论”(Marshall1890)。

“厂商理论”研究企业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包含:

投入品的购买、生产技术的采用、生产量及销售价格的确定。

该理论假设生产者(厂家)无论是在垄断市场还是在充分竞争市场,其目标都是利润的极大化。

因此,其生产产品和投入品的数量是取决于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均衡。

“生产函数”用数学模型描述了厂商理论,即生产者的产出和投入(生产要素)之间的数学关系。

其数学模型为:

q=f(L,C,t…),其中q是应变量,而L,C,t…等等是自变量。

在产出品数额确定的情况下,投入品的数额,如:

劳动力、资本、原料等取决于技术因素,这也反映在生产函数模型中,两者的关系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

COBB-DOUGLAS函数所描述的就是非线性关系。

对新古典厂商理论的批评首先集中在对其假设条件的质疑。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证明:

信息是不完备的、不对称的,是有成本的;在这样一个信息环境中,经济活动中的消费者和生产厂家只能是一种“有界的理性”选择。

持批评态度的经济学家还认为在当今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型商业机构已经实现了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

他们的目标函数可能不是利润极大化,而是诸如:

销售收入或市场份额极大化(Baumol1967);在一个可以得到满足的低利润水平下公司的成长或管理效用的极大化(Galbraith1967);行为科学则假设企业存在着多元的、相互冲突的目标函数(CyertandMarch1992)。

这些质疑表明新古典厂商理论的假设条件和数学模型的抽象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差异和距离。

但这不能否定厂商理论和生产函数模型的价值和贡献。

因为科学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证考察的水平上,规范性的表述是对纷繁复杂的现象的一种抽象。

只要这一抽象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其产生的缺陷,如假设条件与现实的差异和距离是难免的。

就理性假设而言,对厂商理论关于企业追求利润极大化持有不同认识的理论并不能很清楚的表明在长远目标上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对立的关系。

比如:

销售收入的增长和公司的成长最终应表现为利润的极大化。

此外,利润极大化作为一个单一的目标比任何一个其他的单一目标更好、更简单地反映企业的行为。

因此,尽管厂商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些显然不现实的假设,它依然被广泛地接受。

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理论,“厂商理论”和“生产函数模型”的缺陷主要不是表现为其假设条件与现实的差异和距离,而是在这一组假设条件下,企业被视为一个“黑箱”。

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运作和内部交易的协调被看成是一种无摩擦、无信息成本的单纯的价格机制操作过程,管理者的功能就是把利润最大化方案输入到生产函数的模型中。

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生产、技术方面还是组织结构方面企业内部已形成了一个多元的复杂系统。

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在市场上进行大量的交易活动,同时还要协调企业内部的交易活动,这些交易都是有成本的。

企业的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特别是其总部的功能对上述外部和内部交易的实施和效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打开企业这个“黑箱”就成了“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使命。

2.制度和制度的相关范畴—制度学派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70年代以来形成的“现代企业理论”把制度作为一个内生的变量,把交易费用分析方法作为一项基本的工具。

“制度”和“交易”都是制度学派理论中的核心思想。

因此在评述“现代企业理论”前,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制度学派(包括新制度学派)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观点。

(1)制度

凡勃伦(Vebllen)的代表作是1899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这部著作被称为制度学派的开山之作。

Veb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