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docx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
1.波普的科学发展模式以及科学研究中问题的重要性
科学的发展的模式
波普尔认为,人类知识增长表现为科学的进步,这是一个新的理论不断替代旧理论的过程,而不单单表现为知识内容在数量上的累加。
他说,通常人们喜欢把人类知识比做一座宏伟的高楼大厦,知识的增长犹如在一个坚实的地基上进行添砖加瓦的累进式建构。
但这是一个不恰当的比喻。
因为人类知识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基础的,知识的增长也不是以现存知识为基础的构造,而是对现存知识的破除;并且,破除旧知识与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为同一过程,这不能用拆旧房盖新房来比喻。
正因为波普尔关于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与传统观念不同,所以他把科学知识增长问题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
在对科学的界限以及性质作了证伪主义说明之后,波普尔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的“四段式”模式。
(一)科学发展“四段式”模式
波普尔把科学的增长过程概括为:
(1)科学始于问题;
(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论;(3)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题……以上四个环节、循环往复,无止无境。
可用公式表示为:
P→TT→EE→P……
这里“P”表示问题,“TT”表示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EE”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以清除错误,P表示新的问题。
这就是波普尔著名的科学发展“四段式”动态模式。
(二)试错法
波普尔指出,从上述四段式中可以看出,科学最根本的性质就是猜想与反驳,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试错法”,即尝试与清除错误的方法。
他认为,科学的试错法要取得应有的成果就必须做到既要大胆的尝试,又要足够严格的检验。
“大胆尝试,严格检验”的格言正是由此而来的。
(三)从错误中学习
波普尔从其试错理论出发,认为要在科学中实行“大胆尝试、严格检验”,就必须提倡三种科学精神。
这种精神包括:
第一,敢于犯错误的精神。
他认为真理和错误不可避免地纠缠在一起,科学只能在不断清除错误中前进。
为此,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
“从错误中学习。
”认为致力于科学研究事业的人应不怕犯错误。
科学是试验性的事业,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要使自己在连续的失败中成为一个特定问题的专家。
第二,批判精神。
波普尔认为,科学是在竞争中发展的,只有批判才能前进。
“科学的方法是批判的方法”,“批判是任何理智发展的主要动力”。
他不仅勉励科学家要敢于批判他人、敢于批判权威,而且也要求科学家们敢于进行自我批判。
第三,否定精神。
只有敢于否定旧理论,才能创立新理论,不破旧不能立新。
这种否定不仅仅是对准别人,更应勇于否定自己。
他勉励科学家,在建构理论之初,就应当想方设法去否定它,例如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典范。
由此可见,波普尔一反传统的科学静态累积的观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强调科学的批判精神,试图从动态上描述科学发展的过程,总结科学发现的逻辑,揭示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强调从错误中学习的科学方法。
这样就把逻辑实证主义开创的科学方法论研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丰富了科学方法论研究的内容。
但是,波普尔用其证伪主义方法来取代实证主义方法,完全否定了后者的合理性,这是片面的。
事实上,证明方法在科学研究上是不可或缺的。
波普尔以证伪来否定证实,仍是用一种新的片面性去反对另一种片面性。
此外,波普尔的关于科学发展模式理论也有明显的严重的缺陷:
首先,是他对“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的分析,局限于“知识增长的动态过程”,囿于主要用“理论”这个逻辑范畴来重建科学发展过程;片面夸大科学发展中淘汰、摒弃旧理论的一面,否定了科学知识发展中不断完善的一面。
其次,新理论代替旧理论并不像波普尔所说的那样,是简单地抛弃旧理论,而且还包含着对旧理论的补充、修正和发展。
这就忽视了科学发展在正常时期的建设性活动此外新旧理论更替之时,有时还与科学之外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波普尔没有注意到这一方面。
波普尔认为,从科学发展来讲,科学开始于问题.这是因为理论是一种对自然界的普遍性的猜测,而猜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什么是问题?
问题就是一些矛盾和不一致.第一,理论与观察不一致.第二,理论与理论之间不一致.第三,理论内部不一致.
有了这些不一致的问题,人们就要对它进行猜测,于是就有了理论.因此他才断言,"理论始于问题."
破普耳还认为,科学的增长过程是:
第一,科学开始于问题。
第二,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论。
第三,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
第四,新理论被科学技术进一步所证伪,又出现新的问题。
以上四个环节,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他还把这四个环节的无穷循环过程图示化为:
P1→TT→EE→P2.在这里P1表示问题,TT表示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EE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以清除错误,P2表示新的问题。
这是波普尔著名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
有时称为“四段式”
这个模式并不完全符合科学发展事实,但为西方的科学哲学指出了探求科学发展动态模式的新方向。
2.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3科学革命(库恩)
库恩的科学革命结构
托马斯.库恩还是在一个就要完成学位论文的理论物理学研究生时,他对科学本质及其所以能够获得特殊成就的某些基本想法产生怀疑。
经过差不多十五年的构思,创建了自己独特的系统科学观,并把这些思想首次整理在他的成名作《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一书中,这本书已经成为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可不读的核心文献,库恩本人也为世人称为美国当代举世闻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史家。
1科学发展的库恩模式
规范,paradigm是库恩模式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译著者李宝恒 纪树立认为“规范”的译法比较接近于作者的原义。
[1](P3)时下多流行译成范式。
这个字来自希腊文,原来包含“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等义。
特别是用在文法中,表示词形变化规则,如名词变格、动词人称变化等。
作者用这个字来说明科学理论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即某些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种模式,因而生成一定观点和方法的框架。
“规定了在某一领域中应当研究些什么问题,采用些什么方法…凡是具备这两个特点的科学成就,此后我就称之为“规范””。
[1](P8).
“一个规范和一种更秘藏的研究方式的取得,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已经成熟的标志。
”[1](9).,规范就是理论的组成部分。
库恩把有无规范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科学有规范并入变成有机的整体,协规同力提高了证伪的免疫力,理论不再是一种全称陈述,难以被轻易证实或证伪,规范之间的断裂是对规范的否定而不再将整个理论否定,可弃旧规范而保全理论。
(评注:
规范是理论的核心,规范已被否决,抱罪怀瑕之理论安能成立乎?
)
库恩设计出了自己的科学发展的库恩模式:
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
。
。
第一、前科学阶段。
与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发端于观察,波普尔认为始于问题不同,库恩则认为科学源于一个新规范形成完善的过程。
在规范没有形成之前,“陂南陂北鸦陈黑,舍西舍东枫叶赤”,各派学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前科学阶段。
新规范提出确定后则进入常规科学阶段。
第二、常规科学阶段,““常规科学”是指严格根据一种或多种已有科学成就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某一科学共同体承认这些成就就是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基础。
”[1](8).常规科学活动充满着按照规范办事的正常活动与违反规范预期的反常现象之间的矛盾,故新相反,前后相悖。
这个阶段是科学发展的渐进时期,其时所从事的科学活动在规范指导下开展完成着,似投井下石非到底不止。
夫规范引导着常规科学研究,同时由于任一范式都不能穷尽真理,它并不是很完美很精确的,它还给它的拥护者、给科学家留下众多有待解决的难题,以及解决这些难题的规则和途径。
“常规科学即解难题”[1](19)。
在这里规范好比是法规起发使引路功能,为科学家划定活动范围,规定着科学工作的目的和使命,发挥定向导向的作用。
”常规科学活动更少是为了理论探索,更多是为了科学发现”[1](P33)。
常规科学阶段是积累过程,柢固则生长,有典有则奠基了科学知识的积累,研究工作因为遵循共同的规范标准进展也就十分快速,是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好时光.
第三、危机和科学革命阶段。
重大科学的发现都出于反常,常规科学家对于他所信仰的规范是不怀疑无批判的,因为规范具有排他性,对于个别的反常现象完全可以不管不问。
但是随着反常抵牾矛盾的案例频率增高,并且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而又不能排除,或者反常事件打击了规范的基本原则,动摇了现存知识的核心,冲击了对原有规范的基本信念时,事异则备变,科学家就开始对手中的规范持怀疑态度,甚至于进而探讨规范的基础(如科学学术的基本公理系统自然观、世界观等)能否成立。
这种反常现象的积累就构成危机,意味着相背离的新规范的到来,研究工作进入了非常科学时期。
危机的严重将由于一个有竞争力的对立的规范的出现而深化,经过各种规范的激烈争辩,旧规范凋谢衰败,新规范破土而出,科学家们抛弃旧规范,选择了新的规范这就是科学革命和进步—新规范、新理论出现和常规科学下难题的解决。
它以新规范代替旧规范获得权威的统治地位而宣告结束,于是科学发展进入新的常规阶段。
“规范变化的一个特别著名的事件,即哥白尼天文学的涌现。
…到十六世纪初欧洲愈来愈多最优秀的天文学家都认识到,天文学规范已不能应用于它自己的传统问题了。
这样的认识,正是哥白尼放弃了托勒密规范而另找新规范的必要前提。
他这个著名的序言至今仍然是对一种危机状态的经典叙述。
”[1](P33-34)
库恩的不可通约性指科学革命前后两个规范,即使大部分概念相同,但这些概念在新规范中是以一种新的关系组合在一起,因而他们赋予不同的意义了,“从一次科学革命中出现的常规科学的传统,同以前已经过时的传统不仅是不相容的,而且事实上常常是不能相提并论的”[1](P49)。
通过上述的分析描述可观知,库恩的科学革命结构理论的发展模式中,有两次重大的突变,即由前科学转变到常规科学,由常规科学过渡到非常科学。
科学的发展通常经历常规(态)科学和科学革命两个阶段。
常规科学的最大特点是科学共同体有一套公认的共同遵循的规范。
不同的规范具有不可比性(不可通约性),而旧的规范通过科学革命到新规范的过渡不具有连续性(断裂)。
规范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信仰或信念上的变化,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
科学的发展即是从常规科学到科学革命再到新的常规科学的过程。
换言之,科学进步的历史进程就是,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两个阶段的相互交替反复循环的过程。
科学的发展是正常积累与非常革命相统一的过程,是渐变与激变,进化与革命交替的过程。
库恩的科学革命结构理论指明了科学发展进步的过程是由三大环节组成的,一是反常现象的发现,二是反常的扩展与作用,三是对反常的调整、适应与同化。
正是最后一个环节突出表现了作为整体观念体系的规范的作用。
库恩还举了另一个例子“以拉瓦锡的氧燃烧理论的涌现为前导的危机。
。
。
从布莱克到舍勒,都相信燃素说,都经常用这个理论设计和解释实验。
舍勒为了取得除去燃素的热质,实际上是第一次通过一连串精致的实验而获得了氧。
但这些实验的最后结果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气体样品和属性,复杂得使燃素说愈来愈应付不了实验室的经验。
这些化学家们尽管都没有提出过应当取代这种理论,但再也不能始终如一地用它了。
到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拉瓦锡开始作空气实验时,几乎有多少气体化学家就有多少燃素说的变形。
一种理论的变形骤增,正是危机的一般迹象。
在哥白尼的序言中也抱怨过这一点。
”[1](34)再譬如,在上世纪60年代时,一般流行理论都将激光解释为一种放效应,他们认为,原子发射光波,而当这些原子发射出来的光波打到另一些原子上时,这些光波就被加强被放大,因此激光器起了一种放大器的作用当某种信号被产生之后,激光器就放大这种信号。
而哈肯却提出新的理论,指出激光光源不是一种放大器,它与现在的任何一种光源都存在着全然不同的性质。
这种理论发表后尽管遭到了专家们的种种非议,之后不久的实验却证实了哈肯的理论。
哈肯说,如果你相信你的理论是对的,就不要为专家们所左右,勿要迷信专家,坚持下去找到支持你的理论的论据,乐于接受批评和忠告,以便改正错误修正理论。
[2](P2-3)
2科学家们的共同体(科学群体)和科学革命时期规范的转换
由具有共同规范的有学术专长的工作者组成的科学家集团所谓的科学共同体。
全体自然科学家的集合可成为一个共同体,某些学科的科学家或某一个课题组的科学家群体也可组成为一个共同体。
库恩主张科学共同体与规范不可分割,规范是科学家集团的共有信念,科学知识是科学家的知识,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同一科学共同体成员在相同规范指导下从事研究活动,立晷成影构成科学知识的主体。
研究科学知识的增长,需要把规范和科学共同体统筹起来考虑。
科学共同体是不至于因为有一两个反常的事例就轻易放弃原来的规范,因而科学理论既不会像逻辑经验主义所期望的那样被证实,也不会像波普尔所设想的那样一有反例便被证伪。
库恩叙述了一个学生成为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的过程来说明,科学革命时期规范转变的过程,这个学生必先学习教科书中的范例。
一开始学生看一张等高线地图,观看到是纸上的线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对规范谙熟后,视觉经过定向发生转换,他就能看到一张地图了。
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他也就了成了科学家世界的一个成员,见科学家所见,行科学家所行”.[1](P52)
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随着在危机和革命的发生,常规科学的传统及其怠而踬渐趋被摒弃,科学家的背景知识、文化也随之发生革故鼎新,从而在科学革命前后,掀翻天地重扶起,规范的巨变意味着科学家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方法彻底改变了,旧规范黯然失色,新规范蔼蔼丰隆,于是整个世界的形象转变引起知觉转换和世界观的突变.“抛弃一个规范的决定,始终是同接受另一个规范的决定同时发生的,导致那种决定的判断,既包括规范同自然界,又包括相互间的比较”。
[1](37)
库恩倡导一个科学家必须同时具有继承传统和反对偶像崇拜两方面的性格和素质。
常规科学时的收敛性思维和科学革命时的发散性思维反映了两个历史时期的思维方式,当然也是日常科学研究的两种思维技巧和方式。
在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在完成规范所规定的任务时,往往会受到一系列思想上和操作上的干扰约束,此时此刻科学家们主要具备收敛性思维。
而当危机和革命阶段到来时,便要采用发散性思维适时放弃这一套约束,转而支持新的规范,唯有在好的学风和制度下才能保证及时调整修正错误。
同时只有一个深深沉浸于危机的人才能爆发出新的规范灵感。
若是顽固不化,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也就要落伍了.当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日常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勤学苦练,没有受过科学传统训练,对反常危机不敏感,不会准确估价发现反常,也就感受不到危机的讯息,弗有改变旧规范的内心冲动,单靠换位思考又怎能代表专家在某一特定学术理论上有所创造。
达尔文说过,“所完成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
”
收敛式思维既是科学革命的酝酿准备也是它实现后的巩固完善。
“一种新的候补规范代替它的先驱者这种过程。
。
。
首先在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心目中出现的对自然界的任何新解释,一种发现或者一种理论。
他们首先学会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科学和这个世界,而且由于两种情况促进了他们造成这种转化的能力,那可不是科学家中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
他们的注意力一定是强有力地集中在引起危机的问题上;此外,他们通常是如此年青的人物,或者对这种经受危机的领域是如此没有经验,实践已经使他们比他们的大多数同时代人更少受由老规范决定的世界观和各种规则的约束”。
[1](P66)
3 科学结构论的学说价值及其争议
库恩的科学发展三个阶段论是他的主要成就.库恩所创建的方法比他的结论更有价值意义,他承认理论多元化,“科学哲学家们曾一再证明,根据同样一套材料总可以提出一种以上的理论构造。
”[1](37)“规范改变确实使科学家们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他们的研究工作约定的世界”。
[1](52)另一方面他又扬弃了纯科学封闭系统研究科学理论科学性的方法,引进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观念,特出科学家群体的能动作用,拓宽了科学哲学的研究思路。
不过当库恩把规范扩展包括到集团所有和共同规定时,以至于包括了科学中的一切。
科学不再仅仅是发表于科学论文和教科书中的研究成果、科学命题科学例题间的逻辑关系,或者有待于证实或证伪的知识货堆,而是具有科学与研究者结合起来的科学共同体。
科学知识是科学团体的产物,科学知识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群体的互动和影响.但在数理逻辑(哥德尔不完全定理)中我们知道,包括所有一切是不能乱说的,这样就包括了同义反复和循环论证,推导出了逻辑悖论。
他断言规范间的不可比性,以及在强调主体作用的同时把科学团体的普遍同意作为理论的标准得出了约定性的错误。
他过分强调了科学知识增长中的社会因素,并作为科学判定的标准,忽略了科学本身因素的作用和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因素。
把科学标准与科学家素养、思维方法,把逻辑法则与思维方式纠纠缠到一起去了.
库恩指出规范之间没有可比性和优越性,规范的优越感纯粹是由支持者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自然观.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取舍的标准。
这样一来,库恩在多元和宽容的精神下,在理论选择中加入了主观性和非理性的因素.这是欠妥的,对此我们需要加以分析不可盲从.命题A:
”所有的天鹅是白的”,只要发现一只黑天鹅,那么命题A就不成立.不论命题A的信徒精神如何沮丧。
允许这些信徒修正,例如A命题修改为:
“所有的天鹅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但已经不是原来的命题A了。
原来的命题A仍然是被否定了。
如果在运用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同时,又兼顾爱护科学家的自信心,就可能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或者今天说有理明天说无理,高兴时认为有理不高兴时觉得无理的现象。
库恩还断定,新规范不是靠逻辑论证,而是靠宣传说教,一个新真理不是靠他的反对者信服而胜利的,而是因为他的反对者死了。
他把科学活动看成是常规科学的特例如同补漏洞,更是欠妥。
“每次只有几个会转变,直到最后一个坚持不让步的人死了,整个行业就会重新在一个单一的但现在已是一个不同的规范下做实验了。
因此,我们必须问转变是怎样引起的和怎样被拒绝的”[1](P70)。
4科学革命结构给我们的启发
4.1劳资纠纷从马克思时代的对抗形态转换为合作调和形态引起人们知觉认识的转换,劳资之间的矛盾是偶然的,而合作和谐则是必然的关系.最初是由伯恩斯坦一个人觉察到,到焯显至大多数社会主义者都认识承认这样的社会现实时,于是阶级对抗论逐步转换为阶级调和论.新的规范使人们发现以往看不到的现实.1890年前后,伯恩斯坦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修正仅仅是社会主义运动出现反常现象时,对规范适应性的调整,至多是对规范的补充修改,而到了1980年左右,社会民主主义的重新兴起,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整个的被历史和人民扬弃了。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任何科学不修正不扬弃不足以进步,我们应该为修正主义正名,反古者不足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在常规科学时期绝大多数争论虽然并不存在,但在科学革命之前和革命期间却可以有规则地再现出来,这时规范先受冲击,以后又随时可以改变。
”[1](25)民主社会主义的成功和苏式社会主义的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叛逆,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中反常现象已经积累到暴发革命的时候了,必然是新学术新思想取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社会主义运动才会进步。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像库恩所提倡的,当危机和革命阶段到来时,又要适时放弃这一套约束,转而支持新的规范。
但是,“一旦两极分化已经出现,政治上求助就破产了。
因为,他们对制度的模型意见不同,政治变革就是在这种制度模型内达到并予以评价的,因为他们承认并没有超制度的框架用以判断革命的分歧,各党派对革命的冲突最终必须诉诸大规模的说服方法,常常包括武力。
虽然革命在政治制度的发展中曾经具有生死存亡的作用,那种作用依赖于它们部分地是在政治和制度以外的事件”。
[1](44)
4.2波普尔研究的科学知识本身,而库恩则是研究科学家的活动.他的学说更确切地说,是研究的科学研究者的劳动.这个劳动包括了劳动者群体、研究对象和科研过程。
他强调科学共同体必须有共同的范式,才能有所作为对我们甚有启发。
中国的科研群体之所以不出成果,或量少质低,不是因为经费太多要断奶,而是因为在苏式体制下的科学组织是由不相干的甚至相互对立杂乱对科学不感兴趣无科学专长的一些污秽渗沙子组成的,充满内讧倾轧的伪科学家集团,在这样的科学集体中,没有共同的规范、理想和理念,缺少基本的科学训练和素养,没有掌握基本的技术工艺。
如此安能有效地组织科学研究劳动.为保持科学劳动有序运行,不可不放弃党管科研的错误传统行为.并在科学共同体中撤销党政工团的组织及消除其干扰。
4.3如果说波普尔的科学分界标准是固定客观的,而库恩的规范则是主观随意的。
这种标准不能作为衡量科学的标准。
哈维的血液循环论取代格林的血液论,日心说取代地心说都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不是由人的感情所决定。
就像有些靠马列理论混饭吃的人一样,以个人利益和感情取代发散思维,彼诮以聱者,为其不相从听。
硬要以收敛思维钟爱150年前过时的规范,以为可与天地比寿,则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治国者只限于爱其所爱行我所素,不知时变不顺民心不知更礼,则万民怼怨为民所弃。
有原教旨者在网上说,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应存在,不能因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要放弃牛顿力学,以此说明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合理性。
他们不知道,一门科学有其应用的先决条件,牛顿力学对低速运动是很准确的,但对高速运动,则误差很大应当以相对力学来代替,当音速等于光速后就只能甄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不能错用牛顿的力学,无论牛顿力学的拥护者如何信心十足或者怫然不接受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信息社会我们只能根据现社会各阶级的关系来选择政治制度,而不可仿效前工业社会的阶级关系来选择政治制度。
对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选择条件仅仅是音速,而非其他条件。
社会政治制度是处理权力关系的规范方法或工具,唯能根据权力关系中的制衡条件来选择,而决不是主观地胡诌什么根据国情来选择。
4.有人主张,科学与人类其他知识体系如宗教一样,都是一种社会产物。
你是否赞同这一观
点?
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是从物质世界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的,因而是可以接收实践检验的(逻辑证明是第二位的),也只有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改善和发展;基督教信仰宣扬的则是超自然、超物质的力量,因而归根结底是不可接受实践检验的,所以该书中说,“心灵和诚实是认识神的唯一途径”,“灵界存有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相对于灵界,人类既无量度标准可用,其智慧又远所不及,科学只有望洋兴叹
科学的精神是理性的批判精神,倡导独立思考,倡导质疑和探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基督教信仰宣扬的则是虔诚的心理,这样就不会怀疑神的存在。
如该书中说:
“有人坚持说,要弄清楚了才信,看见了才信。
殊不知,在信仰问题上,逻辑恰恰相反:
信了才能明白,信了才能看见!
”只要你坚信有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全知全能的上帝,那么上帝就一定是无所不能的。
这样,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来“论证”你的论断是正确的。
科学的精神所以是理性的,还因为领会科学的精神,不仅需要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还需要了解科学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即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
否则你就弄不清哪些看法是科学的,哪些则是虚假的。
但是,基督教信仰却否定科学的方法。
该书中说:
“然而,如果把这种重实验数据的研究方法,不恰当地由物质世界扩展到灵性世界、由研究被造的自然界扩展到探知造物主时,就成了谬误”。
“如果没有神的启示,我们是无力认识宇宙的”。
无可否认,在许多时代,许多地方,宗教都反对过科学的发现。
然而,也应当指出,宗教也促进了科学。
在许多社会里,学问之士同时也是虔诚之士。
由于鼓励一种沉思的生活,宗教僧团也推动了观察和研究进程,从而越出现存传统的观点。
宗教不仅同救赎有关,也同人类在地上的生活品质有关,并可以鼓励科学以便支持这一关切。
正是在基督教社会中,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