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与货币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2470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0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与货币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商品与货币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商品与货币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商品与货币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商品与货币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品与货币知识点归纳.docx

《商品与货币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与货币知识点归纳.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品与货币知识点归纳.docx

商品与货币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商品与货币

起始评价

一、课堂游戏:

请几位同学模拟购物过程。

要求:

购物者三人;销售者二人;购物者与销售者之间要有讨价还价的过程;购物者要对所购商品进行“货比三家”;请根据五位同学表演回答:

1.上述购物过程反映出的经济形态是什么?

2.你认为上述表演中的所购与所卖之物是商品吗?

你如何理解商品这一概念?

二、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物品

1.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之间的关系如何?

劳动产品

2.商品与物品、劳动产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商品

 

三、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如下图)在其小说《项链》中,刻画了一个小职员的夫人——玛蒂尔德太太,她为了参加一个舞会,向好朋友借来一串漂亮的钻石项链,结果……

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把这一个故事接着讲完,然后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1.同样是“钻石项链”,为什么一个值3.6万法郎,而另外一个只值500法郎?

2.如何看待经济生活中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试述其经济学依据。

 

四、回答问题:

1.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2.货币与商品的关系怎样?

3.货币的作用是什么?

 

五、课堂活动:

请每位同学出示自己随身携带的人民币。

回答如下问题:

1.人民币是货币吗?

它有哪些职能?

2.人民币发行的越多我们的生活越富裕吗?

阅读与思考

一、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

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

第二,必须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比较表

比较

商品

其他劳动产品

区别

①商品用于交换

②商品有价值

③商品是个历史范畴

①不用于交换

②没有价值

③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

联系

① 二者都是劳动产品

②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比较

商品

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区别

①商品是劳动产品

②商品用于交换

③商品是个历史范畴

①不是劳动产品

②不用于交换(特殊情况除外)

③物品是个永恒的范畴

联系

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总结起来就是: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我们最常见的几种商品吗?

 

阳光、空气是商品吗?

 

农民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吃掉了,这些粮食是不是商品?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把它交换出去,生产者的目的才能达到。

这里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商品为什么能交换出去?

也就是说,消费者为什么愿意花钱买商品?

其实,消费者之所以心甘情愿地花钱买商品,是因为商品对消费者“有用”,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

在经济学上,我们把商品的这种“有用性——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之一。

第二,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什么交换一定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即为什么1把斧头=15千克米。

这涉及到一个公平问题,和买卖能否继续顺利进行下去的问题。

要想使买卖能够继续顺利地进行下去,买卖就必须是公平的,这时候我的一把斧头就必须换到相当于它本身劳动量的东西。

如果换到的东西没有我花在斧头上的劳动量大,则我自己吃亏,下次我就不再愿意按此比例交换;反之,则别人吃亏,下次就没有人和我按此比例交换,而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买卖中断。

所以,在买卖中,1把斧头只能换15千克大米,或相当于15千克大米的东西。

在经济学上,我们把1把斧头=15千克米理解为:

1把斧头花费的劳动量=15千克大米花费的劳动量。

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把这一定义迁移到上面的等式中,就变为1把斧头的价值=15千克大米的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相等。

2.正确理解“价值”的概念。

生活中我们经常讲“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等价值量交换,经济学上的价值概念是: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如何理解“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呢?

作为劳动产品的商品,一定耗费了人类的劳动,而这种劳动表现在不同的商品身上其具体形式是千差万别的,如生产粮食的劳动是播种、施肥、锄草和收割等,而生产煤炭的劳动则是采掘、运输等,即它们存在具体形式——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生产方式的不同。

尽管这些劳动有不同的具体方式,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即都耗费人的体力和脑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商品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我们才能进行比较,交换才能正常进行。

如果说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外现的话,商品的价值则是内在的东西,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它的存在。

到底一件商品包含有多少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交换,由另外的一件商品表现出来。

在经济学上,我们把1把斧头=15千克米这个等式中的15千克大米称作1把斧头的交换价值(注意这是不可逆的,即不能把1把斧头称作15千克大米的交换价值)。

由此可见,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基础

价值交换价值

表现形式

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二者具有对立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非商品的劳动产品及一些非劳动产品都可能具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一定是商品。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还表现在:

同一个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即消费者要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把价值让渡给商家(花钱买);而商家想得到价值,就必须把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给消费者(提供可用的商品)。

另一方面二者又具有统一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式价值。

 

请举出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

 

1把斧头=15千克大米与15千克大米=1把斧头,这两个式子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废品有价值吗?

 

消费者与商家谁想得到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价值量的含义

“量”即大小、多少之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价值劳动形成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即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劳动时间又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不同的劳动者生产相同的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及劳动生产率不同故不能用每一个商品生产者各自的劳动时间及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及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无关)

决定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即社会大多数人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其中“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主要指某个生产部门或领域内,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主要指劳动工具。

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就是劳动生产率。

查资料:

今天的电脑市场上,不同的品牌、不同的配置,其价格不同,请大家查查不同配置的价格,然后,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以电脑为代表的商品,为什么价格变化频繁,其中有哪些原因,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相同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卖其价值量一样吗?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时间不影响价值量,但为什么每一个生产者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四、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

1.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1)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

(2)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阶段;(4)货币的出现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一般等价的“固定”。

也就是说,从“物—物”交换、“以等价物的交换”,到“以一般等价物的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的过程来看,货币的确是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是把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的产物。

所以,金、银一开始只是普通的商品,但当把它们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就变成了货币。

 

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五、货币的职能

职能就是职责和功能,也即作用。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的职责和功能,或者货币的作用。

货币的职能分为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两大基本职能是从货币产生时便具有的职能,而其他三种职能则是这两大基本职能的发展。

1.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通俗地理解,就是把货币作为一把“尺子”,用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商品的标价,就是货币在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

在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它本身有价值,言外之意,没有价值的东西则不能充当价值尺度(如纸币);二是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示时,我们把它叫做价格。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如下所示:

基础

价值价格

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用通俗的话讲,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用钱去买商品或用商品换钱,所以这种职能又称做购买职能。

在理解这一职能时,要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时,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只能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二是流通手段不同于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是指一种商品交换的方式,是特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是相对于物物交换而言,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而流通手段则是指货币的职能,是从货币的作用角度来讲的。

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区别:

商品——商品

商品——货币——商品

交换没有媒介

交换以货币作为媒介

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先卖后买

在货币产生之前就存在

货币出现后才存在

  2.其他职能

(3)贮藏手段:

把货币当作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货币贮藏手段的职能。

理解这一职能要注意两点:

一是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且为足值的货币,故而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这一职能;二是由于黄金饰品的价格远远高于黄金的价格,所以黄金饰品不能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4)支付手段: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把握这一职能要注意,支付手段建立的前提是“赊帐”,故这一职能的特点是与“还帐”有关。

(5)世界货币:

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一般说来,只有黄金或白银才能作为世界货币,铸币和纸币都是不行的,但随着货币的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纸币也具有某种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

 

职能

含义

要求

其他

价值尺度

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实实在在的货币

贮藏手段

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实实在在且为足值的货币

支付手段

用货币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前提)随着赊帐买卖出现的

世界货币

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一般必须是金、银(现代一些国家的纸币也可)

(作用)购买外国商品平衡国际收支及国际间转移财富等

 

一本书值5元钱,这是货币在执行什么职能?

归纳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花5元钱买了一本书,这是货币在执行什么职能?

 

分别列举货币充当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例子。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它们的本质一样吗?

 

六、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理解这一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1)纸币的发行主体是国家,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力发行。

(2)纸币是一种货币符号,并不是货币,故而它没有价值,不是商品。

(3)纸币是强制使用的,任何人不得拒收。

同时,国家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发行新货币或废止旧版纸币。

(4)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面值、款式、甚至发行的数量,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5)纸币只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其没有价值,所以不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6)纸币并不是货币,但通常人们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

(7)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其发行权集中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发行。

2.纸币的发行量

一般而言,由于纸币是国家发行的,所以纸币的发行量可以由国家进行主观上的控制。

但是,要保证币值的稳定,纸币的发行量就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就可能产生两种情形,即通货膨胀和产品大量积压。

由此可见,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它应当是受客观经济规律制约的。

 

3.通货膨胀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叫通货膨胀。

其中“通货”,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纸币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纸币太多了。

根据以下公式

要抑制通货膨胀,就要相对扩大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此:

(1)要努力扩大生产,增加国民收入,使商品价格总额增大,这是最为根本的办法。

(2)要尽量减少货币流通次数,故而国家要想办法提高储蓄存款的利率,吸引居民参加储蓄,调节货币流通。

4.我国第五套人民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68号国务院令,中国人民银行行于1999年10月1日起在全国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

第五套人民币的特点:

(1)固定人像水印。

(2)红蓝彩色纤维。

(3)磁性缩微文字安全线,迎光观察,可见“RMB100”微小文字,仪器检测有磁性。

 

(4)手工雕刻头像形象逼真、传神,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5)隐形面额数字:

票面正面右上方有一椭圆形图案,将钞票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作平面旋转45度或90度角,即可看到面额“100”字样。

 

(6)胶印微缩文字:

票面正面上方椭圆形图案中,多处印有胶印缩微文字,在放大镜下可看到“RMB”和“RMB100” 字样。

(7)光变油墨面额数字:

票面正面左下方“100”字样,与票面垂直角度观察为绿色,倾斜一定角度则变为蓝色。

(8)阴阳互补对印图案:

票面正面左下方和北面右下方均有一圆形局部图案,迎光观察,正背图案重合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9)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10)横竖双号码:

票面正面采用横竖双号码印刷(均为两位冠字、八位号码)。

横号码为黑色、竖号码为蓝色

5.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影响现代经济发展的两大难题。

自1997年以来,通货紧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顽症,其对经济的杀伤力比通货膨胀有过之而无不及。

目前理论界对通货紧缩的成因和标准尚未达成一致看法,各国政府在实践中也没有特别有效的对付通货紧缩的办法和对策。

一般意义上的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或其增幅滞后于生产增长的幅度,致使市场上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从而出现物价总水平的下降。

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

它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的一个概念。

6.爱护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我国主权的象征,其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发展的血脉。

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伪造、变造人民币,持有及明知假币而使用者,都属违法行为。

7.正确对待人民币

(1)从货币的起源看,充当货币的黄金或白银,本来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作为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钱本身没有意志和感情,它可以为做好事的人服务,也可以为做坏事的人效劳。

钱既不是众善之门,也不是万恶之源,问题在于它处在什么社会制度之下,怎样获取钱,钱掌握在什么人手里,怎样利用它。

(3)今天,货币依然是一般等价物,仍然是财富的象征。

人人离不开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只要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取得的金钱,就是正当的、合理的。

 

人民币是纸币吗?

 

纸币作为一种货币符号,与货币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货膨胀的危害有哪些?

 

你知道新版人民币的防伪知识吗?

 

物价下降就是通货紧缩吗?

 

买东西不小心别人给我找零时找一张假币,我把它“集”起来可以吗?

试评价左侧图片中的现象。

 

实践与思考

第一部分知识与技能

活动一、搜集我国历代货币的相关资料

实施建议

1.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成四个小组,分别负责对历代货币的实物、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的整理。

2.各小组要充分进行讨论,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目的,按照先易后难、边整理边记录的原则进行。

3.每小组同学都要先寻找突破口,如可以先请教有关专家或老师,也可以先在图书馆查有关的资料,了解其来源,或者可以先在网络中寻找突破。

4.负责搜集实物的同学,可能先到有关古玩市场上了解信息,再利用各自的关系,到有关地方搜集。

5.负责搜集图片资料的同学,要找到有关书籍、报刊,包括过期的期刊,对刊发过的图片可采取复印、扫描等方式进行实物或电子化保存。

6.负责整理文字的同学,则尽可能到有关图书馆、书店及网络图书馆去进行分类整理。

7.负责搜集视频的同学,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联系本地的电化教育馆寻找资源,再到当地的文物部门寻求援助,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搜集。

8.分析货币发展的未来走向:

即用具体的材料分析说明,“实物(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并对货币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大胆的预测。

组成若干小组,根据自己的准备方向,搜集有关我国历代货币的资料,可以包括古文物、图案、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等。

 

活动二

调查市场上商品的分类,并理解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具体要求如下:

1.对身边的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市场上商品的种类。

2.根据课本的理论知识分析:

废品是商品吗?

提示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2)是商品首先是劳动产品,废品是劳动产品,故有可能是商品;是商品还必须用于交换,如果废品是用于交换的(如卖废品),则是用于交换的,是商品,反之,如果把废品扔掉而没有用于交换,则它便不是商品。

(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用这一理论来分析,亦可得出相同结论。

即废品,之所以说它是“废”品,是相对与其原有的使用价值而言的,但我们可能变废为宝,废物利用,这时,废品便有了使用价值。

只要用于交换,即我们把废品卖掉,即用于交换,这时它便有价值,成为商品。

反之,如果,不是用于交换,则不能变为商品。

 

三、调查研究:

物价与人民生活水平

了解周围的市场概况,包括:

经营项目,规模大小,营业时间,资金状况,地理位置,创利(税)情况等。

1.对不同的市场近年来的物价波动情况进行调查,并查找资料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2.对本地的居民实际收入进行调查,包括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如本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及本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研究资料等。

3.对本地的居民近几年来生活水平的变化进行调查,可采用走访式、座谈式、问卷式或其他方式。

4.各小组分别对自己调查来的资料进行汇总,并按类别进行梳理,依此对自己的调查项目进行概括分析,各写出一篇调查报告。

5.对三类小组的调查报告及有关数据进行再整理,并进行横向联系,具体分析物价与生活水平的关系。

参考资料

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指标

全国

(%)

其中

城市

农村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2

0.9

1.6

食品

3.4

3.4

3.4

其中:

粮食

2.3

2.3

2.2

烟酒及用品

-0.2

-0.2

-0.1

衣着

-2.2

-2.6

-1.4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2.6

-3.0

-1.7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0.9

-0.2

2.5

交通和通信

-2.2

-2.6

-1.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3

0.5

2.8

居住

2.1

2.8

1.0

提示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表现为城乡居民的恩格系数大幅降低。

2.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表现在物价持续下跌,一方面银行利率一降再降,但储蓄余额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大量的商品出现买方市场,许多商品积压。

 

第二部分应用与提高

活动三、完成下面的选择题

1.从根本上说,商品的价格水平决定于

A.商品的供求状况

B.人们对商品的偏好

C.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政府部门对商品价格的制定和调整

提示

要准确把握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①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这是根本因素;

②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其中,供不应求,则价格上升,供过于求,则价格下降;

③货币的发行量影响价格;

④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决策规定商品的价格。

 

2.世界各国法律规定,禁止伪造法定货币,印制贩卖假币者必受严惩。

这是因为:

A.纸币作为货币符号,在商品流通中具有价值尺度的作用

B.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C.印制假币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D.纸币同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

提示

解题时,要抓住关键字“严惩”来贯穿整个思维过程。

所谓“严惩”,必是针对各种违法行为,针对各种对社会和人民造成危害的行为而言的。

 

活动四

辨析:

“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商品价格是由其质量决定的。

提示

要注意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克服片面性,同时,要正确理解“优质优价”及“按质论价”的含义。

 

第三部分拓展与创新

活动五

2000年夏季,我国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达成了限制大幅度降价的销售协议。

然而,协议墨迹未干,参加协议的厂家便纷纷“跳水”降价,限制销售宣告失败。

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经济现象?

参考资料

市场经济要求全国应该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生产要素应根据市场信号的要求,向那些效益和其产品有市场需求的部门、行业、企业和地区自由流动,在市场信号的调节下重新配置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淘汰那些效益较低、亏损严重的企业。

一些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做法,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企业而言,只有通过加强科学管理、科技创新、降低成本、减少劳动消耗,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企业管理、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提示

本题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结成的“价格联盟”是否正确;其次,要清楚“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经济现象”的答题要求。

像这种“如何认识……现象”的题目,一般需答出三点: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验收评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选项填入题后括号内)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酱腌菜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四川、重庆等13个省市60家企业生产的60种产品,合格43种,产抽样合格率为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