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溶解度》探究式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1729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 《溶解度》探究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 《溶解度》探究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 《溶解度》探究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 《溶解度》探究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 《溶解度》探究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 《溶解度》探究式教案.docx

《精品 《溶解度》探究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 《溶解度》探究式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 《溶解度》探究式教案.docx

精品《溶解度》探究式教案

[精]《溶解度》探究式教案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2011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二《溶解度》的内容,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

第一课时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时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一个“讨论”和一个“活动与探究”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是上节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盐”相关知识做铺垫。

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为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打基础。

同时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思路说明

第一课时由教师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什么是溶液?

溶液由什么组成?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引出饱和溶液以及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溶液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

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课时由教师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在水溶液中达到饱和所溶解的量。

并从讨论中形成以下认知:

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同时引出溶解度的概念。

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曲线,分析出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和四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物质在常温状态下的溶解性;

3、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4、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并能通过表格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绘制曲线图,进一步了解数与形的相互应用,并在操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

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如果将大量的糖放入一杯水中,会产生什么现象?

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发言】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氧化钠,搅拌

再加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再加硝酸钾,搅拌

冷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

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学生讨论、回答】不能。

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

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熔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

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学生发言】

【投影板书】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讨论】

【学生发言】

【小结】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氧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这种溶质”四个字)

【提问】1.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讨论、总结】

【投影板书】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课堂练习】(投影展示)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

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

此说法对否?

为什么?

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氧化钠溶液不饱和。

”这句话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回答】

【上述练习答案】

1.取少量此蔗糖溶液,加入少量蔗糖,若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不饱和;若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2.此说法不正确。

因为在一定温度下,该食盐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食盐,溶液的质量仍为100克。

3.不正确。

因为判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强调的是:

加入同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

【提问】回想课上的活动与探究,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分析、讨论】

【结论】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引导】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思考:

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讨论】

【结论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学生可能想不到改变溶质的量,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上述两个活动探究的前半部分;不断加溶质直至不再溶解)

【提问】”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矛盾吗?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以下内容)

取少量硝酸钾饱和溶液放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观察现象。

加热该溶液,观察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溶液的变化。

【学生活动】

【互相交流】(交流实验现象。

并分析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教师总结】在加热溶液的过程中,起初溶液温度升高,溶剂蒸发得比较少。

溶液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所以固体继续溶解,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溶剂不断蒸发,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所以又析出固体。

“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定的尺度。

就能将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相互转化。

【升华】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许多矛盾体。

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度”,生活就会更美好。

【讲解】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

例:

Ca(OH)2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

因此上述转化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质。

【板书】一般情况下: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投影练习】某硝酸钾溶液在20’c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100°C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

这句话是否正确?

【答案】温度升高后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小结】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我们还从中获取了哲理性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

【作业】习题l

板书设计

课题2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

在—定温度下,在——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条佴下。

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般情况下: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学生回忆并作答】

【引入新课】在课题1一一溶液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活动探究】可投影展示以下内容,

1.向盛有20°C水的烧杯的烧杯中加日入氯化钠。

向盛有40°C等量水的烧杯小加入硝酸钾都邮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克20°C水中加入氯化钠。

向100克20°C水中加入硝酸钾。

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

者的溶解能小

3.向100克20°C水中加入氯化钠自至饱和。

向100克20°C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

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学生活动】

【互相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

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

在100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补充】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

【引导】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

【学生总结发言】

【小结】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知道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就是溶解度。

【引导】请大家试着描述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板书】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

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过渡】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

请看下面的资料。

【投影】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C时的溶解度)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这些关系吗?

4人一小组,组内竞争,争当冠军。

【学生活动】

【课堂练习】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的物质。

这句话是否正确?

2.20°C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克,所以碳酸钙是溶物质。

3.20°C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所以食盐属于溶物质。

【学生活动】(鼓励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可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

答案:

1.不正确。

通常所说的不溶物即难溶物,溶解度<0.01g。

(请学生结合以下投影资料理解本题)

2,难

3.易

【投影】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

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喜爱用银制器皿盛放食物招待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人们发现,牛奶等食物放入银器皿后,不易腐败,能够保存比较长的时间。

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认为,银是不溶于水的。

但实际上,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几乎没有。

把食物放人银器皿后,总有极微量的银溶解于水,因此水中就有了银离子。

银离子能有效地杀死细菌,因此食物就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

【投影】

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解度/

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7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教师指引】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

列表法。

【转折】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

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绘制溶解度曲线

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敷据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用大一些的纸,每小组合作绘制一张,贴在墙上。

2.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3.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C和85°C时的溶解度。

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活动中的2、4两个内容)

【讨论结果】2.溶解度曲线比较直观。

因为我们可以从溶解度曲线上得知:

①不同物质在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曲线相交时的含义。

③能很快地比较出两种物质在某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④曲线的走向。

3.25°C时NaCl的溶解度是33克,KCl的溶解度是34克,NH4CI的溶解度是38克,

KNO3的溶解度是38克。

85°C时NaCl的溶解度为37克,KCl的熔解度为51克,NH4Cl的溶解度是68克,KNO3的溶解度是186克。

4.可得到以下信息:

①曲线与曲线的交点表示子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

例:

68°C时NaNO3与KNO3溶解度相同,都是134克。

②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投影】

【设问】从这一溶解度曲线能得到什么不同信息?

【回答】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小结板书】

2.溶解度曲线:

(1)含义: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过渡】研究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呢?

【投影】讨论:

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

常常会打嗝,这锐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3.对于气体物质,研究它的质量方便,还是体积方便?

【学生讨论后发言1.气体在水中韵溶解度与压强有关系。

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2.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将解度越小。

4.对于气体物质,我们通常测量它的体积,而不是去称量它的质量,所以研究气体的体积较方便。

【引导】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量度的影响。

所以溶解度的概念中强调:

必须指明一定的温度。

那么描述气体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

【学生讨论发言】一定温度、一定压强。

【教师指出)我们只研究压强为101kPa时的溶解度,所以规定压强为101kPa。

【引导】对于固体物质,通常研究质量,所以选择“在l00克溶剂里”为标准,研究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

而对于气体物质,研究体积比较方便,那研究溶解度时应如伺规定标准,定义气体的单位?

【讨论】

【师生总结】选择在1体积水里”作为标准,研究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

【投影板书】

3.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lolkPa和一定温度时。

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因素:

101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里,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课堂练习】

1.在0°C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2.加热冷水时,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为什么水中常有气泡冒出?

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学生回答】

1.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C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

2.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所以;①水受热时有气泡冒出。

②鱼塘水中溶氧量减少,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固体、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并且通过活动与探究总结出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我们还可以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作业】习题3、5,6、8

课后的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

板书设计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

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2.溶解曲线:

(1)含义:

材质的熔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作用:

可壹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肘,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因素:

101kPa、一定温度、I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

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