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1406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 许** 魏**

  ?

?

?

?

?

?

?

?

?

?

?

?

?

?

?

?

?

?

?

?

转载《地理研究》1999年 第18卷 第2期 

 

 

 

?

?

?

[提?

?

要]?

?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才会有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综述了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内涵、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形态,以及综合评价,阐述了其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借鉴。

  

?

?

?

[关键词]?

?

?

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形态;综合评价

  

 

 

?

?

?

?

?

?

?

1 前言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命题后,迅速成为地理、环境、经济、规划等学科研究的焦点和前沿课题。

  城市,自从诞生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积聚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物质、资金和技术等,从而逐步演变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1]。

但与此同时,城市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首先,城市人口数量聚增,已由1800年占世界总人口的10%,增至1900年的15%,预计2000年将达到50%,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这将给地球造成巨大的压力;其次,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的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相互作用和累加,使得本来问题已十分严重的城市更加脆弱。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才会有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

  城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UrbanDevelopment),又可称城市持续发展,与此相近的还有城市可持续性(UrbanSustainability)、可持续城市(SustainableCity)和生态城市(Ecopolis,Eco-city)三个名词。

这三个名词分别从不同角度(即城市可持续发展强调事物的发展过程,城市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城市则更注重事物发展的条件和状态,而生态城市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学表述)表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而对于城市如何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演进,它们的内涵则完全一致。

自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提出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概括如下。

 资源角度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城市不断追求其内在的自然潜力得以实现的过程,其目的是建立一个以生存容量为基础的绿色花园城市[2]。

沃尔特(Walter)也认为城市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其本身的资源,寻求一个友好的使用过程,并注重其中的使用效率,不仅为当代人着想,同时也为后代人着想[3]。

两位学者从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这一角度入手,着重说明了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是可持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

 环境角度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其公众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社区及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同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过程[4]。

恰林基(Tjallingii)在谈到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时,指出绝对不能随意地把这些环境问题留给后代或更大范围,甚至全球,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他从这一特性出发称可持续城市为责任城市(ResponsibleCity)[5]。

两位学者都隐含了利用环境生态规律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

 经济角度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系统结构和功能相互协调,具体说是围绕生产过程这一中心环节,通过均衡地分布农业、工业、交通等城市活动,促使城市新的结构、功能与原有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的和谐一致,这主要通过政府的规划行为达到[4]。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在资源最小利用的前提下,使城市经济朝更富效率、稳定和创新方向演进。

内坎普(Nijkamp)也认为城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不断地追求高数量和高质量的社会经济人口和技术产出,长久地维持自身的稳定和巩固其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大多数城市来讲,特别第三世界城市,只有提高城市的生产效率以及物质产品的产出,这样才能永保其生命活力[6]。

 社会角度

  耶夫塔克(Yiftachel)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社会方面应追求一个人类相互交流、信息传播和文化得到极大发展的城市,以富有生机、稳定、公平为标志,而没有犯罪等[7]。

恰林基也指出可持续城市社会特性包含两个方面:

①可持续城市是生活城(LivingCity),其应充分发挥生态潜力为健康的城市服务,不仅把城市作为整体考虑,而且也要使不同的环境适应城市中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需要;②可持续城市是市民参与的城市(ParticipatingCity),应使公众、社团、政府机构等所有的人积极参与城市问题讨论以及城市决策[5]。

3 城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形态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资源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作为消费者(Consumer),它要利用其生产系统消耗非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为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同时城市也作为摧毁者(Destroyer),由于不合理利用资源,它要消耗,甚至浪费资源[8]。

城市对资源的消耗,特别是对非再生资源的消耗,虽然满足了当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但其必然成为今后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限定因素这一点愈来愈明显。

许多学者在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时,把保护非再生资源和最大地利用可再生资源以及循环利用资源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4]。

  托曼(Toman)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保护资源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通过建立最低安全标准来要求当代人承担某种责任,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费用—效益分析来权衡利弊得失[9]。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Daly)将最低安全标准规定为三条:

“社会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速度;社会使用非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作为其替代品的、可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社会排放污染物的速度,不得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纳能力”[10]。

其中,前一种方法用于人类决策对自然资源不能确定,但可能相当大的行为不可逆转的场合;后一种方法则适于人类决策对自然资源易于权衡,相对较小的可以逆转的场合[11]。

 城市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在于空间集聚规模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平衡,其中包括环境成本。

60年代以前,世界大多数城市其内在成本与收益基本平衡,而从70年代开始,由于城市急剧膨胀,城市环境出现严重恶化,致使平衡的天平愈来愈出现倾斜[12]。

这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城市要想沿可持续发展方向演进,其中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协调好城市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环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①遗弃性,即城市环境主要由过去城市经济活动的遗留所导致的,如废置的土地、厂房等;②长期性,即城市的系统要素,特别是基础设施,有很长的使用寿命,一旦发生环境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地解决问题;③可扩展性,即城市内部,特别是城市内城的问题愈来愈多,同时城市向外扩展,引起周围地区也出现了众多问题;④积累性与交叉性,城市经济活动的集中与扩大,使得污染物愈来愈多,最终导致它们不断积累,同时出现相互交叉现象,致使问题更加严重;⑤流动性,交通运输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活动,同时它也是主要的污染源,由于其流动的特性,致使其所到之处,城市内部和城市外部出现污染[13]。

  从经济学上讲,由于环境成本在市场价格体系中不能被市场这个“无形的手”通过合理的行为得到公正的分配,这一般被成为“环境的外部性”(EnvironmentExternality),同时也被认为是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率状态,它主要包括由生产者、消费者或其他人所造成的环境负担,由于没有被纳入市场价格体系,而实际上这种环境负担确给其他人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解决环境的外部性的方法,即使之成为内部化(Internality),主要通过直接管制(DirectRegulatory)和经济刺激(EconomicIncentive)两种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规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4]。

  国外学者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对如何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做了许多探索,其中比较典型和全面的为皮尔思(Pearce)城市发展阶段环境对策模型[13]。

城市发展阶段环境对策模型,主要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起飞、膨胀、顶峰、下降、低谷)所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土地的过量使用、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资源的过量消耗、交通堵塞等),采取相对适宜的环境策略,特别应加强环境规划和土地规划控制。

 城市经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作为一个生产实体,其经济活动通过劳动力、原材料、资金等的输入,产出物资产品,一方面满足社会居民的生活需要,同时其副产品或废物也给人民带来许多不便。

其生产、生活环节由于城市不断膨胀,规模愈来愈大,所以如果在这些环节上出现局部混乱和不协调,将对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愈来愈严重的影响。

  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作用下,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化,逐步形成世界城市体系。

由于自身实力的先天性,处于世界城市体系的某一等级,必与同一等级城市或更高等级城市处于相对竞争的地位,为了寻求自身更好的发展空间,特别为了获得更大的劳动力、消费市场,提高其在体系中的功能位序,使资金、权力重新分配,每个城市都在努力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生产、生活环境,以便取得更快的发展[4,14]。

  许多学者在城市如何追求可持续的经济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率,降低每个单位经济活动环境成本。

提高物资产品的耐用性,使资源的成本延长寿命;提高生产、使用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产品库存和运输;重复利用回收和循环物质进行生产。

②在城市与区域范围内发展可持续的工业。

清醒地认识资源在城市和区域内流动;协调发展利用工业各个部门、各种技术和各个公司,以便最优地利用资源;减少物质调入、废物产出和半成品运输;提供可持续的设施,如能源、废物等处理服务和公共交通的货物运输;鼓励厂商选址靠近原料供应地、市场等。

③以经济活动为基础,支持社会可持续性。

通过所有公民参与经济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凝聚力。

④绿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业,为地方居民增加就业机会。

⑤开展经济空间规划,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做到整体最优。

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促使城市职能更新,提高城市经济的活力。

⑦实施交通规划,促使城市经济运行流畅。

⑧实施绿色商标产品工程,提倡绿色消费,转变传统的消费观。

⑨实行可持续商业行为市场化,实施环境税收政策;资金机构实行长期投资战略,放弃短期行为[15]。

 城市社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社会问题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城市社会问题主要集中于贫困化,换句话讲,即是社会阶层对立,而进入20世纪中、后叶,社会生态问题又摆在人们的面前,而随着生态问题的全球化,它和贫困化共同作用严重地影响着城市的进一步的发展[15]。

正如迈塞尤(Matthews)指出,城市生态问题超越了社会阶层,同时也跨越了社会的边界,“贫困是有阶级差别的,而污染则是比较民主的”[16]。

城市的社会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受其价值观影响,社会可持续性要求人们必须放弃传统的消费观念,即当代人不能把现代所有财富都消耗掉,而应公平合理地把一些东西留给下一代人,同时,当代比较富裕的人也应转变自己的行为,以便与相对贫穷的人共享苦与乐[15]。

城市服务于人民,同时它也属于人民,在迈向可持续城市时,社会的参与非常重要,由公众参与制定的政策,实施起来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因为这直接充分地体现了他们的意愿[5]。

  国外学者在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证基本适宜的环境权利的获得,即政府必须保证使他们获得干净空气、水、住房等基本需要,这是维持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条件;②教育和培训权利,每个公民都应具有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增强公民素质;③充分就业的获得,社会应给每个公民就业的机会;④消除贫困与社会对抗,市政当局应努力发展经济,消除贫穷现象,同时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富人特别应注意转变其行为方式,尽量避免社会冲突;⑤提高城市的空间质量,提倡公民义务植树,同时规划公园绿地,调节人们紧张的生活方式;⑥健康服务措施,增强人们防御疾病意识,同时增加各种医疗措施;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特别妇女,增强其公民意识,服务社会;⑧形成和谐邻里关系,避免形成各个单独家庭,通过社区公共活动,增加他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增强社会整体凝聚力;⑨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15]。

 城市形态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Urbanization)的迅速推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危机,如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交通堵塞等,迫使许多学者为解决这些危机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尝试,以霍华德(Howard)的“花园城”理论、芒福德(Munford)的“有机秩序”理论为代表,其基本思想是城市在地域空间上必须保持低密度,生活应该回归绿色自然,即分散化思想(Decentralization),在这一思想自觉与不自觉的影响下,同时伴随着逆向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现象,许多国家对城市都进行了新的规划。

进入20世纪中后期,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的扩大,特别是城市蔓延(UrbanSprawl)现象的出现,侵占了大量本来已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也伴随着能源等严重消耗问题。

这一系列问题,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城市在空间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形态。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许多学者认为作为城市经济载体的城市形态应该采取紧凑形态,即紧凑城市(CompactCity),它是与分散化思想相对的一种集中化思想(Centralization)[17]。

他们认为可持续城市应该是“适宜行走、有效的公共交通和鼓励人们相互交往的紧凑形态和规模”。

其主要观点为:

①通过社会可持续的混合土地利用,促使人口和经济的集中,减少人们对出行的需求,有效地减少交通排放[3];②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使用,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使用,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17];③通过有效的土地规划,统一集中供电和供热系统,充分节约能源[6];④高密度的簇状社区,有助于生活设施系统充满活力,可以增强社会的可持续性[4]。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紧凑城市也存在不足:

①紧凑城市可能变得人口过分拥挤,交通更加繁忙,同时缺少开阔空间(绿地),从而降低生活质量;②紧凑城市忽略了分散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一现象。

他们认为城市应该采取通过公共交通系统把城市中心和分散在其周围的自给自足的紧凑社区聚落联系起来的形态[8]。

其实,这是一种分散化思想的表现。

4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城市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包含了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要素彼此消长的过程,因此,要想真正地评价一个城市是否朝可持续方向演进,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国外学者多用城市可持续指标(SustainableIndicator)来评价这一过程。

城市可持续指标是反映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长久健康发展的根本要素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尺[18]。

因此,建立城市可持续指标对评价和调控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学者首先考虑设计的原则,以区别于一般的经济指标。

马克劳伦(Maclaren)提出指标设计应体现以下四个原则:

①综合性,可持续指标应综合地表述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各要素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②前瞻性,通过表述过去和现状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借以指示未来的发展趋向;③分布性,应该考虑一定人口规模或地理空间各要素的分布特点,借以区别不同空间要素相互之间的关联;④广泛性,即评价过程中应使各种利益集团参与,以保证其公平合理[19]。

布罗特(Broat)也指出在制定城市可持续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①层次性,指标应分为专家层、管理决策层和公众层,同时三层按顺序其信息量及语言表达应越来越具体简单;②科学性,指标应客观地表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际;③数字化,即指标应易测度,同时便于分析、比较和预测[20]。

  在设计具体指标时,针对不同城市,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客观合理地反映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

国外学者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范围法(Domain-BasedFramework),即按城市可持续的主要方向(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分类,然后逐类定出指标,如可持续的西雅图指标(SustainableSeattleIndicator)[18];②目标法(Goal-BasedFramework),首先确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然后在每一目标或每组目标下建立一个或数个指标,如圣莫尼卡可持续指标(SantaMonicaSustainableIndicator)[18];③复合法(CombinationFramework),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指标组合在一起,突出各指标的优点,同时克服其原有的缺点,如社区生活质量模式(CommunityOrientedModeloftheLivedEnvironment)[21]。

  按照城市发展规律,国外城市多已跨过城市的起动期、发展期,而进入成熟期,由于城市发展道路基本上都是沿“先发展,后整治”行进,所以出现了城市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加大等问题,经过综合评价,各个城市不可持续问题有所差别,不过客观上都要求发挥政府和公众的作用,共同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国外学者多从城市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角度(侧重某个方面或从综合角度),应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特别在分析城市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手段来调控和解决现实问题,以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这是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本思路。

但是他们忽略了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经济运行的理论前提为“经济人”的假设,而这一假设与可持续发展相悖[11]。

“经济人”假设为,个人追求的唯一目的是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即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的非经济利益。

这也就是说,经济人连同一代人组成的社会利益都不考虑,就更不用说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这与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原则即代内公平(intra-generationalequity)和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alequity)相悖。

在城市发展的初期时,以经济人为前提的市场经济促使人们努力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城市经过起动期和发展期,逐渐地跨入成熟期后,一些外部性问题就突出出来,出现了城市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加大等社会问题,以至于严重地危害到城市的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基本上都是沿“先发展,后整治”的道路发展。

我国在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时,一方面要认真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其本质的差别,即我国城市与国外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城市问题会有所不同,即使有相同的问题,其轻重缓急也有所不同。

这样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决策时,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不能沿袭西方城市“先发展,后整治”的老路,而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样才可以避免西方城市步入成熟期后不可持续(No-sustainable)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朝林.论中国城市持续发展研究方向[J].城市规划汇刊,1994,6:

1~9.

 [2]OnishiT.Acapacityapproachforsustainableurbandevelopment:

anempiricalstudy[J].Regionalstudies,1994,28

(1):

39~51.

 [3]WalterBetal.Sustainablecities:

conceptsandstrategiesforeco-citydevelopment[M].1994.

 [4]HaughtonGetal.Sustainablecities[M].London:

Jessicakingsleypublishers,1996.

 [5]TjallingiiSP.Ecopolis:

strategiesforecologicallysoundurbandevelopment[M].Leiden:

BackhuysPublishers,1995.

 [6]NijkampPetal.SustainablecitiesinEuropean[M].London:

EarthscanPublicationsLimited,1994.

 [7]YiftachelOetal.Urbansocialsustainability:

theplanningofanAustraliancity[J].Cities,1993(5):

139~157.

 [8]BrehenyMJ.Towardssustainableurbandevelopment[A].In:

MannionAMetal.Environmentalissuesinthe1990s[C].Chichester:

JohnWiley&Sons,1992.

 [9]TomanMT.Thedifficultyindefiningsustainability[A].In:

DarmstadterJ.Globaldevelopmentandtheenvironment:

perspectivesonsustainability,resourcesforthefuture[C],1992.

 [10]DalyHEetal.Valuingtheearth:

economics,ecology,ethics[M].Massachusetts:

TheMITPress,1993.

 [11]章铮.从经济人到可持续[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夏季卷),1995.

 [12]PearceDetal.Economicsofnaturalresourcesandtheenvironment[M].NewYork:

HarvesterWheatsheaf,1990.

 [13]ButtonKJetal.Improvingtheurbanenvironment:

howtoadjustnationalandlocalgovernmentpolicyforsustainableurbangrowth[M].Oxford:

PergamonPress,1990.

 [14]MartinottiG.Perceiving,conceiving,achieving:

thesustainablecity,asynthesisreport[M].Luxembourg:

OfficeforOfficialPublicationsoftheEuropeanCommunites,1997.

 [15]ExpertGroupontheUrbanEnvironment.Europeansustainablecitiesreport[M].Brussels,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