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1399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董遇读书有三余

   董遇是古代弘农人。

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总是告诉人家:

“你必须先自己读它百八十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倘若还有不懂之处,再讲也不迟。

”请他讲书的人说:

“你讲的很有道理。

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呢?

”董遇回答说:

“你们应当利用好‘三余’。

”“哪‘三余’呢?

”人们不解地问。

   董遇看了看大家,一字一板地说:

“所谓‘三余’,是指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余时间。

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

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到处一片漆黑,无法干活儿,不也是读书的好时间吗?

还有阴雨之天,到处一片泥泞,出门不得,更是在家读书的好时间哩!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有所悟,哪里是没有时间,分明是不会利用时间呀!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倘若:

________

一字一板:

________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

(3)董遇所指的“三余”各是什么时间?

找出来。

(4)从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解析:

(1)如果,假如。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2)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正是读书的大好时间。

(3)是指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余时间。

;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

;还有阴雨之天。

(4)我们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而且把一本书读上百八十遍,自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①如果,假如。

②形容说话从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2)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正是读书的大好时间。

(3)是指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余时间。

;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

;还有阴雨之天。

(4)我们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而且把一本书读上百八十遍,自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乡间荷塘

   ①家乡的村口,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

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折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

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_______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③盛夏之际,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

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鼓掌欢迎我呢。

A.最引人注目的是雨打荷叶时,荷叶那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④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

那一_______迎风摇曳的荷花,经过雨水的洗礼,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_______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_______动人!

更为诱人的是在那_______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

B.当阵阵微风吹来,荷叶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⑤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_______的银光。

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

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令人如醉如痴……

(1)请将下列叠词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楚楚   盈盈   闪闪   朵朵   团团   枝枝

(2)小时候,“我们”在荷塘边玩耍,除了折纸船,“我们”还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三个字概括)等,体现了“我们”童年生活的________(填成语)。

(3)句子A处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

B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珍珠玛瑙。

(4)请依次给短文第③④⑤段各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五个字)。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5)第⑤段“恰在这个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仅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吗?

如果不是,你认为还有什么?

解析:

(1)团团;朵朵;盈盈;楚楚;枝枝;闪闪

(2)捉鱼虾;捏泥人;捉迷藏;无忧无虑

(3)拟人;玉盘;雨水

(4)雨打荷叶;雨后荷塘;荷塘月色

(5)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时。

示例:

不是。

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更是对家乡的热爱。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叠词的运用。

应在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句子A把“荷叶”当作人来写,赋予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是拟人。

B处把荷叶比作玉盘,把雨水比作珍珠玛瑙,是比喻。

(4)考查拟定小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看看每部分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概括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5)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②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团团;朵朵;盈盈;楚楚;枝枝;闪闪;

(2)捉鱼虾、捏泥人、捉迷藏、无忧无虑;

(3)拟人、玉盘、雨水;

(4)雨打荷叶、雨后荷塘、荷塘月色;

(5)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时。

示例:

不是。

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更是对家乡的热爱。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段落标题的能力。

(5)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②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阅读短文,回答问有题。

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

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

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

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

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哦,这首诗我懂得。

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

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

纸剪出来的似的。

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

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

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1)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2)第②段中“捣衣”是指(  )。

A.万户月下演奏

B.儿童调皮捣蛋

C.特殊材质衣服

D.用棒子打衣服

(3)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4)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6)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

说说你的理由。

(7)“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解析:

(1)B

(2)D

(3)A

(4)D

(5)D

(6)不恰当。

理由:

①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②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7)①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②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解析】【分析】

(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由第1自然段“不过,……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可知。

(2)由第②段中“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

”可知。

(3)由“哦,……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可知。

(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D: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意思是骑马在路上时偶遇老乡,但当时随身没带纸笔不能写信给家里,只好请对方口头传达自己的情况。

与“秋”无关。

(5)由“两相对照,……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可知。

(6)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7)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B;

(2)D;

(3)A;

(4)D;

(5)D;

(6)不恰当。

理由:

①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②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7)①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②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点评】

(1)—(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7)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心底盛开一朵花

   ①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是经常逃票的人,才没有把我撵下去,但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②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

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

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

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

”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穿着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

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

我慌忙解释说:

“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③老太太笑了:

“一块钱,还什么?

又不是一万元。

”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

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

“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

”老太太又笑了:

“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

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

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

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

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④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短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

①三年前,好心姑娘________;②今天,好心的老太太________;③将来,“我”________。

(2)文中的“我”因什么事而感到尴尬?

(3)画“__”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表现了老太太________的特点。

(4)老太太让“我”怎么还她的一块钱?

找出相关句子。

(5)“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

B.车厢里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很可爱

C.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许

解析:

(1)①帮老太太投币买车票;②帮“我”投币买车票;③有机会也会为忘记带零钱的人投币买车票

(2)“我”上了公交车,却没有零钱投币买票。

(3)外貌;简朴

(4)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5)C

【解析】【分析】

(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1、2自然段概括出来即可。

(3)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①帮老太太投币买车票。

②帮“我”投币买车票。

③有机会也会为忘记带零钱的人投币买车票。

(2)“我”上了公交车,却没有零钱投币买票。

(3)外貌、简朴;

(4)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5)C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常常浮现——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

),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

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

“我真高兴,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①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威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

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

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

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

”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②“啊!

”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骇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

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

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次遇见那些为所欲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1)“有些人”指的是谁?

他们为什么让“我”难忘?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关于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对女老师印象深刻是因为她连“挖”字都不会写

B.“我”很快乐和自豪是因为同学不会写的字“我”会写

C.“我”刚开始对米店的胖女人不信任,担心她收了钱不会送米

D.米店的胖女人不敢把米送到陌生人的营地里

(3)对画线部分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女老师很不起眼,没有其他学者威严高贵

B.女老师教给“我”的知识比其他学者教给“我”的知识多

C.其他学者威严高贵、无所不知,让“我”感到很崇拜

D.女老师以谦逊和赞美激发了“我”的自信,“我”很感激

(4)画线部分②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

解析:

(1)①女老师,用她的谦逊和对“我”的赞美激发了“我”的自信心。

②米店的胖女人,对诚信和良知充满敬畏。

(2)C

(3)D

(4)这个句子是对米店的胖女人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当“我”担心胖女人会收了钱不送米的时候她的惊讶和不可思议。

这样写体现了她诚实守信、敬畏良知的品质。

【解析】【分析】

(1)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②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4)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②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

故答案为:

(1)①女老师,用她的谦逊和对“我”的赞美激发了“我”的自信心。

②米店的胖女人,对诚信和良知充满敬畏。

(2)C;

(3)D;

(4)这个句子是对米店的胖女人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当“我”担心胖女人会收了钱不送米的时候她的惊讶和不可思议。

这样写体现了她诚实守信、敬畏良知的品质。

【点评】

(1)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②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4)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②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让世界远离饥饿

   ①“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

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

   ②1960年,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

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得到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

他想:

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我们如果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便能提高水稻产量。

   ③在1964年、1965年水稻开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

随后他和助手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先后用了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仍没能培育成功。

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

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

“野败”。

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经过改进品种组合,反复研究,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千克,比常规水稻增产30%。

   ④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千克目标实现;2004年,800千克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亩产达到900千克;2014年实现亩产1000千克。

2019年9月,袁隆平笑着告诉记者:

“现在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千克攻关。

   ⑤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⑥“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

(1)第①段中“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是指袁隆平(  )。

A.一觉睡了非常久

B.坚持研究水稻50多年

C.梦想一直没实现

D.50多年经常梦见水稻

(2)关于袁隆平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列举有误的一项是(  )。

A.拯救饥饿奖

B.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

C.世界粮食奖

D.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3)第③段中列出“6年时间”“1000多个品种”“3000多个实验”三组数据的目的是说

明(  )。

A.实验条件恶劣

B.实验方法错误

C.实验过程艰辛

D.实验结果喜人

(4)“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

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

”这是袁隆平的自作诗,文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段落是(  )。

A.第②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

D.第⑤段

(5)有人认为:

袁隆平是中国的骄傲,题目“让世界远离饥饿”改为“让祖国远离饥饿”更贴切。

你同意吗?

请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