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docx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
[摘要]女性文学指的是由女作家所创作的,能够表现自觉并且成熟的女性意识,用来体现女性的生活、情感还有体验。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主要随着思想解放运动、“人”的意识的自我学习、女权主义理论的引进以及国内女性文学批评产生从而渐渐形成高潮。
在各个历史的发展阶段,女性文学都会与以前的文学表现形式以及发展的特点有不同之处。
我国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不是单一地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似,而是呈几个不同方面的状态,组成了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文化批判,使女性文学批评成为一种包容性广阔的开放体系,并且具有了中国的生存话语。
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背景和特征,从而引出对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发展演变。
[关键词]新时期;女性文学;偏误;批评
Abstract:
Femaleliteraturereferstothecreationofthewomanwriter,consciousandabletodemonstrateamaturefemaleconsciousness,toreflectwomen'slives,aswellastheemotionalexperience.Withtheneweraoffemaleliteraturemajorideologicalliberationmovement,"people"consciousself-learning,aswellastheintroductionoffeministtheoryoffemaleliterarycriticismproducedtherebygraduallyformingaclimax.Ineachhistoricalstageofdevelopment,womenandliteraturearecharacterizedbythepreviousdevelopmentofliteraryformsandtherearedifferences.OurFeminineLiterarycriticismisnotsolelywiththeWestern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issimilar,butshowedseveraldifferentaspectsofthestate,thecompositionoftheneweraofculturalcriticism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enablewomentobecomeaninclusiveliterarycriticismvastopensystem,andhasthesurvivalofChinesewords.Thispaperdescribesthedevelopmentandcharacteristicsofthenewerabackgroundfemaleliterature,whichleadstothedevelopmentofthenewerafortheevolutionoffemaleliterarycriticism.
Keywords:
Thenewperiod;WomenLiterature;Bias;Criticism
目录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1
前言2
1新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背景2
1.1女性文学的内涵2
1.2新时期女性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2
2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特征3
3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批评形态4
3.1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走向4
3.1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批评4
3.1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偏误5
3.1.1欠缺艺术形式的探索5
3.1.2批评视野狭隘5
3.1.3缺少理论建构意识6
3.1.4表现出了双向的迷误6
4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6
结论7
参考文献8
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的解放程度越来越高,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写作,活跃的青年女作家的数量跟以前相比是要少得多的。
在中国,女性写作不仅成为一个趋势,而且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文学,让过去的模式悄悄发生变化。
到2000年,越来越多女性的声音出现在中国的出版物中,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创作界,许多女性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而万众瞩目。
在新时期,有一些评论者把女性文学作为一个明确的批评对象进行批评的时候,它的理论资源的确是西方的女权主义思想,倡导者们也是在打造中国的女性主义,研究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发展对于我们把握新时期女性文学特征,繁荣和促进促进女性文学的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双重意义。
1新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背景
1.1女性文学的内涵
女性文学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人们在解释女性文学时,经常是赋予它不一样的内涵。
有些人觉得女性文学指的是所有女性作者还有她们的创作,对于作品题材并没有局限性;也有一些人觉得只要是反映女性生活的作品都是女性文学,对作家的性别并没有特别的要求。
我认为,女性文学是自然性别的女性创作,创作的主体必须强调是女性坐着,是不可以忽视的主体因素。
而女性意识是女性独立自主的意识,是认识到女人和男人都一样是人。
女性意识是衡量一部作品是不是女性文学作品的重要标识。
一方面,女性主义通过批判来摆脱男权社会施加在妇女身上的束缚;另一方面,妇女要通过自我认识和发现来提高自觉意识,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人类文明进步程度提高,女性意识不断地深入两性的创作中,并不是身为女性就代表女性立言,也并不因为属于主流文化的男性身分,就一定以男性为中心。
它超越了自然性别,所以,在我看来,女性主义文学指的是一切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和作品,它并不排除男性作者还有他们的创作。
1.2新时期女性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先秦到清代大概两千多年的时间,因为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以及文化权利被挤压,从事文学写作的人很少,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更是屈指可数。
出自女性作者的作品,数量少,份量轻,中国古代文学以男性作家作品为中心的现象中,女性作者的作品只是一种点缀。
后来出现了许多女性文人,如卓文君、蔡文姬、李清照、朱淑真等,写作内容主要表现出身心都被监禁的哀怨,表达出遇人不淑以及知音难求的郁闷之情。
这些古代女文人虽然用自己的方式在历史中留下了女性的宝贵身影,但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具有自觉女性意识的女性文学。
70年代末80年代初便出现了新时期女性文学,在写作中确立中期女性意识。
1995年第四届在北京召开的“世妇会”中,基本形成了女作家、批评家群体,女性文学的作品与评论论著大量出现,对女性文学的内涵以及叙述的方式的探索性讨论越来越深入和清晰,同时在努力构建本土化的女性话语和女性诗学,在中国文坛形成一股女性文学思潮,当中是有着历史的现实的思想背景和文学背景的。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伴随着女性的觉醒,具有性别意识的女性文学开始涌现。
因为女性教育的大力开展和女性知识分子的大量产生,女性文学得到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
从“人的发现”到“女性的发现”,从女性解放和个性解放的角度反抗封建专制,成为许多女性作家的共同选择。
从女性文学的最初发展到今天女性文学的蔚为壮观,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这一个世纪的女性文学在时代语境及艺术创作规律的制约下,经历了萌动、苏醒、高潮、低谷、复兴的循环发展,成为世纪文坛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2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特征
中国女性文学经历第一次高潮的辉煌后,跌落到低谷,终于在新时期的文坛用它鲜明的特征和全新的面目再次崛起,在整个新时期的文学起领先作用。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从寻找理想的爱情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再到对人的生命本体的思考,说明女性文学已从局限于女性自身形象与命运向社会生活的领域扩展,向更加广阔的外部世界扩展,从而给女性文学中的女性现代意识新的挑战。
女性文学主题内容不断深化,向更加深层面的“现代”演化。
在艺术表演形式中,文体的变革和艺术手法的创新在女性文学都表现出明显的现代追求和浓郁的现代色彩,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在“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方面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它以自己独有的鲜明特征和丰厚的创作实绩,填平了女性文学的低谷,在新时期的整个文学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新时期女性文学里面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在内容的拓展、风格的变化以及艺术手法的创新上都是领先的。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在新时期的整个文学创作当中是起着师范作用的。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女性文学中的“女”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显。
女性文化空间的展开,在揭露女性处境与命运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特别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在表现当代女性现代意识和精神成长以及文化成熟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3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批评形态
3.1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走向
80年代的方法论和批评热中,从90年代开始中国的批评学建设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十几年来已经有了一部分关于批评学理论的著作和教材。
但是这些论著作为广泛性的批评理论,只是将批评作为一直以来都存在的学术现象,逐渐形成批评学理论的思路来进行的。
女性文学批评作为近二十年来才出现的特殊文学现象,并没有作为特殊的研究对象而占有一席之地,这实际上反映出男性文化始终占统治地位的学术界长久以来自然形成的学术惯性和惰性。
从初步的构想看来,女性文学批评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具有实际意义上的女性文学批评活动存在之后,一切女性文学批评活动的汇总。
女性文学批评的历史并没有那么久,并且存在着被边缘化和被忽略的情况,但是女性文学批评的特殊之处,在于强调以性别划分的丰富复杂的内容,当然因为女性文学批评正处于发展和生成状态,所以女性文学批评的形式暂时还不够丰富。
批评学的历史背景在一般的批评学构建中是可以省略的,由于在原有历史传承的基础上构建批评学,不用专门对历史背景进行阐释。
但女性写作和女性批评作为特殊的文学存在,是与普适性的文学存在有区别的,因此强调女性文学批评构建的思想资源,女性的生存状况、文化状况,对于建构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的女性文学批评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女性文学批评的重要对象之一是女性文本,对女性文本的界定既要强调女性的性别属性又要强调女性文本的超性别意识,从而使女性文本的界定既符合性别范畴又具有弹性的阐释空间;从文体的角度看,既要肯定女性文体对历史文体的传承,又要从女性思维的特殊性来阐释女性文体对传统文体的超越,对女性语言的特殊性存在,对女性文本体现出的特有价值观念,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女性创作的批评是女性文学批评的重要场域,对女性创作批评的剖析和再批评,是构建女性文学批评学多元、开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注女性文学批评发展前景的重要视角。
3.1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批评
在现在看来,新时期文学批评中,女性主义的存在是没有异议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初试锋芒。
在那个时候,这些评论虽然没有被冠以“女权主义”、“女性主义”这些头衔,但是对女性生存、女性解放的关注是有意识的,批评者们以明确的态度和立场表达个人对于女性写作的看法。
80年代中期,以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命名的女性文学批评开始出现,比如孙绍先以外国文学研究者天时地利的条件,直接引进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针对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历史和现状对女性文学的内涵做出了别具一格的说法,在1986年出版了《女性主义文学》一书。
直接以女权主义命名,标志着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
一些刊物还设有“女权主义”讨论的栏目,比如《上海文论》1989年第2期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专辑。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明显的原则是,从性别的角度去表达女性作家的创作还有她们的作品,所牵涉到的不只是女作家,还涉及对创作和作品的分析。
社会历史文化批评的性差仅涉及女作家,而不涉及其创作及其作品的分析。
在这样的批评原则下,批评视野有如下三点:
一是追溯女性的文学传统,探索女性意识、女性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重构文学史;二是批判文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批判以男性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揭示其对女性形象的歪曲以及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批判男性中心主义和父权制对女性生存的压抑,呈现女性在现实生活和文学话语中的处境;三是从哲学的高度阐发从事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点和操作方法。
3.1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偏误
3.1.1欠缺艺术形式的探索
在西方,有些女性主义批评者利用考察社会和心理的联系,提出作品忽视了什么,或只是片面地把作品的职能理解为证明一部受忽视或扭曲的文化史的做法,曾遭到过批评。
但国内部分学者因为接受女性主义理论的盲目,在本土的批评实践中复蹈其辙。
因为执著于女性文本中性别内容的文化批判,欠缺对文本美学价值的探索,简单化西方化的阐释结果,使批评如雾里看花,女作家们漠然视之。
事实上,女性批评不应该只关注文本的性别内容,而应该是一种美学批评,通过一种界定突显女性文学区别于男性文学的写作基础跟美学形态。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文学现实真正产生影响力。
3.1.2批评视野狭隘
因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语境缺少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自觉,因此历史悠久、体系复杂的西方理论的引入,特别是女性主义理论的引进,让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既有了可以借鉴的资源,也产生了对西方的文化过分迷恋。
在女性文学批评实践中,注重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本土文本的阐释与作家研究,缺乏对本土资源必要的重视,对于近代特别是“五四”以来积累的大量性别研究资源、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共产党妇女解放政策和理论等,都缺少必要的整理总结和专门研究。
这不仅造成西方理论本土化过程中的不适应,而且致使本土丰富的性别资源被弃置。
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因为如果仅仅从西方女性主义资源入手,是难以解释中国许多复杂的历史问题与现实经验的。
3.1.3缺少理论建构意识
国内女性文学批评盲目跟从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的走向,执着于男女对立的思维模式,强调文本的性别内涵,忽视种族、文化、阶级等多种因素对女性作家作品的影响,使女性文学批评的对象范畴从关注社会生活的所有女性创作,大程度缩减为具有鲜明女性主义意识的女性文本。
但是孤立研究女性,会强化这样的信念,即男性的历史与女性的历史是丝毫没有关系的,这不仅导致女性作家关注社会生活的探索与宽阔的写作视野被忽略,导致女性写作缺乏对中国现实变化的回应,缺少对女性生存处境足够的关注,而且导致批评对引入种族、文化、阶级等多元视角,分析和调整女性文学批评的目标和定位,缺乏明确的理论自觉,长此以往开放的女性文学批评势必日益走向狭隘。
3.1.4表现出了双向的迷误
一方面,作为突出的批评家们苛刻地挑剔现实的许多肤浅、平庸,缺乏对文学现实的细心研究和文本细读,多采取批判的姿态,导致批评没有办法跟创作对话,批评意见成为学术圈内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另一个方面,因为部分批评者对个人化和边缘化写作持赞赏态度,更大胆地展示出了那些人们只能想不能看的女性的隐私层面,所以使女性意识更多地被误解为对自然性别差异的意识,女性的性别独特性得到了强调而社会主体意识往往被忽略和淹没。
4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
首先,从新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大致发展方向来看,走过的是由人的意识觉醒中寻找女性意识,突显的是女性生存状态和女性经验。
尤其进入90年代以来的女性个人化写作,更是女性经验的全方位展示。
不论是小说、诗歌中的情和理、灵和肉、“自恋”等描写,对母性神话的颠覆与“恋母情结”的解析等语言,带有性别歧视称谓的“小女人散文”中敷衍的小回忆,抒发的小感受,都是女性独有的生命感悟。
男性写女性,但基本上是根据他自己知道的或不知道的性别偏见来写女人。
他们笔下的女性,是被遮蔽被扭曲的。
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经验包括身体经验、姐妹情谊等理解,是对女性客体地位的倾诉和颠覆,是女性在对世界、历史、文化重新语义化的多种生命主体意识的张扬。
总之,对于女性经验的书写,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如前所述,这是女性文学努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也是妇女解放的一段经历。
其次,新时期女性文学各种文本突显的性别视角,严格来说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语言策略。
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写作立场,将性别视角置于“人学”理论框架中来运作。
冰心为《妇女研究》的题词:
“一个人要先想到自己是一个人,然后想到自己是个女人或男人”受到许多女作家的赞同;王安忆也说“我的背后诺大的后盾是人类”,“我希望能高出性别”;铁凝更是渴望获得一种双向视角,或者叫第三性视角,她的作品无论是写女性的躯体、欲望还是生存,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自始至终的人文精神的意蕴和大气。
只有站在人文主义立场上,把人的价值与女性深刻体验结合起来,才能真使妇女文化、文学走向大气。
事实上,在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中,已有许多这样的女性文本。
总之,走向成熟的女性文学应该着眼于包括男性在内的整个人类。
它应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但又要超越这种意识,以期望取得两性平等对话的可能。
因此,成熟的女性文学所提供的应是女性自身和人类的双重信息,女性文学既是女性的,更是全人类的。
所以,不要把女性的特殊性与人的共同性对立起来,性别意识淡化应是女性文学的一种进步。
相信,中国女性文学将会把更广阔的社会纳入自己的视野,性别对抗不再成为烛照女性命运的主要文化背景,而是基于人文立场,更多地表现人类生存的大背景。
结论
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创作因为主题深奥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然而正是因为文学中所突出的性别意识,使女性文学能够以特别的艺术品质让女性拥有精神寄托。
在“做人”和“做女人”的困惑中,在历史和种族的视野里,女性作家以性别和文学的自觉,推进了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总体繁荣。
虽然这其中有真正意义上的性别群体命运的探究以及突破,也有无意识中的性别本质主义的沉沦和深陷。
但是从一个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来看,两者在正反两个不同的方向上探索了当代女性性别的遭遇以及精神的出路。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女性文学批评学的构造首先是依赖于学术界性别观念的更新。
女性批评学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分支,跟人类性别的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它不可能类似传统意义上拥有普通的批评学。
正是因为这样,学科建构所要面对的问题就可能来自很多方面。
所以跟其他新兴学科的建构相比,女性文学批评学的建构在有些方面或许会更有难度。
参考文献
[1]杨莉馨.异域性与本土化:
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陈顺馨,戴锦华.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
导言二[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任一鸣.二十世纪未叶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反思[A].中国女性文化[C].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4]彭子良.女性意识#贵族化#它的困境——换一种眼光看新时期“女性文学”[J].文艺评论,1988,(4).
[5]陈志红.走向广阔的人生——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再思考[J].文艺理论家,1987,
(2).
[6]王绯.女性气质的积极社会实现——读《女人的力量》兼谈女性文学的开放[J].批评家,1986,
(1).
[7]乔以钢.5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6.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张清华主编,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研究资料[Z],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