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1271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知识梳理】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3)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4)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新文化运动概况:

(1)标志:

191

5.9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

《新青年》

(4)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3、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并重,“战胜恶社会”。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

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和陈独秀写文章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4、影响:

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再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材百家: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岳麓版认为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一场伟大的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人民版认为:

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1)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主义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大增强了中国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1921年7月,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又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

3.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

从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后,先进知识分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推动者。

他们通过创办报刊、成立社团以及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主动接近工人阶级,向工人阶级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发展传播

的。

五四运动以后,国内出现了一股宣传和介绍社会主义的热潮,但内容极其庞杂,有各色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

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

【要点精解】

1.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点析】

(1)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的,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其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2)前期内容是倡导民主和科学(核心),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

(3)其积极影响是:

①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

②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政治思想伦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开始使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典例】对右图所反映的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B.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D.十月革命对整个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

此题易错选B。

错因是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一部分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发起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其中的一部分如陈独秀、李大钊等后来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但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他们还是一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后期,十月革命才对它有一定的影响,才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所以排除B、C、D。

【答案】:

A

2.正确分析比较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

【点析】

(1)维新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

在中华民族还没有完全觉醒,封

建主义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康有为借助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而否定了顽固派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维新变法思潮涂上了一层保护色(提供历史依据)。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与儒家传统道德相结合,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康有为借助孔子宣传变法思想,在当时比较容易被社会接受,这也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本质所决定的。

(2)新文化运动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情况下发生的。

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对封建文化还没有进行彻底批判。

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

为打破封建思想束缚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等人直接打出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矛头直接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批孔的意义在于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理论基础,促进思想解放。

其社会影响和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但对孔子本人绝对否定,对东西文化绝对化的看法是不科学的。

【典例】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相似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彻底批判了儒家思想文化         B.主张民主共和

C.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D.反对君主专制

【解析】:

此题易错选D。

错选原因是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程度区分不清。

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

其区别是反封建的程度不同,维新变法运动停留在制度层面上,新文化运动已经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因此反对君主专制是正确的,但是新文化运动时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君主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君主已经不在存在,新文化运动的任务是批判封建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儒家思想文化,维新变法运动借用孔子思想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答案】:

C

【感悟高考】

1

、(2011·上海单科·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

【思路点拨】本题以学者的呼吁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精讲精析】选D。

从题干的信息看,是号召青年人解放思想,独立思考。

可以判断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故选D项。

A项求强求富、B项变法维新、C项共和革命分别为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2011·安徽文综T1

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性,一方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另一方面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精讲精析】选A。

A项符合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的观点,一方面对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予以肯定,但另一方面彻底否定其思想启蒙的作用,这为他们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提供理由;B项材料完全否定辛亥革命的思想启蒙作用,而不是不足;C项不全面,材料一方面肯定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进步性,但另一方面完全否定其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太绝对,对辛亥革命的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是肯定的,这符合史实的。

所以判断A项准确。

3、(2011·天津文综·T4)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

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正确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精讲精析】选D。

解题时注意“1878年”

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

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

4、(2011·浙江文综·T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

“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察新文化运动。

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审题时要注意隐性的时间信息。

【精讲精析】选B。

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

由此判断A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

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

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

据此,B项正确,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项可排除。

5、(2011·天津文综·T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

【精讲精析】选A。

由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倡导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与材料不符合,C西方兴起是伴随着殖民扩展和掠夺,D文学革命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6、(2011江苏单科T5)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对题干材料进行分析解读,并抓住“20世纪初”这一时间信息,分析备选项。

【精讲精析】选A。

19世纪末康梁变法就已失败,故C明显不符合“20世纪初”这一时间信息。

重建儒家信仰和任凭自然选择不符合作者的思想主旨,故B、D不符合题意。

而材料反映了作者主张中国要主动变革思想以防被世界所淘汰。

故答案为A。

7、(2011·海南单科·T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B.梁启超C.章太炎D.严复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判断“某一历史事件”所指,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精讲精析】选A。

抓住题干中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和“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这一重要信息,结合所学判断,这里应指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梁启超和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章太炎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8.(2010·江苏高考)“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解析】:

“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即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

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9.(2010·广东高考)“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解析】:

本题主要考

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材料中可以看出民众把清室退位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这说明唤醒国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具有历史必要性。

答案:

B。

10.(2010·福建高考)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

“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B.有历史观引导C.为现实服务D.充分掌握史实

【解析】:

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步”“不断的变动”,概括出观点“与时代同行”。

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11.(2010·湖南高考)1902—

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解析】:

测量目标:

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

考试内容:

(近代中国的教育/京师大学堂)?

分析:

首先京师大学堂(其前身是京师同文馆)是新式学堂,在新式学堂里又有“举人”、“贡生”、“生员”等这些传统的科举制度下的名号,这种新旧夹杂的现象,本身反映了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

故不难判断选C。

学生如果知道1905年科举制废除的史实,也许更容易判断。

答案:

C

12.(2009·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

非尔者。

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

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

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谨陈六义······自主

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去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警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无知,使之脱胎换骨,恐使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

此。

之所以专对去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

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中国近代思想的变化的相关内容。

(1)问的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给的有效信息,总结变化的原因。

(2)问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然后分析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第(3)问要全面分析材料,全面分析总结答案。

【答案】

(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透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

”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寓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系。

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思想目标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精题精练】:

一、选择题:

1.(2011·广州模拟)一位学者自述:

因为爱看地方戏曲,才对民间传说有大概的领略;又因为社会上流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因为征集歌谣的缘故,而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

这位学者的行为最可能受到的影响是()

A.鸦片战争前的程朱理学B.晚清时期的中体西用说

C.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D.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说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由材料中“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可判断是新文化运动。

2.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1891---1962年)原学名胡洪只,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1887---1958年)初其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

上述材料反映了:

A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这些人追求民主与进步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解析】:

选C。

考查阶段特征和对题意的揣摸。

本题最容易错选A项,启蒙思想产生于17---18世纪,而进化论则产生于19世纪中期,所以A项不能涵盖题干材料的全部内容。

难题。

3.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解析】:

选B。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几个主要阶段。

原始文明是完全接受自然控制的发展过程。

农业文明是人类对自然进行探索的发展过程。

工业文明是人类对自然进行征服的发展过程。

近代中国人民追求近代化实际是向工业文明发展。

4.某报报道:

“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铲除殆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人或事)……当然接踵而生,毫不足怪。

”这则报道应出自下列哪一份报刊?

A.《国闻报》B.《时务报》C.《新青年》D.《民报》

【解析】:

选C。

新文化运动针对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舆论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的情况进行批判。

而其主要阵地就是《新青年》。

5.(2011·龙岩模拟)“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烈女”,“旧礼教”都是传统礼教思想统治的表现。

女生抵制“烈女传”,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礼教思想的冲击,故选A。

6.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

“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

”这则报道

1是珍贵的史料

②它是在吹棒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

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B.②正确,①⑧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③正确,①②错误

【解析】:

选C。

作为当时的新闻报纸,是珍贵的史料,如果考证无误,当然可以当着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而不是一棒子打死,逢蒋必反。

7.为纪念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于2009年10月9日,即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报告厅,举办了“纪念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座谈会”。

陈独秀曾在辛亥革命后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

”为此,他主张

A.动员民众关心国家丈事B.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

C.批判孔孟的愚民政策D.自由自治的国民政治

【解析】:

选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陈独秀对民众不关心民主政治的现状不满意,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故B项正确。

8.1919年的《每周评论》指出: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中国人“直接解决”的表现不包括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解析】:

选A.依据“直接解决”的“具体问题”——即“重在本国的权利”分析,BCD都属于反帝反军阀的革命运动,而A则是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9.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他担任北大校长后,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一

A.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

B.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

C.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D.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蔡元培—名人系列明信片)

【解析】:

选D。

在当时思想界复古逆流盛行的情况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实际上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10.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你认为最贴切的是

A.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B.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

C.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解析】:

选C。

《国闻报》、《民报》、《新青年》、《劳动界》分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无产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重要报刊,C项正确。

11.右图是毛泽东的著作《反对党八股》。

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毛泽东说: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

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这段话指出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