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729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货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货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货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货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货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货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中国货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货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货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中国货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货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预可研工作概况

1.1编制依据

本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包括以下四个文件,文件内容详见附件一至附件四。

(1)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征求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总体规划研究报告》意见的函”民航机函(2001)679号

(2)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规划研究报告意见的复函”京政函(2001)114号

(3)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开展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民航规函(2002)39号

(4)2002年3月29日北京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筹备组委托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即中国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负责编制首都机场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2背景介绍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首都机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顺义区天竺镇,距市中心25km,是首都地区唯一一个用于民用航空运输的大型机场,是我国最大的门户机场,也是全国民航运输网中最重要的中心机场,在我国民航运输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都机场自1959年建成以来历经多次扩建,上一次扩建于1999年完成,是按照2005年机场达到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78万吨、飞机起降架次19.32万次的目标要求建设的。

机场的主要设施有两条远距离平行跑道(跑道长度分别为3,800m和3,200m)、两座旅客航站楼(总建筑面积约40.6万m2,实际功能面积为35万m2)以及配套设施。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首都机场航空运输量增长迅速,近三年主要航空业务量的百分比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

2001年旅客吞吐量已达2,417.6万人次,飞机起降架次22.16万架次,货运吞吐量81.11万吨。

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发展趋势基本与上一次扩建的预测吻合,而飞机起降架次和货运吞吐量均超过预测值,现有主要设施已接近饱和,机场设施亟待扩建,新的设施应在2005年前后投入运行,以满足航空市场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本次扩建工程趋于合理,首先需要对原先批准的首都机场总体规划进行复核和修订。

北京首都机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首都机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于2000年初分别委托三家设计和咨询机构,对首都机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和机场规划框架进行了研究。

其中,美国盖兰德航空事务咨询公司负责首都机场有关枢纽功能的发展战略的研究,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负责首都机场总体规划方案的研究,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负责首都机场中远期规划的研究。

三家公司的研究报告于2001年4~6月陆续完成。

此项工作得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北京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关注和大力支持,工作中在不同范围、就不同主题进行了数十次的汇报、协调和研讨,最终形成了以下共识:

1、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尤其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国家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推动,首都机场的发展将迎来新的高速增长期。

2、国际航空业在近十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国际航空公司联盟的枢纽航线网络逐渐形成,大型枢纽机场的强大功效日益凸现,这一切开创了航空运输业的新纪元。

这些变化为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风险。

为了应对变化、壮大自身、走向世界,我国民航从城市对航线结构向中枢航线结构的改造势在必行。

首都机场在我国航空运输网络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的发展方向、它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民航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

3、首都北京应尽快建设一个大型的国际、国内综合型的枢纽机场,其发展目标是达到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80万吨,这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更是国际竞争的需要。

4、按照上述发展目标,应对首都机场原有规划做出相应调整,本着深入挖掘机场潜力、尽量利用周边资源、充分发挥规模效应的原则,在用地及环境可行的条件下,把首都机场发展到运行效益最高的规模。

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首都机场发展的方案,并要求通过方案比选及国际方案征集,进一步优化、深化规划方案,使首都机场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进而指导现有设施的改造和扩建项目的实施(详见附件一、附件二)。

首都机场扩建工程的时间要求已十分紧迫,2008年北京将举办夏季奥运会,这要求扩建工程必须在2007年6月底以前投入运行。

从现在算起,总共5年时间,这期间包括前期立项、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工作,也包括建设期间的征地、拆迁、施工与设备的招投标、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和竣工验收等。

民航总局3月下文要求立即开展扩建工程的立项工作,并于2002年5月中旬完成工程预可行性研究(详见附件三)。

首都机场的发展引起国内外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北京周边地区的政府机构纷纷表达了与首都机场协同发展的强烈意愿。

国家计委于2002年3月向民航总局和北京市政府传达了相关信息,要求在本次立项工作中,对扩建首都机场和着手建设第二机场这两种选择进行充分论证,以保证建设工作更加科学。

北京市政府和民航总局早就认识到,随着民用航空运输的发展,北京迟早需要建设第二机场。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曾在北京西南大兴区(庞各庄)和北京东南通州区(张家湾)地区预留了第二机场的场址。

1995年,民航华北管理局曾组织有关专家从空域条件入手,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寻找可行的第二机场场址,当时推荐的初选场址位于北京东南方向60km处的廊坊市曹家务地区。

根据国家计委的指示精神,民航总局马上组织力量开展工作。

一方面,首都机场扩建工程的立项工作不能松懈、继续向前推进。

另一方面,组织班子立即着手对首都第二机场进行更大范围的选址和论证工作,要求在2002年4月底提供第二机场场址的选址初步报告。

首都机场扩建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把第二机场的有关资料与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方案进行比较和论证。

1.3工作内容

本次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由于本次首都机场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是老机场的扩建工程,首先应对机场现有设施的规模、容量、运行状况作深入、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以便为合理确定本期扩建工程项目及规模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对国际国内航空运输新形势的分析,对首都机场的性质、作用和发展目标做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并结合第二机场选址工作情况,对首都机场扩建的必要性作出论证。

3、航空业务量预测是确定扩建工程项目和规模的依据。

面对新的形势,预测除了采用通常的方法外,必须结合机场的性质和定位,分析市场资源,研究机场的发展趋势,结合项目功能和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参数。

4、结合北京机场的性质和定位,从有利于我国航空运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展现首都和国际大都市形象、有利于圆满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原则出发,对本次扩建方案从发展战略、也从技术、经济、建设周期等方面进行比较,推荐出相对合理的方案。

5、对推荐的方案做出工程投资匡算、工期安排、资金筹措及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6、进行扩建方案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1.4工作进展和分工情况

机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很广,这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立项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为了使这次立项工作开展得更好,在民航总局、北京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各项工作已在明确分工下有序进行。

1、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成立了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筹备组,筹建机场建设工程指挥部,成立了相关部门,各项工作如资金筹措、总体规划修订方案国际征集、前期工作委托、征地拆迁预备方案等已全面展开。

2、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承担了首都机场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作为本次预可行性研究的主体研究编制单位,除完成机场扩建预可研外,还负责协调并汇总各协作或分项研究单位的研究和成果。

3、在首都机场股份公司的组织下,民航华北空管局、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新时代民航机场建设公司和北京市规划研究院组成了首都第二机场选址工作组,2002年4月底对第二场址选址提出了初步成果。

4、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委托华北空管局对机场现有设施和新的规划方案开展空中及地面运行的计算机仿真模拟。

该项工作由美国波音公司承担,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华北空管局、首都机场股份公司、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派技术人员予以配合,该项工作将于年内完成。

5、华北空管局承担首都机场本期扩建工程的飞行程序和空域调整研究,作为本期扩建工程预可性研究的专题报告。

6、北京市规划研究院和北京市市政设计院负责提供机场扩建的外部规划条件和配套的城市交通及公用设施的建设方案。

7、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首都机场扩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做出初步评价。

8、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建设工程指挥部筹备组(以下简称指挥部筹备组)已于4月中旬进行了首都机场总体规划修订方案的国际征集,邀请了四家国外公司进行总体规划修订方案的研究,将于7月22日完成,并进行方案评比,再通过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最终确定机场的总体规划方案。

待本期扩建工程立项以后,再开展新航站楼建筑方案的国际招标工作。

该项工作应在年内完成,以便与下一阶段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相结合。

北京是个世界瞩目、国人关注的大都市。

北京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大北京都市圈的宏伟蓝图何时实现,目前仍然难以预计。

我国民航现在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在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北京机场的发展和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机场工程的决策,我们在报告中对有关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分析和意见,难免会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在此,对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有关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章首都国际机场的历史和现状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区的东北方向,距离市中心天安门广场25.35km,机场占地960公顷,是我国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运输生产最繁忙的大型国际航空港。

2.1机场的基本情况

2.1.1机场性质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国家门户机场、大型综合枢纽机场和全国航运集散中心。

2.1.2机场位置及气象条件

机场位置:

北京市东北方向的顺义区天竺镇

机场基准点:

天安门真方位44°距离25.35km

机场位置点:

东经116°35′48.7″

北纬40°04′19.6″

机场标高:

33.15m(黄海高程)

磁差:

6°西

基准温度:

30.6℃

主导风向:

北风、西北风占23%

最大风速:

36m/s

平均年风沙日数:

9.3日(能见度<1.0km)

平均年积雪深度:

15cm

年平均降水量:

510.1mm

平均冰冻日数:

0℃以下日数为80天

平均年雾日数:

15.5日

2.2机场建设历程

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兴建首都机场,经过5年建设,于1959年3月1日正式投产使用。

投产时有一条长2,500m,宽80m的水泥混凝土跑道和相应的滑行道、停机坪、全套助航灯光和通信导航设备;10,000m2航站楼(1980年后改作国航办公用房)和其他业务、工作、生活用房以及飞机维护、供油、场内外各项公用设施和交通设施,还修建了一个飞机维修基地。

截至1958年止,首都机场总投资7,900万元,机场的规模和现代化程度,五十年代在远东地区堪称前列。

六十年代中期,为适应国际通航需要,国务院决定开放北京为国际通航点,首次扩建首都机场。

将原跑道从2,500m延长到3,200m,以接受当时国际上通用的大型客机。

全部工程项目共投资16,050万元,于1966年完成。

七十年代前后,由于对外友好往来不断发展,首都机场通往世界各地的国际航线已增加到十几条,国内航线亦不断增加,运输业务日趋繁忙,大型飞机增多,运量迅速增长,机场各项设施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74年8月至1984年,历时10年,首都机场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工程,总投资35,700万元。

包括修建按高峰小时吞吐量1,500人次设计的新航站楼(1号航站楼)约6万m2;修建第二条跑道(平行的西跑道长3,200m,宽50m),可满足波音747等类型飞机起降要求,原有跑道(东跑道)从3,200m延长至3,800m,宽度改为60m,加厚道面按能承载今后可能生产的更大的飞机的假定荷载设计;增设快速出口滑行道;建立先进的航站指挥和通讯导航系统,两条跑道安装了全套仪表着陆系统及新型助航灯光设备;修建了包括72m跨度机库在内的大型飞机维修基地和货物仓库;并相应新建和扩建供电、供水、供暖、供油及其它生产、生活所需的配套设备。

由此,使首都机场达到或接近现代化国际机场的水平,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大型机场的行列。

第二期的大规模扩建大体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新建西跑道及包括立交桥在内的配套工程。

第二阶段主要项目是新航站楼(1号航站楼)及与之配套的站坪、广场、进场道路以及各项公用设施。

新航站楼于1975年11月动工,1980年元旦正式使用(老航站楼改作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办公用房)。

第三阶段主要项目是东跑道改造工程及新建航管楼,分别于1978年10月动工,1981年12月25日竣工验收。

第四阶段的主要项目是大型飞机维修基地、货物仓库以及航管楼进口设备等。

除市内售票处外,其余项目均于1984年基本完成,首都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宣告结束。

八十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在强劲的需求推动下,中国民航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机场设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为缓解紧张状况,首都机场自筹资金多次改扩建。

1988年,为适应客运量增长和迎接1990年9月在北京召开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的需要,对航站楼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增加10,430m2,改造了内部平面布局和流程,投资3,700万元,于1989年11月竣工验收、使用。

1992年为应付日益增长的旅客吞吐量和改善服务工作,航站楼迎送大厅向南展宽,扩建面积约7,000m2,投资5,700万元。

1993年又扩建联检厅1,480m2,投资700万元,航站楼经三次改扩建,最终面积达到7.9万m2。

到九十年代,1992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达870万人,原有的设施容量严重不足,为了根本上解决首都机场设施落后的问题,国家计委于1992年以计通(1992)879号文批复了首都机场新建第二航站楼及各项配套设施的请示。

本次扩建以2005年的航空运输量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货邮吞吐量78万吨,年飞行架次19.32万架次作为扩建规模的依据,建设以32.65万m2的新2号航站楼为主体,加上配套工程16项,其中包括46.4万m2的站坪,17万m2的停车楼,1.6万m2的货运站,机场道路、特种车库、供热站、制冷站、110/10KV变电站等,扩建总投资为91.8亿元。

扩建工程于1995年10月正式开工,1999年1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1号航站楼在2号航站楼运行半年后停止使用,等待改造和整修。

至此,首都机场形成了以两条相距1,960m的平行跑道,两座航站楼(总建筑面积面积为40.6万m2,功能面积为34.6万m2)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基本格局条件,增加了运量,提高了服务质量,进而跻身于世界级机场的行列,为迎接新的发展作好了准备。

2.3现有设施概况

本节主要介绍飞行区和航站区设施,其它设施现状详见第二篇有关专业各章节。

2.3.1飞行区设施

首都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设有南北方向两条跑道,两条跑道中心线相距1,960m。

西跑道南端与东跑道南端向北错开2,200m,主降方向为由南向北(占70%),由于受周边环境限制,东跑道主要用于由南向北降落,西跑道主要用于由南向北起飞。

东跑道(36R/18L):

长3,800m,宽60m,原为水泥混凝土道面,1996年在原道面上加盖沥青砼。

两端设防吹坪60m×60m。

配有一条平行滑行道(A滑行道),东跑道中心线与A滑行道中心线相距242m,有四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及垂直联络道。

东跑道中心线与东侧围界相距190m。

36R为II类精密进近,18L为I类精密进近。

西跑道(18R/36L):

长3,200m,宽50m,原为水泥混凝土道面,2000年在原道面加盖沥青砼,两端设停止道60m×50m,端安全道200m×300m。

配有一条平行滑行道(C滑行道),西跑道中心线与C滑行道中心线相距187m,有快速出口联络道和垂直联络道各一条。

西跑道中心线与西围界相距137m。

36L为I类精密进近,18R为II类精密进近。

客机坪:

1号航站楼站坪,机位14个,编号101-114

2号航站楼站坪,机位36个,编号205-240

3号机坪(原北客机坪),机位17个,编号22-38

专机坪:

4号机坪,4个,编号401-404

国航停机坪:

5号机坪35个(东跑道南部)

货机坪:

6号机坪6个(西跑道南部)

校验机坪:

7号机坪(西跑道北部)

公务机坪:

8号机坪(专机坪北侧)

新华航停机坪:

9号机坪(7号坪北侧)

2.3.2航站区设施

首都国际机场航站区共占地234.5公顷,现有航站楼两个,1号航站楼和2号航站楼。

设计容量为高峰小时12,100人次,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的需要。

1号航站楼1980年元月1日投入使用,建筑平面构形为卫星式,地下一层、地上二层,为“两层式”流程,经几次改、扩建总面积达79,460m2。

最繁忙时高峰小时曾处理旅客达4,200人,年旅客吞吐量高达1,700余万人。

1号航站楼主楼一层为进港业务大厅和出港行李分拣厅,进港行李提取厅设有6个环岛式行李提取转盘,国内、国际各3个。

主楼二层为出港业务大厅,有89个值机柜台,其中国际46个,国内43个。

楼前设高架桥,两层车道边,二层出港,一层进港。

主楼与两个卫星用廊桥联接,廊桥长达100m,设双向自动人行步道,两个卫星分别为国际、国内候机使用,每个卫星各7个机位,可接纳B747及以下类型的飞机使用。

1999年11月1日随着2号航站楼投入运营,1号航站楼关闭,准备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翻新。

2号航站楼设计容量为处理年旅客吞吐量2,650万人,其中国际875万人,国内1,775万人(1号航站楼应承担国内旅客吞吐量850万人)。

建筑面积32.65万m2,建筑平面呈“H”字型,共五层,地下二层、地上三层。

其中地下室有6万m2不能用于旅客服务和商业使用,因此,2号航站楼实际功能面积只有26.65万m2。

旅客工艺流程为“二层式”,其流程是按城市对航线要求设计的。

站坪设置36个近机位。

南区为国际区,北区为国内区。

一层为进港区和行李处理区,建筑面积分别为24,670m2和17,750m2,进港大厅有17个行李提取转盘,其中国内9个,国际8个。

二层为出港区和候机区及部分商业设施,出港大厅建筑面积21,100m2,设有168个值机柜台,其中国内66个、国际102个。

国际部分另设有海关区、边防区、卫检及动植物检疫。

国际、国内各设有12个通道,另有国际航班国内旅客通道2个,国际转国际通道1个。

候机区25,700m2,设置44个登机口,其中国内23个(包括4个远机位),国际21个(包括4个远机位)。

三层分为西区、东区,西区为商业餐饮区和航空公司办公区,建筑面积分别为2,817m2和940m2;东区为旅客进港通廊,面积为16,900m2。

地下一层分西区、东区、南北区。

在一些主要活动区设置了部分商业服务设施和一些设备、办公用房及预留区,其合计建筑面积约4,000m2。

地下二层预留了地铁车站,建筑面积650m2。

与2号航站楼同时建设的还有一座独立停车楼,建筑面积16.7万m2,建筑分为五层,地下四层、地上一层,楼顶也开辟广场,共计六层停车区,可停车5,500余个,其中大型车位96个。

在1号楼南侧设有平地停车场30,000m2,可停车1,075辆,现在作出租车等候排队场地。

航站区站前道路在2号航站楼建设同期进行了改造、调整,至1999年共建桥6座,各种道路9条,建成了主要道路系统,改善了进场交通状况。

2.4机场运行方式

根据首都机场场道结构、空域、周边地区用地、导航设备等的情况,目前首都机场使用一起一降的运行方式,36L/18L跑道主用起飞,36R/18R跑道主用着陆。

首都机场两条平行跑道相距1,960m,理论上应该可以作为两条独立起降的跑道,主降方向为由南向北,但是由于从西跑道降落运行的噪声对位于西跑道南侧的天竺镇影响较大,因此西跑道目前主要用于由南向北起飞,避开对天竺镇的影响,对应的东跑道就作为由南向北降落使用。

在雷达管制状态下,着陆航空器的前后间隔为6~10km,起飞航空器根据B、C、D、E类机型,分别为2、3、4分钟间隔,控制小时流量48架次,目前的极端高峰小时流量已达到62架次。

正在使用的首都机场进离场飞行程序基本上满足运行要求,但与国际民航组织有关规定仍有差距。

首都机场18R跑道(西跑道北端)为飞机降落使用时,自北端入口至北部大羊山直线距离为25.6km,航空器进入北端入口的飞行高度按目视进近1,500m下降,至入口的下降梯度为5.86%,按仪表进近1,800m下降,至入口的下降梯度为7.03%,超过了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5.24%的下降梯度要求。

国际民航组织8168中规定,离场航空器最小上升梯度为3.3%。

考虑到一个发动机失效后的继续起飞情况,目前北部山区超障标准已不能满足8168中规定的超障标准要求,现行的方法是36L跑道(西跑道南端)起飞后在本场盘旋上升高度,这对机场的飞行容量有很大限制,而且也无法实施首都机场平行跑道同时运行的要求。

地面运行方式主要为分区域运行方式,在无专机活动的情况下,利用地面滑行道、站坪滑行线保证地面航空器械的运行。

为保证地面运行有序,华北空管局与首都机场共同制定了《首都机场地面运行管理规则》。

2.5机场周边环境

2.5.1周围城镇与村庄

首都机场在北京顺义区范围内,机场中心位于顺义县城西南方向约6km。

机场周边1~2km范围内的村庄及人口情况详见下表。

机场以东、东南的村庄概况表2-1

村名龙山村桃仙村岗山村吴家营杨家营

户数333200436464215

人口1,1056341,3271,445637

村名塔河头二营三四营半壁店合计

户数6927182028144,074

人口2,2102,1906062,46612,620

机场以北的村庄概况

表2-2

村名哨马营十里堡马家营回民营冯家营

户数111334388568466

人口3261,1011,1421,7061,424

村名卸甲营南法信枯柳树铁匠营合计

户数2044384273693,305

人口5241,3271,1891,1179,856

机场以西、西南的村庄概况

表2-3

村名杨二营喇苏营二十里堡小辛庄

户数17120121048

人口508584710139

村名薛大人庄楼台村天竺镇合计

户数973403

人口2,8431,17615,30521,265

这些村庄和城镇发展情况并不均衡,机场的西南方向的天竺镇近年发展很快,尤其开辟了天竺空港工业区,电子、电器、仓库、出口加工、保税区等企业已有一定规模,最近处离机场西跑道870m。

东南方向的南半壁店近年新建了一些商住楼及生活小区。

其他村庄的房屋基本属北方农村建筑,极少有楼房。

2.5.2地面交通和公用设施

机场南边是机场的主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