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579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46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管廊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综合管廊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综合管廊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综合管廊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综合管廊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管廊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综合管廊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管廊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管廊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综合管廊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板塘十七号路(芙蓉大道-赤金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2、《板塘十七号路(芙蓉大道-赤金路)道路工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图设计》

3、《板塘十七号路(芙蓉大道-赤金路)建设项目施工合同》

4、设计变更、地勘报告及图纸会审会议纪要及有关文件

5、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招标要求

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1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7、《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50838-2012)

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1.2编制说明

综合管廊专项施工方案中对该工程项目概况、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等进行说明;对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及工期进行安排;着重编制了施工技术方案、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对重点难点工序的技术措施和施工保证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另外,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对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进行设计说明;对特殊季节的施工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进行全面的论述;制定了严谨的组织机构措施。

施工期间,为确保文明施工,建立了环境及水资源保护措施,同时还制定了应急预案。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工程综合管廊设置在道路左侧绿化带下,起止桩号为:

K0+055~K1+672.5,长度为1617.5米,综合管廊为矩形单仓断面,标准段内净宽高尺寸为2.6m×2.4m。

本工程中综合管廊原设计为主要为整体装配式,一般段采用现场预制管节或者工厂定制生产,然后采用汽车吊整体吊装的方式施工,管线引出段主要采用现浇,箱涵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同综合管廊。

由于箱体混凝土现浇工艺比较成熟,综合管廊混凝土我司拟全部采用现浇施工工艺。

本工程与沃土路平面交叉,且沃土路已经竣工通车,我公司在施工此处综合管廊采用破除沃土路的方式进行施工,并以沃土路中心线为界限分阶段进行施工以保证路面交通正常通行,并安排专人看守。

2.3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

2.3.1气象

工程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地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7.3℃,多年平均降雨量1309mm/年,雨量集中在3~7月份。

2016年7月份,湘潭地区遭受近年来最大降雨,最大降雨量280.4mm,因此湘潭地区降雨量主要为集中暴雨方式,为不良灾害气候,易诱发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灾害。

2.3.2水文

根据板塘十七号路岩土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地表水主要为沿线水塘及水渠等,场地地下水主要见上层滞水及潜水。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及粉质粘土的顶部裂隙中,受地表水喝大气降水补给,分布不连续,季节性变化明显,相应高程为36.19~59.40m;潜水主要赋存于圆砾中,受同层地下水补给,相应高程为29.69~50.4m。

静水水位相应高程36.59~56.90m。

根据环境类型评价,场地所属环境类别为Ⅲ类,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干湿交替及干燥条件下对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中钢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评价,各孔中地下水以及各地表水对土对混凝土结构域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2.3.3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

根据地勘报告,组成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积的杂填土,冲积而成的粉质粘土和圆砾等。

其各层主要特征依次描述如下:

杂填土褐灰-褐黄色。

以粘性土为主,含砖渣、碎石及植物根系等,新近人工填积,结构松散,稍湿-湿。

层厚.30-10.80m,控制高程35.89-59.10m。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色,该层局部受水浸泡严重,含少量灰白色高岭土及少量黑色铁锰氧化物,裂隙发育,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硬塑,稍湿。

埋深1.30-10.80m,层厚2.40-10.30,控制高程30.19-50.90m。

圆砾褐黄色,以褐黄色,乳白色等硅质或灰质岩砾屑为主,含少量粘性土及中粗砂,局部砾石粒径较大,胶结一般,粒径大于2mm约占57%,亚圆形,中密,稍湿-湿。

埋深6.60-14.10m,控制层厚2.40-4.70m,控制高程27.09-46.20m。

2.4主要工程数量

综合管廊主要工程量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矩型综合管廊

1617

2

土方开挖

立方

73018

3

土方回填

立方

41969

4

C40管廊混凝土

立方

5130

5

管廊卷材防水层

平方

20343

6

钢筋制安

520

7

回填砂砾石

立方

15778

3施工组织总体部署及规划

3.1工期、质量、安全及环保文明施工目标

3.1.1工期目标

本工程计划工期为6个月。

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12月,计划完工日期2017年6月。

(施工进度计划详见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1.2质量目标

1、合同履约率100%,顾客投诉为零。

2、检验批一次验收通过率98%;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一次性合格率100%,项目交工验收质量合格。

3、施工期间杜绝质量事故,确保工程总体质量达到优良。

4、所承建工程施工阶段和完工后涉及质量服务工作的顾客满意度达到“满意”以上。

3.1.3安全目标

1、生产性责任事故死亡率为0;

2、不发生任何因素引起的较大事故及较大以上各类事故(含相关方生产性责任事故,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

3、从业人员(含职工、临时性用工、相关方施工人员)年重伤事故控制在0.3人/亿元产值以内;

4、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机电设备、交通、火灾等事故;

5、不发生职工群体健康事故。

3.1.4环保、文明施工目标

1、顾客投诉为0;

2、满足《湘潭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指导手册》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JGJ59-2011)要求;

3、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100%;

4、控制施工、生活污水污染;施工、生活污水处理排放率100%;

5、努力达到标准化工地要求。

3.2组织机构

3.2.1组织结构图

3.3施工组织部署和协调管理

3.3.1施工组织部署

根据道路所处位置征拆情况,为加快进度宜分为三个施工区段进行施工,第一区段为芙蓉大道至沃土路段(K0+055—K0+583),第二区段为沃土路至佳木路段(K0+583—K1+194),第三区段为佳木路至赤金路段(K1+194—K1+672.5),目前预估三个区段不具备同时施工条件,第二区段先行施工,第一、三区段将根据拆迁进度组织进场施工。

3.3.2施工协调组织管理

1、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工作

(1)派专人负责与当地政府联系,取得他们对本工程施工的支持,积极配合好施工征地及拆迁工作。

(2)教育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当地的规则、法令和村庄民俗,尽量协助地方做好治安、助民及环保工作。

(3)做好交通配合工作。

汽车运输服从交通部门的管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施工现场与交通主干道有干扰时,与主管门联系,设置必要的行车标志,必要时设专人现场指挥,为公路运输、周围群众和过往车辆提供安全和方便。

2、与业主单位的工作协调

(1)在施工准备期间,主动配合业主进行征地拆迁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服从业主的领导、监督、管理与指导,严格按业主的要求组织施工。

并为业主的工地代表提供交通、通讯及生活等各方面的便利。

(2)在施工过程中,服从业主在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和协调。

3、与设计单位的工作协调

(1)参加施工图审查,在会审施工图时与设计单位、监理、业主密切配合,及时发现图纸中的问题,与设计等单位进行研讨,及时解决问题,尊重设计单位及设计意图,并整理好图纸会审纪要。

(2)积极参与建设单位组织的技术交底。

在施工中严格按图施工,若发现图纸有误,或与现场施工发生矛盾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为依据进行施工。

(3)积极参与设计的优化工作。

4、与监理单位的工作协调

(1)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履行其所有权力。

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工程的质量管理。

在“自检”和项目工程施工专检的基础上,接收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并按照监理要求,予以整改。

(2)贯彻监理的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制度,并据此对各专业班组予以检控,确保施工质量。

杜绝现场施工分包单位、专业班组或个人不服从监理工作的现象发生,监理工程师的一切指令都必须全面落实、执行。

(3)所有进入现场使用的成品、半成品、设备、材料、器具均主动向监理提交产品合格证或质保单,应按规定使用前进行物理化学试验检测的材料,主动递交检测结果报告,确保材料、设备符合规范要求。

(4)按部位或分项工序检测的质量,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准则,使监理能顺利开展工作:

对可能出现的意见不一的情况,遵循先执行监理的指导,后予以蹉商统一原则,在现场质量管理工作中,维护好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性。

5、与其他单位的协调

(1)与相邻标段施工单位、沿线地方政府之间,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管内临时工程如便道、电力线路等,认真担负其维修保养任务,除为自身施工提供服务外,还无偿提供给相邻工程单位和后续承建单位使用。

(3)主动争取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和监督指导,积极作好与地方、前后专业工序之间的联系和配合,相互支持,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接受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协调配合指令。

6、与分包单位的协调和配合

积极与各分包单位密切配合,协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及进度。

7、做好协调工作的保证措施

(1)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工作的建设者、管理者,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认真对待协调问题。

同时,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2)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

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目的。

(3)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

1)技术协调

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

图纸会审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

图纸的会审须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任务作为重点。

进一步找出设计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

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

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配合问题,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要求。

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建立管理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

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罚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

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

此时的工作以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加容易发现,同时也更容易解决与补救。

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小到最小。

3)组织协调

建立专业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

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个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中的顺序和责任。

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

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才有可能逐级落到实处。

4)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工程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

电气部分与土建部分的协调;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间的协调等。

4施工前期规划和临时设施的建设

4.1施工准备

1、人员准备

组织合格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2、材料准备

针对本工程的施工内容,在施工之前对工程所需各种材料进行详细计算,并提出详细的进场计划,严格执行验收与检测程序,确保原材料与构件的质量。

3、机械准备

针对本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计划,选定施工所需机械的种类、规格、数量,并确定所需机械的进场退场时间。

对所有用于施工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及保养,根据计划施工强度配置并有一定富余,确保施工作业的连续性。

4、技术准备

(1)施工前研究和熟悉本工程设计文件并进行现场核实。

(2)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3)施工之前按照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由试验室对进场的各种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几何尺寸等技术参数进行检测。

4.2施工便道

4.2.1新建施工通道布置依据与原则

1、以现有的场内外交通为依托;

2、各临时支线布置满足主体工程施工需要,道路宽度满足施工车辆的通行强度需要;

3、做好场内交通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保持道路的路况良好。

4.2.2施工便道

1、场外引入便道

场外引入便道主要从芙蓉大道和沃土路引入到施工段。

2、场内便道

场内施工便道,主要布置在红线内,局部在红线外,全长约1km。

3、村民改建道路

本工程范围内分别在K0+980和K1+560处有一村民便道横穿本路段,施工时为保证村民正常通行,需对该两处村道分别进行一次改道,村民改建便道拟采用路基宽5.5m,路面宽4.5m,路面采用20cm厚砂砾石进行铺筑。

(具体工程量以现场实际发生为准)

4.3施工供水、供电及通信系统布置

4.3.1施工供水

施工用水从已建成的沃土路给水管网接入,现场配置2台10m³洒水车运输至各施工工点。

4.3.2施工供电

本工程施工用电与当地农业供电管理单位联系,就近接入到施工现场。

同时为防止意外停电及用电高峰时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配备一台1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发电。

电缆线及相应设施工程量以现场实际发生为准。

4.3.3施工通信

项目经理部设6部程控电话,并安装宽带作为网上计量支付、办公用。

各施工段驻地设1部程控电话,各级主要管理人员均配备手机;各施工点及测量人员配备对讲机。

每个施工段配置对讲机4对,总计为:

8对。

4.4施工进出口洗车设施

施工机械进出依然使用板塘十七号路与沃土路交叉处出口洗车池。

4.5临时建筑

项目部、现场办公区及营地以设置活动式板房和集装箱式办公室、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队伍营地设在板塘十七号路红线外附近居民区,采用租用的方式,按每人6平方米的标准配置。

4.6打围

施工期间为保证主要交通道路、施工区域附近居民车辆通行、人员的安全,施工期间施工范围采用围挡进行打围。

已在板塘十七号路施工组织设计中说明。

4.7施工沿线构筑物保护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K0+300-K0+480段路基两侧为步步物流园库房,K1+500-K1+660红线外两侧为居民房,两侧建筑物与道路开挖线距离较近。

该桩号处基坑开挖深度均在6米以上,存在塌陷或滑坡的危险,且深挖基础对房屋下边坡稳定性影响极大,拟采用钢板桩进行边坡支护,详见深基槽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4.8交通组织

施工期间为了保障行人与过往车辆的安全,在本标段进出口处,采用围挡隔离防护和派专人指挥通疏导交通。

并在道路上设置警示标语及道路指示牌,提醒行人和过路车辆注意安全并按指示行车。

4.9弃土场规划

由于项目仅按道路规划红线征地,场内不能设置弃土场,所有废弃土全部外运。

5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

5.1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计划工期为6个月。

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12月,计划完工日期2017年6月。

(施工进度计划详见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5.2资源配置计划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资源配置,包括机械设备及人员配置。

资源配置见附表:

1

6施工方案

6.1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土石方开挖→垫层施工→底板防水→底板施工→侧墙、顶板施工→防雷接地工程→防水工程→管廊内装饰工程→土石方回填

6.2施工测量

6.2.1控制点复测

平面控制网测设

接收到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控制网点及成果后,进行施工控制网复测和加密的准备工作。

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及施工控制网的布设联合进行。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控制点,前视后视距离保证一致。

(3)施工控制网根据工程规模及建筑物施工放样的要求确定。

(4)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选点。

(5)对控制点进行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6.2.2水准导线测量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主路线及其他建筑物施工的竖向精度要求,在施工区域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水准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点位一致。

(2)依据现场设计单位给定的水准点布设施工高程控制网。

(3)根据设计单位给定的水准点,在现场适当部位引测加密水准点,形成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在整个施工区域建立高程控制网,作为道路及建筑物高程控制的依据。

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

6.3施工降排水

根据实际情况,基坑首先考虑挖集水坑降水,在基底两侧采用人工开挖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50cm×50cm,排水沟采用3cm厚砂浆抹面,距离坡顶线1米处挖截水沟,截水沟尺寸为50×50cm,截水沟采用3cm厚砂浆抹面,若局部地下水丰富,可采取井点降水,采取的相关措施、产生的工程量由现场签证确认。

排水沟布置示意图如下:

基坑排水示意图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若地下水位高于沟槽基础底面可采用管井降水,双排线状布置,在距离基坑边缘约2.0m处布置井点吸水管位置,井点布置间距为20m,井深10m,现场管井布置数量根据降水的效果增加或减少,降水深度距沟槽底面1m。

管井采用钻机成孔,井径50cm,滤水管内径大于35cm,井管内径大于水泵外径5cm,每口深井内配置1台深井泵。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工程量。

在基础结构施工完成以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停抽封井。

为了保证封堵安全,在拆封前先用砂砾回填,上部0.5m填粘土夯实。

管井降水示意图

6.4沟槽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并装12T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场。

土方开挖的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定出综合管廊中线→根据综合管廊中线依据放坡系数定出综合管廊沟槽开挖边线→投入机械进行土方开挖→人工修边平基坑→验槽合格→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6.4.1开挖准备工作

基坑土石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根据设计图,测设管廊中心线,设立中心桩。

管廊中心线须经监理复核。

按图纸设计的基坑宽定出边线,开挖前用白粉划线来控制,在基坑位置的两侧设置控制桩,并记录两桩与基坑中心的距离,以备校核。

根据开挖放线记录及相关规范、措施,完成技术交底。

6.4.2土石方开挖

6.4.2.1挖方段

本工程K0+017-K0+700、K1+500-K1+680为挖方段,综合管廊位于道路左侧绿化带下,开挖深度为6~7m,如采用放坡开挖基槽,则靠近路堑边坡一侧不具备放坡开挖宽度(见下图),故本工程挖方段均采用钢板桩支护。

拟采用8m长拉森钢板桩支护加二道16号工字钢水平支撑支护方案,分二次分层开挖到底:

一次开挖深度1.5m后,设置第一道16号工字钢支撑;第二次开挖深度3.5米后,设置第二道16号工字钢支撑,第三次开挖到底。

坡顶沟槽两侧设截水沟,坡脚沟槽底设排水沟及集水井。

具体施工部署详见综合管廊基槽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挖方段基槽开挖与支护断面示意图

6.4.2.2填方段

填方段填方时清除填方范围内的草皮,树根,淤泥,积水,并翻松,平整压实地基,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实测填前标高后,方能上土填筑,选择适宜的取料场,适宜的填筑材料,提前作好标准击实试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填至综合管廊管顶标高并压实后再进行沟槽开挖。

开挖沟槽时由于挖掘机臂长有限,当开挖沟槽深度大于4m时,应分两层台阶开挖,土石方需要分两次转运,1台挖机位于台阶下,将台阶上挖机工作范围外的弃方倒运至于台阶上,台阶上再配1台挖机挖装弃土至12T自卸汽车上运出。

开挖时,应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保留一定余量,避免超挖,槽底以上30cm必须用人工修整底面,槽底的松散土、淤泥、大石块等要及时清除,并保持沟槽干燥,修整好底面,立即进行边坡支护、基础施工。

开挖料部分堆于基坑坡顶线3m以外,多余部分弃置到弃土场。

机械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深度的1/2。

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在开挖过程中若遇其它管线或是古文物,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处理。

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以防坍塌。

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在开挖坡壁两侧间隔15m埋设变形监控点,基坑开挖施工时,测量人员应对监控点进行变形观测,并记录,如发现变形量过大,应立即停止施工,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后再恢复施工。

施工时,其余地段若遇到不良地质,为防止坍塌可采用喷锚支护防护措施,具体情况及混凝土用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填方段基坑开挖标准断面示意图

6.4.3基坑监测

6.4.3.1基坑监测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均小于7米,确定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监测工作从维护结构施工开始直至结构施工至基坑回填结束,每两天进行一次监测,监测点及监测仪器均应按相关要求设置,保证其整个监测过程中能正常使用。

各变形监测点及各监测相应的初始值均应在基坑开挖前取得。

对监测所得数据,必须立即整理分析,以图表的方式将结果汇总。

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1)监测项目及方法:

1)水平位移监测

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等;当基准点距基坑较远时,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当监测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采用微变形测量雷达进行自动化全天候时时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基准点的埋设应按有关测量规范、规程执行。

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2)沉降监测

沉降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