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554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x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x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

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2、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本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教师宜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四步教学法:

自由质疑──讨论质疑──审美鉴赏──迁移运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并重,阅读与鉴赏共存,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氢弹(qīng)懈怠(xiè)癌症(ái)开拓(tuò)署名(shǔ)交瘁(cuì)

奠基(diàn) 元勋(xūn)孕育(yùn)选聘(pì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黯兮(ànxī)日曛(xūn)鲜为人知(xiǎn)挚友(zhì)妇孺皆知(rú)  

2.多音字辨析

秘:

秘诀(mì)曾:

曾祖(zēng)血:

吐血(xiě)殷:

殷红(yān)

秘鲁(bì)曾经(céng) 血脉(xiè)  殷实(yín)

强:

强占(qiáng)参:

参加(cān)说:

说服(shuō)

  强迫(qiǎng)  参差不齐(cēn)  游说(shuì)

  倔强(jiàng)  人参(shēn) 古代同“悦”字(yuè)

3.形似字辨析

兮(黯兮)聘(选聘)暗(暗淡)署(署名)挚(真挚)

愧(羞愧)诞(诞辰)

分(分配)聘(驰聘)黯(黯然)暑(暑假)擎(擎天)

瑰(瑰丽)筵(筵席)

4.解释下面的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现指不怕苦,不怕死,为革命为人民而奋斗终身。

【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锋芒毕露】毕,完全。

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知人之明】 知,了解、知道;明,眼力。

识别人的眼力。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军人战死沙场。

【彷徨】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

形容坚持到底。

【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事物或现象没有间断地出现。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

分明地,显然地。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别人欺压,不图反抗。

任:

听凭,任凭;宰割:

砍杀,切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5、词语辨析

【震荡 振荡】

都是动词,都含有因外物或外力作用而动的意思。

“震荡”是震动或动荡的意思,如“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

”而“振荡”指物理现象,如电流的周期性变化;也指振动,物体的运动,如“摆”的运动就是一种振动。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代替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人物,是更高尚的,更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而伟大的人物。

今天,我们学习《邓稼先》,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吧。

二、资料助读

1、走近作者

杨振宁教授在中国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1966年至今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1986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他与李政道教授在1957年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之后,1980年又获Rumford奖,继而于1986年获自由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年秋又获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

2、相关资料

邓稼先(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天灾人祸同时重重撞击着中国大地。

对于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来说,那是一个卡脖子的时代。

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有关技术资料。

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

“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

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思考:

⑴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大意,并想想全文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

⑴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盈眶。

第五部分,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

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借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

全文六个部分紧密关联。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是对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⑵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

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

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也可分析其他小标题,此处略。

这体现了作者取舍材料的高超艺术和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⑶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

文章第四部分为什么写“我”?

答:

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文章第四部分是写作者自己内心所受到的震荡,作者为中华民族自豪,为50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这从侧面写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民族的一腔深情,对老朋友的满怀厚意。

⑷课文有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

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

课文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

按照常理,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可作者却出乎意料,没有介绍事情的具体细节,而是着重叙写邓稼先的精神与气质以及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

之所以这样写,恐怕有以下原因:

邓稼先的功绩谁人不知,再重复这些材料,显得冗赘;何况自己与邓稼先远隔大洋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太多,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再者,邓稼先是自己50年的朋友,写朋友,自然包含着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对朋友的认同钦佩,同时也在写自己。

2、主旨概括

这篇回忆性散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第二课时

四、课文研读(悟读课文,对文章进行深层探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师生共同研读文章第三部分

①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

答: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人。

②为什么说奥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

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答:

因为他才华出众、聪明过人,所以人们佩服他、仰慕他;但由于他经常打断别人的报告、锋芒毕露,所以不少人也不喜欢他。

③“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我所认识的”能去掉吗?

为什么?

答:

不能去掉。

因为作者不可能全部认识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这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

④邓稼先能够说服两派不对吵对打,解围的原因是什么?

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的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答:

因为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⑤“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⑥钱三强选聘邓稼先,葛罗夫斯选聘奥本海默,其实这样的“伯乐”还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答:

如熊庆来选聘华罗庚,华罗庚选聘陈景润。

⑵学生质疑。

如:

①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答:

引用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工作的艰辛,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

引用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歌》,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②“可是理论是否正确永远是一个问题”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答:

理论的正确与否要靠实践去检验;在核武器试验时检验理论,危险巨大。

五、揣摩语言,发现美点,展示美点

1、揣摩精妙词语。

教师提示: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妙的词语标示出来,然后用“我觉得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例1:

我觉得“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中国处境担忧。

例2:

我觉得“可歌可泣”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使20世纪人类历史发生巨大转变的千千万万英雄人物,他们生得伟大,他们是大写的人。

同时与下文“鲜为人知”相照应,突出了邓稼先平凡中的不平凡。

例3:

我觉得“鲜为人知”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对比鲜明。

一位“贡献巨大”的科学家却“鲜为人知”,这看似矛盾,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邓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的做人原则和高尚品德,愈见其人格的伟大。

例4:

我觉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作者用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劳苦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教育。

2、揣摩精妙语句。

教师提示:

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精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用“我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的句式说话。

例1:

我喜欢“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邓稼先”这一句。

它的精妙在于这句话用在第一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

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长焦距逐步缩短、拉近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

是他带来了民族的新生,是他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例2:

我喜欢“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一句。

它的精妙之处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

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例3:

我喜欢“我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这一组句子。

它寓已知于未知,更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咀嚼,发人深思,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对老友的真诚关心和担忧,着实感人至深。

例4:

我喜欢“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这一段。

它的精妙之处在于这一段话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邓稼先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

他执著追求、努力奋斗的辉煌人生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永不磨灭。

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是我们永恒的骄傲。

3、赏析文章的修辞、句式、描写手法、结构特征。

教师提示:

同学们在修辞手法、句式、描写方法、结构特征等方面也有自己的审美发现,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例1:

我发现本文的修辞用得好。

运用排比,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如第一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这种紧凑、短促的结构和重复出现的“强占”“租借”两词给读者强烈的震撼,把触目惊心的历史摆在读者面前,令人惊讶,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

例2:

我发现本文对比手法用得好,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课文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例3:

长短句结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如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短句交错使用。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

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种气势;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

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

结合起来,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例4:

我发现文章的结构很有特色,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六、体验与反思,畅谈学习感受

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针对内容来谈,也可针对形式来谈。

如“你认为邓先生的哪些品质最值得你学习?

邓先生给你最大的震撼是什么?

”,如“文章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文章,有新意,你有尝试的想法吗?

”,如“作者丰富的人文素养、开阔的眼界和胸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如“走近大师,你悟到了什么?

”等等。

七、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

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

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