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地面工程的技术实用实用标准081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467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39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地面工程的技术实用实用标准08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楼地面工程的技术实用实用标准08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楼地面工程的技术实用实用标准08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楼地面工程的技术实用实用标准08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楼地面工程的技术实用实用标准08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楼地面工程的技术实用实用标准0812.docx

《楼地面工程的技术实用实用标准08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地面工程的技术实用实用标准0812.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楼地面工程的技术实用实用标准0812.docx

楼地面工程的技术实用实用标准0812

楼地面工程技术标准

一、质量目标:

1.1入伙时:

裂缝空鼓缺陷率≤0.2条/户,渗漏缺陷率≤0.1条/户;

1.2入伙后一年时:

裂缝缺陷率≤0.5条/户,渗漏缺陷率≤0.3条/户。

二、技术标准

本文中所有的材料要求、节点做法和质量标准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项目所在地政府的相关要求。

1、材料使用标准

1.1整体面层

1)水泥砼面层:

⑴水泥:

采用强度级别不小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⑵石子:

采用卵石或碎石,粒径5~30mm,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大于2%。

⑶砂:

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2)水泥砂浆面层:

水泥:

采用强度级别不小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砂:

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3)水磨石面层:

⑴水泥:

采用强度级别不小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白色或浅色水磨石面层,应采用白水泥。

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

⑵石粒:

应采用坚硬可磨白云石、大理石等加工而成,石粒应洁净无杂物,其粒径除特殊要求外应为6~15mm。

⑶颜料:

应采用耐光、耐碱的矿物颜料,不得使用酸性颜料。

⑷分格条:

应采用铜条、合金铝条或玻璃条,亦可用彩色塑料条。

铜条厚1~1.2mm,合金铝条厚1~2mm,玻璃条厚3mm,彩色塑料条厚2~3mm,宽度均为面层厚度,长度以分块尺寸而定,一般1000~1200mm。

铜、铝条须经调直使用,下部1/3处每米钻φ2mm孔,穿铁丝备用。

⑸草酸、白蜡、铁丝:

草酸块状、粉状均可。

白蜡用地板蜡成品。

铁丝用22号。

1.2板块面层

1)地砖面层铺设

⑴地砖:

缸砖、陶瓷地砖、陶瓷锦砖、水泥花砖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有防腐蚀要求的砖面层,采用的耐酸瓷砖、浸渍沥青砖、缸砖的质量应按现行的国家规范《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的规定。

⑵水泥:

采用强度级别不小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擦缝应采用白水泥,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

⑶砂:

采用中砂,含泥量小于3%。

⑷胶粘剂:

粘接力、相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2)大理石和花岗石面层铺设

⑴大理石(花岗石)板材:

技术等级、光泽度、外观等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JC79)、《花岗石建筑板材》(JC205)的规定。

并有出厂合格证。

碎块大理石(花岗石)板应选用颜色协调、厚薄一致、不带有尖角的板块。

⑵石粒:

采用大理石或花岗石加工而成,石粒应洁净无杂物,其粒径可根据碎拼大理石(花岗石)接缝宽度选用。

⑶水泥:

采用强度级别不小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擦缝应采用白水泥。

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

⑷砂:

采用中砂,含泥量小于3%。

⑸草酸、白蜡:

草酸块状、粉状均可;白蜡用地板蜡成品。

3)预制水磨石板块面层铺设、预制混凝土板块面层铺设

⑴预制板块、预制砼板块:

强度等级、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水磨石板块尚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水磨石制品》(JC507)的规定。

⑵水泥:

采用强度级别不小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⑶砂:

采用中砂,含泥量小于3%。

混凝土板块灌缝用细砂。

⑷草酸、白蜡:

草酸块状、粉状均可。

白蜡用地板蜡成品。

1.3木地板铺设 

1)实木地板面层采用的条材和块材宜采用具有商品检验合格证的产品,其产品类别、型号、适用树种、检验规则以及技术条件等均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实木地板块》GB/T15036.1~6的规定。

实木地板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实木地板含水率应小于12%。

2)双层地板面层下层采用的毛地板以及地板面层下木搁栅和垫木等用材规格和树种以及防腐处理,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双层地板面层的上层和单层地板面层,应采用不易腐朽、不易变形开裂的木材做成,顶面应刨平,其侧面带有企口的木板宽度不应大于120mm。

4)硬木踢脚板的宽度及厚度按设计要求,背面应涂防腐剂,花纹和颜色应与面层地板一致。

2、楼地面完成面质量标准

在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楼地面完成面尚需满足以下要求:

水泥砂浆面层:

(1)水泥砂浆地面表面水平度允许偏差20mm、平整度允许偏差3mm。

(2)面层表面应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3)踢脚线与墙面应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

(4)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

 

(5)有地暖的地面,应设置温度变形缝,表面应平整,无裂缝(尤其要避免不规则裂缝)

 

(6)楼梯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每踏步两端宽度差不应大于 10mm;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为5mm.楼梯踏步的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

 

砖面层:

(1)砖地面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3mm。

(2)砖面层的表面应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平整,深浅一致,周边顺直。

板块无裂纹、掉角和缺楞等缺陷。

(3)面层邻接处的镶边用料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边角整齐、光滑。

 

(4)踢脚线表面应洁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一致。

(5)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应一致、齿角整齐;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 10mm ;防滑条顺直。

 

(6)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应严密牢固,无渗漏。

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面层:

(1)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地面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3mm。

(2)大理石、花岗石面层的表面应洁净、平整、无磨痕,且应图案清晰、色泽一致、 接缝均匀、 周边顺直、镶嵌正确、板块无裂纹、掉角、缺楞等缺陷。

(3) 踢脚线表面应洁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一致。

(4)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应一致、齿角整齐,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 10mm ,防滑条应顺直、牢固。

  

(5)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不倒泛水、无积水; 与地漏、 管道结合处应严密牢固,无渗漏。

实木地板面层 

(1)同一房间内应色泽一致,表面无划痕、缺损、磕伤、污染。

(2)实木地板地面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3mm。

(3)地板无局部悬空感,行走时无声响。

(4) 面层缝隙应严密;接头位置应错开、表面洁净。

  

(5) 拼花地板接缝应对齐,粘、钉严密;缝隙宽度均匀一致;表面洁净,胶粘无溢胶。

(6)踢脚线表面应光滑,接缝严密,与墙面缝隙≤2mm;

高度一致。

实木复合地板/中密度(强化)复合地板面层 

(1)实木复合地板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3mm。

(2)实木复合地板面层图案和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图案清晰,颜色一致,板面无翘曲。

 

(3)面层的接头应错开、缝隙严密、表面洁净。

(4)踢脚线表面光滑,接缝严密,高度一致。

  

3、楼地面节点及工艺标准

在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楼地面各阶段需满足以下要求:

1、基层处理

(1)房间的方正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无明显大小头现象。

  

(2)基层的标高、坡度、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层表面应平整,

(3)基层铺设前,地面应干净、无积水、无浮灰。

  

(4)当垫层、找平层内埋设暗管时,管道应按设计要求予以稳固,水管应打压确认无渗漏。

2、整体面层铺设

(1)铺设整体面层时,其水泥类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 1.2 MPa ;表面应粗糙、洁净、湿润并不得有积水。

铺设前宜涂刷界面处理剂。

 

(2)整体面层施工后,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抗压强度应达到 5MPa 后,方准上人行走;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3)当采用掺有水泥拌和料做踢脚线时,不得用石灰砂浆打底。

  

(4)整体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5)采用掺有水泥、石灰的拌和料铺设以 及用石油沥青胶结料铺贴时,不应低于 5℃; 

(6)采用有机胶粘剂粘贴时,不应低于 10℃;

(7)采用砂、石材料铺设时,不应低于 0℃。

 

3、瓷砖及块体面层铺设

(1)铺设板块面层时,其水泥类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 1.2 Mpa。

  

(2)铺设板块面层的结合层和板块间的填缝采用水泥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制水泥砂浆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小于42.5 ; 

2、 配制水泥砂浆的体积比(或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3)板块的铺砌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宜避免出现板块小于1/4 边长的边角料。

  

(4)铺设水泥混凝上板块、水磨石板块、水泥花砖、陶瓷锦砖、陶瓷地砖、缸砖、料石、大理石和花岗石面层等的结合层和填缝的水泥砂浆,在面层铺设后,表面应覆盖、湿润 ,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当板块面层的水泥砂浆结合层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5)板块类踢脚线施工时,不得采用石灰砂浆打底。

  

4、木地板铺设

(1)木地板面层下的木搁栅、垫木、毛地板等采用木材的树种、选材标准和铺设时木材含水率以及防腐、 防蛀处理等,所选用的材料,进场时应对其断面尺寸、含水率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抽检,抽检数量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2) 与厕浴间、厨房等潮湿场所相邻处的木地板应做防水(防潮)处理。

  

(3) 木地板铺设在水泥类基层上,其基层表面应坚硬、平整、洁净、干燥、不起砂。

  

(4)  木、竹面层的通风构造层包括室内通风沟、室外通风窗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流程控制

控制流程

主要控制点

成果文件

施工前准备阶段

1、流程培训及协调会

2、审查施工图

3、样板施工

4、场地移交

1、形成培训记录

2、图纸会审记录

3、样板验收记录

4、场地移交记录

第一次报验

(基层处理)

1、垫层、找平层内埋设暗管时的稳固

2、基层表面清理

3、防水构造检查

形成基层质量检查记录表

第二次报验

1、找平层的标高、坡度、厚度

2、找平层观感质量

3、弹设分格线、水平标高线

隐蔽验收记录表

第三次报验

(过程检查)

1、防腐、防蛀处理

2、防潮、防尘处理

3、通风沟、通风窗的通风构造

4、分格缝、分格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记录

第四次报验

(面层质量)

1、面层观感质量

2、地面表面平整度、水平度极差

3、空鼓裂缝

4、踢脚线与木质面层间的封闭

楼地面质量检查记录表

四、过程检查记录

楼地面工程检查记录表

栋号:

楼层:

日期:

检查人: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

备注

1

楼地面基层检查

垫层、找平层内埋设暗管时的稳固

基层表面清理

基层铺设的材料质量、密实度和强度等级

防水构造检查

2

铺粘前检查

材料及砂浆配合比检查

基层的标高、坡度、厚度

弹设分格线、水平标高线

3

铺粘过程检查

防腐、防蛀处理

防潮、防尘处理

强度是否达到施工面层要求

分格缝、分格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

 

楼地面完成面检查

地面表面平整度、水平度极差

观感质量

踢脚线与木质面层间的封闭

空鼓裂缝

五、技术资料:

楼地面工程施工工艺及节点做法

1基本规定

(1)本施工工艺适用于金地集团在建项目的施工。

(2)本施工工艺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和相应的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编制;有关混凝土、防水地面、抹灰等工程,尚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J208—2002)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3)施工中的劳动保护、安全和防火措施等,必须按现行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2基层铺设工艺

2.1基土铺设工艺

1材料性能要求

(1)基土应选用砂土、粉土、粘性土,并过筛除去草皮等杂质,土的粒径不得大于50mm。

(2)对淤泥、腐殖土、冻土、耕植土和有机物含量大于8%的土类,均不得用作填土

2施工工具与机具

⑴机具:

平碾、羊足碾、蛙式打夯机、汽车、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

⑵工具:

人工夯(≥30kg)、铁锨等。

3作业条件

(1)基土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干净、无积水。

(2)基土层下埋设暗管时,管道应按设计要求予以稳固。

⑶对软弱土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4施工工艺

基土铺设工艺流程如下:

基层清理→隐蔽验收→土料检验→分层填筑→逐层压(夯实)→逐层取样检测

5.施工要点

⑴填土时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见表9-1)的情况下施工。

过干的土在压实前应加以湿润,过湿的土应予晾干。

土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参考值表9-1

土料类型

最佳含水量(质量分数)(%)

最最大干密度(t/m3)

砂土

粉土

粉质粘土

粘土

9~1l.3

10~14

11~20

18~22

1.80~1.89

1.85~2.07

1.85~1.94

1.58~1.70

(2)压实遍数应经现场试验确定。

选用粉土、粘性土等做土料时,也可根据压实方法、每层虚铺土厚度参照表9-2确定。

表-2压实遍数参考值

压实方法

每层虚铺土厚度/mm

每层压实遍数

平碾

羊足碾

蛙式打夯机

人工打夯

200~300

250~350

200~250

≤200

6~8

8~l6

3~4

3~4

⑶室内地面沿墙、柱基础的连接处应重叠夯填密实,防止下沉造成地面沿墙、柱处脱开或面层空鼓开裂。

⑷冬期基土铺设时,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

预留沉降量应比常温施工时增加。

铺设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填筑。

O℃以下在有冻胀性的土层上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做好防冻胀处理后方可施工。

6.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殖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含量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

2)基土应均匀密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O.90。

(2)一般项目基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3的规定。

表-3基土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5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标高

0

-50

用水准仪检查

3

坡度

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

用坡度尺检查

4

厚度

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

用钢直尺检查

 

2.2灰土垫层铺设工艺

1材料性能要求

⑴石灰:

采用1~3等级生石灰(石灰中的块灰不应小于70%)。

⑵土料:

粘土、粉质粘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不含有机杂质,粒径不大于15mm。

2.施工工具与机具

⑴机具:

蛙式打夯机、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

⑵工具:

人工夯(≥30kg)、铁锨、铁耙、筛子、量斗、水桶、喷壶等。

3.作业条件

⑴基土已铺设完毕,密实度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⑵垫层下管道及地下埋设物已埋设完毕,门框已安装,并已办理验收手续。

⑶土料已选定,确定了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夯实遍数等参数。

⑷垫层标高和排水坡度的基准点和水平基准控制线已设置或标志。

⑸施工机具已备齐,水、电已接通。

⑹气温不低于5℃。

4.施工工艺

基土铺设工艺流程如下:

基层清理验收→石灰熟化→灰土拌制→土料检验→分层填筑→逐层压(夯)实→逐层取样检测

5.施工要点

⑴熟化石灰:

在使用前3~4d洒水粉化,并加以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5mm,并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亦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如采用石灰类工业废料,有效氧化钙含量不宜低于40%。

⑵灰土拌制:

灰土配合比一般采用3:

7或2:

8(石灰:

土,体积比),石灰和土料应计量,用人工翻拌,不少于三遍,使达到均匀、颜色一致。

控制含水量为拌合料总量的15%,现场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多或过少时,应晾干或洒水、湿润。

⑶灰土铺设:

灰土应分层铺设,随铺随平随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一般为200~250mm(夯实后约100~150mm厚),分层夯实。

夯打采用蛙式打夯机或木夯,大面积宜采用手扶振动压路机,夯打遍数一般不少于三遍,碾压遍数不少于六遍,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在现场试验确定。

夯实后的表面应平整,经适当晾干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⑷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墩等地面受荷重较大的部位接缝。

上下两层灰土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mm。

施工间歇后继续铺设前,接缝处应清扫干净,并应重叠夯实。

当灰土垫层标高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接槎时应将槎子垂直切齐。

⑸灰土施工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应有防雨措施,如遭受雨淋浸泡,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⑹不得在基土受冻的状态下铺设灰土,气温低于5℃不宜施工。

土料和已完工的垫层应覆盖保温。

土料中不得含有冻块,当日拌合的灰土,应当日用完。

6.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灰土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

1)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质,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mm。

2)灰土垫层表面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9-4规定。

表-4灰土垫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标高

±10

用水准仪检查

3

坡度

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

用坡度尺检查

4

厚度

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

用钢直尺检查

 

2.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铺设工艺

1材料性能要求

砂石应选用天然级配材料,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2/3。

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砂石混合料的含泥量不超过3%。

2施工工具与机具

⑴机具:

翻斗汽车、机动翻斗车、6~10t振动压路机、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平板式振捣器、手推车等。

⑵工具:

人工夯(大于等于30kg)、铁锨、铁耙、筛子、量斗、水桶、喷壶等。

3作业条件

⑴基土已铺设完毕,密实度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⑵垫层下管道及地下埋设物已埋设完毕,门框已安装,并已办理验收手续。

⑶砂、砂石质量经检验符合质量要求,级配符合设计要求。

⑷垫层标高和排水坡度的基准点和水平基准控制线已设置或标志。

⑸施工机具已备齐,水、电已接通。

⑹气温不低于0℃。

4施工工艺

基土铺设工艺流程如下:

基层清理验收→砂石混合料拌和→混合料检验→分层填筑→逐层压(夯)实→逐层取样检测

5施工要点

⑴砂、砂石垫层铺设前,将基底清理干净,地基表面应进行整平。

⑵级配砂石,应先将砂石拌和均匀后再铺填压实。

⑶砂、砂石垫层应分层摊铺均匀,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压实前应洒水使砂石表面保持湿润。

往复压实不应少于3遍。

⑷摊铺厚度宜按l.2倍压实厚度计算。

采用压路机碾压法压实时,每层虚铺厚度为250~350mm,最佳含水量为8%~l2%。

采用水撼法振实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250mm,施工时注水高度略超过铺设表面层,用钢叉摇撼捣实,插入点距宜为lOOmm,此法适用于基土下为非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

采用插振法捣实时,每层虚铺厚度为振动器插入深度,最佳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插入间距应根据振动器的振幅大小决定,振捣时不应插至基土上。

振捣完毕后,所留孔洞要用砂填塞。

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平振法振实时,每层虚铺厚度为200~250mm,最佳含水量为15%~20%,应使用振动器往复振捣。

采用木夯或机械夯夯实时为15~20cm,含水量宜控制在8%~12%。

⑸垫层采用平振法和碾压法振压要作到每行交叉搭接3/1,以防振压面积不搭接或出现漏振,漏压;当采用夯实法,应每夯压半夯,全面夯实。

振实、夯实碾压遍数、振实时间应在铺设前通过试验确定。

垫层每层振夯压实后,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⑹当垫层标高不同时,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

分段铺设时,垫层接头应阶梯形搭接,每层隔开0.5~1.0m,并注意充分夯压实。

⑺饱和软弱土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基土保持无积水状态。

⑻雨季施工应有排水设施,施工中应有防雨措施,如砂、砂石垫层遭受雨淋浸泡,应及时排干砂、砂石垫层的积水;若基土被泡软,应将松软的灰土基土挖去,并补填夯实。

⑼冬期施工应注意砂、砂石混合料不得含有冻块,并采取措施防止砂石内水分冻结。

6.质量标准

⑴主控项目

1)砂和砂石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2/3。

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⑵一般项目

1)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量缺陷。

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9-5的规定。

表9-5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5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标高

±20

用水准仪检查

3

坡度

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

用坡度尺检查

4

厚度

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

用钢直尺检查

 

2.4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铺设工艺

1材料性能要求

⑴碎石:

强度应均匀,粒径5~40mm,且不大于垫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超过3%。

⑵碎砖:

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夹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20~60mm。

2施工工具与机具

⑴机具:

机动翻斗车、手扶式振动压路机、蛙式打夯机、手推车等。

⑵工具:

人工夯(大于等于30kg)、铁锨、铁耙、筛子、锤子、喷壶等。

3作业条件

⑴基土已铺设完毕,密实度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⑵垫层下管道及地下埋设物已埋设完毕,门框已安装,并已办理验收手续。

⑶碎石、碎砖的质量经检验符合质量要求,级配符合设计要求。

⑷垫层标高和排水坡度的基准点和水平基准控制线已设置或标志。

⑸施工机具已备齐,水、电已接通。

⑹气温不低于0℃。

4施工工艺

碎石,碎砖垫层铺设工艺流程如下:

石砖料准备→基层清理验收→石砖料级配检验→分层填筑→逐层压(夯)实→逐层取样检测

5.施工要点

⑴碎石、碎砖垫层施工的基土必须平整、坚实、均匀;局部松软土应清除,用同类土分层回填时夯实。

基土表面与碎石、碎砖之间应先铺一层5~25mm厚碎石或粗砂层以保证接触面均匀受力。

⑵摊铺厚度宜按l.3倍压实厚度计算。

摊铺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铺设,分层压(夯)实,要求摊铺均匀,不得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

表面空隙应以粒径为5~25mm的细碎石填补。

铺完一段,压实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