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提优自测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362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提优自测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提优自测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提优自测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提优自测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提优自测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提优自测卷及答案.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提优自测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提优自测卷及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提优自测卷及答案.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提优自测卷及答案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提优自测卷及答案

一、填一填。

(每题2分,共16分)

1.使用电子计算器,计算开始先按(  )键,使计算进入工作状态,计算结束,按(  )键,关闭计算器。

2.1÷0.125=(  )÷125=(  )

3.计算12.4÷0.31,先移动(  )的小数点,把它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被除数12.4的小数点也向(  )移动(  )位。

4.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  )移动几位,这是根据(     )。

5.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8.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6.小数分为(  )小数和(  )小数。

7.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   ),余数(    )

8.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69.3,两数相除的商是1.1,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二、判一判。

(每题1分,共7分)

1.12.5÷0.3=41……2(  )

2.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扩大100倍,商就缩小10倍。

(  )

3.0.1×10>0.1÷0.1(  )

4.9.666666可以记作9.6。

(  )

5.2平方米4平方分米=2.04平方米(  )

6.当被除数大于0,除数小于1时,商比被除数小。

(  )

7.小数除法的验算同样可以用商乘以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来进行。

(  )

三、选一选。

(每题1分,共5分)

1.下面除法算式中,a表示大于0的数,商最大的算式是(  )。

A.a÷1.5                B.a÷0.5             C.a÷0.9 

2.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  )。

 

A.扩大1000倍       B.缩小10倍         C.扩大10倍 

保留一

位小数

保留两

位小数

保留三

位小数

0.68÷0.95

6.50÷0.27

5.8976÷16

3.4.7×4.7+4.7×6.3-4.7用简便方法计算应该是(  )。

A.4.7×(4.7+6.3)-4.7

B.4.7×(4.7+6.3)

C.4.7×(4.7+6.3-1)

4.a和b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a÷2.6=b×2.6,则(  )。

 

A.a>b             B.a<b                 C.a=b 

5.一根绳子的长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3.0米,这根绳子的长是(  )。

A.2米到5米        B.2.9米到3.1米      C.2.95米到3.04米

四、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

把循环小数用简便方法表示出来。

(共6分)

0.777……(  )     1.125125……(  )

3.1023023023……(  )5.4666……(  )

11.181818……(  )7.62323……(  )

五、直接写出得数。

(共9分)

12÷5=      0.07÷0.1=

3.3÷0.1=0.15×40=

0.8×0.6÷0.12=1÷0.25=

0.36÷9=6.4÷0.8×1.2=

0.36÷0.12=

六、列竖式计算。

(共10分)

0.16÷0.25  2.7÷7.5  25.6÷0.4

 

7.5÷0.2540.8÷3.4

 

七、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填在下表里。

(共9分)

八、脱式计算。

(能简算的要简算。

)(每题3分,共15分)

1.2.8×3.6+6.4×2.8

 

2.5.44÷1.25÷0.8

 

3.8×0.25×0.125×4

4.63×10.1

 

5.2.5×3.6

 

九、解决问题。

(第3题3分,其余每题4分,共23分)

1.2011年胜利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是5002元,是2007年的1.095倍,胜利镇2007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多少元?

(结果保留整数。

 

2.一辆自行车3小时行驶42.6千米,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284千米,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多少倍?

 

3.果农们要将550千克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装下18千克,需要多少纸箱才能将所有的葡萄运走?

4.动物研究所救治了2只体重相近的白鳍豚,上周共喂食活鱼157.5千克,平均每只每天喂食活鱼多少千克?

 

5.一间会议室长为6.2米,宽为4.5米,用每块0.09平方米的地砖辅地。

如果每块地砖的价格是4.2元,那么买地砖至少要用多少元?

 

6.小明家九月份用水量是14.5吨,如果每吨水的价格是2.40元,小明家九月份平均每天用水花去多少钱?

 

第三单元提优自测卷

一、1.开始 结束 2.1000 8

3.0.31 右 两 右 两 4.右 商不变性质

5.8.04 7.95 6.略 7.不变 扩大10倍

8.36.3 33

二、1. 2. 3. 4. 5. 6.7.

三、1.B 2.C 3.C 4.A5.C

四、0. 1.2 3.12 5.4 11. 7.6

五、2.4 0.7 33 6 4 4 0.04 9.6 3

六、0.64 0.36 64 30 12

七、0.7 0.72 0.716 2.4 2.41 2.407 0.4 0.37

0.369

八、1.28 2.5.44 3.1 4.636.3 5.9

九、1.4568元 2.4 3.31个 4.11.25千克

5.1302元 6.1.16元

附送: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预案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

老师明确:

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

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

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

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1长方体有几个面?

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3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

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

3、教师:

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

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

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

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正方体

面:

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

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点:

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

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

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

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

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

橡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

制作过程:

1.按下图的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的架子。

2.成品如图。

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特征:

面:

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

正方体的特征:

面:

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

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点:

8个。

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体牙膏盒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教具各一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长方体的牙膏盒,让学生回答出它的形状后,指出它的长、宽和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教师:

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

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2.教师沿着棱将牙膏盒剪开,再展平,让学生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

二、新课教学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教师出示长方体纸盒,同时学生拿出各自的长方体纸盒,教师指导学生沿着上面与前面相交的棱、左面与上面、前面、下面相交的棱以及右面与上面、前面、下面相交的棱将纸盒剪开。

让学生看教师演示,教师将剪开的纸盒展平、合上,再展平贴在黑板上,演示时注意让学生观察原来长方体的各个面展平后各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黑板的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教师注意订正。

学生将自己剪开的长方体纸盒展平在桌上,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

观察展开图,让学生回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有几组相等的面?

上、下、前、后、左、右各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长方体的什么?

(引导学生答出:

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担原长方体的长和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长方体的长和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长方体的宽和高。

学生答完后,将正方体纸盒剪开,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

教师巡视。

(可能有几种展开形状。

教师将自己的正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请与教师剪法相同的学生在黑板展开图中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六个面,然后回答: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有几个面积相等的面?

每个面的边长是原正方体的什么?

教师: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概念。

学生齐读概念后,教师宣布今天主要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提问:

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想一想,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先算出哪些面积?

投影出示练习六第l题。

第一幅图让学生说出前面的长和宽,再答出前面的面积,后两幅图直接答出前面的面积,每一幅图前面面积算出后,追问:

后面的面积是多少?

要求前、后面的总面积怎么列式?

解答练习六第2题,步骤同第1题。

教师: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往往不是算长方体的每一个面的面积,而是需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出示例3。

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提问:

做这个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表面积)刚才我们讲了,长方体中有几组相等的面?

(3组)那我们可以怎么想呢?

让学生看第25页例1下面的"想",并填好空。

然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6×5×2+6×4×2+5×4×2+6×4。

提问:

6×5×2、6×4×2、5×4×2分别求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边在算式下标明上下、前后、左右,接着,让学生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算或者重复计算的面,然后让学将计算过程和结果填在书上。

提问:

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学讨论,解答。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算式:

(6×5+6×4+5×4)×2。

提问:

问什么先算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以2?

学生用以长方体教具演示帮助学生回答,然后,将黑板上的原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前、下、右面裁下,与左、上、后面进行重叠,帮助学生弄清道理。

提问:

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又有什么联系?

(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和,然后再加起来。

第二种方法,实现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积再乘以2。

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根据乘法分配律变成的。

提问:

哪一种方法更渐变?

(第二种)

教师:

老师这样做,对不对?

写出算式:

(6×4+5×4+6×4)×2(引导学生回答错在下面前左下的宽找错了)接着,教师小结: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关键的事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

三、课堂练习

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然后汇报解法,并说出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五、布置作业

练习第3、4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3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

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

出示有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

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

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思考:

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

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

第一步:

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

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

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

出现了什么结果?

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

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

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

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

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

字典和大词典桌子和椅子水桶和茶叶桶课本和练习本

(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

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二)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

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

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

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

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

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1立方分米.(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

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

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

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说一说: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

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议一议:

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1立方米.

思考:

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板书: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议一议:

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4..比较:

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是什么?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长度单位:

线段

面积单位:

正方形

体积单位:

正方体

(三)计量物体的体积.

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板书)

(四)反馈练习.

1.看图说出物体的体积.

2.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2.连线:

学校主席台的体积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24立方分米

3.说说身边的物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具:

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4块,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1块.

  学具:

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提问:

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

(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立方厘米)

你是怎样知道的?

(因为这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

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

(5立方厘米)

谈话引入:

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体积【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1”】

1.拼摆长方体: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

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

(体积相等)不同点?

(数据不同)为什么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

(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立方厘米)

教师引导:

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

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3.【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2”】

第一组:

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一排摆出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

第二组:

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一排摆出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3排→摆2层

第三组:

想象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说出体积.

一排摆出5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4排→摆2层

思考:

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

是什么关系?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教师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教师:

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

板书:

V=abh.

出示投影图:

4.自学例1.

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7×4×3=84(立方厘米)

答:

它的体积是84立方厘米.

(二)正方体体积.

1.【演示课件“正方体体积”】

教师提问:

此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变成了什么图形?

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求出来吗?

2.练习

棱长为2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2×2=8(立方分米) 

棱长为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4×4=64(立方厘米)

3.归纳正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板书: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体积,a表示棱长

 V=aaa或者V=a的3次方

4.独立解答例2.

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三)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学生归纳: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变为a.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表.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知识?

谁来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7分米,这块石料的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