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江平原农业教案.docx
《东北三江平原农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三江平原农业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北三江平原农业教案
东北三江平原农业教案
【篇一: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标分析
课标有二个层面的要求:
1.能够对某一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布局以及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了解该区域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通过对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和问题,以及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分析与认识,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发现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实现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并能独立分析其他别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问题,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指图说出东北区的位置和范围;简要描述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等基本概况;能够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来分析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优势;能够发现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能够知道如何收集和运用哪些材料说明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生产现状;能够尝试提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能够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知道我国的粮食必须自给自足,不能依赖于进口;能认识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并自学节约粮食;通过认识我国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认识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强化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近几年来,东北地区农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因此,东北地区是最符合课标要求的一个区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分层次呈现教学内容。
第一层次内容: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教材主要涉及的是自然条件。
教学实际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等。
第二层次内容:
农业生产资源。
农业资源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为
农业生产服务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的总称,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等等。
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
教材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需要,适当补充介绍其他农业资源。
第三层次内容:
农业生产现状,包括农业布局、农业成绩与问题等。
第四层次内容:
发展建议。
根据该地区目前农业资源特点、存在问题的限制以及市场需要和国家需要,该区域应该调整发展方向,确定并采取新的措施与方法,以确保该区域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重点、难点
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重点
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重点
3.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重难点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谈话法
【教学媒介】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类型】授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一组图片,了解东北地区。
昔日的北大荒→建设北大荒→今日北大仓→再现北大荒。
〖学习新知〗:
播放赵本山的小品《丰收》,让学生初步感受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情况。
探究东北农业的发展:
●温故知新:
复习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创设情景课前探究:
东北一游。
●提出问题:
带点什么(旅游用具)?
看点什么?
吃点什么?
玩点什么?
听点什么?
买点什么?
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合作探究: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提起东北的农业生产,老赵很是骄傲,是哪些方面让老赵觉得这么牛呢?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提出问题:
东北地区有哪些优势条件?
这些条件对于本区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影
响?
●创设情境
多媒体显示:
资料一: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统计表
资料三: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资料五:
一组图片展示东北工业发展。
●自主探究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发言,由学生自己来整理答案。
●探究小结
教师活动:
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适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多以鼓励为主。
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的时候,顺势引导。
二、农业生产和布局
[指导自学]读书并思考:
分析东北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得出区域内部农业布局特点。
[小结]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创设情境
资料一:
黑土的感叹
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这块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块黑土地之一。
初垦时,这里的黑土层有60~80厘米厚,最深可达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
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现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0.5~1厘米的黑土表层,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北大荒”。
资料二:
土地增值让农民“越轨”
资料三:
森林再遭劫难
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从1977~1981年第2次清查到1984~1988年第3次清查之间,东北林区成材林年均过度采伐1亿立方米。
而1989~1993年第4次清查与第3次清查相比,在清查间隔期内,东北林区成材林年均减少1.1亿立方米。
资料四:
新东北现象
曾经辉煌的东北农业时过境迁,经济效益提升艰难,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原来畅销全国并有大量出口的主要农产品,都遭遇到了难卖的尴尬。
东北三省出现的这种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经济效益下滑等现象被称为“新东北现象”。
感悟资料通过阅读以上的资料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探究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发生?
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探究活动分小组讨论,组内总结,达成共识,选代表发言,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引导学生针对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辩论。
●探究小结
(1)黑土在不断的流失、天然林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
(2)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3)在东北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东北地区农业主要发展方向
●创设情境
(1)简要总结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提供国内、国际农业生产趋势与市场需求材料。
●探究问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探究活动:
分小组讨论,组内总结,达成共识,选代表发言,畅所欲言。
●探究小结
鼓励学生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提出他们的设想,并记录、整理。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2)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
〖推荐性作业〗:
1、请写一份分析报告具体分析东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假如你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规划的策划者,如何对症下药,让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请提出有效的方法。
【板书设计】(见课件)【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更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
1.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
帮助学生增加成功与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
当学生学习遇到障碍,教师应予以暗示、提示或者诱导,尽量学生能领悟到参与教学的喜悦及获得成功的喜悦。
2.新课程倡导案例教学,新颖、详实而富有时代感的案例进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学生借助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解读材料、生疑质疑、组织答案、踊跃发言。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这样的氛围下,使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4.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地理活动,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典型例题】
[例1]针对东北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区将建设成全国性的()
a.商品粮基地b.商品棉c.林业基地牧业基地d.
解析:
东北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农林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这里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优势(东北平原居全国三大平原之首)、森林资源优势(东北林区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和矿产资源优势等三方面,而且不管是人均面积还是人均林地面积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特别适宜建设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生产基地。
答案:
ac
[例2]有关东北沼泽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沼泽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
b.是我国特有的珍禽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
c.应全部开垦为耕地,充分加以利用
d.要有计划地保护沼泽
解析:
沼泽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既有沼生和湿生植物、沼泽动物和微生物,又有各种非生物系统;不能忽视沼泽在自然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在合理开发利用沼泽的同时,对某些类型的沼泽要加以保护。
答案:
a、b、d
[例3]东北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篇二:
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农业模式和结构,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然后以东北地区为例分四个版块介绍:
1、东北地区成为商品农业生产基地的地理优势,教材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说明,其中自然条件方面着重讲解;2、由于区域内部地理农业生产的条件差异造成不同的农业生产区域;3、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4、东北农业发展方向。
其中第三部分阅读篇介绍农业地区的专业化生产,可以将美国与东北地区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总观全局,教材注重用实际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和举一反三,比如说课本64页、66页及68页的活动题。
教材在处理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时,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对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阐述,并不面面俱到,做到综合性与主导性因素统一,充分体现地域性特点。
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也是学生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先复习必修Ⅱ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并增加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拓展学生思路,为理解东北农业发展条件作铺垫。
在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主要的区位因素后,结合实例,可举相关的例子说明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为说明东北的自然条件内部差异,教材出示了许多图表,要求学生读数据,重表达,理解划分内部差异的条件。
由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缺乏系统训练而使这一内容成为教学的难点,教师应让学生尝试去读,发现并归纳内部差异的若干要素,理解比较法在判断事物差异中的运用。
综上,对于教材处理上先讲案例最后对农业区域发展的一般步骤进行总结。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知识结构】
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特点(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因地制宜原则。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学案对课文知识自主学习,并通过案例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本乡土的农业生产案例学习,了解家乡的农业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难点: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学方法】教法:
1.课前班级各小组自主探究该课时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
2.通过课前导学案复习与该课时地理课程相关内容及预习该课时地理课程内容。
3.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学法:
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温故知新】布置[课前预习学案]:
一、课前各班小组自主探究源于高中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农业的生产条件
3.东北农业的布局特点4.探究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二、复习及预习内容
复习及预习目标:
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不同地形类型发展不同农业类型。
预习东北地区范围、地理特征,东北农业的生产条件及布局特点。
【教学过程】分发课内探究学案。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出展示图片的信息。
合作探究一:
1、东北有机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东北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
2、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
试分别举例说明。
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劣势:
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优势:
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合作探究二: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
合作探究三:
阅读材料1:
“我国东北地区东西向的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2)分析c地积温比a、b两地低的原因。
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答案:
(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
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约46.7℃,年降水量小,约320mm;乙城市气温年较差小,约42.4℃,年降水量大,约490mm。
(2)大兴安岭(3)a地——畜牧业,b地——种植业,c地——林业。
合作探究四:
阅读材料2:
四季柚
四季柚,主产地福鼎市前岐镇,四季开花,四季结果,挂果时
间长达半年以上,能充分吸收大气、土壤中的养分,可谓“吃
透了四季之风水”。
故营养价值之高,堪称果中之王。
“立冬”后采收。
耐藏耐运,表面光滑,皮薄籽少,气味芬香,肉嫩味美,清甜可口,营养丰富,含有柠檬酸和多种维生素,不仅是
果中珍品,而且可以药用,成为福鼎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良
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近十几年来国家交通主干线穿过福鼎境内,福鼎对外联系方便了。
随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闽浙边贸交易的日趋活跃,福鼎四季柚的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生产效益不断提高,为农村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讨论与活动】
福鼎四季柚生产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福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福鼎多低山丘陵;前岐的土壤很适合四季柚生长。
社会经济条件:
福鼎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四季柚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展示点评】------我自信具体要求:
①看规范(书写、格式)②看对错。
找出关键词,补充、完善。
③点评内容,讲方法规律。
④面带微笑,全面展示自我。
【整合提升】------我能做
具体要求:
①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②理解并熟记基本知识点。
③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列出本节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和脉络:
我的疑惑:
【达标检测】------一定行(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
1.下列关于东北气候条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不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b、东北的气候可以种植喜凉的作物,如甜菜
c、东北的无霜期从南部的80天至北部的180天
d、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是因为土壤肥沃而形成
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b、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c、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使得东北地区的农业经营规模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下列3-4题
3.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区粮食作物的分布叙述中,正确的是()
a、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减少
c、玉米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
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4.关于林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5.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a、内蒙古、江苏b、广西、黑龙江c、湖北、海南d、河南、新疆
【达标检测答案】1.b2.c3.c4.d5.b
【课堂小结】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第二课时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理解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注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教学难点:
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教学方法】
教法: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
1.课前各班分小组自主探究源于该课时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微)课题。
2.通过课前导学案复习与该课时地理课程相关内容及预习该课时地理课程内容。
3.通过课内导学案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导学案自主学习,独立复习、预习重要知识点。
【篇三: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中学袁飞林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二、地理条件
1.范围: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
试分别举例说明。
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⑵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ⅰ.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ⅱ.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
ⅲ.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③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⑶社会、经济条件
①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