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师范学院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9850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雄师范学院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楚雄师范学院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楚雄师范学院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楚雄师范学院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楚雄师范学院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楚雄师范学院课程教案.docx

《楚雄师范学院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雄师范学院课程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楚雄师范学院课程教案.docx

楚雄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楚雄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实验     

课程代码:

    0500000148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开课单位: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主讲教师:

      杨海艳        

教师职称:

      实验师         

开课时间:

二○〇八至二○〇九学年第一、第二学期

 

二○〇八年二月编

 

课程基本情况

(一)授课专业: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专业2007级生物技术班;学生人数:

51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54,分两个学期上,每学期27学时,周3学时,总学分2。

(三)使用教材: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王秀奇等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6月

(四)教学参考书:

1.《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张志明等编著。

昆明:

云南农业大学(未出版)。

1998年10月。

2.《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陈毓荃主编,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年8月。

3.《生物化学实验》(第三版),陈钧辉等编,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年4月。

4.《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张龙翔等主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

5.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第一版),李合生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

(五)教学方法:

1、采用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归纳法教学、互动式讨论等各种教学方法,贯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2、课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3、尝试双语教学。

(六)教学手段:

实验教学采取综合实验的方式,同时考虑到原来的三节实验课不能满足综合实验的要求,而将实验课的时间进行了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安排下午和晚上做实验(两个组轮流做实验),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为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强的大型实验奠定了基础。

将过去预备室将实验准备好,教师在课堂上将原理、方法注意事项交待好,然后学生机械地做实验,改为预备室提供试剂、器材、设备等,带教教师引导、督促,进行方法学指导,让学生从试剂配制开始,至最后把实验结果做出,这样的设置不仅使实验教学更贴近科研,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分解实验,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的能力,对一些特别常用和重要的技术也起到重复训练的作用。

不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实验技术,而且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实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七)考核方式:

实验课程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

要求简明扼要地叙述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以及操作方法,写清楚实验条件的操作的关键环节。

对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对比。

并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写明自己对实验设计的认识,体会和改进意见等。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操作第十九周完成、成绩占总成绩的35%;实验理论参加期末考试,在统一安排的考试时间完成,成绩占总成绩的35%。

(八)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主要包括: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师生互动等。

正确的演示、示范。

严格考核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九)学习规范要求:

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来规范学生的学习。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成绩

实验一

生物化学实验课简介及实验准备

实验二

糖类的性质实验

(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实验三

糖类的性质实验

(二)糖类的还原作用

实验四

植物组织中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实验五

多糖的试验

实验六

脂肪的组成

实验七

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

实验八

蛋白质的性质实验

(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实验九

蛋白质的性质实验

(二)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

实验十

DNA的提取及鉴定

(1)

实验十一

DNA的提取及鉴定

(2)

实验十二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十三

酶的特性

实验十四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十五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实验十六

过氧化氢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七

根据已有知识结合实验室条件对生物材料中的四大类物质中的一类进行分析测定

(1)

实验十八

根据已有知识结合实验室条件对生物材料中的四大类物质中的一类进行分析测定

(2)

专业班级:

2007级生物技术学号:

姓名:

同组人:

实验日期:

2008年9月17日室温:

大气压:

实验序号:

2实验名称糖类的性质实验

(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颜色反应(Molisch反应)原理:

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

因为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间苯二酚反应(Selilanoff反应)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本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此反应酮糖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

(1)试管及试管架

(2)滴管(3)莫氏(Molisch)试剂:

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

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ml,贮于棕色瓶内。

用前配制。

(4)1%葡萄糖溶液

100ml(5)1%果糖溶液100ml(6)1%淀粉溶液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颜色反应: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各1ml。

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

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浓硫酸约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2.间苯二酚反应: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0.5ml。

再向各管分别加入塞氏试剂5ml,混匀,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观察、记录变化时间。

实验总结

(一)α-萘酚反应

试剂

现象

解释现象

1%葡萄糖溶液

刚滴入浓硫酸时无紫环,放置一会出现炎紫色圈环,久置有丝状晶体析出

葡萄糖脱水生成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生成紫色缩合物

1%果糖溶液

有深紫色环状物,溶液分层

原理同上

1%蔗糖溶液

倒入浓H2SO4,溶液分层出现紫环于液体中央,上浮有白色雾状物,久置有丝状晶体析出

糖在浓H2SO4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其衍生物;其衍生物与Molosch试剂生成紫红色物质

1%淀粉溶液

倒入浓H2SO4溶液分层,有紫环,且颜色较淡

原理同上

1%糠醛溶液

倒入浓H2SO4时,发出滋滋声,试管变热,有黑紫色环,上层溶液浮有黑色沉淀。

原理同上

(二)间苯二酚反应

试剂

现象

解释现象

1%葡萄糖溶液

2分钟时葡萄糖仍未变色

4分钟时变为粉红色

葡萄糖属已醛糖

1%果糖溶液

2分钟时变为粉红色

4分钟时仍为粉红色

果糖脱水生成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1%蔗糖溶液

1分钟40秒时为粉红色

4分钟后为酒红色

蔗糖属酮糖,在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羟甲基糖醛

 

考核内容

评分

预习情况

实验状况

实验报告

总分

教师(签名)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

实验日期:

年月日室温:

大气压:

实验序号:

3实验名称糖类的还原作用

一、实验目的

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糖类还原性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许多糖类由于其分子中有自由的或潜在的醛基或酮基,故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铜,铋,汞,铁,银等金属离子还原,同时糖类本身被氧化成糠醛及其他产物。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

试管及试管架竹试管夹水浴锅电炉斐林试剂本尼迪克特试剂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麦芽糖溶液1%淀粉溶液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先取1支试管加入斐林试剂约1ml,再加入4ml蒸馏水,加热煮沸如有沉淀生成,说明此试剂已不能再使用,经检验试剂合格后,再进行实验。

取5支试管,分别如入2ml斐林试剂,再向各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麦芽糖溶液,1%淀粉溶液各1ml。

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观察各颜色变化。

另取6支试管,用Benedict试剂重复上述实验

斐林氏与本尼迪克特试法

溶液

试剂

1%葡萄糖溶液

1%果糖溶液

1%蔗糖溶液

1%麦芽糖溶液

1%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1分钟时

上层黄色

分层{

下层紫色

4分钟后

1分钟时

橙黄

分层{

紫色

4分钟后

无明显现象

4分钟后

1分钟时

上为淡黄色

分层{

下为深紫色

 

4分钟后

无明显现象

4分钟后

淡黄色

粉黄色

分4层{淡紫色

红色

淡黄色

分3层{淡紫色

红色

无明显现象

淡黄色

分3层{深紫色

红色

无明显现象

本尼迪克特试剂

1分钟后

5分钟后

溶液颜色变淡

上层棕色

下层绿色

溶液颜色变淡

上层砖红色

下层土色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上层淡棕色

中层深棕色

下层绿色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考核内容

评分

预习情况

实验状况

实验报告

总分

教师(签名)

 

专业班级:

2007级生物技术学号:

姓名:

同组人:

实验日期:

2008年4月15日室温:

大气压:

实验序号:

4实验名称植物组织中多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蒽酮比色定糖法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722型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总糖是指样品中的还原单糖及在本法测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还原单糖的蔗糖,麦芽糖和可部分水解为葡萄糖的淀粉。

蒽酮比色法是测定样品中总糖量的一个灵敏、快速、简便的方法。

其原理是糖类在较高温度下被硫酸作用脱水生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与蒽酮综合生成蓝色化合物。

溶液含糖量在每ml150ug以内,与蒽酮反应生成的颜色深浅与糖量成正比。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

1、试管(或具塞试管)及试管架

2、吸量管

3、沸水浴

4、冰浴

5、721型分光光度计

6.蒽酮试剂

称取100mg蒽酮容于100ml98%硫酸铜溶液中,用时配制。

7、葡萄糖标准溶液

精确称取100mg干燥葡萄糖,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8、样品溶液

9、白薯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制作标准曲线,取6支干燥洁净的试管成

取100pm糖标准液配制成0,10,20,30,40,50ppm的标准液分别吸取1ml以第一管为空白,迅速测其余各管的光吸收值。

然后以含糖量ug数为横坐标,吸收度A620nm为纵坐标,画出含糖量与A620nm值的相关标准曲线。

2.测定样品的含糖量

操作:

取新鲜植物样品(小麦)0.2g两份,用剪刀剪碎,放入大试管中,一份加1%HCl(可溶性)1.5ml另一份加H2O15ml(还原G)在沸水浴中加热30分钟,冷却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取巧2.5ml放入50ml容量瓶定容。

其余操作步骤与制作标准曲线相同。

 

考核内容

评分

预习情况

实验状况

实验报告

总分

教师(签名)

 

专业班级:

2007级生物技术学号:

姓名:

同组人:

实验日期:

2008年10月22日室温:

大气压:

实验序号:

5实验名称多糖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了解淀粉多糖的碘试验反应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了解淀粉的水解过程.

二、实验原理

淀粉广泛分布于谷,果实,种子,块茎当中,本实验利用淀粉不溶或难溶于水的性质来制备淀粉.

淀粉遇碘呈蓝色,是由于碘被吸附在淀粉上,形成一复合物,此复合物的稳定,极易被醇,氢氧化钠和加热等使颜色褪去,其他糖大多能与碘呈特异的颜色,此类呈色物质也不稳定.

淀粉在酸催化下加热,逐步水解成分子较小的糖,最后水解成葡萄糖,其过程如下:

淀粉、各种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

1.马铃薯

2.纱布、研体

3.布氏漏斗、抽滤瓶

4.表面皿、白瓷板、皮头滴管

5.试管(1.5cmX15cm,X4)

6.电炉、石棉网

7.烧杯50ml

8.量筒

9.吸管

10.木试管夹

11.稀碘液:

配制2%碘化钾溶液,加入适量碘,使溶液呈淡棕黄色即可.

12.0.1%淀粉:

称取淀粉1g,加少量水,调匀,顷入沸水,边加边搅,并以热水稀释至1000ml,可加数滴甲苯防腐.

13.10%氢氧化钠

14.本尼迪特试剂

15.20%硫酸

16.10%碳酸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马铃薯淀粉的制备

马铃薯去皮,在研体中研碎,加水混合,用纱布过滤,除去粗颗粒,多次用水洗烧杯的淀粉,抽滤,滤饼放在表面皿上干燥.

2.淀粉与碘反应

(1)置少量自制淀粉于白瓷板上,加1~3滴稀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1支试管内加0.1%淀粉5ml,再加2滴稀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将试管内的溶液分成3份,其中1支加热,观察颜色是否退去,冷却后颜色十分恢复.另2份分别加入乙醇和10%氢氧化钠,观察颜色变化.

(3)淀粉的水解

在小烧杯中放1%淀粉溶液25ml及20%浓硫酸1ml,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微沸后每隔2min取出反应液2滴置于白瓷板上做碘试验.同时另取3滴反应液,用10氢氧化钠中和后,做苯尼迪特试验.

 

考核内容

评分

预习情况

实验状况

实验报告

总分

教师(签名)

 

专业班级:

2007级生物技术学号:

姓名:

同组人:

实验日期:

2008年10月29日室温:

大气压:

实验序号:

6实验名称脂肪的组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脂肪的组成及其有关性质.

二、实验原理

脂肪即中性脂,是脂酸与丙三醇所成的脂.一切脂肪都能被酸,碱,蒸汽及脂酶所水解,产生甘油和脂酸.如果催化剂是碱,则得甘油和脂酸的盐类,这种盐类称为皂,脂肪的碱水解亦称为皂化作用.脂肪的酸水解即得脂肪酸,脂肪酸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剂,呈酸性.甘油脱水即成丙烯醛,具有特殊臭味,可辨别.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

1.猪油或其他脂肪.

2.烧瓶(250ml)

3.量筒(250ml)

4.冷凝管,橡皮管.

5.水浴锅.

6.电炉

7.试管(1.5cmX18cm(X3)

8.蒸发皿

9.烘箱

10.95%乙醇

11.浓盐酸

12.乙醚

13.苯

14.氯化钙

15.甘油

16.40%氢氧化钠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水解

称取大约2.5g脂肪于250ml烧瓶中,加入95%乙醇250ml,及40%氢氧化钠溶液5ml,烧瓶口接一冷凝管,置于沸水浴中回流0.5—1h.然后蒸去乙醇,至所剩溶液约为5ml时,加入75ml热水,使浓缩液溶解.

2.脂肪酸与甘油的分离

将上述溶液加浓盐酸(约5—6ml)使呈酸性(以石蕊试纸试之),加热,至能清楚见到脂肪酸呈油状浮于上层时,用分液漏斗将下层水溶液分开(此水溶液需保留,供以后实验用).用热水重复洗涤脂肪酸三次,每次用热水约100ml,以除去混杂于脂肪酸中的无机盐,甘油及剩余之盐酸等.然后移入试管中,静置澄清,上清夜即为脂肪酸.

3.脂肪酸溶解度实验

将脂肪酸用滴管吸出,注入另一试管中,置烘箱内烘干,实验脂肪酸在水,苯和乙醚中的溶解度.

4.甘油的提取

将分离脂肪酸时所保留的水层,置蒸发皿中于蒸汽浴上蒸干,加入少量乙醇(约5—10ml),再蒸干,残留物大部分为氯化钠及少量甘油,用35ml乙醇,分3次提取并略加热以助提取完全,合并3次所得提取液,置于蒸发皿内,在水浴上蒸发至浆状.

5.甘油的丙烯醛试验

取上述浆状物少许,置于试管内,加入少量氯化钙或硫酸氢钾,小心加热,注意放出之特殊臭味,与厨房中过度煎熬脂肪之气味相似.另以数滴纯甘油按同法试之.

 

考核内容

评分

预习情况

实验状况

实验报告

总分

教师(签名)

 

专业班级:

2007级生物技术学号:

姓名:

同组人:

实验日期:

2008年11月9日室温:

大气压:

实验序号:

7实验名称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卵磷脂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卵磷脂在脑、神经组织、肝、肾上腺和红细胞中含量较多,蛋黄中含量特别多。

卵磷脂易溶于醇、乙醚等脂溶剂,可利用这些脂溶剂提取。

新提取得到的卵磷脂为白色蜡状物,与空气接触后因所含不饱和脂酸被氧化而呈黄褐色。

卵磷脂中的胆碱基在碱性溶液中可分解为三甲氨,三甲氨有特异的鱼腥臭味,可鉴别。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

1.      鸡蛋黄。

2.      烧杯50ml(×1)。

3.      量筒50ml(×1)。

4.      蒸发皿(×1)。

5.      试管1.5cm×18cm(×1)。

6.      吸管2ml(×1)。

7.      电子天平。

8.95%乙醇(c.p.)。

9.10%氢氧化钠溶液:

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ml,贮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提取

于小烧杯内置蛋黄约2g,加入热约95%乙醇15ml,边加热边搅,冷却,过滤,将滤液置于蒸发皿内,蒸汽浴上蒸干,残留物即为卵磷脂。

2.鉴定

取卵磷脂少许,置于试管内,加10%NaOH溶液约2ml,水浴加热,看是否产生鱼腥味。

 

考核内容

评分

预习情况

实验状况

实验报告

总分

教师(签名)

 

专业班级:

2007级生物技术学号:

姓名:

同组人:

实验日期:

2008年11月12日室温:

大气压:

实验序号:

8实验名称蛋白质的性质实验

(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连接方式。

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

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呈色反应原理:

尿素加热至180℃左右,生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结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2.茚三酮反应原理:

此反应的适宜pH为5~7,同一浓度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在不同pH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不同酸度过大时甚至不显色。

3.黄色反应.原理

多数蛋白质分子含有带苯环的氨基酸,所以有黄色反应,苯丙氨酸不易硝化,需要加入少量浓硫酸才有黄色反应。

4.考马斯亮蓝反应.原理

考马斯亮蓝G-250具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色调。

在酸性溶液中,其以游离态存在,呈棕红色,当它与蛋白质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后变为蓝色。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

(一)双缩脲反应

(二)茚三酮反应

(三)黄色反应

(1)鸡蛋清溶液100mL

  将新鲜鸡蛋的蛋清与水按1∶20混匀,然后用6层纱布过滤。

(2)大豆提取液100mL

  将大豆浸泡充分吸胀后研磨成浆状再用纱布过滤。

(3)头发

(4)指甲

(5)0.5%苯酚溶液50mL

(四)考马斯亮蓝反应

(1)蛋白质溶液(鸡蛋清∶水=1∶20)5mL

(2)考马斯亮蓝染液300mL

考马斯亮蓝G250100g溶于50mL95%乙醇中,加100mL85%磷酸混匀,配成原液。

临用前取原液15mL,加蒸馏水至100mL,用粗滤纸过滤后,最终浓度为0.01%。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呈色反应:

(1)取少量尿素结晶,放在干燥试管中.用微火加热使尿素熔化至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冷后加1%氢氧化钠溶液约1ml,振荡混匀,再加1%CuSO4溶液1滴,再振荡。

(2)向另一试管加卵清蛋白溶液约1ml和10%NaOH溶液约2ml,摇匀,再加1%SO42滴,随加随摇,观察颜色变化。

现象观察

现象

解释现象

尿素结晶

加1%NaOH溶液时硬化的尿素溶化。

加1%CuSO4时,出现粉红颜色

卵清蛋白溶液

加入1%CuSO4出现紫玫瑰色

2.茚三酮反应

(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和丙氨酸溶液1ml,再各加0.5ml0.1%茚三酮水溶液,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2分钟,观察颜色变化.

(2)在一小块滤纸上滴一滴0.5%丙氨酸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一滴0.1%茚三酮乙醇溶液,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

显现观察

现象

解释现象

蛋白质溶液

溶液颜色由粉色变紫红色后再变蓝

丙氨酸溶液

溶液颜色变为深蓝色

滤纸

烘干滤纸时,有紫色斑点出现

3.黄色反应

向7个试管中分别按下表加入试剂,观察各管出现的现象,有的试管反应慢可略放置或用微火加热,待各管出现黄色后于室温下逐滴加入10%NaOH溶液至碱性,观察颜色变化.

管号

1

2

3

4

5

6

7

材料

鸡蛋清溶液

大豆提取液

指甲

头发

0.5%苯酚

0.3%色氨酸

0.3%酪氨酸

4

4

少许

少许

4

4

4

浓硝酸/滴

2

4

40

40

4

4

4

现象(加浓HNO3)

白色块状物聚沉

无明显现象

指甲变黄上有气泡

2分38秒时头发变黄破碎

26秒后液体变为深黄色

变为淡黄色

颜色较淡,为表黄色

微热时

颜色加深

颜色加深

颜色加深

颜色加深

颜色加深

颜色加深

颜色加深

加NaOH时

颜色加深

颜色加深

颜色加深

颜色加深

颜色加深

颜色加深

颜色加深

4.考马斯亮蓝反应

取2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试剂

管号

蛋白质溶液

ml

蒸馏水

ml

考马斯亮蓝柒液A

ml

1

0

1

5

2

0.1

0.9

5

现象观察

管号

现象

解释现象

1

溶液颜色不变

考马斯亮蓝为蓝色,在酸性溶液中,以游离态存在,当它与蛋白质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后变蓝

2

溶液蓝色变淡

 

考核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