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专业项目总结报告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9796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专业项目总结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船舶专业项目总结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船舶专业项目总结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船舶专业项目总结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船舶专业项目总结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船舶专业项目总结报告1.docx

《船舶专业项目总结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专业项目总结报告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船舶专业项目总结报告1.docx

船舶专业项目总结报告1

国家中等职业示范专业

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

建设总结

 

二零一三年六月

 

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建设情况总结

三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目标,依据示范校建设精神,按照国家教委批复的专业建设方案,扎实工作实施了“岗、课、证融通,校企共育”的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调研,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主要学习领域实现了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行兼职教师准入制,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结合专业岗位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技术培训,校内外实训场所的硬、软件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

经过近三年建设,本专业完成了建设方案所定的规划目标,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立足于应用型中等技能人才的培养,遵循以能力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应用性、融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人才教育理念,紧紧把握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和应用性特征,明确了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针对社会职业岗位设置专业方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始终围绕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

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遵循了“一个定位、两个转变、三个整合、四个强化”的基本思想。

即通过广泛的社会与行业调研,经过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的充分讨论论证,将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精确定位,即以培养钢结构制造为基础,以船舶制造为重点的中等专业技能型人才;完成从传统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由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转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整合教学资源、整合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坚持人才服务社会的宗旨,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基于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船舶电焊工、船体装配工、船舶涂装工、船舶内装工、船舶电工、船舶钳工等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

 

 

图1课程体系的构建

1.课程设置的模块化

人才培养方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论证,将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技能型应用型层次,在保证达到基本理论要求的基础上,强调实际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的标准化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强调这些组成部分与专业以及就业所针对的社会职业岗位群之间的关系。

课程设置基本上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模块、任意选修课程模块组成。

2.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群体化

我们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保证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针对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设置了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专业选修模块课程群,以及丰富的专业拓展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3.构建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选择实际岗位中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任务,按照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教学过程的系统化设计并组织实施。

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任务提出、知识学习、分析实施、任务检查、交流评价”五步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图2任务驱动五步教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4.确立并实施了具有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论证,我们确立了的“岗、课、证融通,校企共育”的富有特色的校企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即:

基于工作岗位,确定课程体系;基于职业资格证需求,确定教学内容;采用校企结合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了一支团结进取,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经过三年的建设,本专业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理论扎实、应用技能过硬,达到“三师标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即走进课堂是教师,进入车间是工程师,动手操作是技师。

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5人,高级职称占30%;并有多名教师具备工程师、高级技师、各级别考评员等执业资格,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本专业现有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0名,在行业具有影响力、擅长解决技术难题的技术能手8名。

本专业构建了素质过硬的兼职教师队伍,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到2011年来自行业企业兼职的专业教师人数达30人,行业企业兼职的专业教师授课时数每学年达900学时,他们加入给学生带来了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知识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缩短了学生认识社会时间,缩短了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整体素质。

近3年来,本专业教师在中文核心期刊学术与教研教改论文60篇,被EI、ISTP等期刊收录的论文40篇,主编或参编正式出版的教材10部,主编校本教材16部,其中老师主编的《》获教育部2009年度精品教材,老师主编的《》获2011年度教材;主持完成省级教改课题2项,并分别获得3等奖;主持完成校级教改课题3项;

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获三等功3人次,嘉奖6人次,级嘉奖3人次,级优秀教师2人次,优秀青年教师1人次,优秀班主任6人次,获得全国及省级竞赛及大赛优秀指导教师3人次。

三、建立了适用于人才培养并具备自身特色的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

(一)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本专业已建成集教学、实训、仿真实习、岗位操作等功能齐全的个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室配备有先进的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专业应用软件等并配有专职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实训工作。

2011年新建的等实验实训室的建成,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展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平台。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中等职业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专业与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近距离对接。

为满足本专业对校外实习基地的要求,本专业已经与省内的16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

凡本专业学生均可以在各实习基地进行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等,学生通过实践,在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与管理,形成了一批教学改革成果

(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

1.教学形式多样化。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都多种教学形式。

2.“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就是聘请企业专家给学生进行新工艺、新技术讲座以及专题报告,“走出去”就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及相关的工矿企业进行现场参观与学习。

3.教学手段现代化。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感性认识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学空间,增加教学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提高学生理论理解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经过几年的探索,本专业已构建起一个层次合理、功能完善并相互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科和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新特点,我们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优化革新,构建了相对独立而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各个实践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按照不同的模块、以不同的课程(项目)、按不同的层次安排独立的实践实验课程,现已形成由课程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训、专业综合性实训、创新实训等组成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并形成由基础操作性实验、综合性应用、创新设计型实验所组成的实验教学功能体系,通过系统的实践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尝试并在部分课程中实施了多方式、多手段、多形式、多空间的教学方法体系。

改革现有教学方法,实施了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双向互动、校内教学与校外现场教学双向互动、双向沟通,建立课堂教学、校内实验与合作企业实习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体系。

(二)教学管理制度化

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专业设置了起初管理、期中监控、期末总结反馈的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1.完善教学质量体系。

采取教学部长负责制、科任教师执行制、部教学顾问制、教学检查监督制等“四制”,严格把好教学计划制定、教师聘任、教材选用、课前备课、日常授课、教研活动、学生作业、实践环节、期末考试、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制定完善了《教学事故认定办法》等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并使其有效执行,落到实处,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将继续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教研活动正常化、教师授课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日常监控制度化。

2.成立了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确定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思路与方法、教学计划的规范与标准化,推行教学建设和改革,包括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负责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进行审议,确保教学计划、大纲的可行与合理性并提出改进意见;审核相关教学文件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定期组织青年教师的授课竞赛,以促进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3.建立了课程负责人制度,具体负责课程的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课程负责人负责本门课程所有的教学环节,包括组织、制定课程教学包(包括课程标准、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等)及组织所任课程的实习、课程设计、课堂训练等环节的基本内容以及对讲授课程的教师的评价考核。

通过课程负责人制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推行课程的改革。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近三年来,共建成精品课程3门,打破课程界限,基于工作过程,对原有课程体系重新进行整合,校企合作,建成了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2门。

在教材建设方面,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合作,共同编写了校本教材3部。

4.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教学督导工作需要,专业部组建了教学督导小组,以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主要了解专业教学管理情况、落实和执行学校及学院各项教学政策情况,并根据一定程序调阅各种教学文件、资料,包括教师的教案、讲义等;根据教学安排,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听课,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行为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组织及整体效果,帮助教师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帮助青年教师和新上岗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深入实践场所,了解教师的指导情况与学生实践后的感受及对指导教师的建议,了解本专业教师、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见,为改进实践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推荐优秀教学成果和先进教学经验,并定期研究、分析教与学双方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建议。

5.多层次地开展教学情况调查反馈与监控。

第一层次——班主任,每周深入学生中了解情况,并书面反馈意见;第二层次——教研组长,深入到本专业学生中,直接听取学生意见;第三层次——部督导小组,对教学计划进行评估,对青年教师或教学反映较差的教师,进行听课“会诊”,提出提高教学水平的意见和方法。

上述措施将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按需施教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专业部将进一步完善这些反馈监控体系,为决策和考核工作提供依据。

(三)精品课程、教材等教学改革成果丰富

本专业教师先后编制3部具有应用特色的教材,形成了适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教材体系;在精品课程建设上,共建设精品课程3门,其中2门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分别为。

五、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坚持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同时,着力在教学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创新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成效显著

3年来,本专业认真执行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培养目标,毕业学生的“双证率”(毕业证与技能证、岗位资格证)平均为95%,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到95%,专业对口率达到87%.三年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及山东省中职学生焊接技术技能大赛等4项,有30人次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优秀奖10个。

(二)毕业生学有所用,在各领域中展露才华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实践能力强,目前毕业的大部分学生成为了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还有一些毕业生已经走上领导岗位。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比较扎实,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钻研、创新精神。

素质全面,适应能力强,上手快,这也从就业、业务能力等不同角度体现了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3)服务社会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服务利用先进的实训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大宇造船烟台有限公司、中集集团来福士造船公司、斗山重工烟台公司等公司职工提供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各种技能培训;3年内为省内多家企业培训电子技术应用技术人员2280人;3年来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工作并与企业开展了技术开发与服务工作。

随着小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全国总工会、烟台市以及开发区安排我校承担多项农民工培训,并与开发区建筑行业协会联合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其中包括焊条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培训,三年来,先后完成400名1600人次的农民工教育与培训工作,学员在结业时考取电焊工应用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率大98%。

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专业办学特色

本专业始终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中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自身建设与专业内涵建设并举的方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是地方应用性的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

顺应时代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山东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二是“岗、课、证融通,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紧把握人才培养的地方应用性特征,构建了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同步实施,理论主线和实践主线并行的教学培养体系,实施多方式、多手段、多形式、多空间的教学方法,建立课堂教学、校内实验与合作企业实习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构建了一套灵活的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

三是建立教师参与专业实践的机制,造就真正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且时效性明显,信息变化快,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特性,学校鼓励教师参加行业专业研讨会,支持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目前每位专任教师平均每年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均能保证30天水平。

四是教学机制的变革——突破现有管理机制:

课程设计科学化、课程内容的职业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考评的过程化、教学检查常态化。

五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四门德育、艺术欣赏、计算机应用、心理健康、普通话、实时政策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等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程或公共选修课程,同时积极组织和开展课外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和学生自主的科研、创新活动,这些均纳入到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