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467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有句歇后语: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

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

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依偎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

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全面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卢沟桥最大的特点是()

A.历史悠久外卜形美观柱子上雕的狮子多得数

不清

(3)第2自然段围绕“这”句话,从和两个方面

具体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

(4)联系上下文,理解“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歇后语的意思。

(5)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态?

请你发挥想象,仿照短文的句式写一写。

【答案】

(1)卢沟桥的狮子

(2)C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大小;形态

(4)形容事物数量多,数不胜数。

(5)有的横躺在地上,好像一个昏昏欲睡的老人;有的挺直身子站立不动,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歇后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歇后语。

(5)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卢沟桥的狮子

(2)C(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大小、形态(4)形容事物数量多,数不胜数。

(5)有的横躺在地上,好像一个昏昏欲睡的老人;有的挺直身子站立不动,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此题主要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歇后语的能力。

(5)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2.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轻便好

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轻便好用的纸。

(2)蔡伦是怎样造出纸来的?

把描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填一填。

剪或切f浸f严制西

(3)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中“大约”的意思是,可以

去掉这个词语吗?

为什么?

【答案】

(1)既;又

(2)捣;捞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大概;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

故选既•…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既、又

(2)捣、捞(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①大概、②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

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在

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一一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

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顺顺溜溜:

2严丝合缝:

(2)为什么作者认为花大姐”是个好名字?

1“花”形象地体现了瓢虫漂亮的外形,红色的硬翅上有好多颜色鲜艳的小圆点。

2瓢虫形态端庄,举止稳重,大姐”的称呼与此相吻合。

3这个名字生动形象,富有童趣。

(3)考考你: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

(4)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方向一致,有次序;指缝隙严密闭合

(2)①②③

(3)益虫;害虫

(4)模拟孩子天真的口吻,使全文童趣盎然;运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表达了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回答这种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①方向一致,有次序。

②指缝隙严密闭合

(2)

①②③(3)益虫、害虫(4)模拟孩子天真的口吻,使全文童趣盎然;运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表达了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的,胡须也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的。

(1)把下列词语填入句中横线上。

一翘一翘一张一张一突一突

腿末端那副钳子的,胡须也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

的。

(2)这句话描写的是,依次描写了小虾的、、

、,体现了小虾的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5.【答案】

(1)鱼肚白;淡红色;红晕;深红;金黄;绚烂

(2)A

(3)一、二;三;二;这段生动地描写了朝霞颜色的变化

(4)B

【解析】【分析】

(1)寻找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将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挑出来即可。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从文章内容方面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画出:

鱼肚白;淡红色;红晕;深红;金黄;绚烂;

(2)A(3)—;二;三;例:

二;这段生动地描写了朝霞颜色的变化(4)B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依据段意选段落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辨析能力。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

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出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蒋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

原来的雄姿。

”这句话所表现的石拱桥的特点是()

A.结构坚固B.形式多样C.历史悠久

(2)说出下面句子用的说明方法。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

米。

2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

便于车马上下。

(3)根据你对第二段中划线句的理解。

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画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5)选文在遣词炼字方面颇具功夫。

用“词突出赵州桥在世界

石拱桥史上的地位与成就;用“词表明赵州桥造成后使用至今的悠

久历史;用“词来介绍赵州桥施工技术的独具匠心;用“

一词赞颂设计者的不凡智慧,无一字不自然贴切,简明朴实而又妙趣横生。

【答案】

(1)A,C

(2)

列数字;打比方

(3)

(3)不能。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只是当时可算,而现在就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去掉后说明语言就不严密准

确。

(4)著名;最古;巧妙绝伦;杰出

【解析】【分析】

(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根据对第二段中划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即可。

(4)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然后在结合着语句进行理解。

故答案为:

(1)AC(2[①列数字;②打比方(3)略(4)不能。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只是当时可算,而现在就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去掉后说明语言就不严密准确。

(5)著名、最古、

巧妙绝伦、杰出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绘画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季羡林的故事

季羡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却没有半点架子。

在北大校园里,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

在住院期间,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爱看。

季老马上吩咐身边人去买,他说:

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

了,也值得。

”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

给。

”买去。

”季先生发话说:

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获是无价之宝。

”最

后,一趟一趟买了600本,他也一笔一画地签了600本。

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在掏名片准备递给季老的一刹那,季老就站起来,弯腰等着。

白岩松掏名片的时间,季老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

后两次采访季羡林时,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周兵感叹道:

做人做到

这份儿上,真让人敬佩。

(1)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划线词语架子”的意思是()

A.由若干材料纵横交叉地构成东西,用来放置器物、支撑物体或安装工具等

B.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

C.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

D.架势、姿势

(2)用“出描写季羡林外貌的句子。

(3)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季老是个()的人。

(多选)

A.生活简朴B.平易近人C.关心青年人成

长D.待人接物周到有礼

【答案】

(1)C

(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

得买

(4)A,B,C,D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

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C;

(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

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

ABCD

【点评】

(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阅读语段。

完成练习。

你看天空——

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

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这个语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

A.太阳B.云彩C.雨点D.水

洼E.余晖F.群星

(2)这个语段是从和个方面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

的,突出了天空的奇妙。

A.颜色B.形状C.尺寸D.体积

(3)仔细读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想象一下,那会是什么形状?

讲述的又是什么故事呢?

(4)语段中打比方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

用“出来,并写出

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

(1)A,B,E,F

(2)A;B

(3)略

(4)略

【解析】【分析】

(1)、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发挥个人的想像,言子有理即可。

(4)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

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

(1)ABEF

(2)AB(3)略(4)略

【点评】

(1)、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课文内容和想像。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

我十分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命生机),

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

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

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摆。

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

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

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

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

呀!

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

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

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

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

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没有鲜花那样娇艳,没有白杨那样(挺拔挺立),可是它的生命

力是多么(顽强坚强)!

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给短文加上题目。

(2)选择括号内用得恰当的词语。

富有(生命生机)这样(软弱柔弱)

那样(挺拔挺立)多么(顽强坚强)

(3)疾”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E,再查。

疾”字在

字典中有四个意思:

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应取第中意思。

(4)请写出第三,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A.表现了作者喜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B赞扬了作者喜爱小草的

思想感情。

一C.赞扬了小草坚强不屈,有顽强的生命力。

D.赞扬了小草的美丽可

爱。

【答案】

(1)顽强的小草

(2)生机;柔弱;挺拔;顽强

(3)广;五;④

(4)第三自然段:

写出了小草的美丽可爱。

第四自然段:

描写了小草的顽强不屈。

(5)C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3)此题考查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4)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顽强的小草

(2)生机、柔弱、挺拔、顽强(3)广、

五、④(4)第三自然段:

写出了小草的美丽可爱。

第四自然段:

描写了小草的顽强不屈。

(5)C

故答案为: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4)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

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

清丽的光辉。

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

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眼泪。

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

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

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我的使用汉字的同胞们、朋友们,请去发展它、丰富它吧!

(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2)填空。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方块字比成了、、

(3)作者从()两个方面写了汉字的魅力(双选)。

A.高强度悟性的结晶

B.具有强大的再生活力

C.每一个汉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D.书法艺术中无穷无尽的变化

(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写出你对下列汉字的感受。

看见太阳”这个词,你感受到;看到森”这个字,你感受到

看到“个字,你感受到。

(5)根据短文中作者表达的感情,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今,电脑打字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