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背诵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341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背诵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背诵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背诵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背诵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背诵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背诵提纲.docx

《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背诵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背诵提纲.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背诵提纲.docx

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背诵提纲

生物七年级上册背诵提纲(全册)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共同祖先:

现代类人猿有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

黑猩猩与人类的血缘关系最近。

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在热带丛林中过着树栖的生活,广泛分布在亚非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2、进化过程:

地形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另一部分继续生活在树上,进化成现代类人猿)→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学会了使用简单工具→渐渐的开始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发现并学会使用火→吃熟食,改善了营养→大脑变得发达→产生了语言和文字,逻辑思维能力增强。

3、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对比:

比较

人类

现代类人猿

相同点

两相似

1、相似的外部形态;2、相似的面部表情;

三相同

1、相同的牙齿数目;2、相同的骨骼成分;

3、相同的血型(黑猩猩与人类都有O型血)。

不同点

运动方式

直立行走

臂行为主

大脑容量

约1500ml,脑容量大

约500ml,脑容量小

使用工具

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使用简单的(天然的)工具

居住环境

聚居在城市和农村

热带丛林,树栖生活

现代人

4、人类进化发展的阶段:

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其中①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②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③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④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

5、区分事实与观点:

(1)事实:

是真实存在的、发生过的。

事实有真假、对错之分,而且事实只有一种。

(2)观点:

是人的主观想法,是依据事实提出的看法。

没有真假的区分。

(3)①化石的发现、地点、年代等都是事实。

②进化论、起源学说、大陆漂移说、宇宙大爆炸等都是依据事实提出的观点。

第二节:

人的生殖

1、什么是生殖:

生物的亲代个体产生子代个体,以维持种族延续的过程。

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类。

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2、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

器官名称

功能与作用

男性生殖系统

内生殖器官

睾丸

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

储存精子、输送精子

输精管

输送精子

精囊腺

产生黏液,与精子混合

前列腺

产生黏液,与精子混合

尿道

排出尿液和精子

外生殖器官

阴囊

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

内含尿道(输送精子、排出精子)

女性生殖系统

内生殖器官

卵巢

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的场所

子宫

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官

外阴

女性生殖器外露部分

3、生殖过程

生殖过程包括:

生殖细胞的产生、受精过程、胚胎的发育、分娩。

(1)生殖细胞的产生:

①女性卵巢排出成熟的卵细胞,进入到输卵管内;

②男性睾丸产生精子→精子经输精管、尿道排出→精子进入女性阴道内→精子游动进入子宫,越过子宫后进入输卵管内;

(2)受精过程: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3)胚胎的发育:

①受精卵形成后,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这个过程,受精卵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卵细胞中的卵黄提供。

②胚泡缓慢的移动到子宫内,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胚泡着床)。

胚泡内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同类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分化(细胞的功能、形态出现差异),逐渐发育成胚胎。

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到第8周成为胎儿(开始出现人形),胎儿继续发育至第40周,发育成成熟的胎儿。

胚胎的着床,标志着怀孕的开始。

③其他: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的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

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谢废物。

(4)分娩: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阴道产出的过程。

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人体开始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排卵、受精、细胞分裂示意图

子宫内的胎儿

胎盘、脐带示意图

试管婴儿

4、试管婴儿

(1)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

(2)第一个试管婴儿——英国的路易斯·布朗。

(3)试管婴儿技术——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附加:

(双胞胎的性别)

(1)同卵双胞胎:

两个婴儿由一颗受精卵发育而来(一卵双生),两个婴儿的性别、基因完全一致;

(2)异卵双胞胎:

两个婴儿由两个完全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性别可能相同,可能不同,基因存在一定的差别。

第三节青春期

1、重要特征:

(1)青春期最突出的变化——性发育和性成熟。

(2)青春期最显著的变化——身高突增。

(3)青春期,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内脏器官的工能也明显增强。

(4)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2、第二性征:

(1)第二性征的出现与男女生殖器官(睾丸、卵巢)所产生的性激素(雌性激素、雄性激素)有关。

(2)男性第二性征表现为:

①长胡须、②喉结突出、③声音变低变沉、④遗精。

遗精,是因为睾丸不断产生精子,储存的多了,便自然流出(精满自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人体没有危害。

(3)女性的第二性征表现为:

①乳房发育(胸部变大)、②骨盆宽大、③声音变高变细④来月经。

月经,是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

3、青春期心理健康:

(1)青春期性意识开始萌动。

(2)青春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

(3)青春期应该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和文体活动,同学间应该互帮互助。

(4)青春期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师生多交流。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三大功能物质:

(1)糖类物质:

①糖类物质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由糖类提供。

②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淀粉都属于糖类物质。

其中,葡萄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③常见富含糖类的食物有:

馒头、米饭、土豆、地瓜、白砂糖、冰糖等。

(2)脂肪:

①脂肪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一般情况下,脂肪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储存在体内。

②常见富含脂肪的物质有:

肥肉、植物油、动物油、花生、大豆等。

(3)蛋白质:

①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②常见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有:

鱼类、牛肉、羊肉、鸡蛋、奶制品、大豆

③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其他:

①相同质量下,脂肪含有的能量最多。

2、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P21)

(1)提出问题:

相同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谁含的能量多?

(2)作出假设:

相同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核桃仁含的能量最多。

(3)制定计划:

①唯一变量:

种子不同。

②控制变量:

种子质量相同、实验装置和环境相同等。

(4)实施计划:

①真实、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②重复进行实验,取平均值,缩小误差。

③实验误差的原因:

铁架台、锥形瓶等仪器吸热,空气吸热等。

由于热量散失,导致实验测量值会小于实际值。

(5)得出结论:

根据数据得出:

相同质量下,XXX所含的能量最多。

(6)讨论结果。

燃烧匙

3、非供能物质

(1)水: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人体体重的60%—70%。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

①人体内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和尿素等代谢废物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

②人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才能进行。

(2)无机盐:

含量少、种类多、必不可少

无机盐

人体组成

缺少症状

食物来源

牙齿、骨骼

儿童:

佝偻病;

中老年:

骨质疏松症

乳类、豆类、虾皮

血红蛋白

缺铁性贫血

肉类、肝脏、动物血

牙齿、骨骼

肌无力、贫血

乳类、谷物

甲状腺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海产品、碘盐

肌肉、骨骼

生长发育不良

乳类、肉类

(3)维生素:

一种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它们不构成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它们也是保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

维生素

缺少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

鱼肝油、动物肝脏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

酵母、谷物、肝脏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鱼肝油、蛋黄、乳制品

①维生素D:

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人体的皮肤会合成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无机盐钙的吸收。

因此,缺少维生素D与缺少无机盐钙的症状是相似的。

(4)第七营养素:

膳食纤维——除淀粉以外的复杂的糖类,包括纤维素和果胶。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

①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会减少患大肠癌的几率;

②膳食纤维有利于降低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③膳食纤维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④膳食纤维有利于维持正常体重。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与①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②唾液有关吗?

(2)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有关。

(3)制定计划:

1

2

3

加入的物质

馒头屑+2毫升唾液

馒头屑+2毫升清水

馒头块+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5分钟

37℃5分钟

37℃5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4)实施计划:

①组1为对照组(包含所有的实验变量);组2、组3为实验组;组1与组2对照,用来验证唾液与馒头变甜是否有关;组1余组3对照,用来验证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与馒头变甜有关。

②实验中,控制变量唯一;重复进行试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5)得出结论: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有关。

2、消化:

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叫做消化。

(1)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道:

是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部分)、大肠、肛门。

(3)消化腺:

能够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管壁内的小腺体(包括胃腺、肠腺)。

(4)消化系统组成图及作用表

部位

消化道

作用—物理消化

消化腺

作用—化学消化

头部

口腔

牙齿咀嚼食物、舌头搅拌食物。

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消化速率。

唾液腺

分泌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胸腔

食物的通道

不含消化腺

食道

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腹腔

 

 

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增大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提高消化速率。

肝脏

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分泌胆汁,并将胆汁存入胆囊内。

胆汁经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

胆汁内不含有消化酶,但是具有消化作用——胆汁可以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分泌胰液。

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

胃腺

分泌胃液。

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可以初步分解蛋白质。

小肠

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剩余物推入大肠。

肠腺

分泌肠液。

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大肠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对食物残渣中的水和无机盐进行重吸收。

 

不含消化腺

肛门

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5)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

①糖类:

淀粉可以在口腔中进行初步消化,由唾液淀粉酶将其分解为麦芽糖。

小肠内含有的胰液和肠液可以消化所有的糖类物质。

糖类物质最终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②蛋白质:

蛋白质在胃内可以被初步分解,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长链分解为小的片段(肽片段)。

小肠内含有的胰液和肠液可以完全消化分解蛋白质。

蛋白质最终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

③脂肪:

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分解。

胆汁可以将脂肪乳化成为脂肪微粒,在小肠中被肠液和胰液中的酶完全消化分解。

脂肪最终被消化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1)吸收能力:

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胃、小肠、大肠具有吸收作用。

(2)吸收的物质:

①胃:

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

②大肠:

吸收部分水和无机盐;

③小肠: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以及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小肠的结构:

①成年人小肠的长度一般为5—6米;

②小肠内壁上很多环形突起,成为皱襞;

③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

小肠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

A:

口腔B:

咽和食道C:

胃D:

小肠E:

大肠F:

肛门

甲曲线:

代表脂肪。

脂肪只在小肠被消化。

乙曲线:

代表淀粉。

淀粉现在口腔内被少量初步分解,最终在小肠内被完全分解。

丙曲线:

代表蛋白质。

蛋白质在胃部被初步分解成肽片段,在小肠内被完全分解。

第三节:

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均衡的营养。

①全面——种类齐全;

②均衡——比例适当。

2、早、中、晚三餐摄入的能量占比为3:

4:

4。

3、食品安全:

贯穿于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烹饪等环节。

4、食品包装袋上:

生产日期、保质期。

5、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

1、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人体开始通过呼吸系统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人的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

肺是呼吸系统主要的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3、如上图:

1—鼻;2—喉;3—咽;4—气管;5—支气管;6—肺;7—膈。

结构

名称

结构

作用

呼吸道

1—鼻

鼻毛

清洁空气

鼻黏膜

清洁、湿润空气

毛细血管

温暖空气

骨、软骨形成支架

保持气体通畅

3—咽

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会厌软骨

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2—喉

声带

发声器官

4—气管、

5—支气管

纤毛

清洁空气,将细菌推向喉部

黏膜

分泌黏液,清洁、湿润空气

C形软骨支架

保持气流通畅

①哮喘是支气管过敏性疾病,由于吸入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

患哮喘时,支气管肿大,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导致呼吸困难。

②尘肺,是因为人体吸入过多的粉尘,导致柔软的肺失去弹性,患者穿线胸闷、呼吸困难等问题。

③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但是!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节:

发生在肺部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

(1)肺在进行着有节奏的呼气和吸气。

胸廓是由胸骨、胸椎和肋骨共同组成的,具有保护肺和心脏等器官的功能。

(2)测量胸围差:

1自然站立,均匀呼吸;

2胸前软尺下边缘与乳头上边缘平齐,背部软尺在两肩胛骨的下角;

3尽力吸气,记下胸围长度;尽力呼气,记下胸围长度,计算两次数据的差值;

4测量三次,取最大值(差值最大的一组数据)。

胸围差:

是胸廓横向扩张和收缩造成的,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肋间肌的运动(胸廓的横向变化)

①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容积扩大;

②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容积缩小。

(3)膈肌的运动(胸廓的纵向变化)

①膈位于胸腔的底部,主要是肌肉组织。

②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顶端下降,胸腔容积扩大;

③呼吸时,膈肌舒张,膈的顶端上升,胸腔容积缩小。

(4)呼吸运动

①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富有弹性。

②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肌收缩,膈的顶端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被动扩张,肺内的气压减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内。

③呼吸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膈肌舒张,膈的顶端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被动收缩,肺内的气压增大,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从肺内排出。

2、肺泡处的气体交换

(1)气体成分实验

①吸气时

,阀门A打开,阀门B关闭。

入肺的大气通过玻璃导管进入锥形瓶Ⅰ,瓶内液体轻微浑浊(或无变化)。

②呼气时,阀门A关闭,阀门B打开。

肺内呼出的气体通过玻璃导管进图锥形瓶Ⅱ,瓶内的液体剧烈浑浊。

③下表中,人呼出的气体与大气对比,呼出的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④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氮气

78

78

(2)肺泡与肺泡处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扩散作用):

①人体的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和糖,产生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②气管、支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①气管末端一分为二,分别为左右支气管。

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中。

②支气管在肺叶中一再分支,形成各级支气管(二十三级),并且越分管径越细,管壁越薄。

③各级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膨大形成肺泡。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便于气体交换)。

③肺泡与肺泡处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

A、扩散作用:

高浓度成分自发的向低浓度成分转移。

B、进入肺泡的毛细血管里面流动的是静脉血,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浓度高。

经过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至毛细血管内并与血红蛋白结合。

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扩散至肺泡内,最后经过肺的呼吸运动排除体外。

C、气体在肺泡处的交换,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作用,需要经过两层上皮细胞(或4层细胞膜)。

D、氧气含量高的是动脉血,氧气含量低的是静脉血。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1、PM2.5(了解内容):

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

2、常见的大气污染源:

①工业废气;②车船尾气;③地面扬尘;④焚烧秸秆的烟尘。

3、五点取样法:

多用于农田产量的估算

①选取矩形取样区域

,确定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最为中心取样点;

②再在对角线上选取与中心取样点等大、等间距的取样点;

③正好处在取样区域边线上的数据,要“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

4、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①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

②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

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内按照一定方向不停地流动。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和血液。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1、血液分层实验

①抗凝剂(一定浓度的柠檬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

不加抗凝剂,血液会凝固,分为血清和凝块。

②血液分三层:

上层淡黄色半透明液体是血浆,占血液总量55%;下层深红色的是红细胞;中间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③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悬浮在血浆中。

④血浆与血清相比,血清中不含有纤维蛋白原(在凝块中)。

2、血液成分:

(1)血浆:

①主要成分是水,占血浆总量的90%。

②血浆的主要作用是:

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血细胞:

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

C

红细胞-A

白细胞-B

血小板-C

形状结构

两面凹的圆饼状

呈圆球形

形状不规则

体积大小

居中,较大

最大

最小

数量

最多

最少

居中,较多

细胞核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有细胞核

没有细胞核

特点

因内部含有血红蛋白,呈红色。

能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

释放与凝血有关的物质

作用

运输氧气,运出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防御疾病

止血和加速凝血

异常症状

减少:

贫血

增多:

血稠

增多:

有炎症

减少:

血友病

增多:

血栓

①血红蛋白:

一种红细胞内的含铁的红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②在高原上,由于空气稀薄,氧含量低,红细胞的数量会增多。

③贫血,应该多吃富含无机盐铁和蛋白质的食物,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

④白细胞是血细胞中最大的,含有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

⑤正常成年人血液成分参考值:

缩写

血细胞

参考值

RBC

红细胞

女:

(3.5~5.0)×1012个/升

男:

(4.0~5.5)×1012个/升

WBC

白细胞

(4.0~10)×109个/升

PLT

血小板

(100~300)×109个/升

Hb

血红蛋白

女:

110~150克/升

男:

120~160克/升

3、输血与血型:

(1)①红细胞凝集原:

附着在红细胞表面。

②红细胞凝集素:

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

同名的凝集素与凝集原相遇,便会使红细胞发生凝集。

A型血

B型血

AB型血

O型血

含有的凝集素

B型凝集素

A型凝集素

不含凝集素

A型凝集素

B型凝集素

含有的凝集原

A型凝集原

B型凝集原

A型凝集原

B型凝集原

不含凝集原

(2)输血:

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献给的血型

A型血

A、O

A、AB

B型血

B、O

B、AB

AB型血

A、B、AB、O

AB

O型血

O

A、B、AB、O

适量献血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相反,会促进人体血液的更新。

(3)输血原则:

①先检验血型;

②优先输入同型血;

③紧急情况下,可少量、缓慢输入异型血。

(因为受血者的血浆会将供血者血浆内的凝集素稀释,可以降低凝血发生的几率。

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管道

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实验准备:

①小鱼:

尾鳍色素少、生命力旺盛;

②显微镜:

低倍镜观察;

③培养皿:

放置小鱼(充当载玻片);

④载玻片:

压盖小鱼尾鳍(充当盖玻片);

⑤纱布(棉絮):

包裹小鱼;

⑥滴管:

向纱布滴加水,补充水分。

(2)实验过程:

①用湿润的纱布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鳍。

纱布包裹的目的是防止小鱼反动;湿润的目的是保持小鱼的正常呼吸;露出口的目的是保持气流的通畅。

②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中,再用载玻片盖住尾鳍,防止出现气泡,影响观察。

③将培养皿防止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④找到尾鳍内的血管、血流方向、最细的血管。

(3)附:

显微镜使用教程

①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