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梁板构造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219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梁板构造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梁板构造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梁板构造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梁板构造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梁板构造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梁板构造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建筑梁板构造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梁板构造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梁板构造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建筑梁板构造MicrosoftWord文档

1、梁、板的构造要求

梁最常用的截面形式有矩形和T形。

梁的截面高度一般按跨度来确定,宽度一般是高度的1/3。

梁的支承长度不能小于规范规定的长度。

纵向受力筋宜优先选用HRB335、HRB400钢筋,常用直径为10~25mm,钢筋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25mm,也不应小于直径。

保护层的厚度与梁所处环境有关,一般为25~40mm。

梁、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采用C20以上。

2、砌体房屋结构的主要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的构造是确保房屋结构整体性和结构安全的可靠措施。

墙体的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伸缩缝、沉降缝和圈梁。

1、伸缩缝应设在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的地方。

伸缩缝两侧宜设承重墙体,其基础可不分开;缝宽一般为20~30mm。

2、为防止沉降裂缝的产生,可用沉降缝在适当部位将房屋分成若干刚度较好的单元,沉降缝的基础必须分开;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五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

3、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

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

圈梁的高度不应小于120mm。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B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三、钢结构的连接

钢结构是由钢板、型钢通过必要的连接形成的结构。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可分为焊缝连接、铆钉连接和螺栓连接三种。

1、焊缝连接:

焊缝连接是目前钢结构的主要连接方法。

不宜采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2、铆钉连接:

铆接由于构造复杂,用钢量大,现已很少采用。

3、螺栓连接:

螺栓连接又分为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两种。

普通螺栓施工简单,拆、装方便。

普通螺栓一般由Q235制成。

高强度螺栓制作工艺精准,操作工序多,要求高。

4、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的辅助知识

1、钢筋的力学性能:

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含碳量少,塑性好,延伸率大。

无明显流幅的钢筋含碳量多,强度高,塑性差,延伸率小,没有屈服台阶,脆性破坏。

对于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其性能的基本指标有屈服强度、延伸率、强屈比和冷弯性能四项。

冷弯性能是反应钢筋塑性性能的另一个指标。

2、影响钢筋和混凝土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混凝土的强度、保护层的厚度和钢筋之间的净距离等。

3、少筋梁破坏形态:

构件一裂就坏,无征兆,为“脆性破坏”,未能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适筋梁破坏形态:

梁的破坏始于受拉区钢筋的屈服,梁的最终破坏形式表现为混凝土的受压破坏,适筋梁正截面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即,受拉钢筋先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后压坏,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裂缝。

变形急剧发展,为“塑性破坏”。

超筋梁破坏形态:

受压区混凝土先压碎,钢筋不屈服,破坏前没有明显预兆,为“脆性破坏”。

钢筋的抗拉强度没有被充分利用。

4、为了防止混凝土梁斜截面的破坏,通常采用下列措施:

1)限制梁的截面最小尺寸,其中包含混凝土强度等级因素;

2)适当配置箍筋,并满足规范的构造要求;

3)当上述两项措施还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配置弯起钢筋,并满足规范的构造要求。

5、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两对边支承的板是单向板,一个方向受弯;而双向板为四边支承,双向受弯。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6、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

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多跨连续梁(板)。

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是主要内容,配筋计算与简支梁相同。

内力计算有两种方法。

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次梁和板可考虑按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7、影响砖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砖的强度等级;砂浆的强度等级及其厚度;砌筑质量,包括饱满度、砌筑时砖的含水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8、砌体结构中,墙和柱的稳定性要求用高厚比控制,影响允许高厚比的主要因素有:

砂浆强度;构件类型;砌体种类;支承约束条件、截面形式;墙体开洞、承重和非承重。

9、当梁端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常采用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的方法。

即也就是说,砌体结构房屋中,混凝土梁端下设置垫块的目的是:

防止局部压应力过大。

10、钢结构的受力特点

(1)钢梁是最常见的受弯构件。

(2)钢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

①对需要计算疲劳的钢梁,不考虑钢梁的塑性发展。

②钢梁的抗剪强度按弹性设计。

③钢梁必须具有一定的刚度才能有效地工作,刚度不足将导致梁挠度太大,影响结构正常使用。

因此,设计钢梁除应满足各项强度要求之外,还应满足刚度要求。

梁的挠度计算时采用荷载标准值,可不考虑螺栓孔引起的截面消弱。

11、钢结构梁柱节点采用刚接时,当两相邻的反力不等时,柱将偏心受压;钢结构梁柱节点采用铰接时,当两相邻的反力不等时,柱只会是轴心受压。

(梁和柱连接时,可将梁支承在柱顶上或连接于柱的侧面。

二者均可做成铰接或刚接。

12、钢结构柱脚节点采用铰接时,常用于轴心受压柱,锚栓只起固定位置和安装的作用,可按构造设置。

为接近铰接的假设,锚栓应尽量布置在底板中央部位。

钢结构柱脚节点采用刚接时,一般用于偏心受压柱,锚栓须按计算确定。

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

地震的成因有三种:

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

房屋结构抗震主要是研究构造地震。

我国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浅源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距震中越远则越小;

基本烈度,一个地区的抗震设计标准;

我国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大量的建筑物属于丙类,这类建筑物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振害表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

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

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建筑构造要求

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平台,均应采取非燃烧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0.25h。

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置其它门窗洞口。

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疏散出口的门内、门外1.40m范围内不应设踏步,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

高层建筑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m)

医院病房楼

1.30

居住建筑

1.10

其它建筑

1.20

1、楼梯的空间尺度要求

(1)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注:

0~0.15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2)住宅套内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0.90m。

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

(3)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4)楼梯休息平台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梯段的宽度;楼梯踏步的宽度b和高度h的关系应满足:

2h+b=600~620mm;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5)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注:

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6)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可加设中间扶手。

(7)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2、门、窗的建筑构造

(1)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备注:

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m。

(2)门窗与墙体的连接:

1)门窗应注意门窗框与墙体结构的连接,接缝处应避免刚性接触,应采用弹性密封材料;建筑外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

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

2)金属保温窗的主要问题是结露,应将与室外接触的金属框和玻璃结合处作断桥处理,以提高金属框内表面的温度,达到防止结露的目的。

3)隔声窗一般采取双层或三层玻璃。

为防止共振降低隔声效果,各层玻璃的空气层厚度应不同,且不能平行放置;所有接缝处应注意做成隔振的弹性阻尼构造。

4)防火门窗应按防火规范要求制作,玻璃应是防火安全玻璃;有防爆特殊要求的房间,其窗应考虑自动泄压防爆功能。

三、墙身细部构造

(1)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高度不小于700mm。

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

(2)散水(明沟):

1)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宜为600~1000mm;当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的宽度可按檐口线放出200~300mm。

2)散水的坡度可为3%~5%。

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30m间距设置伸缩缝。

3)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20~30mm,缝内应填弹性膨胀防水材料。

(3)水平防潮层的位置:

做在墙体内、高于室外地坪、位于室内地层密实材料垫层中部、室内地坪(+-0.00)以下60mm处。

(4)窗洞过梁和外窗台要做好滴水,滴水凸出墙身不小于60mm。

(5)女儿墙:

与屋顶交接处必须做泛水,高度不小于350mm且为防止女儿墙外表面的污染,压檐板上表面应向屋顶方向倾斜10%,并出挑不小于60mm。

(6)非承重墙的要求:

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防潮等。

轻型砌块墙在高度3m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交接和转角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沿高度方向每500mm加不少于两根直径6mm、长度不小于1000mm的钢筋。

4、屋面

屋面最小坡度

屋面类型

最小坡度

屋面类型

最小坡度

卷材防水、刚性防水

1:

50

波形石棉瓦

1:

3

水泥瓦、黏土瓦无望板基层

1:

2

波形金属瓦

1:

4

水泥瓦、粘土瓦有望板及油毡基层

1:

2.5

压型钢板

1:

7

五、楼地面

(1)存放食品、食料或药物等房间,其存放物有可能与地面直接接触者,严禁采用有毒性的塑料、涂料或水玻璃等做面层材料。

(2)幼儿园建筑中乳儿室、活动室、寝室及音体活动室宜为暖性、弹性地面。

六、防火门、防火窗构造的基本要求

(1)防火门、防火窗应划分为甲、乙、丙三级,其耐火极限:

甲级应为1.2h;乙级应为0.9h;丙级应为0.6h。

(2)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建筑装饰装修构造要求

一、建筑装饰装修的构造要求:

不同的装饰装修构造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建筑外观,因此装修构造必须解决:

(1)与建筑主体的附着;

(2)装修层的厚度与分层、均匀与平整;

(3)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受力和温度变化相一致;

(4)为人提供良好的建筑物理环境、生态环境、室内污染环境、色彩无障碍环境;

(5)防火、防水、防潮、防空气渗透和防腐处理等问题。

2、涂饰工程

混凝土或抹灰基层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涂刷乳液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

木材基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2%。

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应在5~35℃之间。

3、地面装修构造

(1)地面由面层,结合层和基层组成

(1)面层是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面表面层。

(2)结合层是面层与下一结构层相连接的中间层。

(3)基层是面层下的构造层。

(2)面层分为整体面层、板块面层和竹木面层

(1)整体面层包括:

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面层、水磨石面层、水泥钢(铁)屑面层、防油渗面层、不发火(防爆的)面层等;

(2)板块面层包括:

砖面层(陶瓷锦砖、缸砖、陶瓷地砖和水泥花砖面层)、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面层、预制板块面层(水泥混凝土板块、水磨石板块面层)、料石面层(条石、块石面层)、塑料板面层、活动地板面层、地毯面层等;

(3)竹木面层包括:

实木地板面层(条材、块材面层)、实木复合地板面层(条材、块材面层)、中密度(强化)复合地板面层(条材面层)、竹地板面层等。

(3)基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

(4)地面装修构造应符合耐磨、防滑、保温、防潮、防水、耐污染等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