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教学叙事案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8968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教学叙事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教学叙事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教学叙事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教学叙事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教学叙事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教学叙事案例.docx

《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教学叙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教学叙事案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教学叙事案例.docx

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教学叙事案例

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

——教学叙事案例

按教学计划,这周要讲授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丑小鸭》。

以前有过教学《皇帝的新装》的失败,心中似留下一道抹不去的阴影:

对篇幅极长的童话体裁我似乎没有熟练驾驭的本领。

所以这次提前几天,我就开始考虑教学方案。

网上和手头的资料虽多,却没有太多实用的价值,自己去组织设计,灵感又迟迟不肯光顾。

冥思苦想之下,只有慨叹:

备课的痛苦谁人知!

终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先布置学生自学,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到时再做定夺不迟。

提前两天我便把作业布置了下去:

自学《丑小鸭》,把自己的所感所悟形成文字《我眼中的“丑小鸭”》。

要求有二:

第一,不得参阅任何资料。

第二,提倡个性化的分析和解读。

没想到,这个“没有办法的办法”竟成了“最好”的办法。

课上,学生对丑小鸭形象的解读可以说是异彩分呈,五花八门,真正达到了我预期的培养学生创造力,引导他们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的目的。

在学生自学成果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同学在“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和阐释。

于是,在几个同学发言之后,我把这一问题抽取出来,抛给学生,以期通过他们的深入论辩和分析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知。

而学生的观点之多是我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因为它没出生时就是一个天鹅蛋,否则无论如何它也变不成一只白天鹅的。

“别说天鹅蛋,就算它是凤凰蛋,如果没有承受痛苦的耐力和意志,恐怕它也挨不到变成白天鹅的那一天吧?

“丑小鸭的‘丑’也是它能变成白天鹅的原因……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应该感谢收留它的老太婆……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应该感谢嘲笑过它的野鸭、母鸡和猫儿……

虽然有些同学的观点稍显牵强,语言略带稚嫩,但那毕竟是经过他们自己认真思考而得出的结论。

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比得出一个结论更让人欣喜的收获。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想,这“提出一个问题”的实质亦即“主动探究的过程”吧。

在以上论辩告一段落之后,我又伺机抛出一个问题:

“在它自身条件与它历经挫折和磨难却永不言败之间,哪一个更为重要?

”学生又是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正当难解难分之时,一名平日并不活跃学生的一句发言把全班同学,包括我在内,给震惊了——“它是天鹅蛋那是科学方面的问题,而后者是文学方面的问题,哪个更重要得看从哪个角度说”。

几秒钟后,大家才反应过来,教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是一个多么“个性”的认知!

一个多么“独特”的解读啊!

掌声中,有赞许,有敬佩,但更多的是对这位同学观点的会意与认同。

“巧妙利用了科学方面的规律,又经过了文学的加工和渲染,丑小鸭的形象才有了真实而又能打动人心的魅力!

”水道渠成的结论为本节课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节课,我觉得特别得累!

累在我要时时跟着学生的思路走,累在我要刻刻逼迫自己与学生一起去迸发创新的火花。

这节课,我又觉得特别得乐!

乐在听到那么多精彩的发言,乐在与学生一同感受了“快乐思维”的真谛。

于是,想起某位同仁的一句话——“累并快乐着”

忙碌了一天的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跨进家门。

这时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雷般响起,引起我莫名的惊悸。

我甩掉鞋子,扑向电话。

拿起电话的瞬间,我诧异至极,电话里哭声一片,正在我疑惑时,话筒里立刻响起哭叫声:

“申老师,我要你这辈子不得安宁,我快四十才生下谭泽晟,她要是有丁点闪失,有你好看的……”机关枪似的话语一齐“射”向我,容不下我说半句话,她根本不愿意听我说。

最后,电话被她狠狠挂断。

说真的,接到这样的电话,我非常吃惊。

我并没有对她女儿说过半句过激的话,更谈不上歧视、批评她了。

平心而论,我接手该班一学期多来,对她关照有加,两次给她换座位,多次因她的点滴进步而在全班表扬她。

更何况这孩子本不讨人嫌,我无从伤害她呀!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原委,我回拨了一个电话。

谭的父亲接了电话,几句对话,我总算明白了事情的大概:

原来今天学校放学时,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

上次告状的是谭的家长吗?

我当时如实回答:

不知道。

可当数学老师问话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投向谭,她感到由衷的恐惧,觉得在同学面前大失脸面,于是回家哭天喊地,要死要活。

我想这未免小题大做了。

电话内的哭闹声让人担心会有命案发生,我只好打电话向和她同院的盛老师“求救”。

在盛老师的陪同下,我敲开了谭家的门。

看到我们的到来,谭的母亲又捶胸顿足,嚎啕大哭,谭也随之哭叫起来。

我毅然走近谭的家门,拉着谭的小手,和她一起坐在沙发上。

一番开导后,她们总算平静下来。

是谭的视力不好,二是谭比该班的聂晶、董晶晶个子要矮,应该坐在她们的前面。

座位第二天就进行了调整。

但有一天,做课间操时,我巡视时无意发现谭比聂、董都高。

于是我就用平静的口吻对谭说:

你比聂、董都高,是女孩中的第二高个。

非常平常的一句话,没想到她认为伤害了她。

这是我做梦都不曾想到的事。

面对这样的孩子,看来我只能做“哑巴”了,我还能说什么?

还敢说什么?

亲身经历这件事后,加上平时的见闻:

犯了错误,长辈轻描淡写地批评几句就选择出走,考试考砸了就选择不归路……我感到深深的苦恼,陷入彷徨、迷惘之中。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去保护那颗颗易碎的“玻璃心”?

我们面对的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心头肉,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溺爱有加,很少让孩子吃苦,更谈不上接受挫折教育。

做父母的生怕自己的宝贝在外吃亏了:

别人打我一拳,我必还对方两拳;别人骂我一句,我必回骂一串。

对任何人都像刺猬似的竖起坚硬的“保护刺”,对他人缺乏起码的信任,任性、多疑、懒惰、自私。

孩子的心灵扭曲了,没有健全的人格。

这样的一代,如何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中国的未来能指望他们吗?

据医学界权威人士统计:

现在中国的孩子有三分之一都存在心理隐患。

他们中有的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依赖他人,情感脆弱;有的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

该如何把这些孩子引出“雷区”,使他们的“玻璃心”都坚强起来,我觉得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爱我,就小心呵护我

“老师,自从你接任我们班的社会之后,我开始树立了信心,对社会也喜欢起来了。

我一直以为你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你对我们一视同仁,你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信心,你对我们从来都是和蔼可亲,就像我们的大哥哥,我们相信你。

可是,现在,我疑惑了。

老师,我觉得是不是你只是表面对我们这样,而心里根本没这样想呢?

今天晚自习,你彻底伤害了小玲了,你知道吗?

你怎么可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样问她呢?

你甚至只换了她一个组长而别的组都没换!

你难道不知道这对她是极大的不信任吗?

……”一本日记本就这样摆在我面前,令我触目惊心,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很难过,想马上就找她们来,告诉她们不是这样的,但再转念一想,也许在当时,确实会造成很大的误解。

事情也许对我来说,真的是很简单。

早自修到班里时,发现一个同学居然在小玲那儿背得不亦乐乎,开始以为是试背,一问,原来那组的组长竟然换成了她!

再细看很多人背书都没有到原来的组长那里背了!

我下意识地觉得不行,怎么可以这样呢?

这样,小玲不是更加没有时间去背书了吗?

我觉得这样对她不好。

小玲是一个很可爱很温顺的女孩子,一接手这个班,我就注意到了她,因为在历次的社会考试中,只有她一个女孩子是经常不及格,而且老是在五六十分左右徘徊的。

对于100分的试卷来说,这个分数委实是低了些。

在我的印象当中,女孩子就算是其他学科成绩再差,社会总不至于会到这个地步的。

所以一开始,我就找了她谈话。

她很敏感,好像知道我找她就是因为成绩不好,但是她又很大方,在问到她怎么看待自己的成绩的时候,似乎她的答案里面很多就是“我很笨的”“我记忆力不好”“我理解能力很差”这些句子。

这让我很是感慨,她是多么自卑的一个女孩啊。

而且在谈话的过程当中,她一直是掉着眼泪的。

我告诉她,我相信她,只要她能下功夫,总会有进步的;只要她把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听懂,下课布置的任务完成,肯定会有好成绩。

而且,在谈话中,我一直强调要相信自己,一定要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只是我需要多一点时间去理解去记忆而已。

我告诉她,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去做了,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看着她渐渐亮起来的眼睛,我想,会的,她一定会进步的。

这以后的日子,我上课注意她的反应,极力地想树立她的自信,容易的问题经常提问她,让她有成功的体验,难点尽量细点慢点让她能理解透一点。

慢慢地,一个月过去了,我明显地发现她在社会上进步了,在第二次阶段性检测的时候,她居然考了78分!

虽然仍是最后一名,但对于以前停滞不前的五六十分总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她高兴,我更高兴。

我相信,只要我继续不断地关注她,她定然还会进步的。

可是,我真没有想到,今天的举动会像这位同学讲的那样伤害她。

看到她在帮忙收作业时的认真劲,生怕漏掉一本,再看到她自个作业搁在位子上,还有一道题还没动笔时,问了下她居然是这个组的组长,我想,这真是难为她了,这样,她怎么会有时间完成作业呢?

像她的情况,做作业肯定得比别人都花更多的时间才行。

而且接下来,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她怎么可以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呢?

我让全班停下来,询问他们如何选组长的事。

原来是座位换了以后,班主任叫大家自己重新选的。

然后我说,我得看一下每个组长是谁。

第一组就是小玲这个组。

当问到她是组长时,我听到后面一些同学轻微的笑声。

我笑着对她说,是你吗?

她局促地点点头又摇摇头。

我又问,怎么样,能应付过来吗?

她小声答,还行。

那你自己呢?

有时间完成作业吗?

她无语。

我又问:

那要不要多叫一个人帮你一下?

这回她连连说:

老师,我不行的,是他们叫我当组长的,你叫另外的人吧。

那个时候我有些不忍,可是,我还是说了:

这样啊,你们这组人挺多,任务挺繁重的,要不,杨安舒(另一个社会成绩较好者)来吧。

然后,继续。

其他的组长也许选得都还好吧,居然一个都没换,而我居然没意识到。

然后,一天过去了。

然后,就有了桌上的日记。

很是惭愧,我痛骂自己。

我一直以为我爱他们,千方百计地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起自身的信心,现在却出现了这样荒唐的事!

我以为我做得很尽心了,却还是犯了这样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自己好不容易让学生有点信心了,却在无意中又亲手毁掉她的自尊!

而且很可能会从此失掉对自己的信任。

我想我只有去诚心地道歉并向她们说明自己的意图,这样才可以挽回自己犯的错误。

事情似乎是结束了,但是却像根皮鞭一样老是抽打着自己的灵魂,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是的,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

”“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我们的许多同行们,却常常因为一时的疏失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这也许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而很多的时候,这个疏失还打了“爱”的旗帜,这又是多么值得我们沉思的问题啊!

千万别因为爱,而失去了爱!

我想,我会永远记得今天的日记!

同事,我永远的老师

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从教已近十五年,其间经历了两个省市的三所学校,相处的同事也有几百人,我在和他们的相处中成长,在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进步,应该说,同事,是我永远的老师!

1990年大学毕业后,我曾去拜访我的高中老师,他原是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老师。

他说“现在,我们都是同事了,我希望你无论在什么学校,无论条件如何,都要认真钻研业务,努力工作,将来总会有收获的。

”工作这些年来,我时时铭记着我这位老师同事的教诲,从不敢马马虎虎地对待工作,当我的学生大学毕业再来看望我时,我也会把当年老师的教诲传承给他们,因为一个好的老师,好的同事对我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工作这些年来,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别人赞赏我时,我总是说我很普通,我只是很努力罢了。

我的这位老师同事叫陈树功,我一直很感激他的教诲,可惜他突发脑溢血,过早的去世了。

刚工作时,所在学校有一支篮球队,我因大学时曾是系篮球队队员,工作后自然还喜欢篮球,和学校篮球队的教练也就有了更多的接触,他封了我一个“女篮教练”的头衔,我也很高兴地自诩为“女篮助教”。

他做了多年的工会主席,资历很深,为人很和善,是个很受人尊敬的长者。

当时学校有很多他的趣闻,说他太迂腐,比如说,他监考时依然是立正站好,见到学生他也会下车打招呼,去食堂吃饭他竟然会和学生一样排队……接触多了,我知道这都是真的,但我并不因此去笑话他,因为敬人者人恒敬之,他这样的谦恭不是换来了更多人的尊敬吗?

这正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工作的第二年,我被推选为工会女工部部长,我知道在普通的中学,这实在是不算什么,加之自己太年轻,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

一天中午,这位主席把我叫到学校的树阴下,正经八百地对我说:

“许老师,现在我向你汇报工会的工作”,然后他又征询我的意见。

我先是诧异,觉得好笑,继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是怎样的一位长者啊,他对人是那样的和蔼,从没有领导者的居高临下,更不以老资格自居,这样一位认真对待工作,平易近人的同事,难道不值得学习吗?

他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教会了我怎样平等地对待学生,怎样认真地对待工作,怎样谦恭地对待年轻的同事,他就是郑思仪老师。

两年后我调动了工作,他也已经退休,但每年我都会去拜访他。

现在我对待年轻的同事,也向他一样,尽量做到谦恭,真诚。

我人生的座右铭是:

认认真真工作,老老实实做人。

这除了家庭的教育外,很大程度上是受这两位同事的影响。

工作后,我一心只想把书教好,根本没有想到去搞什么教科研。

1993年秋,有一位同事拿了一本华师大主办的《中文自学指导》送给我看,说是上面有他的文章《词约意丰,蕴含隽永》,我很认真地拜读了,觉得写得很好,当时我就想,我也有一定的基础,也该尝试一下。

后来在他的鼓励下,我也开始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形成文字,我在教科研上开始投入较多的精力,近几年来,参赛获奖的和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已有30余篇,我真的很感谢他的帮助。

这些年来我们共同参赛,一起教研,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有时我写好了文章会请他修改,他写好了文章往往会把乱七八糟的草稿往我的桌子上一放,开玩笑地说:

“去,拜读去吧!

”于是我就会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为他打字、排版,然后把打印好的文章交给他。

对于他,在写作上我总是甘拜下风,因为他总比我发表和获奖的机会多。

他经常会帮我找资料,告诉我专业发展方面的新动向,甚至把读书笔记拿给我看。

有两次我们同时参赛,我的奖项居然超过了他,我很开心,自豪地说:

“我岂可让你小觑了去?

”他竟然慢条斯理地说:

“这都是我栽培得好!

我和他同事了12年,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已有四次同时在同一刊物上发表文章,两人同时获奖的机会就更多了。

这位在教科研上给我很大帮助的同事,后来成了我的爱人,他就是程立海,我们共同走过了12年,还曾经两次获得“学习型家庭”的光荣称号。

还有一位值得我学习的同事,他书教得很好,很有些名气。

十几年前,教辅资料很少,他曾经把他的教案借给我看,我很诧异,竟然他的每一个教案都设计得那么精彩。

听说他在上大学时就注意兼收并蓄好的教案,平时的每一节课都会反复推敲,认真反思,难怪他的书教得那么好。

从他那里我学习到应该怎样的不懈追求,应该怎样去追求更高的境界,我知道满足于现状的人是永远不能有所作为的。

还有许多同事,他们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困难,怎样热爱生活,怎样关心他人,怎样与同事相处。

当然,同事对我的影响也不只是积极的,有些消极的影响甚至更为深远。

在我工作的第五年,我再一次被选为工会委员,负责文体工作。

有一次,为了参加县里的合唱比赛,学校的那位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工会主席把任务交给了我们,并热情地给了我们许多鼓励。

我也是义不容辞,自己从家里搬了音响去排练,并请了我的亲戚,一位外校的专业老师来指导兼指挥。

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那位领导很满意,因为在我们学校从来没有排过那么好的节目。

赛前,我们在征得学校和镇教办领导同意后,决定参加镇里的文艺汇演。

但就在演出即将开始时,那位领导莫名其妙地把演出取消了,没有理由,没有解释,只是说不参加了。

后来,师生齐心协力,我们坚持参加了演出并获得了成功,得到了县、镇领导的赞扬。

但那件事却让我很伤心,从那以后,对于份内的事我还是积极认真地干,对于份外的事,我不再敢那么热心了。

从他那里我明白了人不能言而无信,不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能出尔反尔,不能仗势欺人,玩弄权术。

现代社会提倡的是终身学习,我们向书本学,向专家学,但更多的时候是向同事学。

学习他们的兢兢业业、学习他们的孜孜追求。

同事使我进步,同事教我成长,同事是我永远的老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我的班主任教育叙事案例  

模环初中徐磊  

从事农村教育二年,担任班主任的我有乐也有苦,有喜也有忧,有得也有失,可不是吗?

现在农村的孩子有四大特点:

一是大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娇气、金贵。

二是在农村家长双双外出打工,孩子寄托给他人,家庭教育跟不上。

三是新闻媒体连篇报道学生因教师管理不当出现的案例,使班主任心有余悸。

四是班主任管理方法、措施稍有不当,虽有良好愿望,甚费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显得无奈、无助,感觉心苦、心累。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领头雁,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

而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工作,在工作中,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不断总结过去工作的得失,探研新的工作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

韩愈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思想素质是学生的灵魂”。

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做好学生灵魂的引路人、手术师、护花使者。

班级管理“柔”和“刚”都必不可少,该“刚”则“刚”,因为我们必须维护校纪班规的尊严。

该“柔”则“柔”,因为教育需要我们去感化心灵,触动灵魂,以境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袁学凯在班级上算得上是一个让老师比较感到头疼的“待优生”。

因为父母特别宠溺,且也在外地工作。

长期的宠爱和无人指导,使得他的习惯养成较差,刚到班级的时候“讲脏话”、“挑拨是非”、“耍耍小流氓”、“上课说话”、“不做作业不订正”等等的各类问题是层出不穷。

每一天我都会收到来自他周围的同学的小报告,其花样真的是让人应接不暇。

刚开始我一贯才用“暴力”强制镇压,叫过来大骂一通,再制定诸如“如有再犯,惩罚什么什么”之类的条款。

但是很可惜的收效甚微,甚至到后来感觉到袁学凯已经麻木不仁,没有任何反应。

于是我与袁学凯也就势成水火,看见他我就烦躁,他看见我也是不理不睬。

  

后来一次的偶然,我看了一篇文章,讲述了如何“刚柔并济”的对待学生,同时我也从文章中明白其实很多学生的这些“问题”均属于习惯性的不自觉,他们也知道这是不好的,奈何自己从小养成的习惯就是这样子,一个不小心便会原形毕露。

甚至于,有的学生从来就没有被告知他们的这些行为是错误的,是要改正的。

所以他们也从来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总是要批评他们,同学们总是嫌弃他们。

  

看完全文,我自然而然我就想到了袁学凯,我突然发现其实我并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这个所谓的“问题学生”,我从未走入他的内心世界去看一看那里边究竟是怎么一番景象。

我更想起有一次,他又在自习课忍不住说话了,我很严厉的批评他,到最后他很小声的说了句“老师,我已经很努力的改正了,你之前让我不要说脏话,我已经很努力的不说了。

”这时我突然记起的确是很久一段时间没有学生来和我报告袁学凯说脏话了。

我是如何的伤了这么一个孩子的心呐!

于是我决定好好总结反省自我,想一想如何教好像袁学凯这样的孩子。

  

后来,我趁着袁学凯一次过失的机会,把他叫来了办公室进行了一次详谈。

从谈话中我发现几个比较大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他父母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上他的母亲走严厉路线,甚至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凡是动辄打骂,使他对于老师的“凶狠”也早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意。

而他的父亲则是宠爱有加,因为是独子,自然地万事好商量,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

所以他也并不怕老师叫家长,因为来的是父亲,会帮他和母亲隐瞒问题,也达不到教育效果。

第二个就是其实他也渴望被表扬,之前他尽量少讲脏话以期被称赞,却被我无视是一个。

另一个例子就是语文老师稍稍夸奖过他一次,他就对语文非常的上心。

从这里也可以明显的看出,他的内心也希望被老师和同学认同接受。

第三个很多时候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失德行的是错误的。

  

针对这三个问题,后来袁学凯要是出现问题,我会叫过来先施加威压。

接着我会以情景互换、榜样教育等等方式让他明白,为什么这种行为老师和同学会不接受,会批评他,并且制定长期的改正计划。

同时经常寻找优点夸奖他一番,当然出现错误我也坚决严惩不贷。

不论何种方式的教育批评,最后我都会循循善诱灌输给他正确的观念,同时我也鼓励他多看课外书,最近他已经开始阅读《水浒传》,弥补他的课外阅读量。

  

通过对他的教育和管理我深深明白了何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句话常常被学生用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但是换个角度,让教师来理解这句话,它所表达的内涵则是:

只要是我的学生,我就应该关心他。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的杰作。

”情理上我不愿接受这个说法,但我相信这是真的。

工作中,我开始特别注重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因势利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话一点不假,很多学生觉得学习总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单调,枯燥乏味。

针对学生心理上的困境,我要求学生参加班级兴趣小组,让他们发挥各自的潜能,为了巩固效果,我在班内举行“每天一句英语口语,每天一张书法练习,每天一句名人名言”活动,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体验了意志的力量。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自己的心情,愉快自己的身心,真正做到劳逸结合,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发展。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班成果累累。

  

是的,对于学生的每次转变,每一点成绩,每一个进步,我都很珍惜,并大加鼓励和赞赏。

尊重孩子,关爱孩子的心理,经常找孩子谈心,教诲他们少比聪明,多比勤奋;少比优秀,多比进步。

在他们的心中我是个说话算数的“老班”了。

  

力量在于目标,核心在于尊重,重点在于氛围,关键在于疏导,成果在于巩固--这是我担任班主任以来的感悟。

愿自己是一片绿叶,给学生予生机,即使枯萎也毫无怨言。

  

正如龚自珍所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