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的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2881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课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的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课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的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课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的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课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的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课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的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课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的策略研究.doc

《初中地理课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的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课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的策略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课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的策略研究.doc

初中地理课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的策略研究

夏枫

摘要:

当前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着培养“高分低能”畸形人才的弊端,多元智能评估是重视个体智能差异的、以智能强项带动智能弱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把多元智能评估应用于初中地理学生的评价工作,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极大帮助。

关键词:

地理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策略

一、评价新理念与传统评价方式的矛盾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传统的地理评价,往往是在阶段或整个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闭卷考试,考试的题目基本上是把教材的某些文字或图片照搬到试卷上,而后用卷面分数代表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造成的直接危害就是:

从上到下一致狠抓分数,严重忽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即很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而这样的所谓“人才”显然是不符合以“合作、创新”为主旋律的社会发展的需要的。

为此,当今的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迫切地感到必须改革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能评估──重视个体智能差异的评估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

该理论认为: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就其结构来说,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8种智能,即:

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各人在智能强项和弱项上存在极大的差异。

他还指出:

以纸笔为手段的智力测验,检测的主要是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对其它智能的检测却无能为力,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估极易导致学生片面、不健康的发展,它使得那些在语言或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因而是十分有害的。

多元智能评估是重视学生个体智能差异、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估。

这种评估并不是否定测验,它甚至还借助测验,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并由此对症下药、开展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强项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样就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进而利用这些强项的展示带动其它弱项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地理多元智能评估的策略

正是本着“重视个体智能差异、发展个体多元智能、培养实操型的地理人才”的原则,笔者尝试建立了进行学业评估的二元评价模式,在该评价模式里,学生的学期成绩由考试成绩和活动题两部分组成,它们各占50%,对于由市或区统一命题的考试部分的建议此处略。

对于活动题,可在开学初,即告知学生关于新的学业评估方式即学期成绩=考试成绩*50%+最高次的活动题成绩*50%,这学期计划安排的几次活动题,具体布置的周次、它们的主题、大致的表现方式、准备的时间等;帮助学生按座位划分小组,自行推荐小组长一名。

下面仅以本人对七年级下册的活动案例的安排和评价设计为例,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注重评价学生的语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水平,给音乐、运动智能强项的同学一个展示的舞台

案例一:

收集亚洲不同国家有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并就其中一种特色说说该文化风情反映出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特征。

作业要求:

1、不能离题。

请注意“亚洲”和“文化风情”两个词。

2、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喜好,展示自己的作品。

3、确定一个主题,比如:

关于某个国家的几种文化特色,或几个国家的某方面文化特色的对比(或建筑或服饰或歌舞)等。

4、图片或文字请统一用A4纸打印或誊写或粘贴。

并且在纸的反面画上老师给出的评价表,并在评价课前先填上自评的分数。

5、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要求各有表现。

6、准备时间为两周。

设计目的:

通过完成这一活动题的过程,以及利用一堂课的时间进行作品的展示、交流、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特点会对人类活动带来深刻的影响;锻炼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等多方面的智能;并且拓展知识面,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

附评价表:

(总评=自评*30%+互评*35%+师评*35%)

 

切题

(5分)

主题鲜明

(5分)

主题创意

(10分)

色彩或字迹或表演

(15分)

说明正确

(15分)

自评

 

 

 

 

 

互评

 

 

 

 

 

师评

 

 

 

 

 

总评

 

 

 

 

 

(二)注重评价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案例二:

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设计旅行路线,利用地图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特色景观或旅游胜地。

作业要求:

1、全班6个组,每个组长挑选一个除南极洲之外的不同大洲中的国家,作为目的地。

2、每个组员都应有相应的任务,可在组内商量分配。

不参与的组员没有分。

3、根据老师给出的评价表,把涉及到的内容有条理地写在或画在或粘贴在A4纸上,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

4、评价交流课时,先由小组长说出小组自评的分数,再由各组给出评价意见和分数,最后教师点评学生的态度、合作精神、作业的准确度等,按下面公式给出总评。

5、准备时间为一周。

设计目的:

在学习了除了极地的分区地理之后,安排一次这样的活动题,既可以检测学生从地图上提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各国地理要素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完整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认识和存在、观察、等多方面智能,还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附评价表:

(总评=自评*30%+互评*35%+师评*35%)

 

目的地的位置特点分析

(5分)

目的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10分)

旅行路线的设计

(10分)

途经的主要国家和城市名称

(10分)

沿途观赏的主要旅游点或景观(10分)

合作精神

(5分)

小组自评

 

 

 

 

 

 

各组互评

 

 

 

 

 

 

师评

 

 

 

 

 

 

总评

 

 

 

 

 

 

(三)注重评价学生的语言智能、绘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观察智能

案例三:

写一篇有关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方面的文章(可以是诗歌、幻想小说或各种体裁的文章);或者画一幅反映人与资源或人与环境现状的漫画。

设计目的: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在认识完世界区域之后,安排这一活动题,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发动学生从现实中寻找素材,创作符合题意的作品,以此呼吁大家要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自己的生活环境。

作业要求:

1、不得抄袭、要独立完成。

2、不能离题,必须是关于人口与资源或环境的关系。

题目自拟。

3、诗歌、幻想小说的字数不限,其他各式体裁的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4、漫画可以是黑白或彩色等

5、用A4纸打印或誊写或作画,作品背面画上评价表,并填上各项自评分数。

6、准备时间为三周。

附评价表:

(总评=自评*30%+互评*35%+师评*35%)

 

切题

(5分)

题目吸引力

(5分)

字迹工整或画笔清晰

(10分)

文笔优美或画笔流畅

(10分)

构思创意

(20分)

自评

 

 

 

 

 

互评

 

 

 

 

 

师评

 

 

 

 

 

总评

 

 

 

 

 

另外,对于活动题的设计及评价,本人有以下建议:

1.在开学初,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规格统一的地理档案袋。

(我的做法是:

地理档案袋的封面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每个同学在里面存放10张A4纸,为完成活动题准备的。

2.活动题的设计要与该阶段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3.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活动题灵活地安排在课前或课后,如:

可在《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课前安排关于日本部分产品价格、保修期、售后服务等的社会调查活动。

也可在《中国的人口》课后安排关于本地区近十年来的人口数量、教育程度、人均收入、生育观念等变化的社会调查活动。

4.题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5.为了让学生的活动题完成的质量更高,可以进行作品举例或给出搜集资料的途径、网址或印发一些相关的资料供给学生参考。

6.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用多种形式完成活动题;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地完成活动题。

7.评价要坚持激励性原则。

8.最后,所有学生的作品,用地理学习档案袋装好,在学期结束时发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课程?

教材?

教法》2005.2──多元智能评估的主要观点及操作要领

(2)《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