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文化解读上梅敬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8747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的文化解读上梅敬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红楼梦》的文化解读上梅敬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红楼梦》的文化解读上梅敬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红楼梦》的文化解读上梅敬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红楼梦》的文化解读上梅敬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楼梦》的文化解读上梅敬忠.docx

《《红楼梦》的文化解读上梅敬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的文化解读上梅敬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楼梦》的文化解读上梅敬忠.docx

《红楼梦》的文化解读上梅敬忠

《红楼梦》的文化解读(上)

课程前言

《国学课堂与领导智慧》,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是在中央党校任教多年的资深教员,而且还有担任基层行政领导和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领导的宝贵经历。

他长期从事面向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有关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教研工作,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研究和文学鉴赏、写作学研究,曾荣获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和工作实绩奖。

二十年来,他多次应邀到地方党校、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企业作主题演讲,颇受好评。

他还参与主持编著有《毛泽东圈注史传诗文集成》(史传卷)、《古文英华》、《新世纪干部公文实务全书》、《新世纪干部常备知识词典》(文教卷)、中央党校教材《中国古典文学讲座》、《文学艺术与文化》等。

因此,该套讲座内容熔铸了主讲人多年的教研心得和理政经验,相信会对听众朋友有所教益。

讲座目录,第一讲,四大名著与治国理政;第二讲,《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第三讲,《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红楼梦》自清代乾隆年间问世后,便取代位列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与此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于世,后被誉为四大名著流波天下,影响深远。

从此,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典小说领域就有了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载体,我们从中可以观照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社会风尚、价值观、审美理想、思维方式。

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鲜活案例,经过一番批判继承和改造转型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宝贵的本土化营养,这或许对当今治国理政不无裨益,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于古典作品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深层次感悟。

四大名著应当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看待,而不能以一般文学作品弄之,对广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来说,对四大名著的解读与阐释也应该由文学审美层面升华到社会认证、政治文化层面,可以说四大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容,犹如小说中的《四书》,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该套讲座即以上述原则为出发点,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鲜活案例为讲解基础,在美妙的鉴赏中阐发有关治国立法的本土化领导智慧与管理智慧,主讲人集多年对该主题内容的演讲经验积累,重点选择《三国演义》与《红楼梦》为解析重点,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又发人深省,启人心智。

下面给大家介绍第二个大题目《红楼梦》的文化解读,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做提示。

在《红楼梦》的甲戌本,就是最早这个版本里面说了一句话叫“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就说《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不寻常在哪呢?

它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比丰厚的艺术涵韵,值得我们永久的探索。

那么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贾宝玉的形象,或者林黛玉的形象或者薛宝钗的形象,这都是不同的解读,所以说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

那么究竟能不能解呢?

它的主题,它从文化层面能不能解读呢?

应该是能够解读的,只不过太复杂了。

所以鲁迅先生就说了一句话,他就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知识分子看见里面谈情说爱,革命家看见排满,这指的是蔡元培为代表的索引派,因为蔡元培先生他从革命的角度谈《红楼梦》,说一部《红楼梦》就是反满之作,反清复明之作,为什么呢?

大家看《红楼梦》里面,“红者红也”,女孩子都是红,红者是朱也,朱是什么呢?

是朱元璋也,朱元璋是明朝人,所以他是歌颂明朝人,那些男人都是达子,都是带土字,就是指的满族,意思就是反满,他是这么认为的。

然后里面石头记的索引大家看很有意思的,就把它当做一部政治小说来看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水不是汉,那是汉人,泥做的骨肉就是少数民族,当然这是革命家的看法,影响很大,索引派有人说。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红楼梦》说的顺治出家的事,顺治皇帝和董小宛的故事,所以大家到五台山去参观的时候,有的庙里面说是顺治当年出家的地方,为了董鄂妃有那种说法,说《红楼梦》里面就写到这个主题,等等可以说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贾宝玉,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红楼梦》不同的解读,所以众说纷纭吧!

但是《红楼梦》肯定是可以解的,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读,哪四个方面呢?

一、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

第一个,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

贾宝玉是《红楼梦》最中心的人物,也是作者着力最多、寄托最深,而且贯穿全书的人物形象,曹雪芹要突出描写的恰恰是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用他的叛逆性格表达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寄托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我们对他整个判断是这样的,为什么写他判断?

因为他是一种批判性的人物,而且叛逆是充满着理想的光辉、理性的,远远不像《金瓶梅》西门庆那样的,西门庆有本身,他在思想叛逆方面可以说是不正当的,不是像贾宝玉那样,所以贾宝玉是寄托对理想人生追求。

贾宝玉本来是贾府里面荣国府的嫡派子孙,荣国府就是他了,生长于昌明隆盛之邦,诗礼毡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第一回就那么说了,他是贾府振兴的希望所在。

本来受到贾母等等家族上层人物的特别宠爱,按说他本来应该为了家族利益走传统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道路,成为一个标准的封建知识分子和孝子,但是他叛变了,成为本介阶级的逆子与破坏者。

贾宝玉,所以作者在第三回有首词叫《西江月》,很有意思,第一首叫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潦倒不通世务”、“腹内原来草莽”这是反话。

大家看《红楼梦》看下来,最有学问还是贾宝玉,多有学问,又懂哲理,又懂佛教,又懂禅,诗书人家考中第四名还是第七名,他能考中,他是很有本事的人,《西江月》反语,说他是草莽根本不是草莽,说他不通世务倒是真的。

大家看他有一次睡午觉的时候,他的侄媳妇秦可卿,把他引到她房间去睡,这本来按照封建的说法就不太对劲的,他进房间以后看到满房间里面都是充分脂粉味。

但是在厅里面有个大标语,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经典,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么一个对联,简直是绝妙的讽刺,实际上这里作者有讽刺意味在的。

其二:

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诗完全用反语来表现揭示了贾宝玉的思想品格,贾宝玉的思想品格有那么四小点。

(一)厌弃功名仕进

第一小点就是厌弃功名仕进。

什么叫厌弃功名仕进?

他不走传统的道路,不爱读正统的经书,说那些经书是前人不能解圣人之书便按照自己的意思混编出来的,瞎编的,第十九回当然他爱读什么书?

读西厢记一类的表现真感情的书。

厌弃学习十文八股,说那些八股文都是沽名钓誉之作。

第73回里面说的,所以他对科举考试是反对的,而且反对结交权贵,他父亲老让他见贾雨村等等官员,他不见。

而且也听不得薛宝钗有关“仕途经济”之道的劝告。

第32回劝他,他很生气。

他就是这么一个厌弃功名仕济,简单地说就是叛逆主流价值观,这里面分析起来很多。

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有叛逆色彩,你说他合理性,我们可以从哲学、思想等等方面来分析,这是第一点。

(二)追求人性自由

第二点是追求人性自由。

轻视封建伦常和秩序,追求生活方式的自由,常常打破男女、长幼、嫡庶、贫富、贵贱、主奴关系上的等级名分。

你看他跟仆人的关系。

而且还比较尊重女性,而尊重女性按照我们传统说法,尊重女性是衡量一个人修养的标志,他曾说: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第二回)还认为:

“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第二十回)他讲求“赤子之心”,常常以“好色”来对抗“好德”,竟说“德乃天理,色是人欲,人哪肯把天理好得象人欲似的?

这是怎么来的呢?

这是有一次他上小学的时候,上私塾的时候,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说说孔子《论语》里面说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从来没见谁好道德像好色那么好,如果像好色那么好多好。

他本来说让大家发言要批判这种东西,哪知道贾宝玉站起来说“那当然”,“德乃天理,色乃人欲,人哪肯把天理好的像人欲似的,”他正面肯定了,老师差点把他打一通。

大家别小看这几个字,这几个字恰恰是代表了明代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然后新兴的思想价值观念对旧的传统礼教一个巨大的冲击。

因为在明代中后期,中国的思想文化里面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叫“天崩地解”。

传统的价值观面临崩溃,新的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个时候要讲究人性自由,就出现了一大股社会思潮。

比如王学左派,比如说李卓无童心说,人要有童心,最纯真的是小孩,而且人的生活欲望包括男女关系,吃喝玩乐都是人的天理,都是人应该享受的生活,因为以前压抑的太厉害了,所以当时产生了两股倾向,一股是朝情的方面发展,重情,一股是重欲,情欲当时发展到极致。

重欲的就是什么呢?

我的看法就是以《金瓶梅》为代表的这一批色情小说,大量描写色情、纵欲的出现的,因为当时人认为这是对的,这是生活当中很正常的现象。

难怪在晚明的时候,像袁宏道他们就说,这么好的作品以前怎么没发现呢?

我们今天觉得很奇怪,只不过他那么歌颂呢?

所以有的专家说《金瓶梅》原来是干净的,是后来人改的,其实不是,这恰恰符合当时思潮。

另外一条线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一批正面作家,就用感情来放大人的感情来重情,所以《牡丹庭》是情的,情让人生情,又让人又活过来。

他写杜丽娘跟柳梦梅的一种爱情的绝唱。

所以他两条线,《红楼梦》恰好是延续了汤显祖这条线下来的,是种正面的重情,他在《红楼梦》里面整个欲这方面远远跟《金瓶梅》不是一码事,他追求是人性的自由、一种天理和人欲之间的关系,这些分析起来,是代表明代中叶以来的新兴的思想观念,追求人性自由。

这里面还有在《红楼梦》的第15、16回,在现在人民文学版本里面是合在一块的,父子同游大观园,也很有意思。

大观园建成了以后怎么样把大观园介绍给大家,介绍给观众读者?

然后曹雪芹在这里面描写,首先贾赦(荣国公),要带大家去参观大观园他不感兴趣,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带着一帮亲客相公或者把贾宝玉带来了同游大观园一边游一边介绍新建大观园的景色,这是从静态描写变为动态描写,这跟西方不一样,要是把巴扎克笔下要把它描写的不知道多少页才能描写完,可是我们伟大的作家曹雪芹用动态的方法一点点介绍。

大家看他们后来游到哪?

中间题诗作赋,曹雪芹让贾宝玉来立匾额,充分展示了贾宝玉的才华,但是同时又反映了父子两代人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巨大的冲突。

他游到稻香村的时候,就李纨后来住在稻香村,是农村风光。

他父亲就说这个地方好,意思将来我退休之后要在这隐居住下来。

贾宝玉就讽刺他父亲,他说这不对,这是人工的,你要住应该住在天然的地方去,人要讲天然,不能讲人工的东西,大概这个意思。

把他父亲气得,因为完全是两个思想观念的冲突,一个讲天然、一个讲人工,细节里面充分表现了这两代人的冲突,请大家看第15回、第16回。

(三)追求爱情婚姻自由

贾宝玉思想性格第三点,追求爱情婚姻自由。

这里面他就不按照传统来,贾宝玉极力抵制封建家族的安排,自主选择未来的生活伴侣;抵制不成时,以离家出走来维护理想。

这种行为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就可以这么说,追求爱情婚姻自由,他到最后《红楼梦》按照脂砚斋的批语里面透露的,《红楼梦》最后有一个榜有个情榜,就像封神榜一样,情榜里面贾宝玉是叫情不情,林黛玉是叫情情。

林黛玉就是谁对我好有感情我就对他,你爱我我就爱你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林黛玉的。

那么贾宝玉叫情不情,你对我没有感情我也爱你,所以他是博爱,有博爱的那个思想,这个思想可以说是很特别的。

这个思想怎么来的?

有个专家写了一大篇文章在《红楼梦》学刊里面发表了,这个思想来源是来源于基督教。

我当时就觉得奇怪,怎么来源于基督教。

他就考证,考证英国有个学者温斯顿伯爵说当年有传教士专门就到了曹家去了,到了南京而且到了曹寅家里,曹寅的书里面有50多本是关于基督教的书,天主教什么的那个方面的书,所以当年说他到他家经常去讲教,说底下有很多年轻人在听,所以他们就是揣摩,说里面估计是有曹雪芹在里面。

当时他十多岁,估计在里面听,所以他以前受了基督教的影响,这当然是一种研究说法,很有意思的。

如果有这种说法那也不为怪,但是总之来说,贾宝玉这个形象很特别,他是一种博爱的精神。

这就王国维说的,像李后主《红楼梦》有一种基督,有宗教的意识,淡化人类罪恶,博爱精神,这是第三小点。

(四)梦醒者的苦痛,“多余人”的悲剧

贾宝玉思想性格还有小点,就是梦醒者的苦痛,“多余人”的悲剧。

鲁迅先生说: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因为贾宝玉看见了许多黑暗,看见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被毁灭而无力相救,又经历了家族的巨大变故,可算是一个有些迷糊的梦醒者。

这使他经常陷入巨大的内心痛苦之中。

在思想上常有超前的闪光,想走向新生活;但又离不开富贵的环境,消极而软弱。

他既不为新生活所认同,更不为旧势力所容忍,成了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多余人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里面提供的,当年屠格涅夫《罗亭》和莱蒙托夫《当代英雄》里面提供的人物贵族公子,但是贵族公子觉醒了一点,又有超前的思想,所以他弄成不伦不类的,弄的旧的东西不认他,新的东西觉得他还不够,所以当时文化大革命中间谭宏有一种观点,批贾宝玉说你为什么不投奔农民起义,说应该投奔农民起义才是你真实的出路,这完全是用现代观点去套人家的,所以鲁迅先生说他写到这里已经足够了,说梦醒了无路可走,鲁迅先生的意思就是说就像一个精神病人一样,他在精神病期间我们正常人看他疯疯癫癫的,但是他自己并不认为自己疯疯癫癫,他自己认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面,自己构造了一个理想的体系,当然我们没当过精神病人,我不知道这一套,但应该是这样的当他一旦醒来了以后,如果有人给他录像放给他看,我估计他肯定很痛苦,所以鲁迅先生说了人最痛苦的是,梦醒了以后觉得无路可走。

曹雪芹笔下的“多余人”贾宝玉只能到了感叹,“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只得向佛老哲学寻求解脱办法(第二十一、二十二回),最后,悬崖撒手,遁入空门。

所以我们说,贾宝玉的艺术形象溶注了曹雪芹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情感。

叛逆者的痛苦有了形象生动的艺术体现。

苏格拉底有一句话叫“未经反省的生活不值得过”,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实际上跟中国文学其他形象真是有不同的地方,他有种反思,有种反省。

第22回、28回,大家看这两回里面有他对人生的一种反思、一种反省。

我们孔子也讲“吾日三省吾身”,所以他的心路历程是充满着反省的意识,这也是贾宝玉这个形象的叛逆性格的一个深刻之处。

二、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

《红楼梦》文化解读第二个方面,我们讲第二个方面的题目叫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木石大家知道木石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双木“林”,宝玉,“金玉”就是薛宝钗,金钗和贾宝玉,我把他们称为爱情婚姻悲剧,这是两个概念。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有爱情无婚姻的悲剧;贾宝玉和薛宝钗是有婚姻无爱情的悲剧,两个人这两对关系都是一场人生的大悲剧。

无论大家对《红楼梦》的主题有怎样的多种的解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什么呢?

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林黛玉之间这种爱情婚姻悲剧故事应该是全书中心的线索。

在第五回中太虚幻境舞女所唱《红楼梦曲》的“引子”,已经表白了作者的意图: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写他们这个爱情的复杂的关系,作者很有意思的一个笔法,这个巧妙的笔法。

你看在他之前崔莺莺跟张生在普觉寺相见就是一见钟情,所以后面西厢记的故事,最后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到了《牡丹亭》,明代《牡丹亭》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跟他的情人柳梦梅根本面子就要没见上,她就想象至此,后就为了这个想象的人物让自己忧郁而死,后来过了多少年果然真有柳梦梅来了,来了以后拾画叫画把她叫醒了,她又还魂了,最后又跟他结婚了,所以感情可以让人死,爱情又可以让人活过来,她是根本没见上面。

曹雪芹他怎么写他们的爱情,写他们的婚姻呢?

干脆就把这三个主人公三个人物三角关系,我就把你放在最熟悉的环境,天天耳鬓厮磨,天天见面,让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碰撞,在最后看你爱谁,那么最后爱谁确实是真正爱,它是这么一个结构。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出来以后,把传统的写法和思想都打破了,所以深刻性就在这,所以他们环境就是在我们的大观园里面。

大观园里是《红楼梦》一个很长的场景,是《红楼梦》理想的世界,大观园的建设可以说是中国园林艺术杰出的代表,我们今天是大观园,完全根据《红楼梦》里面描写而来的。

大观园的赐名也是贾元春赐的。

怎么看待大观园呢?

大观园是三个爱情主人公生活的环境,这个环境是一种美好的环境,跟外面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专家学者余英时先生写了一本书叫《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他认为大观园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大观园以外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所以大家看《红楼梦》有个小情节,在沁芳桥贾宝玉在那读西厢,读西厢的时候是在桃花底下读西厢,读到西厢记里面落风阵阵时候,桃花翩翩落下来他就很感慨,就把桃花兜起来,然后放在水里面让它流走,因为免得到土里面不干净,你看他多细心。

后来林黛玉来了以后,说你这不对,说水里面流到大园外面以后不又脏了吗?

所以干脆把它葬了吧,我在那挖了个坟墓把它葬花吧,葬花是很有含义的,不是随便葬的,她意思就是流到外面就是污浊的世界,大观园就是美好的世界,所以这个大观园是很有含义的。

那这三个人物,爱情主人公的三个人物。

作者是把爱情婚姻悲剧作为中心来写的。

爱情的产生与发展,爱情的人物关系,爱情的社会环境,爱情与婚姻悲剧发生的原因和悲剧性,可以作为我们打开《红楼梦》思想内涵奥秘的钥匙。

爱情婚姻悲剧有三个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分别代表三个类型。

大家看怎么在这个大观园环境里面写三个人的。

薛宝钗温厚贤淑,端庄稳重,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善于处世,十分正统,就是皇家买办公司,给皇帝采办东西的,有地位,应该说最符合当时做贤妻良母的条件。

你看这是薛宝钗,很世故,我说她是世故才人,天下世故人才之一,很会说话。

老太太问她爱吃什么,她说老太太爱吃我都爱吃,你看人家都会说话。

房间里面及其朴素,像雪洞一般,你看老太太还有贾母也看太素了,不好,把自己东西拿来给她装饰,因为太过分了,但是表现了她的性格,每天安排得特别紧张。

大家看第45回,我记得开头给大家讲的45回的时候秋窗风雨夕,林黛玉在那哭哭啼啼的,写秋窗风雨夕盼着人家来看他,大家看那回的前面部分写什么呢?

写薛宝钗的形象,写薛宝钗每天的日子过得很充实。

每天早上起来要看两次贾母、王夫人,还有她妈,一天要去两次,还要坐下来说话,看完以后下午干嘛,这是上午的事。

下午还到众姐妹房间去坐坐,坐到吃晚饭再回来,吃完晚饭以后她还在家里做女工,做针线活做到三更天才睡,她几乎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到处搞关系,我们说这种关系搞得很好,人家哪有工夫哭哭啼啼,哪有心情去做诗,这就是薛宝钗,一天就这么安排的。

这是薛宝钗,我们说的正面封建礼教的忠实的女儿,但是薛宝钗绝对还有另一面,好多专家学者认为薛宝钗是个正面形象我不这么看,所以说关于薛宝钗跟林黛玉她们的关系有两种,一个是薛宝钗是个好人,林黛玉也是个好人,他们都是悲剧,悲剧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她们两个人绝对不是一样的人物,作者的评价也是不一样。

薛宝钗里面比如有两个最要命的东西,不管专家怎么否认也否认不了的。

一个就是宝钗扑蝴蝶,薛宝钗本来是找林黛玉没找着,她看到贾宝玉去了,就不想去了,然后就到大观园去扑蝶,看到一个绿色蝴蝶在外面跑就去扑,扑到滴翠亭里面去了,滴翠亭旁边听到里面有两个女孩子在说话,说的悄悄私房话,那是谁?

是小红跟坠儿两个人,小红就是爱上了贾芸,让坠儿传递信物,这么隐秘的事不能让别人听到,让别人听到她们就是死,就是按照规矩被赶走,哪知道给薛宝钗听到,薛宝钗扑蝶扑到那去了以后,她自己心里有一大段描写,这里面大家看那一回就知道,这是专家也否认不了的,她有一番心理活动,我们说中国古典小说很少有写那么详细的心理活动,但是《红楼梦》写到了。

《红楼梦》第27回里面写到了薛宝钗听了以后,她说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

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

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她就装作在追赶林黛玉,然后她们出来了,(她问)你们看到林黛玉没有,看到林妹妹没有,她说我们没看到,说我追她所以就敷衍过去了,就让小红、坠儿误认为是林黛玉偷听到的,而薛宝钗没有听到,所以他们心里就怪罪林黛玉,说林黛玉可能是去说,这完全是嫁祸于人,这心理描写应该是很充分的,所以很多专家否认不了就是宝钗扑蝶有很深的含义,我们叫嫁祸于人,这是一个。

另外大家知道金钏之死,王夫人的大丫头叫金钏,王夫人在午睡,金川在旁边就给她敲胳膊,然后服侍她。

贾宝玉去了,去看她妈,知道她妈睡了以后,就跟金川在调情,实际上是打情骂俏的,也没有什么大事。

然后王夫人醒了,王夫人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睡,一下一巴掌把金川打在地上,就要把她赶走,说我好好的儿子都被你们教坏了,实际上不怪她儿子是怪别人的,所以金川一时想不通跳井而死,这是毛主席说的《红楼梦》里面多少条人命之一,完全是被逼死了啊。

跳井死了以后,王夫人心里很不忍,觉得这也太不象话了,王夫人心里很惭愧,哪知道谁都没劝王夫人,是薛宝钗专门劝她姨妈去了。

说两句话,意思就是说她可能不小心跳到井里去了,再说了她如果真是自己想不开跳井了,也辜负了你,你怎么那么想不开呢?

说了一大通而且王夫人说,我要多给她衣服,玉川的衣服我又不好给,将来林妹妹又见怪了,这个时候薛宝钗表现好了,她说把自己的新衣服要拿几套来给金钏葬炼,你看多好。

所以王夫人说这么好的女孩,所以她处处在王夫人面前表现,她很有心思连作者旁边评价也觉得很不好,起码她有很多恶劣的一方面,但是你说都符合人情世故,这就是薛宝钗写的。

相比而言,林黛玉清高孤傲,多疑任性,说话尖刻,悲观感伤,不通世事,家道又没落无势力,不符合做封建家族夫人的条件。

她老是孤傲、孤苦伶仃的,所以有的专家说林黛玉是中国文人知识分子性格命运的象征,就是典型的文人知识分子,自己没有本身的又不是独立的阶级,说孤傲清高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又寄人篱下,她处处体现文人的清高孤傲,是这么一个人,但是她确实思想是纯真的。

最后贾宝玉竟然深爱的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这里面也经过了一番过程的。

大家看开始的时候林黛玉进府,贾宝玉一直跟她挺好的,感情上挺好的,后来进了薛宝钗以后,他就有点移情了。

有一次大家看描写小孩之间,见薛宝钗胳膊那么白、那么好,他想摸一下小孩想摸一下不敢,她说胳膊要是长到林妹妹身上就好了,我能摸一下,这种心态的描写,所以他对薛宝钗是又怕又爱,但是为什么最后确实真正经过人生观、价值观的碰撞爱上林黛玉呢?

作者也是写了一个发展过程,林黛玉经常哭,贾宝玉就跟她说,林妹妹你要知道我的心,葬花以后就对她说我对你好,你现在不理我了,林黛玉就说了一句有名的话,我知道你对我好,但是你是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

她是这样的人,所以她知道他的感情是处在游移的状态。

一直到最后有一次,薛宝钗和史湘云去劝贾宝玉,说让他读仕途经济之书,学学人家贾雨村,学学为做官做宦之道。

贾宝玉很为不满,大为不满,说我这不干净,小心脏了你们身子,你们走吧,活生生的把他们赶走,这是通过袭人的口转述的。

刚好他在说这个话的时候,林妹妹在外面听到了,袭人就说,要是林妹妹听到你这个话早就哭了,宝姐姐人家不会见怪,贾宝玉说要是林妹妹说这个混帐话,我早就跟她生分了,早就跟她离开了。

所以林黛玉在外面听到了,就心里特别高兴,觉得他们两个人在心灵上是相通的,说人生观、价值观到最后碰撞的爱的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作者写了这个全过程,但是从此两个人的悲剧也就发生了。

所以《红楼梦》里面的曲子里面说“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所谓俞平伯先生说“钗黛合一”我不大同意,因为曹雪芹笔下的贾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