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8689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史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史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史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史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史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史复习要点.docx

《中国史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史复习要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史复习要点.docx

中国史复习要点

中考中国历史知识复习要点

(依据2009年汕尾市中考说明)

初一古代史部分

初一上册

一、原始农耕的发明

1、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江南水乡,他们在长期生活中逐渐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还饲养猪、狗、水牛,使用陶器,会纺纱、织布、缝制衣服。

房屋是干栏式的。

2、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多年前,半坡居民生活在黄土高原,掌握栽培粟技术,陶器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工具,居民的住房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二、尧舜禹的“禅让”

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

他们都品德高尚,关心人民疾苦,深受百姓爱戴。

舜和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是各部落的首领民主推选的。

历史上把这种通过推荐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

三、分封制

1、时期:

开始于周朝

2目的:

周王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内容:

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封诸侯,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人镇守疆土,保卫王室,交纳贡税,定期朝见周王的义务。

4、影响:

分封制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维护了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并且对我国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5、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典句: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四、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此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都相继称霸。

其中,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改革是他称霸的基础。

五、战国七雄——韩、赵、魏、齐、楚、燕、秦。

六、商鞅变法

1、时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时代

2、主要措施: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民间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弃农经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要作为官府奴婢使用;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命;编定户口,五家为一伍,两五为什,什伍之内互相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各家都要受处罚。

3、意义:

经过变法,泰国富强起来,军队战斗力也大大提高,为以后秦灭六国,实现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秦的统一

1、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建立后,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秦王嬴政称始皇帝,后人叫他秦始皇。

2、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普遍实行郡县制。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通行的货币,以原秦国的度量衡制为基础,向僵颁布新的度量衡制度及标准器。

(3)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

八、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1、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逐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在地方铲除诸侯国的权力,加强对地方官员和富豪的控制。

2、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学说为治国指导思想的主张。

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

(《汉书》中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就是反映这一主张)

九、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

1、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葱岭——西亚——欧洲

2、因输出的主要商品是丝绸,故把这条欧亚陆路交通叫做“丝绸之路”

十、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十一、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的原因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相对比较稳定,北方陷于战乱,为逃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降水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南北方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南方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等。

十二、诸子百家

1、孔子

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核心思想是“仁爱”,其言行及主张收集于《论语》。

2、百家争鸣

(1)儒家代表人物及主张

孟子:

提出“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做人要“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他的思想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荀子:

主张以“礼”治国,提出“国君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一观点。

(2)墨家代表人物及主张:

墨子,他代表平民利益,主张“非攻”“兼爱”,反对一切不义战争。

他还主张节用、节葬,反对奢侈浪费。

(3)道家代表人物及主张

道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年的老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他的思想含有朴素的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庄子发展了道家的思想,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4)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韩非。

他强调“法治”,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建立君主专制的国家。

他的这些思想,在秦国受到特别重视。

(5)兵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兵家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时的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一书,书中提出了“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战略思想,对中外军事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3、影响:

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文化高峰,它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宝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十三、古代文学、史学与宗教

1、大诗人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其代表作是《离骚》《天问》等。

2、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其不朽的史学著作是《史记》。

《史记》记述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著作。

3、佛教的传入:

佛教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内地。

4、道教的兴起: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初期,道教正式创立,道教尊奉道家创始人老子为教主。

初一下册

一、走向全盛的唐朝

1、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的统治:

打击削弱贵族势力,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一再鼓励农业生产,开垦荒地,使得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历史上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达到鼎盛阶段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1、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

2、在唐朝,科举制度得到发展和完善,其中,武则天还开创了殿试制度。

3、科举制度对欧洲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也起了积极的影响,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借鉴中国考试办法,创设了文官制度。

4、科举制在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影响很大。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两宋时期

四、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1、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国:

1206年

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

(1)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

(2)1276年,元军攻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灭亡,1279年,统一中原。

五、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明朝都城开始设在应天府(今南京),明成祖时迁至北京。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我国古代延续1000多年的这一制度从此终结。

明朝设立厂卫制度,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严格管理和控制。

另外,还施行“廷杖”制度,以显示皇帝的绝对权威。

以“八股文”取才,实行文化专制,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

2、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置

1、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迁都北京,统一中国。

2、清朝制度承袭明朝,进一步加强皇权。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作为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军机大臣没有实权,完全是皇帝的“奴才”。

它的设置,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了顶峰。

六、清朝闭关锁国的表现及影响

1、主要表现:

不重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严禁商民出海贸易。

关闭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处口岸与国外通商,对外商和华商的活动都作出更为严格的限制;抵制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

2、影响:

请政府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妨碍了我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吸收,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这种政策的长期推行,进一步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也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大大落伍于世界。

七、中国古代文化

1、我国四大发明

(1)造纸术:

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开始用麻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纸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造纸术的改进,大大方便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2)印刷术:

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印刷术。

唐朝印刷的佛教典籍《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比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早约400年。

(3)指南针: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司南仪器。

北宋时期,人们发明了用人工磁化铁针的方法,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

南宋时,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同时传到期阿拉伯。

13世纪初,指南针传入欧洲。

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及世界航海事业的发达,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

(4)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在战争中广泛应用。

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2、唐诗与宋词

(1)唐诗: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

在唐代诗坛上,最著名的是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

(2)宋词:

宋词风格多样,通常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其中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3、明清四大名著

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最早、影响最大的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是经过长期的民间流传,在元末明初时由施耐庵加工而成的;

明朝中期,吴承恩创作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文学杰作,也是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初二上册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时间:

1840—1842年

(2)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时间:

1842年8月

主要内容: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香港:

1842—1997年);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元;英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

1856—1860年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时间:

1860年10月

掠夺者:

英国、法国(曾被法国大文豪雨果喻为两名强盗)。

近几年来在欧洲拍卖行上拍卖的“曾首”等文物就是从这一时期掠夺出去的。

(3)沙俄侵吞中国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吞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的破坏,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3、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

1894—1895年

(2)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内容:

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于1945年光复);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等。

危害: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4、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时间:

1900—1901年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内容:

(略)

危害:

《辛丑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沉重枷锁。

通过这个条约,西方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一步控制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便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抗争,主要有:

1、林则徐虎门销烟活动——第一次鸦片战争(重点掌握)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第二次鸦片战争

3、黄海大战(邓世昌)——甲午中日战争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运动

1、目的:

使清政府能摆脱内忧外困,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以达到“自强”、“求富”。

2、主张、方法:

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并相应地对军事、外交进行改革。

3、代表人物:

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一批比较开明的清朝官员。

4、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5、主要内容:

19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

洋务派兴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同时还采用西方军事训练方法,积极编练新式海陆军,创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这一时期是以实现“自强”为目的的。

19世纪70年代起:

洋务派邢台创办一批近代民用企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唐山设立的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这一时期提出的口号是“求富”。

6、企业家张謇

洋务运动中,一部分商人和官僚地主投资近代工业,我们的民族工业诞生了。

其代表人物是弃官从商的企业家张謇,他深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认为要挽救中国,必须先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使国家经济强大进来。

可最后,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破灭了。

他兴办实业历经崎岖坎坷,成为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戊戌变法——改良运动

1、“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等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1896年6月11日开始,光绪帝颁布诏书,实行变法,主要内容有:

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准许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裁撤冗官,任用维新派人士;编练新式海陆军;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等。

这些法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也给民族资产阶级参政提供了机会。

由于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故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4、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这次变法运动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维新派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因而注定要失败;这次变法运动没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

5、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维新派在民族危亡之际发起的一场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救亡运动,它反映了民族的意志,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

维新派积极倡导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学说,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创建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成立中国同盟会——统一的革命政党,确立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2、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1)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2)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以1912年为元年,改用公历)。

(3)伟大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

四、新文化运动

1、背景:

中华民国成立后,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在中国传播,觉得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却不断加强专制独裁统治,加紧恢复帝制,在思想界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潮。

为了批判旧思想旧文化,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影响巨大的新文化运动。

2、标志:

《青年杂志》的创办(1916年改版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口号:

民主与科学

6、主要活动

(1)前期:

针对尊孔复古逆潮,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儒家思想发起猛烈攻击,主要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

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时期运动的主流。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热情赞扬十月革命,坚定地认为中国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他说: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次年9月,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7、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次空前的解放。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一批先进青年开始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知史明理:

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实,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对救国之路作了种种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希望通过探求走西方之路谋求强盛,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些都充分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

中国只有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

也充分说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背景: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同时,列强把大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群情激愤,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2)时间:

1919年5月4日

(3)口号:

“外争车权,内惩民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4)过程:

第一阶段:

主要是学生在北京进行罢课、游行示威活动;第二阶段:

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各地工人相继罢工响应,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5)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撤销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6)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成立时间:

1921年7月

(2)标志: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识记参加大会的人员、党的奋斗目标、中心工作、领导机构等)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了。

二、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

(1)目标: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打倒军阀统治和外国列强

(2)时间:

1924年1月

(3)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以“新三民主主义”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2、黄埔军校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3、北伐战争

(1)时间:

1926年7月

(2)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叶挺将军:

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占领武汉,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光荣称号。

4、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时间:

1927年4月18日

(2)政权性质: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三、红色政权的创建

1、南昌起义

(1)时间:

1927年8月1日

(2)领导者:

周恩来、贺龙、刘伯承、叶挺等

(3)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领导者:

毛泽东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时间:

1927年10月

(2)创建者:

毛泽东

(3)意义: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4)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正式组建了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红色政权的建立

(1)时间:

1931年11月

(2)所在地:

江西瑞金

注:

这一时期,中国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一个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红色政权。

四、红军长征

1、背景:

由于博古、王明等到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长征的艰苦历程

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年10月)到达会宁,三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4、遵义会议

(1)时间:

1935年1月

(2)主要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负责。

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意义:

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知史明理:

历时两年的长征,广大红军指战员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

但是,他们怀着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作风;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

这些共同构成了一种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

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长征。

在这一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

1931年9月18日

2、事件经过:

日本军队蓄意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的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

他们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并很快占领了沈阳城。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3、结果: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撤入关内,东北不到4个多月便沦陷。

东北3000万同胞从此生产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长达14年之久。

歌曲《松花江上》就是这一时期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和对日寇的愤恨。

4、东北人民的的抗日斗争。

虽然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但东北人民从未停止过对日军的反抗,他们组织义勇军,用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死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共产党员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浴血奋战,写下了中华民族抗击日军侵略极为悲壮的一页。

二、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2、策动者:

张学良、杨虎城

3、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武装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等八项主张。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4、结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从此,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泸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时间:

1937年7月7日

2、影响:

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开始。

3、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30万中国同胞惨遭日军屠杀)。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