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8438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docx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docx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3.(2分)(2018•南京)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B.

C.

D.

选:

D. 

15.(2分)(2018•苏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C.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解: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故A错误;

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错误;

C、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故C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D错误.

故选:

C.

35.(7分)(2018•苏州)溶液的微粒构成决定其性质,溶液的宏观组成是其成分计算的依据.

(1)氯化钠晶体是由 Na+、Cl﹣ (填微粒符号)构成的.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 较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 ;而蔗糖溶于水,溶液很难导电,是因为 蔗糖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带电的离子 的缘故.

(2)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 200 g.

(3)某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试列式计算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S(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解:

(1)氯化钠晶体是由Na+、Cl﹣构成的.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较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蔗糖溶于水,溶液很难导电,是因为蔗糖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带电的离子;

(2)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质量:

=200g;

(3)由题意可得,

=26%;

解得:

S=35.1g

答案:

(1)Na+、Cl﹣;较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带电的离子;

(2)200;

(3)35.1g.

4.(2分)(2018•连云港)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

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

解:

A、该元素的名称是铱,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7,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4.(1分)(2018•泰州)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微粒大小发生变化B.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C.变成了新微粒D.微粒间的空隙发生改变

解:

A、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间有空隙,且微粒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微粒大小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

B、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间有空隙,且微粒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微粒质量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

C、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间有空隙,且微粒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微粒变成了新微粒,故选项错误.

D、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间有空隙,且微粒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3.(2分)(2018•泰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洗洁精能洗去油污是因为它能溶解油脂;在水中加入蔗糖能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C.光合作用可以将无机物转

化为有机物;干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有发热、发光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酸碱中和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解:

A、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但是质子数不变,故A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所以能除去油污,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所以在水中加入蔗糖不能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故B错误;

C、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发热、发光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发光、放热;酸碱中和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

B.

5.(1分)(2018•无锡)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B.

氧气

C.

金刚石

D.

硫酸铜

解:

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3.(2分)(2018•扬州)以下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蒸馏水

B.

氯化钠

C.

金刚石

D.

氧气

解:

A、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11.(2分)(2018•扬州)关于各元素相对含量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B.

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氯

 

C.

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

D.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解: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2018•常州)5.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氧气B.金刚石C.氯化钠D.水

选:

B.

(2018•常州)15.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种氢原子1个原子的质量为3.348×10-27kg,则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B.2C.3D.4

答案:

B

(2018•常州)18.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

BC.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

加入适量BaCl2溶液

B.分离CO和CO2两种气体:

选用NaOH溶液和稀盐酸

C.制取KOH溶液:

将NaOH溶液与KCl溶液混合后过滤

D.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

先滴加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取样,滴加BaCl2溶液,反应后过滤可以除去硫酸钾,但是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方案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方案合理,故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钾溶液不反应,方案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也是碱性,加入酚酞后也可以使其变红,无法鉴别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再滴加盐酸,无论是否含有氢氧化钠都是先无气泡,后有气泡生成,无法鉴别。

故选B。

【点睛】

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氯化钾不反应;无色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或中性不变色,据此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

2.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若使用游码,则称量固体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若没有使用游码,则称量固体质量正确,溶质质量分数正确;故选项错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溶剂增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配制完成,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故选:

B。

3.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物质

碳酸氢铵

酒精

氧气

盐酸

性质

受热易分解

可燃性

助燃性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用途

作氮肥

消毒剂

焊接和切割金属

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与作氮肥无关系,作氮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酒精具有可燃性,与作消毒剂无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焊接和切割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利用的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不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

C.曾青遇铁化为铜D.铁杵磨成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司马光砸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凿壁偷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和硫酸铜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铜和硫酸亚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急救B.气焊C.作燃料D.动植物呼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氧气用途的是应用于气焊中提高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增加温度,还可以用于急救和动植物的呼吸。

故选C.

考点:

氧气的用途

6.下列实验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操作相同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做过滤实验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在配置溶液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物质的溶解;在测定溶液pH值时,是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起蘸取液体的作用。

所以②③的作用相同,都是搅拌。

故选B。

7.下列是酒精被氧化,最终生成乙酸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B.转化②中乙和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C.转化①和转化②都是化合反应D.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甲乙均为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故A错误;

B、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

2,故B正确;

C、根据反应图示可知,转化①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根据甲和丙的化学式,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甲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8.如图为运用数字化实验测量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入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后相对压强的变化曲线,结合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注入装置时,挤压了瓶内气体

B.曲线②到③压强缓慢下降是因为没有振荡装置,装置内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来得及和石灰浆反应

C.曲线③到④迅速下降是振荡装置后,石灰浆和瓶内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结果

D.曲线表明氢氧化钙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曲线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注入装置时,挤压了瓶内气体,故选项正确;

B、曲线②到③压强缓慢下降是因为没有振荡装置,装置内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来得及和石灰浆反应,故选项正确;

C、曲线③到④迅速下降是振荡装置后,石灰浆和瓶内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结果,故选项正确;

D、曲线的变化反映了石灰浆和二氧化碳反应,不表明氢氧化钙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D。

9.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①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Cu②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Fe

③溶液中只有Cu2+,不溶物为Fe④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铁比铜活泼,能置换出Cu(NO3)2溶液中的铜,同时生成硝酸亚铁。

①当加入的铁粉不足量时,有Cu(NO3)2剩余,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Cu,故①正确;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铁粉和Cu2+,因为它们能反应,故②③错误;④当加入的铁粉过量时,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故④正确。

故选C。

10.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

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

【答案】A

【解析】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防止水污染,正确;B.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不能软化硬水,错误;C.蒸馏海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电解水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错误;D.蒸馏水是纯净物,自来水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A。

12.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A和固体B,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A.Zn(NO3)2、AgNO3

B.Zn(NO3)2、Cu(NO3)2、AgNO3

C.Zn(NO3)2、Cu(NO3)2

D.Zn(NO3)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能与硝酸铜、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当同一种金属同时能置换两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时,首先被置换出来的是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即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当银离子被全部置换出来,若有锌存在,才能继续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A、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则银离子还没有被全部置换出来,硝酸铜还没参加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Cu(NO3)2、AgNO3,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为Zn(NO3)2、AgNO3,错误;B、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则银离子还没有被全部置换出来,硝酸铜还没参加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Cu(NO3)2、AgNO3,此种情况可能存在,正确;C、若溶液中的硝酸银恰好被完全置换,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Cu(NO3)2,此种情况可能存在,正确;D、若锌是足量的,能与硝酸银、硝酸铜溶液完全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此种情况可能存在,正确。

故选A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

写出它的元素符号_______,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_____电子,写出与金属钠反应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答案】Cl得到NaCl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是17号元素,故是氯元素,符号为Cl;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与氯原子形成的混合物是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

14.实验室现有10mL、20mL、100mL的量筒,现量取18mL的盐酸,应取_____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_____保持水平;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读出读数为18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__18mL(填“<”、“>”或“=”)。

【答案】20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解析】

【详解】

(1)量筒量取液体的选用原则是“大而近”,量取18ml液体时应该选用20ml的量筒;

(2)量筒读数时要求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量筒量取液体时有“俯大仰小”的口诀,即俯视读数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点睛】

量筒的使用及误差判断主要有口诀:

“大而近”(用于量程的选用)“俯大仰小”(用于误差判断:

俯视读数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15.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氧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

【答案】N2,A12O3

【解析】

试题分析:

空气按体积分数:

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

1),稀有气体1.94%,二氧化碳(CO2)1.13%,其它气体和杂质1.13%,故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N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氧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考点:

空气的成分,化学式的书写

16.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____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不饱和等于

【解析】

【详解】

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Wg,因此在t3℃时将甲Wg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得到甲的不饱和溶液,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乙溶液都成为饱和溶液,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图1是该实验的操作步骤。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同学们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称取氯化钠质量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同学们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同学们量取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该小组同学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mL.(取整数)。

所取的水的体积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若其他的操作都正确,则结果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不变”)。

【答案】③②①⑤④偏小继续左盘加入食盐,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正中央91偏大偏小

【解析】

【详解】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可知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③②①⑤④。

(2)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溶剂不变,则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3)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即所取的氯化钠偏少,应继续在左盘上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4)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由图2可知,该小组同学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91mL,仰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即量取的水多了,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8.如图1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写出仪器b名称______。

B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有______,为制得干燥的氧气,应选择______收集装置。

甲同学用内部带有多孔隔板的C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______,你认为用C装置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不适宜用作多孔隔板的材料是______(选填编号)。

①铝片 ②塑料 ③铜片 ④石墨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常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易形成酸雨。

①实验室收集和处理SO2气体的装置为______,原因是______。

②已知SO2化学性质与CO2相似,猜测如图2烧杯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答案】长颈漏斗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E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①C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污染空气氢氧化钠溶液SO2+2NaOH=Na2SO3+H2O

【解析】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b是长颈漏斗;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为制得干燥的氧气,应选择E装置收集;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因此不需要加热;用C装置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适宜用作多孔隔板的材料是铝,因为铝与盐酸反应;

(4)①实验室收集和处理SO2气体的装置为C,原因是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污染空气;②已知SO2化学性质与CO2相似,猜测如图2烧杯盛放的试剂是:

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SO2+2NaOH=Na2SO3+H2O。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为了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小华同学取了10g的黄铜样品放入盛有50g稀硫酸(足量)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59.8g。

求: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_____。

(2)参加反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_____。

【答案】65%9.8g

【解析】

【详解】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