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活动幼儿园里真快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8212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主题活动幼儿园里真快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班主题活动幼儿园里真快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班主题活动幼儿园里真快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班主题活动幼儿园里真快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班主题活动幼儿园里真快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主题活动幼儿园里真快乐.docx

《小班主题活动幼儿园里真快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主题活动幼儿园里真快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主题活动幼儿园里真快乐.docx

小班主题活动幼儿园里真快乐

小班主题活动:

幼儿园里真快乐

作者:

***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2年第08期

        一、主题的由来

        《幼儿园里真快乐》主题活动,是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的。

它带领着幼儿逐渐认识集体,走入集体生活,并渐渐地喜欢集体生活,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使我们的活动能顺利地开展。

我们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信任我们老师,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感受到各种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幼儿园里的人、事、物,感受幼儿园的集体气氛。

        2.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熟悉集体生活,逐渐习得规则,树立集体意识。

        3.幼儿愿意与人交流,建立同伴友谊,体验在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情感。

        三、主题环境创设

        1.室内布置主题环境《幼儿园里真快乐》,供幼儿欣赏。

        2.在区角活动中提供各种图书供幼儿交流看书,把幼儿实践操作活动的过程和作品以版面进行展示。

        四、主题前期准备

        1.对孩子进行了解和做前期的经验准备,发放调查表。

        2.教师向家长介绍主题情况及网络图。

        五、区域材料投放

        1.美工区:

提供各种材料的纸让幼儿粘贴蔬菜和米饭。

        2.科学区:

提供各种蔬菜和鞋子的自制拼图,提供影子和动物匹配。

        3.生活区:

提供各种大鞋。

        4.游戏:

指导幼儿玩“加工厂”的游戏,用报纸粘贴米饭。

        六、主题活动网络图

        七、主要活动教案

        活动一:

一起睡着了(重点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对话,丰富相应的动词:

“蹲、咬、趴”。

        2.通过观看桌面教具的表演、参加集体的讨论和表演,感知、理解作品内容。

        3.体验作品中温馨、美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

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

        2.森林背景图1幅。

        3.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幼儿分别认识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

        教师:

这是谁呀?

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幼儿了解和熟悉故事中的角色)

        教师:

小老鼠在森林里散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教师边演示桌面教具,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教师讲到“小老鼠咬咬大象的细尾巴”时,引导幼儿学做“咬”的动作,边做边说“咬咬大象的细尾巴”。

        2.教师讲到“小老鼠觉得很有趣,就蹲在大象面前看它睡觉”时,引导幼儿学做“蹲”的动作,边做边说“蹲在大象面前看大象睡觉”。

        3.教师讲到“看着,看着,大家看累了,都趴在大象身边,一起睡着了”时,引导幼儿学做“趴”的动作,边做边说“都趴在大象身边,一起睡着了”。

        (三)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听说表演

        1.教师带领5个幼儿示范表演。

教师扮演大象,其他幼儿分别扮演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

        2.师幼边讲故事边表演。

教师讲述故事的叙述部分;讲到故事中的对话时,幼儿分角色进行对话。

        (四)幼儿分小组表演

        1.教师帮助幼儿分配好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等角色,佩戴相应的动物胸饰。

        2.教师讲到故事中的对话时,分角色进行对话。

        (五)幼儿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活动二:

小瓶子带帽子(重点领域:

科学)

        活动目标:

        1.根据瓶口的大小、形状等特征寻找相应的瓶盖。

        2.能将瓶盖盖在瓶子上并拧紧。

        3.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搜集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干净卫生的塑料瓶子、铁罐子,数量为每人3-4个。

        2.每组桌上各有一筐瓶和盖。

        活动过程:

        

(一)挑选瓶子

        1.幼儿自由从筐中取出一个瓶子。

        教师:

请你说说你找到的瓶子是什么样的?

        2.讨论:

什么样的瓶子是透明的?

        

(二)给瓶子找盖

        1.根据瓶子外形寻找相应的瓶盖。

        教师:

请你给小瓶子找一个适合的盖子。

        2.幼儿自由寻找相应的瓶盖,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在寻找瓶盖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3.小结。

        教师:

你找到合适的帽子了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三)操作游戏:

给瓶子戴帽子

        教师:

一个小瓶子真孤单,我们给它找些朋友。

看谁能多找一些瓶子并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帽子。

        幼儿自由探索寻找瓶子和瓶盖。

        教师:

请你数一数找到了几个瓶子?

你用什么方法把瓶盖盖上的?

请你来做一做。

        教师:

你把瓶盖拧紧了吗?

你是怎么拧紧的?

打开时要怎么拧呢?

        师幼一起小结操作方法,梳理找瓶盖、拧紧盖子的经验。

        活动三:

小手动起来(重点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愿意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了解小手的本领。

        2.知道爱护自己的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根据活动需要,准备一些可供幼儿进行自我服务的材料。

如一组桌上放没叠好的衣服,一组是给布娃娃喂饭,一组是油泥,一组是玩具。

        经验准备:

幼儿已看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小小手》,引出活动

        教师:

请翻开书,看看书上说了些什么?

(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教师:

我们的小手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一首儿歌念给幼儿听(儿歌附后)。

        教师:

你的小手会做些什么事?

        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尝试做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知道自己的手很能干

        教师:

看看桌上有什么?

(一组桌上放没叠好的衣服,一组是给布娃娃喂饭,一组是油泥,一组放玩具。

)你们去做做、玩玩。

        教师:

你刚才做了哪些事情?

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

你们有双能干的手,会自己穿衣、吃饭、会画画……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真是能干的好孩子。

        (三)讨论:

我们有双能干的手,应该如何保护它呢?

        教师:

我们的手这么能干,谁知道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小结:

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手,会做许多事情。

所以,一定要保护好小手,让小手保持干净,勤洗手,勤剪指甲,不让小手受伤。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四:

大鼓和小铃(重点领域:

音乐)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能感受大鼓的声音是重重的、小鼓的声音是轻轻的,模仿教师用较有力的声音和较轻的声音分别表现大鼓和小铃。

        2.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能用大小不同幅度来表现大鼓和小铃。

        3.在教师身体动作的提示下,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和同伴轮流演唱。

        活动准备:

        1.座位排成面对面的“八”字形。

        2.大鼓和小铃各一面。

        3.录音机、磁带。

        4.幼儿用书:

《大鼓和小铃》。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走步》

        幼儿听进行曲音乐走步或做拍手动作。

        

(二)教师出示大鼓,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并聆听其声音的特点

        教师:

这是什么?

大鼓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敲击大鼓,请幼儿用声音模仿。

        (三)教师出示小铃,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并聆听其声音的特点

        教师:

这是什么?

小铃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敲击小铃,请幼儿用声音模仿。

        (四)幼儿看幼儿用书《大鼓和小铃》,并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铃》,理解歌词的内容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铃》。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的内容,并能感受出大鼓和小铃不同的声音特点。

        3.教师再次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尝试用大小不同的声音表现大鼓和小铃。

        (五)教师启发幼儿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铃

        教师:

敲大鼓的动作幅度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

        教师示范边唱边用较大的动作幅度来模仿敲击的动作,幼儿模仿练习。

        教师:

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可以做大鼓呢?

什么地方可以做小铃呢?

(引导幼儿自己用其他身体部位来分别替换大鼓和小铃原来的部位。

        (六)幼儿学唱歌曲中“咚咚、叮叮叮”部位

        教师:

大鼓的声音是怎样的?

小铃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

这次教师来敲鼓和小铃,你们做大鼓和小铃发出“咚咚”、“叮叮叮”的声音。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模仿教师有控制地演唱“咚咚、叮叮叮”部分。

        在教师的动作指挥下,幼儿有控制地演唱“咚咚、叮叮叮”部分。

        (七)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做大鼓和小铃,在教师的动作指挥下,学习轮流演唱歌曲

        活动五:

香喷喷的大米饭(重点领域:

美术)

        活动目标:

        1.尝试将纸屑、泡沫均匀地洒在涂有糨糊的地方,制作大米饭。

        2.在活动中能够大胆操作,体会运用独特方法进行制作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画好碗状图形的有色粉画纸。

        2.白色蜡笔、糨糊若干;碎纸屑、泡沫屑若干。

        3.小动物若干(玩具或图卡)和一碗白米饭(可用泡沫屑做)。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

小动物幼儿园开学了,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

我们来看看是哪几位朋友?

有几个?

        幼儿回答后,教师边提问边出示白米饭。

        教师:

噢,有那么多新朋友上幼儿园。

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幼儿园里只有一碗饭了,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导入活动。

        教师:

小朋友刚才想了很多好办法,有的小朋友还想做一碗白米饭送给它们呢,你们想不想啊?

        

(二)出示活动材料,引起幼儿兴趣,讲述活动要求

        教师:

白米饭是什么样子的呢?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加以语言提示和形象描述。

        教师:

在碗里堆得高高的,一粒一粒的。

        出示活动材料和画好的小碗,引导幼儿思考: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大米饭装进碗里不掉出来呢?

        按照幼儿想出的办法进行尝试后引出新方法。

        教师讲述活动要求:

用白色蜡笔画出满满的大米饭的外轮廓线,然后在线里面涂上糨糊,把纸屑、泡沫洒在糨糊上,要让每个地方都均匀洒到。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画上和别人不同的米饭轮廓线。

(有的高高的,有的平平的,也可以是被吃掉一大口的)

        2.引导幼儿在线里面涂满糨糊,均匀地将纸屑和泡沫洒在有糨糊的地方。

        3.教师提醒:

尽量不把材料弄到地上和自己的身上。

        4.在自由参观交流、游戏中活动结束。

        5.幼儿拿着自己做的“大米饭”喂给小动物吃,并学习说:

“×××,我请你吃大米饭!

        6.作品展览,幼儿互相参观,比一比谁做的“大米饭”最好。

        活动六:

好看的窗帘(重点领域:

数学)

        活动目标:

        1.尝试将两种物品(或一种物品有大小或颜色等差异)有规律地进行交替排序。

        2.能发现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两种物品排列的规律。

        3.能愉快地参与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制作窗帘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欣赏过商场或家中的窗帘。

        2.有规律排列的窗帘图案范例。

        3.幼儿用书第18页《做窗帘啦》及不干胶材料上的树叶贴纸。

        活动过程:

        

(一)观察窗帘,激发幼儿的兴趣

        1.看窗帘,说窗帘。

        教师呈现有规律排列的窗帘图案范例:

瞧,这是什么?

这幅窗帘上面有什么?

说一说,窗帘上面的花纹是怎样排列的?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窗帘上花纹的排列规律,如一片大树叶、一片小树叶,一片大树叶、一片小树叶……

        

(二)了解、学习交替排序的方法

        教师:

窗帘上的树叶排列很整齐,真漂亮呀!

你们喜欢吗?

谁来试试做一幅美丽的窗帘呢?

        请3—4名幼儿尝试粘贴树叶。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其粘贴树叶的方法。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交替排序的方法装饰画面

        1.师幼共同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2.幼儿完成操作活动。

        3.幼儿制作,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粘贴树叶并讲述。

        (四)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体验活动的快乐

        1.展示幼儿用书上的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

        2.教师小结。

        教师:

这么多窗帘真美丽,你们真能干,为自己鼓鼓掌。

        八、实践活动实例

        活动一:

鞋子兄弟

        活动过程:

        1.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

        2.学会正确穿鞋子,并且尝试穿上大鞋走路。

        3.学习给拖鞋涂上漂亮的颜色。

        活动二:

香香的饭菜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食堂,知道食堂叔叔阿姨的辛苦。

        2.带领幼儿参观菜地,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

        3.尝试将报纸撕碎进行粘贴蔬菜和米饭。

        活动三:

游戏真快乐

        活动过程:

        1.和孩子一起到户外找影子。

        2.带领幼儿学会玩网小鱼、丢手绢等传统的游戏。

        3.对幼儿进行游戏规则的培养。

        活动四:

叠衣服比赛

        活动要求:

        1.每班两名小朋友参加年级组比赛。

        2.看谁叠得又整齐又快。

        家长工作:

        1.请家长配合老师提醒孩子在家中也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2.家长和孩子谈谈他的同伴和好朋友。

        3.家长和孩子一起填“早餐吃什么”的调查表。

        九、主题活动反思

        《幼儿园里真快乐》主题活动在12月2日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提高孩子上幼儿园的兴趣和积极情感,让孩子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爱上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从而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组织幼儿活动时,我们特别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关注幼儿交往伙伴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能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们与人交往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经验,促进了发展。

如:

早晨幼儿入园时,锋锋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盆盛开的桃花,放在自然角中供小朋友欣赏,小朋友们争相观看,并问老师是什么花呀,在哪买的,明天也让妈妈买一盆给小朋友们看。

于是,我让小朋友们去问锋锋,锋锋很高兴地一一解答。

在区角活动时,幼儿在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后,教师可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人为干预他们的活动,让表演区部分已表演的幼儿去娃娃家做客或去餐厅就餐,让娃娃家的幼儿去超市购物或去餐厅就餐,这样给幼儿创设了互相交往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形式教幼儿礼貌待人,要求幼儿和老师、同伴、家长之间见面时说“您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或打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

孩子们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也爱上了幼儿园,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