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化学专题复习.docx
《新中考化学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考化学专题复习.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地球周围的空气
1.空气
(1)空气的组成
①空气主要由:
和组成,其中,大约占l/5。
②空气按计算,约是: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2.氧气(O2)
(1)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溶于水的气体。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降温可分别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或淡蓝色雪状的固体。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装置图(见书P27)
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放出,冒出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实验结论:
说明空气不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2)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及金属的反应
反应化学方程式
现象
C+O2
H2+O2
P+O2
S+O2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Al+O2
Fe+O2
②与金属反应表现的性质:
氧气具有,是常用的。
3.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的气体、密度比空气,能于水。
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生产饮料、人工降雨。
②化学性质:
A.不能,不能,不能供给。
B.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C.与碱反应:
CO2+Ca(OH)2
用途:
①灭火(灭火器原理: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燃烧,也)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大量的热)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水)
(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①在自然界中:
CO2和O2起着。
②温室效应:
由于CO2的大量排放,使。
③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改变能源结构,减少使用;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2、有毒:
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CO+O2
2CO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发出火焰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
发出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
发出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
发出火焰。
2)还原性:
CO+CuO△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
冶金工业
现象:
CO在反应中氧元素,发生反应,是剂,具有性.
CuO在反应中氧元素,发生反应,是剂,具有性。
2.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干冰是
态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可以跟碱反应生成
盐的水。
如右图所示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
。
(3)二氧化碳的用途及温室效应。
①干冰可以作致冷剂,这是因为;
②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
③二氧化碳可以作气体肥料的原因是;
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措施是
3.一氧化碳的性质
(1)通常CO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实验室收集CO应该用法。
(2)化学性质:
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装置A、B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装置B作用是。
②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③你认为本套装置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请给予评价:
。
④尾气中可能含有CO,所以要对尾气进行燃烧处理。
由于改正后的实验可以证明CO和。
⑤CO剧毒,是因为。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常用和(写化学式)制取。
(2)在下列仪器中用组成装置制取及收集CO2。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用收集,把气体通入检验,用
在瓶口验是否满瓶。
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氮气:
色、的气体,溶于水,燃烧也燃烧,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稀有气体:
色、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的用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的用途
①作保护气②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的用途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等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化学变化)
1、过氧化氢溶液(俗名:
“”)制取氧气
化学方程式:
注:
MnO2在该反应中是,起作用
C、装置:
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
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2、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
高锰酸钾(固体)、氯酸钾(固体)与二氧化锰(粉末)
方程式:
注意:
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方程式:
C、装置:
加热固体制气体(与加热氯酸钾的为同一类)
D、操作步骤:
①连接装置:
先后,从到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入药品:
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
先使试管,后在固体部位用酒精灯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略伸进集气瓶口。
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因为最早排出的气体是);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把集气瓶在桌面上(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b、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为了排尽瓶内。
)
⑦先水面再加热
E、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
防止生成的水,使试管底部破裂。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导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
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
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检验、验满
检验:
;
验满: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
与
①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
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
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
2、原理: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
(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装置图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原理:
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下)、(难溶于水)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
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
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
②密度比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排空气法。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1.水(H2O)
(1)水的组成
①水是由和两种元素组成的,也是一种氧化物。
每个水分子是由,构成。
②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放出的是,负极放出的是,且正极放出的氧气与负极放出氢气的体积比是。
(2)水与硬水、软水、矿泉水等的区别
不同的水
水
矿泉水
硬水
软水
海水
成分
水
除水外还含有可溶性的矿物质
水中含有可溶的钙、镁离子
水中含有可溶的钙、镁离子
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等物质
本质区别
(3)水的净化
吸附:
利用可溶性的物质(如明矾)形成胶状物质吸附杂质。
沉淀:
利用吸附剂或其他方法使杂质沉降。
水的净化方法过滤:
利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如活性炭)或沙石等。
利用过滤器。
蒸馏:
根据液体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开。
(4)爱护水资源
①自然界的水资源:
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且其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多种,淡水只约占全球储水量的2.53%,但可利用的淡水到。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最多的元素是。
②水资源危机:
①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②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水体污染。
③爱护水资源:
①节约用水;②防止水体污染。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
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2.溶液
(1)溶液
①溶液是或物质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溶液的基本特征:
、的混合物
②溶液的组成: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等。
溶剂——,水是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溶剂。
③物质分散的过程即物质的“溶解”过程。
④乳化现象:
。
例如:
洗涤剂除油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⑤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溶解吸热:
如溶解,溶解放热:
如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
如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和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判断方法:
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②相互转化
应用: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3)溶解度
①溶解度表示在下,某固体物质在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溶解度曲线法
·
A
例: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
(2)P点的的含义
·
B
(3)N点为,可通过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C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无晶体析出的有,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8)除去A中的泥沙用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法
①曲线的意义:
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气体溶解度——在压强为和时,气体溶解在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影响较大。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
(4)结晶
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100%(C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②仪器:
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
计算、量取、稀释②仪器:
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三、金属与金属矿物
1.金属材料
(1)当前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前三位金属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本世纪前景最好的金属是。
(2)金属有共同的物理性质:
有光泽、是和的良导体;具有性。
(3)合金是。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硬度比,抗腐蚀性能更好,铁的合金有和;它们的机械性能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含碳量高的是。
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铝制品往往有比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
。
2.金属资源的保护
(1)将铁矿石(如赤铁矿)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17页含有杂质的计算)
(2)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
铁与和接触;防锈的措施主要有
等。
(3)保护金属资源的主要途径有
金属的化学性质(以铁为例)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与氧气反应
在纯氧气中燃烧
在潮湿的空气中氧化,生成
色的铁锈。
铁锈的主要成分
与盐酸反应
产生,溶液由色变为色。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金属表面,溶液由变为。
(1)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
①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SnPb(H)PtAu
②写出下列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HCl——Zn+H2SO4——
Zn+HCl——Fe+H2SO4——
Cu+AgNO3——Zn+CuSO4——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
“前换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的金属能把位于的金属从它们的中置换出来。
(除K、Ca、Na)
四、生活中常见的单质(碳和碳的化合物)及化合物
(1)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
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原因是。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千年字画能长期保存的原因是;
②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
;
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
;
碳与氧化铜高温反应:
;
碳与氧化铁高温反应:
;
以上反应说明碳单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和。
1.生活中常见的盐酸和硫酸
(1)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纯净的盐酸是色有气味的液体。
盐酸易,遇水蒸气形成。
纯净的硫酸是色状的液体,不易。
浓硫酸有性、性、性,溶于水放出。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里,并不断地搅拌。
浓硫酸作干燥剂时不能干燥气。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溶液。
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溶液。
(2)将一瓶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溶质质量分数会;
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溶质质量分数会。
(3)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各举一例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HCl
H2SO4
跟指示剂的作用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无色酚酞不色
跟活泼金属的反应
Zn+HCl
Fe2O3+H2SO4
跟某些金属氧化反应
Fe2O3+HCl
CuO+H2SO4
跟碱的中和反应
NaOH+HCl
Fe(OH)2+H2SO4
跟某些盐的反应
HCl+AgNO3
H2SO4+BaCl
2.生活中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2)氢氧化钠:
化学式为,俗名叫、、。
纯净的氢氧化钠为固体,在空气中易而潮解。
极易水且放热。
有强烈的。
广泛用于制肥皂、石油、造纸、纺织等。
(3)氢氧化钙:
化学式为,俗名叫、、。
是白色粉末,溶于水,放热,其澄清水溶液叫,有性。
.用于建筑业、农业上和改良酸性土壤等。
(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NaOH
Cu(OH)2
跟指示剂的作用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变色
跟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NaOH+CO2
Cu(OH)2+CO2
跟酸的中和反应
NaOH+H2SO4
Cu(OH)2+HCl
跟某些盐的反应
NaOH+CuSO4
Cu(OH)2+Na2CO3
3.常见的盐有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钙
(1)氯化钠:
化学式为,俗名叫。
广泛分布在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是一种白色有咸味的固体,易溶于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对维持人体体液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造烧
碱、氯气、盐酸、漂白粉、纯碱等,医疗上的生理盐水、农业上的选种等用途。
(2)碳酸盐
①碳酸钠:
化学式为,俗称或,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等。
②碳酸钙:
化学式为,它是、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是重要建筑材料,还用于人体补钙剂。
③碳酸根离子(CO32-)的鉴定: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如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证明样品中含有CO32-。
4.常见的化肥
(1)氮肥:
铵态氮肥有硝酸铵(NH4NO3)、氯化铵(NH4C1)、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等。
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还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等。
.氮肥能。
(2)磷肥:
有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等,磷肥能。
(3)钾肥:
有硫酸钾(K2SO4)和氯化钾(KCl)。
钾肥能。
(4)复合肥: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如硝酸钾(KNO3)和磷酸二氢铵(NH4H2PO4)等。
pH的测定: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指示剂
pH值
石蕊
酚酞
酸性
中性
碱性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
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
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专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混合物是指,没有固定的组成,这些物质之间(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从分子的角度看,由(填“同”或“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2.纯净物是由的,有固定的组成;从分子的角度看,由(填“同”或“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3.单质是指;化合物是指。
4.有机物是指,无机物是指
。
但像CO、CO2、CaCO3等含碳的化合物属于物。
5.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6.硫酸、盐酸、硝酸、醋酸等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产生的阳离子都是,称为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产生的阴离子都是,称为碱;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锌等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和离子,称为盐。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
有害气体()和烟尘。
2、污染来源: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
(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
、、、、。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
核心
。
特点: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
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不同。
——物理变化()
二、粒子构成物质
1.我们知道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
2.分子是。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总是在不断,温度越高,运动速率;也是有的。
3.原子是,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构成的。
4.原子核由和构成,原子核比原子(填“大”或“小”)很多。
5.由于核内的与核外的相等,所以原子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6.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7.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原子再的过程。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
8.带电的叫离子。
带电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电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9.稳定结构是指;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决定的。
分子的构成:
分子由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
水分子由和构成,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
一个水分子由和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核外电子的排布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周期数
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
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为(He为2)不易得失电子
三、认识化学元素
1.元素就是的总称。
2.氧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填“相同”或“不同”)都为8,即核内都含有8个,因此,就把它们统称为。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其次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其次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